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飢餓的話儘量空腹更利於健康,你贊同嗎?(一天兩餐進食)?

吆呵天怎麼又亮了


贊同!很久以前的中國就是一天兩頓飯,不過,當時他們是晚上早早睡覺。作為當代人,食物太豐富了,只要不餓,兩餐搭配合理、營養,作息規律,完全可以,還有利於健康。


zxl027dd0


我贊成

我自2019年以來,很少吃三頓飯了,改成吃二頓飯了,即早餐,午餐。

晚上老伴問我吃不吃了?一開始說,吃不吃都行,後來乾脆說,不吃了。好多病是撐出來的。晚上能不吃就不吃了。

一是真不餓。可能隨著年齡的增長,消化功能下降,晚上到飯點時肚子沒有飢餓感,就不吃了。

二是,既使不餓,也不是一點啥也不吃。有時吃塊糕點喝水,有時喝一小碗羊奶粉或蕎麥粉,有時吃個蘋果或吃一小把瓜子,喝杯蜂密水。

老伴也和我基本一樣,晚上很少吃飯了。


用戶6096一帆風順


不吃早飯是最好的養胃方式

在十多年前,我也是早餐的堅決捍衛者,後來我看過一本韓國人寫的不吃早餐的書籍,看過兩本日本人寫的不吃早餐的書籍,其中一本書籍的名字叫做早餐革命,主張人就不應該吃早餐,因為早晨起來人的腸胃還沒有醒過來,吃早飯會對腸胃造成傷害。

這三本書對早餐理論是一種顛覆,我開始思考吃早餐,到底是好還是不好,這三本書中都沒有不吃早餐的理論依據,但我還是想嘗試一下,不吃早餐到底是什麼感覺。

有幾次晚上和朋友喝酒,有時一高興就喝到了吐酒,可能是我的胃功能較差的原因,每次吐酒吐得都很兇,會吐到凌晨一兩點鐘,第二天早晨胃非常難受,我就喝一點稀飯,想養養胃,但是胃還是隱隱作痛,這種不適的感覺要持續兩三天。

有一次吐酒後,我就嘗試了早晨不吃飯,一直堅持到中午12點,結果胃不痛了,甚至沒有任何不適的感覺,吃完午飯後胃也很正常,這是我第一次嘗試不吃早飯調理腸胃,效果非常好。

後來推薦很多朋友在調理胃病的過程中,階段性不吃早餐,大家普遍反映較好。

我在調理比較嚴重的胃病,比如頑固性胃潰瘍、萎縮性胃炎,在調理方案中我都會將不吃早飯作為必須要做的項目,事實證明效果是非常好的。

廣西巴馬人祖祖輩輩不吃早飯

2009年9月我去廣西巴馬做了一次百歲老人的健康考察之行,結果獲得了驚人的發現,巴馬百歲老人,每天只吃兩頓飯。

以前都是在電視、報刊上看到一些關於廣西巴馬百歲老人飲食、養生的報道,總是感覺報道中帶有主觀傾向性和企業的功利性,我就想實地考察一下巴馬百歲老人的真實飲食狀況。

當我們走訪百歲老人到第六家時,是上午的十點半左右,這是一對百歲老人的姐妹,姐姐104歲,妹妹102歲,身體非常健康,行動自如,姐妹兩位還為我們展示了手工織布,妹妹紡線,姐姐穿梭織布,104歲的姐姐就是經常出現央視廣告中的巴馬百歲老人黃媽幹,黃媽媽能用普通話進行基本的交流,接近11點鐘,百歲老人的家裡要吃飯了,我想到要真實的感受一下百歲老人的午飯都吃什麼,能吃多少,我就與老人的兒媳婦商量能不能與他們家人一起吃頓飯,主人爽快地答應了我的請求。

我問主人為什麼你們午飯吃的這麼早,她說不早啊,這是第一頓飯,我說你們一天吃幾頓飯,回答是一天吃兩頓飯,我吃驚不小,接著問她你們這裡都是一天吃兩頓飯嗎,是的,我們家家戶戶,祖祖輩輩都是一天吃兩頓飯,當然也有例外的情況,誰要是上午有重體力勞動,就多吃一頓早飯。

那天百歲老人家裡一天中的第一頓飯非常簡單,一小盤炒豆腐,一盤竹筍炒肉絲,一大湯碗香豬肋條湯(沒有肉),湯裡的油菜撈出來湊了一小盤青菜,主食是大米和玉米做的碴子粥,兩位老人每人喝了一碗半的碴子粥,吃了很少一點菜。

