民国传奇女子林徽因作为母亲,儿子没考上清华,她坚持要查阅试卷,看完试卷反应如何?

东风谈感悟


林徽因与梁思成只有一个儿子,叫梁从诫。“从诫”的意思是,他们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像北宋著名建筑家李诫一样成为优秀的建筑家,能够继承父亲和母亲的事业,继续在建筑领域建功立业。

总所周知,梁思成和林徽因在中国建筑史上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梁思成是中国建筑界的先驱,他编写的《中国建筑史》是第一部真正意义上中国人自己编写的中国建筑历史。而林徽因一生都与丈夫研究中国古建筑,还写了《中国传统建筑的类型》一书,在建筑学术方面更是有不俗的表现。

由于二人在建筑方面的成就,再加上当时梁思成是清华大学建筑系教授和建筑系主任,夫妻二人自然希望自己的儿子能够继承衣钵,在建筑方面继续有所造诣。

但遗憾的是,林徽因梁思成二人犯了很多父母都会犯的错误:他们把自己的理想当成了孩子的理想,却忽视了孩子自己的理想到底是什么。

梁从诫确实成绩优异,在众多学生中出类拔萃。因此,当高考成绩出来后,林徽因一下子傻眼了:怎么回事?判错成绩了吗?一向优秀的儿子竟然没有被清华录取,到底怎么回事?

林徽因从不怀疑自己儿子的优秀,而是带着怀疑的精神要求查阅儿子的试卷。

但当她看到儿子的试卷时,才真正地知晓了自己的错误。只见上面赫然写着:“我对建筑学没有兴趣,我喜欢历史。”

也正是这次查试卷,让林徽因真正意识到:原来自己错了,孩子已经长大了,有自己真正喜爱的东西,强求是强求不来的。

后来的梁从诫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北大历史系。1954年毕业后去了云南大学担任历史教师,之后致力于环境保护,用自己喜爱的方式为社会做出了贡献。

高晓松曾说:“每个孩子都是带着剧本来的,父母不要多打扰。唯有用爱与尊重来喂养孩子,使他们茁壮成长、羽翼丰满,终有一天他们会飞向自己心中的理想所在。”

纵然像林徽因梁思成这样的文化名人尚且犯这样的错误,平凡如我们的父母更应该不断提醒自己: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使命,我们不要把自己的愿望强加在孩子身上。


人鱼妈妈


林徽因是民国时期最传奇的女子,她倾国倾城,才华横溢,刊为民国女神,她的一生可谓是传奇的一生。1904年,林徽因出生于浙江杭州一家名门望族,父亲曾当过北洋政府司法总长。她的母亲身份很普通,是一个没读过书,思想守旧,脾气暴躁又爱抱怨 的妇人。她的母亲一共生了三个孩子,林徽因的哥哥,姐姐和林徽因,后来她的哥哥、姐姐皆因病去世,为了继承香火,他的父亲又重新找了一个小妾,这个小妾先后为林徽因诞下了多名弟弟。

在那个重男轻女的年代,可想而知,一个没有儿子的母亲会得到什么样的待遇。但与母亲凄惨的待遇不同的是,从小就天资聪慧,性格乖巧的林徽因,深受父亲的喜爱。父亲从来没有因为林徽因是女孩而忽视她。相反,父亲对他视如掌上明珠,非常溺爱。

在林徽因小的时候,她的一个姑姑,特别喜欢林徽因,经常教她读书识字,而林徽因一学就会,很快她就能写信了。而那时候,他的父亲经常出差在外,家里和父亲的通信联络,就交给了小小的林徽因。

1916年,林徽因全家搬到了北京,父亲把她送进了英国教会办的北京培华女中。1920年,林徽因考进了伦敦圣玛丽学院,开始了留学生涯。

在这期间,情窦初开的她,认识了一个令他终生难以忘怀的人,这个人就是徐志摩。当时,徐志摩也在英国留学,和林徽因的父亲熟识。当英气潇洒的徐志摩第一次看到林徽因,就被眼前这名知性美女深深打动,那是的林徽因只有16岁,正是花一般的年龄。由于受过良好的教育,林徽因气质高雅,谈吐不凡,这一切都让徐志摩对她一见倾心。于是两人陷入爱河,但这段刻骨铭心的爱情,最终因为林徽因发现徐志摩已经成家而告终,不愿意做“小三”的林徽因含泪结束了这段感情。

