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詩詞裡總提到攻破樓蘭,樓蘭到底是哪裡,為何流行度這麼高?

在古詩中有一個地名叫樓蘭,因為著名詩人王昌齡在《從軍行》中一句:“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而為人所熟知。

除了這句,王昌齡在很多詩中都有提到樓蘭,比如《代扶風主人答》中寫道:“十五役邊地,三四討樓蘭。”又比如《從軍行七首》中:“明敕星馳封寶劍,辭君一夜取樓蘭。”

唐朝另一位邊塞詩人岑參在《北庭西郊候封大夫受降回軍獻上》中寫道:“前年斬樓蘭,去歲平月支。”

古代詩詞裡總提到攻破樓蘭,樓蘭到底是哪裡,為何流行度這麼高?

就連不是邊塞詩人的李白,也曾多次蹭樓蘭的熱度,在《塞下曲》中,李白曾寫道:“願將腰下劍,直為斬樓蘭。”在《幽州胡馬客歌》中寫道:“雙雙掉鞭行,遊獵向樓蘭。”

縱橫的古詩鑑賞水平一般,只能說,關於樓蘭的這個詞的詩很多,我就不一一列舉了,經過我一番對比,除了宋朝的張元乾和文天祥,剩下書寫樓蘭的都是唐朝人,而且都是唐朝前期,從貞觀到開元年間的詩人,尤其以王昌齡、岑參這樣的邊塞詩人居多。

可以總結出,唐朝盛世時的邊塞詩人有一種情懷叫“打樓蘭”。

古代詩詞裡總提到攻破樓蘭,樓蘭到底是哪裡,為何流行度這麼高?

樓蘭是一個城市名,在一段時間內也以此為國名,是西域眾多古國中的一個,其遺址在近新疆羅布泊西北岸不遠處,與敦煌毗連。

漢武帝時期,中原王朝逐漸強大,有對外擴張的趨勢,有了張騫出使西域的壯舉。張騫出使西域後大大加強了中原王朝與西域的聯繫。

西域也被納入到中原王朝的視野中,根據《漢書·西域傳》記載:“鄯善國,本名樓蘭,王治扦泥城,去陽關千六百里,去長安六千一百里。戶千五百七十,口四萬四千一百。”

古代詩詞裡總提到攻破樓蘭,樓蘭到底是哪裡,為何流行度這麼高?

由此可見,樓蘭古國人口並不多,在漢朝時期也只是西域三十六國之一,而當時的西域面臨最大的威脅就是匈奴,為求生存,西域各國相互傾軋,有的時候倒向匈奴,有的時候倒向漢朝。

當時漢武帝想要打通通往大宛等國的路徑,而樓蘭正好擋在中間,當時漢武帝派遣通往西域的使者王恢等人被樓蘭人攔截搶掠,並且積極聯繫匈奴,極大的阻礙了絲綢之路的開通。

公元前108年,漢武帝聽從博望侯張騫的建議,派遣從票侯趙破奴及王恢,率領數萬士兵打擊阻擋的國家,當時趙破奴僅率七百輕騎兵先鋒部隊就攻破樓蘭,俘虜了樓蘭王,樓蘭也從此臣服於漢朝。經此一戰,西域諸國都震懾於漢朝的軍威之下。

古代詩詞裡總提到攻破樓蘭,樓蘭到底是哪裡,為何流行度這麼高?

匈奴得知樓蘭降漢的消息,立即發兵出擊樓蘭,樓蘭不敢抵敵,只好派遣王子入質西漢與匈奴,向兩面稱臣。

可見樓蘭處境之艱難,在此後,樓蘭也是如履薄冰,畢竟漢朝和匈奴哪個也不是好惹的。

公元前77年,漢昭帝時大將軍霍光派遣平樂監傅介子到樓蘭刺殺樓蘭王,立尉屠耆為王,樓蘭更其國名為鄯善,遷都扞泥城(今新疆若羌附近)。

東漢以後,鄯善國經過長期相互兼併,成為西域七國爭霸的局面,然而到魏晉南北朝時期,中原王朝大洗牌,鄯善國也未能獨善其身,在北魏時期,公元448年,北魏太武帝派遣大將萬度歸西征,鄯善王出城投降,鄯善國滅亡,北魏開始對鄯善實行郡縣制治理。

古代詩詞裡總提到攻破樓蘭,樓蘭到底是哪裡,為何流行度這麼高?

這就是樓蘭國小史,雖然這個政權存在幾百年,但是歷史記載卻並不多,即使有兩面三刀的一面,但是也說不上是窮兇極惡的國度,更談不上是對中原民族的威脅,所以,沒有那麼大的仇和那麼大的恨。

要說對中原王朝威脅最大的,還是匈奴,在宋朝遭受遊牧民族瘋狂碾壓時,抗金名將岳飛曾在《滿江紅》中寫道:“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

那麼,為何在北魏已經被滅的一個國度,在二百年後,遭到文人墨客的瘋狂嘲諷呢?

古代詩詞裡總提到攻破樓蘭,樓蘭到底是哪裡,為何流行度這麼高?

實際在唐朝時期,樓蘭的位置大約處於玉門關外不遠處,找到隋唐時期的地圖就會發現,隋朝時期在西域的版圖已經很小,控制力也不斷減弱,到隋朝末年時,趁著隋朝內部農民起義不斷,西北各部落都紛紛叛亂,從唐太宗時期開始,強大的中原王朝再次展開對遊牧民族的打擊,唐王朝先後平定突厥、薛延陀等部,使得更多的邊疆部族紛紛歸附,為了控制西域,從唐太宗時期效仿漢朝西域都護府的建制,先後設立多個都護府。

正是因為盛唐時期的開疆拓土,版圖逐漸擴大,需要大量士兵戍邊,無數文人墨客也活動到了邊疆地區,也正因此產生了風格迥異的邊塞詩。

古代詩詞裡總提到攻破樓蘭,樓蘭到底是哪裡,為何流行度這麼高?

此時的樓蘭早已不是地理上的名詞,而是一種“情懷”,一種對遙遠國度的探索的好奇之心,這些邊塞詩人,高呼“不破樓蘭終不還”更是表現了巔峰時期的大唐擴張力,唐朝是一個自信的時代,是一個偉大的時代。

從安史之亂後,唐王朝基本喪失對西域的統治權,在此之後,豪放的詩人逐漸減少了,高呼“打樓蘭”的詩人也不復存在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