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每到一家新公司幹了兩三年或者幹久了,就有一種感覺幹不下去了想辭職的感覺?

松果66458736


題主提到問題似乎是多數人的職業生涯裡躲不過去的魔咒。這個魔咒到底是什麼?為什麼多數人總是繞不過去這個魔咒?如果我們不從深層次的心理,去研究這個問題並想盡辦法“革命”掉它,這個魔咒就會永遠纏繞在一個人的心裡,就永遠會出現題主說的問題:在每個新公司工作幾年就覺得幹不下去想辭職。在正式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來看幾種我們常常能夠看到或感受到的情況。

一、與深層次心理相關的幾種驗證案例。

1. 多地工作。

老S是我多年的一個朋友,從上個世紀九十年代開始到現在為止,所工作的城市不下六個。因為以前是在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城市上大學,總希望畢業後能夠在“有頭有臉”的城市去工作。去了北京,真正親身感受到到了以前課本當中才能感受到的文化和歷史氛圍,於是告訴我,這座城市是在是太有文化底蘊了,我要在這裡工作一輩子,永遠生活在這座城市的懷抱裡;過了沒幾年,他開始厭煩這座城市,以前的興致一掃而光;於是又到了杭州,與在北京一樣,發出了同樣的感嘆:這座城市太美了,西湖、京杭大運河......,這才是我要的城市,我要堅持在這座城市奮鬥一輩子;新鮮感沒過幾年,有厭煩了杭州,轉戰到深圳。於是朋友又感嘆到:這是一種充滿活力的城市,一座真正現代化的城市,每天早上看到大家匆匆忙忙趕車、擠車的情景,倒生起了羨慕之情,我要堅定地在這座城市幹一輩子......如此這般,換來換去,竟然在七個城市工作過。現在折騰不動了,只能選擇一座城生活下來,心裡感受到底如何,只有朋友心裡明白。

2. 婚姻的魔咒。

曾經看到過一些心理學家對於婚姻魔咒的描述,他們有一個基本趨同的調研結果:新人們結婚後的四年、五年是一個魔咒,婚後3-5年是離婚的“魔咒期”。即便是再婚的人也會存在這樣的“魔咒”。我沒有具體去驗證過心理學家的這種結論是否正確,但確實婚後3-5年離婚的人居多,這也是不爭的事實。

從以上兩個案例,我們可以折射到題主提出的問題,進行同樣的考慮。

二、心理底層探尋。

我相信很多人曾經聽說過“審美疲勞”一說,即,“接受的主體在相對不變的環境中產生的審美遲鈍”,換一句話說,就是對“美”的新鮮度逐步衰減的一種體驗。如果把這種心理用在職場上,就是“職場新鮮度疲勞”,其原因是職場上的工作單調、重複、乏味。這也從心理上說明了題主提出的問題。

1.興奮度衰減。

人往往在進入一個新的職場時,對未知探求的慾望,總會時刻在刺激他們的心理和工作活動。尤其在入職的前一個階段,興奮度比較高,也不會發生遲到、早退的情況,對於新環境的任何東西都很感興趣,而且會根據自己的思想、觀點提出質疑和疑問,當新環境中的事物與自己的習慣不相符時,還會排斥。這都是一個人在興奮時期的表現,久而久之,自己也慢慢融入了新的環境中,該說的說了,該做的做了,從某一個時點開始,這種興奮度開始逐步衰減,進入相對穩定期和接受期。穩定期和接受期,人們開始丟棄對新的環境的探知行為,成為了新環境、新職場的“老人”。穩定期過後,就進入焦躁期,這個時期正好是2-3年的時間。

2.新鮮度衰減。

一個人進入全新的環境時,有很多未見過的物品、文化、關係、人,是一種完全不同以往的全心體驗,人的天性使得人會對剛剛接觸的環境和事物表現出新鮮感。熟悉並融入這種這種環境中後(自己也成為了其中的一員),新鮮感慢慢變成了陳舊感,人們不再對新鮮的“紅色”感興趣,對“五顏六色”,“五花八門”的新環境變成了熟悉的事物。曾經帶著朋友去過“福建南靖土樓”,進第一個土樓,朋友在裡面足足待了一個多小時,問這問那,東看看西瞧瞧,取景拍照片。進第二個土樓時,也在裡面轉了二十分鐘,到第三個四個土樓,進去逛一圈就出來,後來的土樓,就沒在進去。這就是明顯的新鮮度衰減。