之后不久,徐志摩便另觅新欢,她就是陆小曼,两人最终走进了婚姻的殿堂。林徽因则嫁给了梁启超的长子梁思成。在梁启超的安排下,1924年6月,林徽因和梁思成同时赴美攻读建筑学,进入宾夕法尼亚大学美术学院学习,均从三年级课程读起。梁思成在美术学院建筑系,因建筑系不收女生,林徽因即注册在美术系,林徽因注册的英文名字是Lin Phyllis Whei-Yin。但是她仍选修了建筑系的主要课程,实现了自己的志愿。

毕业后,两人回国结婚,成为建筑学界的一对伉俪,为我国的建筑学做出了突出贡献。

结婚后不久两人有了爱情的结晶,为了让这个孩子能够继承父母的衣钵,他们给这个孩子取名为梁从诫,从诫的意思就是希望他能够成为北宋著名建筑学家李诫那样的人物

林徽因和梁思成后来都进入清华大学担任教授,梁思成还一手组建了清华大学的建筑系。两人都是建筑学家,因此,梁从诫从小就接受了不少建筑学知识,长大后在父母的教导下,他的建筑学知识更是炉火纯青。但非常意外的是,1950年,梁从诫报考清华大学建筑系,却因两分之差未能考上清华大学。

父母都是国内顶尖的建筑学家,而且还都是清华大学的教授,儿子却没能考上清华大学建筑系,这怎么可能?

不光是别人不信,林徽因也不信,她非常愤怒,因为她知道自己孩子的实力,所以她坚持要查考试卷,学校没有办法让其查看了梁从诫的考试试卷。整个考试卷都没有什么问题,但在反面却出现了一行隽秀的小楷字,上面写着“我不喜欢建筑,我喜欢历史”。

答案揭晓了,原来梁从诫并不喜欢建筑学,他真正喜欢的是历史学。在知道儿子的志向后,林徽因决定不再干涉孩子的考学方向。当年,梁从诫就考入了北大历史系,毕业后,担任云南大学历史系教师。

林徽因是民国时期的杰出女子。在那个众人皆丑的年代,饱读诗书、又有留洋经历的她,在民国时期的女子当中犹如鹤立鸡群,是那么的与众不同,清新脱俗,气质优雅,楚楚动人。在那个女子无才便是德的社会,她既是著名的建筑学家,还是知名的诗人、散文家、画家,她既有建筑学家的科学精神又有作家的文学气质,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气质在她的身上糅合得浑然一体。

一代名媛令人敬佩,相比林徽因所处的时代,现在我们的时代要好太多,女子的地位从当年的不如狗到现在成为了大半边天,女性翻身成了主人。在这种优越的条件下,很多女孩从小就被家人宠上了天,什么“女孩要富养”,“女人学得好不如嫁得好”等理论,一时间让女子无才便是德在新社会又有了新市场。

为了女孩将来能够钓得金龟婿,现在好多家长都对女孩的外形塑造非常重视,到处参加各种舞蹈班、瑜伽班,帮孩子塑造形体,稍微长大了又琢磨着怎么整容,但却忽视了对女孩内在气质的培养。古语云,腹有诗书气自华,我们看看民国时期的林徽因,那种带有文化气质的美才是一种持久的、高级的、穿透灵魂的美。


读史论天下


每一个寒窗苦读的学子都想考上好的大学,而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则是他们心中的白月光,无数学生为了能考上这两所大学而努力。有这样一个学生,在高考的时候他因为两分之差没有被清华录取,这使他的母亲十分不解,因为她知道自己儿子一直品学兼优,不会考不上清华,所以她坚持要查阅试卷。这个妈妈就是民国时期著名的才女——林徽因。

提起她,大家应该都比较熟悉,她是民国时期拥有着自己独特风采的女性,不仅可以写书立作,同时还是一位闻名全国的建筑学家。她和建筑学专家梁思成是夫妻,在他们的孩子出生后,两人自然希望他也能从事建筑方面的工作,为中国的建设做贡献。两夫妻从建筑等很多方面给儿子提供了优质的教育,对他进行引导和严格要求。儿子也并没有让他们失望,从小品学兼优,拥有者很好的学习成绩。

