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川異域,風月同天”日本是什麼時候受中國傳統文化影響的

最近由於武漢疫情,由日本民間捐贈的口罩箱貼上了很多來自中國詩詞中的詩句。那麼有沒有小夥伴和筆者一樣好奇,日本什麼時候這麼精通我國詩詞文化了呢?


日本原本沒有名字。在古代日本神話中,日本人自稱其為“八大洲”或“八大島”等。

據《後漢書》記載,我國古代稱日本為“倭”或“倭國”。(這下知道為什麼課本里我們學的戚繼光抗倭中“倭”字來源吧)

公元五世紀日本統一後,定名為“大和”。

七世紀後半葉,日本遣唐使根據中國皇帝國書中的稱呼將其國名改稱為“日本”,意為“太陽昇起的地方”,一直沿用至今。日本人也一直是視太陽為圖騰的。


“山川異域,風月同天”日本是什麼時候受中國傳統文化影響的


隋唐之後,日本開始大規模接受漢文化,隨著對中國文化的瞭解越來越多,日本對“倭國”稱呼越來越不滿意。據《新唐書·日本傳》記載:咸亨元年(670年),倭國遣使入唐,此時倭國已“稍習夏言,惡倭名,更號日本。使者自言,因近日出,以為名”。所以,日本國的國名,當是中國隋朝皇帝無意賜予的。


據考證:戰國時秦國滅燕國、齊國和越國時,大量燕國人、齊國人和越國人逃到朝鮮半島和日本。中國的西周滅商之後,商朝遺臣箕子到朝鮮半島與當地土著建立了“箕氏侯國”。

公元前3世紀到公元15世紀,朝鮮半島北部屬中國領土,在此期間和以後到清朝時當中國北方出現戰亂和災害時,陸續有大量中國人移民朝鮮半島,後來又從這裡向東向南到了日本。還有一條移民路線是從中國東部直接跨海到日本列島。


古代日本文化主要得益於對中國文化的吸收和融合。日本吸收中國文化是多方面的、長期的幾千年的歷史過程。漢字和漢文、儒學、律令制度和佛教是日本吸收中國文化的主要內容。正是在中國文明的巨大影響下,到公元4至5世紀日本列島就渡過了野蠻階段,進入了文明階段。

“山川異域,風月同天”日本是什麼時候受中國傳統文化影響的


3世紀末,百濟博士王仁把中國儒家典籍《論語》十卷和《千字文》一卷傳至日本。5世紀,日本貴族已經能夠較好的運用漢字了。繼體天皇7年(513年),建立五經(易、詩、書、禮、春秋)博士交待制度,要求百濟定期向日本派遣諳熟儒家典籍的漢學家,以後又增加醫博士、歷博士、天文、地理和陰陽五行等各方面的專門人才。

到飛鳥時代,聖德太子直接向中國派遣留學生,全面攝取中國文明制度,為日本文化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中國佛教傳入日本以後,經過長期發展,到鎌倉時期脫離了大陸佛教的特色,佛教日本化,成為日本人精神生活的基調。

真備在唐留學17年,回國後在太學教授中國律令、典章制度,官至右大臣。阿倍仲麻呂19歲入唐留學,改名晁衡,畢生致力於研究中國文化,73歲歿於中國。他精通漢學,尤其擅長詩文,與大詩人李白、王維、儲光羲等交往甚密。753年,阿倍仲麻呂回國,訛傳他在途中遇難。李白聞之,悲痛不已,作詩哭悼:


日本晁卿辭帝都,征帆一片繞蓬壺。明月不歸沉碧海,白雲愁色滿蒼梧。


詩中李白將阿倍仲麻呂比作明月,明月沉大海,人間頓失光明,天地無輝,人哭天愁,風慟雲哀。可見阿倍仲麻呂在李白心目中的地位了。

“山川異域,風月同天”日本是什麼時候受中國傳統文化影響的


日本文化譜系中的中國影子也隨處可見。日文、醫藥、茶道、飲食、弓道、服飾、禮儀以及對日本影響深遠的“彌生文化”,無一不是受中國的影響。尤其古代中國的《禮記》傳入日本,才不斷髮展成就了所謂的“大和文明”。——李二和《海上七千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