三、“審美疲勞”效應在職場上的表現。

多數人在進入一個新的公司後,對其企業文化、人際關係、產品、培訓、保持著極高的新鮮度,甚至會對新環境保持著一種興奮度。即便與前一家公司的工作內容雷同,但也不會完全一樣,而且拆解到任務時,差異更大,所以,總還是有“新鮮感”的。但是,當一個人熟悉了公司的文化、人際關係、產品、流程、制度,日復一日重複著昨天的工作內容,按照同樣的方式、同樣的流程重複這昨天的崗位職責,人慢慢熟悉起來:看得慣的,看不慣的,假以時日,一切新鮮感都變成了“陳芝麻爛穀子”,時間一久,倦怠和厭煩、焦躁情緒油然而生,於是對這份原本“新鮮”的體驗失去了興致、興趣,逃離的心理就會出現,因為他期盼一種新的環境來刺激自己的情緒,讓自己重新找到新鮮感和興奮點。重新換了公司之後,又在重複以上的循環,從新鮮、興奮,到穩定、疲勞,再到厭惡、逃離。

四、如何破解這種魔咒

明白了這種魔咒的原理,我們來看看如何破解這種魔咒。

1. 工作精益求精。

我曾經看到過一句很經典的話,說出了破解這種魔咒的本質:你是把一天重複了365次過了一年,還是一年365天持續升級地過?重複不一定會讓一個人在某個領域變的“精”起來,但帶著思考和改進的心,才會讓一個人真正在某一個領域精起來。我們習慣了某個領域的表面文章,卻很少去挖掘其中藏在下面的寶藏。下面的寶藏可以讓一個人保持新鮮感和興奮點一輩子。喜歡看抖音的人一定會有一種感受,那些看似稀鬆平常的事情,竟然讓他們做得如此有趣。我見過一個包裝工,能夠在幾秒鐘內用膠帶把一個箱子熟練地打包,我不明白他是如何做到的,但那種“精”確實驚到了我。

2. 成就感。

管理上有一個理論叫“雙因理論”,其中說到激勵因子時,談到了成就感。我自己也有這種體驗,就是成就感會推動、驅動一個人不斷地向前、向前,持續的成就感會讓一個人保持在穩定的“新鮮感”和“興奮感”裡,從而實現“避免”職場疲勞症。有人可能會問,有成就哪裡有那麼容易?成就有大有小,我們完全可以把大目標,拆解成小目標去完成,把難目標拆解成容易的目標去完成。如果改進一部設備的性能很難,我們就改進它的一個滾軸,如果改進一個滾軸難,那就改進一顆螺絲或螺帽。如果成為演講家很難,那我們就先演說一段文章,一段文章很難,我就把一句話說得聲情並茂、鏗鏘有力。把宏偉的、嚇人的目標,分解成可以做到的小行動,就會讓自己不斷地有成就感。成就感可以持續推進一個人探索和進步,而忘記了疲勞和厭惡。

3.明確自己職業目標並付諸行動。

職業目標的設定是關鍵的一步。職業目標持續推動一個人進步,也是一個人做出離職選擇要慎重考慮的。大家都知道,目標的實現,尤其的職業目標的實現,需要沉澱和積累,而沉澱和積累來自於長時間持續在同一個環境下思考、琢磨、實踐、學習。知道了這一點,就會365天,天天進步;知道了這一點,就會忌諱頻繁更換工作。否則,今天不知道明天怎麼過,今天不知道後天成為什麼樣的人,缺少了推動自己向上的動力,自然會產生“審美疲勞”。

當然,如果一個人硬要說自己不想那麼累,那麼苦,那麼委屈自己,那就走自己的路,讓他們說去吧,也沒有必要了解自己的心理,過一天算一天,走到哪裡算哪裡,不過,等到了一定年齡,你換工作就是斷自己的路。

最後,我想說的是,如果一個人不肯做出任何改變,寧願做一個“環境層”的人,一切都是他人的過,一切都是公司的過,一切都是環境的過,最後的結果都是咎由自取。有些人,是因為自己不知道怎麼避開這個魔咒,這可以通過學習來改變自己,避開魔咒,有些人,寧願守著那個魔咒,天生一副“就是你們不對”的面孔,誰還能救他呢?


耕然夫


不知足,沒有活在當下,我就是屬於這樣的人。

大前年我跟我爸的朋友出去打工,待遇特別好,第一年2300上班就是玩手機度過,管吃喝。

第二年一個月4000塊,一天上班6-8小時管吃住,不能玩手機。

然而當時我不知足,野心膨脹,你不知道當時多少人攔著我不讓我走,最後我還是偷跑了,因為這件事導致我爸和他的朋友關係弄得特別難看。

本來回家準備創業的我,一呆就是一年,什麼都沒幹成,想法把所有的積蓄全部賠了進去。

而且我聽說今年的低價已經漲到了5000也就是說,我只要跟著我爸朋友好好幹現在手機至少有7萬。

可我就是不知足,現在在一個小地方一個月2000塊,不管吃住不說,還上班時間長。

要是再給我一次機會,我一定會好好珍惜的。


普通人就該認命


說說我吧。來公司四年,前兩年老闆特別看重,後來懷孕了。會上各種批評打壓。產假期間還想擠掉我。後來因為壓力年終獎,本人不得不回來。原計劃一兩個月辭職。也是懶,沒去找。又呆下來。這個公司怎麼說呢。雙休,時間自由。除了領導是個變態,人品有問題,其餘還好。薪水也低。