由于梁先生在当时是清华大学建筑学专业的老师,所以两夫妻都希望自己儿子能考上这个学校。儿子高考后没有被录取,就让身为母亲的林徽因十分奇怪,因此她就要求查看试卷,她看到儿子在高考卷子上明确表达了对建筑的不喜和对历史的热爱。也是直到这个时候,林徽因才清楚儿子喜欢的是历史,对建筑并不感兴趣,自己和丈夫为儿子规划的路只是父母强加在孩子身上的想法。后来,她和丈夫就开始支持儿子学习历史。

在1949年的时候,他们的儿子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北大历史系,在毕业之后他就去云南大学做老师,为中国的历史研究和教育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渔经猎史小仙女


林徽因是民国有名的才女和美女,她的身上有许许多多的标签。她文学功底深厚,写下了许多著名的诗篇,是新月派的代表人物。

1.林徽因——基本生平

她嫁给了梁启超之子梁思成,从此和梁思成一起研究建筑,并且成就不菲。她参与设计了人民英雄纪念碑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最为重要的,她具有极其高的道德,在混乱的民国像一个不染世事的莲花,众人皆浊唯她独清。

林徽因还有一个标签,那便是两个孩子的母亲。林徽因育有一儿一女,女儿名为梁再冰,儿子名为梁从诫。林徽因对两个孩子的教育十分看重,在各个方面都严加把控。林徽因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学富五车,爱好学习,所以在他们还很小的时候就以身作则带着他们学习。

林徽因喜欢俄罗斯文人的作品,尤其喜欢屠格涅夫的作品,两个孩子年岁还小,林徽因便自己去读,读一章便给他们讲一章,语言非常生动,用自己的语言来给孩子们打开一个新的世界。

2.林徽因——慈母良孩

林徽因不光注重对孩子们学术知识的培养,也很注重在日常生活中以身作则给他们灌输一些日常需要有的品质和气度。在抗战时期,林徽因带着孩子在一个十分简陋的农家暂时居住,林徽因因为奔波和劳累生病在床,他们生活的条件也十分的艰苦,但林徽因依然以积极的态度面对生活。

林徽因在农舍里苦读二十四史中有关于古建筑的部分,并且完成了自己一生都值得骄傲的著作。林徽因在那段时间给梁从诫两人十分珍贵的精神财富,让他们学会了顽强不屈的精神也让他们知道了自律的重要性。

3.林徽因——建筑成就

林徽因和丈夫梁思成在中国的建筑研究上属于开创性的人物,清华大学的建筑系便是由梁思成一手给创建的,他们夫妻二人也一直在建筑系任教授。林徽因希望梁从诫可以子承父业,希望梁从诫也可以进入清华的建筑系继续学习。

4.梁从诫——两分之差背后的故事

徽因相信梁从诫,他在自己和丈夫多年的耳濡目染之下对建筑的专业知识已经有了非常好的掌握,而且在先前的两次模拟考试中也表现的十分好。但让林徽因惊讶的是,原本以为儿子可以“稳过”,却以两分之差和建筑系失之交臂。

林徽因不能相信这个事实,并且职务之便查阅了梁从诫的试卷,让林徽因惊讶的不是没有判错误的试卷而是试卷后面的一行字“我不喜欢建筑,我喜欢的是历史。”这一行话给林徽因的触动很大,她是一个聪明的母亲,也知道兴趣是一个人最好的老师,她便决定支持儿子,让儿子转去学习历史。

梁从诫是一个明智的人,他在第二年的高考中便考中了清华大学的历史系,并且在今后的历史学习生涯中也有很大的造诣。


亮郎才不尽


世间最美,莫过于爱。

林徽因有一首极优美而又充满爱意的诗歌《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有人说,这首诗是林徽因写给初恋情人徐志摩的,但实际上,却是林徽因写给儿子梁从诫的。