巴馬人祖祖輩輩不吃早飯,說明不吃早飯對人體沒有任何害處,巴馬的百歲老人很多,從另一側面證明不吃早飯有助於長壽。

回到青島後,我就開始查閱資料,我要找出不吃早飯對身體有利的理論依據,在醫學教科書《生理學》中,我查找到人體胃的生理活動特點。

當出現胃病時,慢性胃炎、淺表性胃炎、胃竇炎、萎縮性胃炎、胃潰瘍,這些胃病都是發生在胃黏膜上,胃病的康復靠的是胃黏膜的自我消炎和自我修復,胃粘膜修復的時間就是在兩頓飯空閒的時間,就是胃裡的食物完全排空,胃粘膜才能進行修復。

我們的胃哪個時段排空後,空腹的時間最長呢,我們來計算一下,每次飯後胃的排空時間是4-5小時,如果7點吃早飯,到中午十二點是五個小時,胃剛剛排空,午飯又開始吃了,從中午12:30到晚上6點鐘,一共是五個半小時,也是胃剛剛排空,又吃上了晚飯,在此期間胃黏膜都沒有修復的時間,晚飯6點鐘開始吃,晚飯是人體消化速度最慢的一頓飯,到凌晨1-2點為才能夠排空,凌晨2點到第二天的早飯大約是5個小時,這5個小時是胃粘膜修復的唯一時間段。

如果胃病患者不吃早飯,到中午十二點,可以增加5個小時的空腹時間,等於給胃多留出了5個小時的修復時間,非常有利於胃病的康復,這就是不吃早飯治療胃病的理論依據。

我們家早餐吃不吃完全是胃說了算

從2009年開始我就經常不吃早飯了,沒有任何目的,我只是要做一種嘗試,巴馬考察回青島後,我就在單位同事中宣佈,我開始不吃早飯了,大家都勸我說這樣不好,會得膽結石,我在大約兩年的時間裡,基本上沒吃早飯,也沒有得膽結石,膽結石與不吃早飯沒有任何關係,在後面的課程中我會給大家講解膽結石發生的原因,和飲食調理的方法。

後來不吃早飯好處講的多了,我愛人也跟著我不吃早飯了,現在每天早晨做飯前,我都會問她一句,吃不吃早飯,她會自我感覺一下餓不餓,如果不餓,我們就都不吃了,有時是誰餓了誰吃早飯,我們兩人每天的三頓飯,都會根據胃的飢餓度來決定吃不吃,可以隨時停掉某一頓飯,身體沒有任何不適的感覺。

空腹時胃的酸鹼度是中性

胃病患者通常都會得到這種建議,每頓飯要少吃,每天要多吃幾頓,最好一天吃5-6頓飯,這樣可以避免胃的幹摩擦。

事實是這樣的,醫學教科書《生理學》中明確指出,胃在排空後,胃中的pH值是7,酸鹼度是中性,僅僅分泌微量的胃酸,在一天24小時中,早晨5--11時胃酸基礎分泌率最低,這時是胃黏膜最佳的修復時間。

胃病患者可以將不吃早飯作為一種輔助治療方法,可以採用階段性不吃早飯的方式,比如,一週1-2天不吃早飯,當你習慣了不吃早飯,每週可以增加到3-4天不吃早飯,待胃病康復後,可以再恢復每天吃早飯的習慣。

早飯到底吃不吃,要因人而異,自己感到舒服就行,不用太糾結吃還是不吃。


楊青一


這種說法和想法並不科學,也不建議!

不飢餓的話,這說明兩個問題:

一個問題是你其中一餐吃得過於多,能量攝入過剩,導致不餓。另一種情況是你的消化功能弱。而這兩種情況導致的不餓都說明你的飲食習慣不好,或是你的腸胃運動功能減弱的表現。都是一種對健康不利的方式和行為表現。



這個問題可以從兩個方面來理解:

首先,一日三餐,是健康的飲食行為,它是根據人體生理需求,特別是消化系統的活動規律,以及考慮日常生活,工作、學習等情況來安排一天的餐次和食用量。每天的進餐次數與間隔時間是根據消化系統的功能和食物從胃內排空的時間來確定。各種食物在胃內排空的時間不一致,但是我們以混合食物一般的排空時間為4-5小時,因此一日三餐中的間隔以4-6小時為宜,這樣每天的餐次最為合理的就是三餐制。




其次,三餐之間每一餐與下一餐之間對營養物質的攝入都是可以滿足正常身體所需,如果減少攝入餐次是會導致能量或營養素攝入的不足。如果因為自己感覺不餓,就不吃,胃排空時間太長,體內儲存的糖原消耗殆盡,不及時補充,會出現血糖過低,大腦的興奮性隨之降低,反應遲鈍,注意力不集中等。

所以說,偶爾因為吃得食物過多,或是攝入過多的高蛋白和脂肪的食物,以至於胃腸內排空l時間加長,感覺不餓,可相應的少吃一頓,但是如果經常這樣,是對胃腸道以及健康不利的。不能因為不餓,就不吃飯,來對待,因為本身你過多的攝入就是一種不健康的飲食方式。



但如果因為胃腸蠕動減慢,所導致的不餓,可以試著去改善,比如:

1、吃的飲食可以清淡一些,減少高脂肪、高能量、高蛋白太油膩食物的攝入

2、適量增加富含膳食纖維的食物,來促進胃腸蠕動

3、年齡大的儘量稀稠搭配,晚餐選擇易消化的食物攝入

4、增加身體活動量,比如運動,來促進腸胃的運動功能


李愛琴營養師


[我想靜靜][我想靜靜][我想靜靜]我更過份~我之前減肥時一天就吃一頓,量也不多,一碗小米粥濃稠點,2蛋,一點蔬菜➕2蘋果,幾個核桃,幾顆乾紅棗,就這些……是不是很作[笑哭][笑哭][笑哭][笑哭][笑哭]








巴仔張春霞


當下很多人喜歡一日兩餐,美其名曰過午不食,殊不知過午不食本身來源於佛教,這屬於苦修的一種方法,與養生無益,晚上的子時,血氣歸於肝,人體各個器官都處於休眠狀態,唯有肝臟在辛勤工作,代謝人體組織細胞各種垃圾,這時人體的肝臟需要各種生物酶排毒解毒,而這些生物酶都來自食物中的營養,長期的晚上不吃飯,會造成肝臟缺乏營養,排毒解毒降低,會引起疲勞易惓,皮膚乾燥,細胞斷裂,會出現早衰皺紋,長期人體各器官功能下降,體能下降,免疫力降低等。






通真山人


這種觀點沒有科學依據,一天兩餐的方式在現代生活也並不推薦。

“空腹”一般指代人的胃中不包括水或其他食物,或食糜,胃中的食物完全排空到腸道內,這個過程至少需要4小時,但一般來說5~6小時左右我們都會有一餐的加入,要完全做到空腹的話一般是晚上睡眠隔開7~8小時的時間。這空腹並不代表更利於健康,它能代表的只是胃部食物完全消化,處於空蕩狀態,但一般來說,我們身體所需要的能量在5~6小時得到供應是比較科學的,不然可能造成低血糖、營養不足等情況的發生,所以,即使不覺得過度飢餓,最好也不要高於7~8小時以上不攝入新能量。一般來說,腸的排空時間是6小時以上,在6~7小時左右我們就會覺得十分飢餓,一般不會出現在胃空腸也空的狀態下還不想進餐的的狀態。


如果一天只吃兩頓,早一頓、午一頓,像古人那樣“過午不食”,對於現代人來說並沒有好處,古時候人們缺乏娛樂方式、每天要做的事宜比較簡單,大家都習慣太陽落山就睡眠的作息方式,所以一般在下午5~6點就睡覺了,即使中午吃過了,可能在睡覺的時候也不會太餓,睡眠狀態花費的能量較少,所以,過午不食也沒什麼大不了。可現在不同,11點前能上床睡覺的人群可並不多,經常熬到一兩點的人可不佔少數,如果晚餐這一頓完全捨棄,我們的飢餓感會大幅上升,沒準睡前還要來一頓宵夜,結果更傷身體。

有一部分朋友為了減肥也會捨去晚餐,每天只吃兩頓,其實長期如此,身體會感知到能量的不滿足,所以會逐漸讓自身增加在這兩餐的攝入量,但有兩個弊端出現:

  • 一餐裡攝入食物多,能量高,血糖的上升程度更大,這對平穩血糖反而不利,更容易誘發三高。

  • 一餐裡攝入的食物增多,胃腸的儲備量逐漸提升,以後可能會更容易飢餓,而且吃得更撐會增加胃腸負荷,損傷胃腸粘膜,對腸胃更不利。

不如規律三餐,一餐不要攝入過多,不要讓自己過度飢餓也不要讓自己過度飽食,這樣的狀態才是最佳的。


沒有“兩餐減肥法”,但卻有“少食多餐減肥法”,一天中甚至能吃四五頓,但沒一頓不要攝入過多,甚至讓自己還有一點點餓,這樣一餐攝入的熱量不多,血糖穩定,大腦滿足感也不低,不會出現極度飢餓求食的狀態,反倒更利於控制食慾,達到減肥目的。