1928年,林徽因与梁启超的长子梁思成在加拿大的温哥华完婚,结为夫妻。

1929年8月,林徽因生下女儿梁再冰。

1932年,林徽因生下儿子梁从诫。

林徽因爱自己的孩子,爱而有法,爱而得法。

梁从诫在《记忆中的林徽因》中写了很多母亲培养和教育自己的往事,每一件事的背后,都显示出这位母亲的博学和对孩子的深爱。

比如:林徽因读了许多俄罗斯作家的作品,尤其喜欢屠格涅夫的《猎人日记》,认为是培养文学素养的经典,她因此让儿子梁从诫和女儿梁再冰当成功课去读,要求他们一句句体味屠格涅夫对自然景色的描写;

又比如:《米开朗琪罗传》是英文的,孩子当时没法读,林徽因就读一章,给他们讲一章,她讲的时候很动感情。

梁从诫说,母亲非常擅长朗读,在昆明时期,梁从诫还在读小学二年级,母亲就教他《唐雎不辱使命》,自己读给他和梁再冰听。一篇古文,被她读得绘声绘色。唐雎的英雄胆气,秦王前倨而后恭的窘态,听起来简直似一场电影。

在孩子的教育上,林徽因还特别注重以身作则,言传身教。

抗战期间,林徽因和家人一起流亡重庆。当时,在李庄,林徽因住在篾条抹灰的简陋农舍,身体又有病。但就是在贫病交加、条件十分艰苦的情况下,林徽因不顾肺病复发,在病床上通读了二十四史中关于古代建筑的内容,为编撰《中国建筑史》搜集资料,常常工作至深夜。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能吃苦,坚强而执著,这样的言传身教对于孩子来说,无疑是无价之宝!

在林徽因的培养下,儿子果然品学兼优。

1950年,梁从诫参加了当年的高考。

本来,作为清华大学建筑系的创始人之一的林徽因,当然希望儿子能够继承父母衣钵,报考清华大学建筑系,攻读建筑学,继续他们的未竞事业,造福国家。

而且,对于儿子的成绩,林徽因也相当自信。

于是,在母亲的主导下,梁从诫报考了清华大学建筑系。然而,高考结果一公布,儿子却以两分之差落选,无缘清华建筑系,这让林徽因大感意外。

林徽因不相信这个结果,随后,她以建筑系教授的身份,两次查阅了儿子的高考试卷,最后证明分数无误,但她在翻阅试卷的过程中,竟然意外发现试卷背面写有一行字:“我不喜欢建筑,我喜欢的是历史!”

这是儿子的笔迹,儿子的态度,一目了然。

林徽因终于意识到,儿子不喜欢建筑,很喜欢历史,强扭的瓜不甜,痛苦的学习效果,远远没有喜爱的效果好。

于是,林徽因放下了对儿子的强求,帮梁从诫转到了北京大学历史系,遵从了儿子自己的选择。

1954年,梁从诫从北京大学历史系毕业。后师从陈翰笙攻读世界史研究生,毕业后任教于云南大学历史系,从此与历史结缘,终于成为了一名历史学家。


帝国的脸谱


“一身诗意千寻瀑,万古人间四月天”,林徽因在民国时期就有第一美女之称,不仅因为其姣好的容貌,更是因为她极盛的才学。

不过很多人提到林徽因是因为徐志摩的追求,其实这段所谓的“爱情”根本就是徐志摩的一厢情愿而已。还有,金岳霖喜欢林徽因而终身未娶的事是真的,但林徽因承认自己也喜欢金岳霖的事是假的,时间就对不上。

为什么孩子没考上清华就感觉诧异?

很多人可能感觉考不上清华有什么的,难道必须考上才正常?但讲真的,林徽因的儿子没考上清华在当时还真的是一件值得诧异的事,为啥呢?知道梁思成和林徽因家庭背景的话就明白了。

梁思成不必多说了,梁启超的儿子,学识肯定不一般。建筑大师,和林徽因一样,都对建筑有很深造诣,夫妻两个都是人民英雄纪念碑和国徽的设计者。最主要的是,梁思成一手组建了清华大学的建筑系,是真正的领头人。

而林徽因的出身同样不逊色于梁思成,祖父林孝恂进士出身,父亲林长民毕业于日本早稻田大学,叔叔林觉民是“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书香门第,烈士之家。

这两个人的孩子梁从诫报考清华大学竟然差了两分,更有趣的是,他报考的还是梁思成所在的建筑学系。父母两个都是建筑学大家,从小就对他进行教育,考个清华的建筑学竟然没考上?

可以这么说,只要梁从诫参加了考试,就是交了白卷都比只差两分来得自然。怪不得林徽因要去查看一下梁从诫的试卷了。

林徽因看到试卷时候的反映

有梁思成这个建筑系领头人在,这个试卷林徽因自然是能看到的。结果发现,根本不是梁从诫自己答题失误,而是这个家伙算准了分值,故意少答了两分的题。这就认证了,学霸之所以能考满分,是因为整个卷子就那么多分。连分数都算得那么准,梁从诫在建筑上的水平就可想而知了。

为什么会少了这两分呢?是因为梁从诫自己并不喜欢建筑,他之所以学习建筑学,是因为父母都是建筑学大家,希望他能继承衣钵。而梁启超、林徽因夫妇也确实忽略了梁从诫的感受,没有发现他其实并不喜欢建筑学。

在这份试卷上,梁从诫写了一句话,他说:

我对建筑学没有兴趣,我喜欢历史。

至此林徽因才知道,他们夫妻两个对梁从诫的教育忽略了孩子的感受,心里也感觉很愧疚。于是她决定尊重孩子的兴趣和想法,支持梁从诫重新考试,选择的是北大的历史系。

梁从诫虽然放弃了不感兴趣的建筑学,但在历史领域也取得了较高的造诣。也曾经把建筑与历史结合,翻译了其父亲梁思成以英文写成的《图像中国建筑史》等著作,对中国建筑文明走向世界有较大贡献。


未来在黑夜隐匿,于此静待晓光。我是待晓儿,专注于文化的科普与解读,欢迎关注与交流。

待晓儿


林徽因,论人气之高,在民国才女中绝对当属第一,人称她为“聪慧绝伦的艺术家”,“有学识,有见地,犀利敏捷的女子”……当我们赞叹她的美貌,膜拜她的才华,羡慕她和梁思成志同道合的婚姻,但却鲜有人知晓她更为折服人心的教子“另面观”!

对林徽因的了解,不论从美貌到气质,都是好到令人羡慕,而且在诗歌和写作方面也极具才华!同时,她还是我国近代杰出的建筑师,人民英雄纪念碑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深化方案的设计者之一。她的丈夫梁思成则是梁启超的儿子,我国著名的建筑学家。

正是这么一个在建筑学领域有着不菲造诣的家庭,自古子承父志,林徽因也希望自己的儿子梁从诫可以将他们二人倾注毕生心血奉献的建筑学事业更加发扬光大!为实现这一愿望,从小,他们就按照自己希望的方式来培养儿子,常常将建筑学思想灌输给儿子。梁从诫似乎也不负父母的殷切期望,自幼就聪明好学,而且在学习上,成绩一直都是名列前茅。

林徽因希望儿子梁从诫可以考入清华大学建筑系。由于梁从诫的学习成绩一直很好,而且当时林徽因和丈夫梁思成也都是清华大学的教授,同时,梁思成还是清华大学建筑系的开拓者,以这么好的先天底蕴,再加上夫妻二人从小对儿子在建筑学兴趣上的悉心培养,正常来说,梁从诫考入清华大学建筑系是丝毫不成问题的。

然而,林徽因意想不到的是,等到高考成绩出来,梁从诫以仅差2分的成绩与清华大学建筑系失之交臂!这一结果,她难以置信,觉得该不是阅卷哪里出了问题?

于是,林徽因要求对儿子的高考试卷进行复查。然而,复查结果更是令她惊讶不已:高考的分数确实没有判错。但是在试卷的一处地方,梁从诫写的一句话,着实震惊了林徽因。上面写道:“我不喜欢建筑,我喜欢历史。”原来,她和丈夫对儿子从小到大悉心在建筑学方面的培育都是徒劳,儿子压根心里就不喜欢……

这一复查结果的意外发现,林徽因的心情异常复杂,何止是失望,应该更加是百感交集吧。

这种情况,如果给了一般父母,估计不少人得找来儿子苦口婆心的细说利弊,然后再诉一番衷肠,基本就是选择建筑学有多好多适合了。可是,林徽因在沉默和震惊之后的决定,也是令人意想不到。

林徽因没有责罚儿子,后来,梁从诫在林徽因的理解和支持下报考了北大历史系。

林徽因相信,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最好的教育,是尊重年轻人的志向,而非强加!