如果堅持“少吃”狀態,這其中還有一個問題,就是容易發生便秘,很多朋友會因為食物攝入過少而導致糞便儲存量低,排便反射很難形成(至少有300g食物殘渣儲存才可能發生排便反射),大便長時間堆積在腸道中會被不斷吸收水分而變得更加硬結,如果長時間堆積起來,更容易發生便秘。

我們要做的並不是“維持空腹”,吃少了才健康,而是吃得合適,不暴飲暴食,相對於暴食的空腹狀態,至少腸胃負荷是小的,而且能量攝入不易超標,肥胖、三高的爆發幾率也不大,但同時也面臨一個問題,那就是可能能量和營養不足,大腦滿足感較低。“吃得少”不是長壽和健康的做法,吃得合適,凡是七分飽,不讓自己過度飢餓,也不要讓自己過度飽脹,才是最健康的做法。


只有營養師知道


不論是否飢餓,都不見一致空腹,首先是因為人體需要充足的營養素來滿足機體的需求,如果食物攝入的少,身體就不能獲取到充足的營養素,那麼可能會痴線營養不良造成的各種疾病。另外時因為即便是在不餓的情況下,人體本身也有生物鐘,就是指人體每天要吃三頓飯,如果三頓飯的時間任何一頓沒有吃,胃依舊會進行消化的過程,那麼就會進行空摩擦以損傷胃黏膜,這樣就對腸胃的健康造成不利的影響了。

當然,適度的有飢餓感,對於健康是有好處的,比如每一餐都不要吃的太飽,可以七八分飽,這樣胃既能消化,又能促進健康,並且最重要的是還能更好的控制體重,這種減重的方法還不容易反彈,比起不吃餓一頓來說,要健康的多。這也是現在提倡的健康方式,少食多餐,給身體充足消耗能量的時間。不過更重要的是還要做到食物的選擇一定要均衡多樣,每天攝入的食物包括:蔬菜,水果,粗雜糧,雞蛋,牛奶,豆製品,畜禽瘦肉 ,海產品等等。


尤其是現在有一些人,本身就有基礎性的慢性疾病,或者是心腦血管疾病,這類人更不建議一天吃兩頓飯,也不建議飢餓,因為對於病輕本身不利,而少食多餐對於有基礎性疾病的人來說,更有助於控制病情。


心理營養師程偉華


完全贊同,現在的高血壓,高血脂,脂肪肝,大部分是吃出來的,少吃點,多鍛鍊,身體比較健康。想減肥的話,每天吃一頓飯,一週瘦五斤沒有任何問題,我就是這麼幹的。


毛竹2020


贊同。

午餐和晚餐也是根據空腹狀況決定進食的時間及份量。不餓的話,喝杯果汁就夠了。關鍵在於晚餐時間,如果要用餐,就算只是輕食,也請儘量在晚上9點前用餐完畢。

睡覺時,身體會分泌生長激素

生長激素這種荷爾蒙可以促進體脂肪燃燒、製造肌肉以強化代謝作用、修復白天損傷的細胞。睡著後的30分鐘,生長激素會在第一個熟睡階段開始旺盛分泌,晚上10點以後的4個小時(到深夜2點左右)是分泌量最多的時段。若此時血糖值上升,將會抑制生長激素的分泌。

飯後立刻就寢,等於是在血糖值上升的狀態下睡覺。結果因血糖值的阻礙,抑制了生長激素的分泌。

飢餓感啟動細胞排毒

我們總認為飢餓有害健康,其實飢餓感正是維持健康的極重要因素。有個名為細胞斷食的實驗。不提供細胞養分的話,細胞自己會開始進行內部大掃除(細胞自噬作用,Autophagy)。因為不會有外來的養分進入,細胞內的老舊酶或不用的蛋白質就會消化殆盡。這就是所謂的細胞排毒(解毒、清除有害物質)。

因此,由細胞聚集組成的身體,絕對要設定空腹的時間。我們都知道,感到飢餓時,生長激素的分泌量會增加。達到這個境界的最極致手段就是斷食。可是,過度的飢餓,可能會引發低血糖綜合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