果然一位很伟大的母亲,不仅仅是一位民国的才女!

带着自己对报考专业的浓厚兴趣,1954年,梁从诫以优异的成绩在北大历史系毕业,他赴云南大学历史系任教,期间,培养了众多的优秀学子。

1993年,出于对环境保护意识的先知先觉,梁从诫领导并创建了中国第一家完全民办环境保护组织“自然之友”,并组织了第一次环境教师培训。

1994年,为号召更多的人参与进大自然的环保当中,“自然之友”陆续开展了羚羊车、野马车、美境行动、绿色希望行动、绿地图、自然体验营等一系列公众教育活动。

以梁从诫牵头的“自然之友”,对保护我们人类共有的地球环境,它像一只母鸡一样,孵化出了无数只民间环保的小鸡。并将人们对大自然环保的热爱,从无到有,从意识淡薄到高度重视,再到提高到新的认知高度。

1999年,梁从诫获得中国环境新闻工作者协会和香港地球之友颁发的“地球奖”,以及国家林业局颁发的“大熊猫奖”。

不得不说,林徽因和梁思成,他们将自己的一生献给了人类的建筑事业,而她的儿子梁从诫,也将毕生精力投入了他一生最为挚爱的事业,献给了人类的自然保护事业!

不得不承认,林徽因和他的儿子,虽然他们两代人之间对人生职业的选择不同,但是他们所获得的成就,和谱写的人生篇章,都是辉煌而灿烂的。

果然,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他们在以不同的方式,相同的热情点燃人生的炙火,贡献青春奉献人生。

这就是一位母亲,民国第一大才女的林徽因,教育儿子、尊重儿子、成就儿子感人至深的故事!

如果您是一位母亲,甚至父亲,假若您的儿子没有依照您的希望考好,您会做出或者曾经作出怎样的反应呢?欢迎参与热情探讨!发表各自看法!


  


淳帧通安


“一身诗意千寻瀑,万古人间四月天”,金岳霖送给林徽因的这副挽联,淋漓尽致刻画出了林徽因独特神女韵味。

至今林徽因或清新或豪放的诗句,以及她与徐志摩、梁思成、金岳霖三个男人之间,诉不尽的爱情传奇,仍是世人津津乐道的主题。可鲜有人知林徽因褪去耀眼光环还是一位睿智的母亲。

林徽因与丈夫梁思成育有一双儿女,女儿梁再冰,儿子梁从诫。林徽因夫妇一个是清华大学营造建筑系主任,一个是建筑系特聘教授,当然希望儿女子承父业青出于蓝胜于蓝。

可是女儿与儿子先后报考清华大学建筑系均失利,尤其是儿子梁从诫仅以两分之差落榜,这对心高气傲的林徽因来说,简直是无法接受的结果。

心有不甘的林徽因竟恳请学校批准查阅儿子试卷。只见林徽因认真的逐题检查着儿子试卷,其面部表情亦由凝重,逐渐变得释然轻松起来。

林徽因教子虽严,可她亦继承了父亲开明的教育理念。林徽因出身于书香世家,父亲林长民曾任北洋政府司法总长,叔叔就是曾留下《与妻书》的革命先烈林觉民。

林徽因家境如此显赫,也算身在民国名媛之列,可她却未像同时代名媛陆小曼等人那般,养成只知挥霍人生,肆意享受物质生活的习惯。

父亲林觉民富养女儿只注重精神生活培养,带其多方游历以便寻找到一生兴趣所在。于是林徽因只有16岁时,父亲林长民赴欧洲公干,就将林徽因带在身边游历欧洲大地。

林徽因也正是在这次放眼看世界时,被西方建筑恢宏魅力吸引,确立了一生事业追求~建筑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兴趣与事业完美契合,才能使人沉浸事业追求中乐此不疲。

后来林徽因与梁思成,同赴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美术学院修习建筑学。两人归国后,又走遍大半个中国考察各地古建筑,由此才有了赵州桥、应县木塔等几近被人遗忘的古迹,重新得到世界关注。

林徽因身为柔弱女子,可她为了精确测量古迹数据,亦如男儿般不顾危险登梯爬高,这一切皆是浓厚兴趣支撑,再苦再累亦甘之如饴。

林徽因夫妇集多年心血著书立说,已成中国建筑界翘楚,当然对子女也是自幼就培养这方面兴趣。梁再冰与梁从诫亦是继承父母优良基因,从小就是别人家的孩子,全方位发展成绩优异。

林徽因对子女寄予厚望,当日梁再冰落榜时,林徽因还未太在意。可当儿子落榜时,林徽因再也坐不住了,她不相信成绩优异的儿子会出现如此差的成绩。于是才出现了林徽因坚持重查儿子试卷的一幕。

当林徽因看到儿子一份试卷背面,工工整整写着一行字“我不喜欢建筑,我喜欢历史”时,林徽因心下释然了,原来不是儿子成绩差,而是他更想从事历史研究才故意答错题。

林徽因自知事业不是简单的糊口谋生,只有兴趣才是事业动力。父亲林长民从未给她设定人生规划,只是潜移默化引导她寻找到一生甘愿付出所有的事业。

于是林徽因虽然渴望孩子们传承父母对建筑学多年研究心血,可孩子们志不在此,那就听从孩子们的选择,做其所爱吧。梁从诫在父母支持下重新复读,转年考入北京大学历史系学习。

就这样林徽因一双儿女皆未从事建筑行业,女儿梁再冰毕业于北京大学西语系,后入职新华社一直从事记者工作。儿子梁从诫自北大历史系毕业后,赴云南大学历史系任教。

1993年,梁从诫对环境保护行业发生浓厚兴趣,自发组织了第一家民间环保组织“自然之友”。梁从诫余生将心血皆倾注在环保事业中成绩卓著,不仅获得中国环境新闻工作者协会和香港地球之友颁发的“地球奖”,还获得了国家林业局颁发的“大熊猫奖”。

其实每个孩子都是独立完整的个体,林徽因没有借爱孩子的名义,试图控制孩子人生将自己意愿强加在孩子身上。当她发现孩子兴趣与自己意愿背道而驰时,聪明选择完美转身。

梁再冰与梁从诫虽未子承父业,可皆在自己喜欢领域学有所成,其实这亦是林徽因教育的成功。林徽因教育理念是否也值得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现代父母们借鉴呢?


岁月静好一世晴天


众所周知,林徽因是民国的大才女,她不仅是有名的女建筑学家,而且在诗歌和写作方面也非常出色,她的丈夫梁思成是梁启超的儿子,也是一位非常有名的建筑学专家。

正是鉴于这种家庭氛围,林徽因对孩子的要求特别严格,更希望孩子们能够子承父业,把建筑学继续发扬光大,因此在平日的生活中,林徽因就是不是给向儿子灌输建筑学的思想,以及建筑学的美,让儿子学校就学习和接触建筑学。可是儿子梁从诫对此好像并不感兴趣,只是当时林徽因没有察觉出来。

清华大学在当时已经是中国最为有名的学府,尤其是在建筑学方面,因此林徽因希望儿子梁从诫能够考中清华大学建筑系,然而等到成绩出来之后,儿子竟然只差了2分没有考中,这让林徽因非常失落,不过她认为儿子的成绩完全可以考中,于是坚持要求复查考试试卷。

可是,当林徽因看到儿子梁从诫的试卷时,顿时就傻眼了,因为上面有一句话特别醒目:我对建筑学没有兴趣,我喜欢历史。此时的林徽因才知道,原来这名多年自己是错误的,儿子一直在忍受着自己不喜欢的东西。不过,林徽因毕竟不是一般的母亲,她很理解梁从诫的想法,于是便不再强迫儿子学习建筑学。

随后,梁从诫以非常优秀的成绩,考入了北大历史系,1954年正式毕业,之后他便去了云南大学担任历史教师。90年代之后,梁从诫把精力放在了关注环境保护上,并且获得了国家林业局颁发的“大熊猫奖。


花间雨屋说历史


林徽因是近代史上的一代才女,可谓是惊艳了一个时代,虽然后来嫁给了梁思成,但是诗人徐志摩却至死也忘不了她。

徐志摩对他的原配夫人张幼仪而言是一个十足的负心汉,可对林徽因却是一个十足的痴情种子。

张幼仪为他生儿育女,在法国怀孕之后却只等来了徐志摩冷冰冰的一句“赶紧打掉”,而徐志摩则转身追随林徽因而去。

只可惜呀,徐志摩虽然狠心抛弃了张幼仪,最终却也没能得到林徽因,林徽因经父母之命而成了梁思成的未婚妻。

梁思成何许人也?梁启超的儿子!

徐志摩对梁启超执学生礼,对梁启超这个老师颇为尊敬,可他却万万没想到梁启超会横插一脚,半路“截胡”,将林徽因变成了梁思成的媳妇。

林徽因虽说也曾爱过徐志摩,可或许是见识了他的冷漠和绝情,又或许是她从来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爱徐志摩,所以欣然地接受了父母之命,将和徐志摩的那段过往藏在了心底,认认真真地对待梁思成。

她和梁思成一起去了美国,原想和他一起学建筑系,却因建筑系不收女生而读了美术系,尽管如此,她仍然选修了建筑系的主要课程,这也是他们后来一直能够风雨同舟的一个原因。

1928年,林徽因和梁思成走进了婚姻殿堂。

1929年,她为梁思成生下了一个女儿,也就是梁再冰。

1932年,她又生下了一个儿子,也就是梁从诫。

林徽因是一个才女,但她的才华却不仅局限在文学上,她在建筑学方面的造诣亦是无数人难以企及的高度。

她是文学家,更是建筑学家,她投放在建筑学上的精力恐怕还要多于文学,清华的建筑系的开拓者即是梁、林夫妇。

对于儿子梁从诫,梁、林夫妇俩可以说是倾注了很多心血的,也对他寄予了厚望,他们也希望梁从诫将来能够继承他们的衣钵,成为他们在建筑学领域的接班人,继续在建筑学领域开疆拓土,完成他们未竟之事业。

所以,他们很注重对梁从诫的教育,从小便让他对建筑系耳濡目染,对他言传身教,为的便是将来他能够考入清华的建筑系,也不算辜负了他们的期望。

梁、林夫妇毕竟是当时建筑学界的“宗师”级人物,他们也当然希望在自己百年之后能够有人从他们的手上接过这份事业,继续开拓,这是他们的私心。

只是让林徽因没想到的是,梁从诫在1950年参加高考的时候,却以两分之差和清华擦肩而过。

林徽因听说梁从诫没有考上清华,感到很惊讶,梁从诫的成绩怎么样,她心里当然有数,她可不相信梁从诫会考不上。

梁、林夫妇俩是建筑学界的“宗师”,又如此注重梁从诫的教育,梁从诫平时的成绩如何,林徽因也很清楚,所以在林徽因看来,自己的儿子没道理考不上清华。

于是,林徽因便想着查看一下梁从诫的考卷,看看问题之所在,以梁、林二人的社会地位,她想要看梁从诫的试卷到也不是什么难题。

可是,当她看完了试卷之后,又愣住了,只见梁从诫在试卷上写着一行字:我不喜欢建筑学,我喜欢历史。

林徽因瞬间明白了梁从诫的意思,他是在作无声的反抗,反抗父母对他命运的安排,反抗父母的私心。

她一直认为梁从诫应该继承自己和梁思成的衣钵,也一直以为他和自己一样喜欢建筑,谁知道到头来只是他们的一厢情愿,梁从诫也从来没有喜欢过建筑,他只是“被喜欢”而已。

林徽因毕竟是那个时代难得一见的才女,也是喝过洋墨水的人,她虽然希望梁从诫能够继承自己的衣钵,可也希望他能够去追求自己的理想。

梁、林夫妇是开明的人,在知道了儿子梁从诫并不喜欢建筑学之后,便没有再强迫梁从诫一定要考清华建筑系。

所以,梁从诫便转而报了北大历史系,并成功被北大录取。

梁、林夫妇一生专注于建筑学领域的研究,他们所取得的成绩让人敬佩。

林徽因作为一个母亲,及时纠正了对儿子的教育,不再将自己的理想强加于儿子身上,让儿子能够奔向自己所想要去的方向,也是一个让人敬佩的母亲。

只可惜,林徽因终未能看到梁从诫功成名就的那一天,在1955年4月1日病逝于北京,她的墓碑上刻着七个字:

“建筑师林徽因墓”

林徽因当得起“建筑师”这三个字,或者建筑学家更为妥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