目前的狀態是,和領導依然不合,自然受不到重用。留下也是小品牌給你,事多,沒有發展前景。得不到欣賞和肯定,工作非常壓抑。無數次想離職的念頭。因為至少是上市公司。雙休。本人是高中畢業。再找一個同類的工作比較茫。但是找一個不正規的公司肯定沒問題。家中也有壓力。不敢裸辭


唐朝120226


員工Q基本上跳槽的頻率穩定在兩年左右一次。剛進公司那會兒,他把自己的簡歷吹了一些牛,公司也把自己的行業地位吹得天花亂墜。

幾個月時間之後,公司已經知道Q的具體斤兩,而Q從一個候選人變成一個正式工之後,有了更多的接觸公司內部資源的途徑,也順理成章知道公司當初對自己說的哪些話是真實哪些是誇大。

但是幾個月的時間不過是試用期剛過,Q不想貿貿然離職,畢竟公司誇大宣傳並非個例,還有來都來了,索性多待一些時候。而只要員工能力沒有誇大過於厲害,影響了工作,公司一般也不會揪著不放,畢竟這年頭人也不好招。於是就在這樣的互相知道底細,互相不戳破的日子裡過著一天又一天。

一年過去,Q早已轉正,也目睹了公司內部人員的進進出出,Q在新人面前成了公司的老員工,知道公司的底細越來越多,Q開始覺得自己腦袋被門夾了才會來個破公司。

這一年的時間裡,工資並沒有按照自己的期望增長,公司也不像有要給自己加工資的打算。Q從其他渠道打聽了現在這個崗位在別的公司的工資情況,罵了一句:“王八蛋!老子做牛做馬勞苦功高,就給這麼點工資打發要飯的呢?”

Q開始偷偷更新簡歷,留意其他機會。對於公司領導眼裡更不順眼。

Q在公司裡度日如年,但是理智告訴自己成年人的世界沒有任性隨便辭職,當下辭職就職時間過短,也不利於下次找工作。於是Q就這樣忍啊忍啊忍……

兩年後的某一天,公司發佈新制度,說,明天開始上班時間要是放屁的就罰100塊,要是打噴嚏就罰50塊。Q終於忍無可忍,罵了一句“老子不伺候了!”


職秀


也許是社會太浮躁了,身邊總有這樣的聲音:“不想工作了”、“幹了兩年覺得真沒勁,不是不喜歡的工作”、“老闆太沒有水平了,我要辭職做我喜歡的事情”......雖然我們沒有辦法阻止人們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但辭職前,我想說:很多事情,不是不喜歡就可以不做。

職場不是談戀愛,沒有那麼你情我願;職場也不是幼兒園,吃飯、睡覺還得有人哄你。很多玻璃心的職場人,還沒嘗試到成功的滋味,就因為挫折、批評、壓力打了退堂鼓。

雖然在新公司工作兩三年,但你問問自己:

你盡全力了嗎?你拿出專業的職場態度了嗎?你積累經驗和人脈了嗎?工作期間你漲過工資了嗎?你區嘗試你不自己的短缺了嗎?

一些職場新人一廂情願地認為,我做不好現在的工作,是因為它壓根不是我喜歡的,我無法投入。只要是我喜歡的,我一定能做好。

但我想說,連正常職場工作都做不好,還談什麼要做自己喜歡的事情。這個社會上,大多數工作都是一樣辛苦,不分什麼工作,也總會有讓你覺得討厭、噁心、煩人的地方。當理想、喜愛和謀生、利益掛鉤,當好奇和發現也成為日復一日的程式化,熱愛終會慢慢變淡。


葉子默


我想拿我個人的親身經歷來談談:

作為一個農村出來的人,直到現在我一直都在內心裡面非常感謝我的媽媽,是他一直堅持讓我讀書,才讓我有了走出去的機會,看到外面的世界,但是我參加了2次高考,卻還是隻考了一個大專,到了第三年了我放棄了專升本、考研的機會,直接去參加了工作,知道現在我都非常後悔,當時沒有好好考慮一下!

大專畢業後,我就直接來到了離家2000公里之外昆明工作,當時我只有21歲,想想自己當時真勇敢,一工作就是7年,從未更換工作,直到現在我還在這個地方工作,感覺自己一直呆在這個舒適區,不願意去面對外面的世界,可是最近,突然非常討厭這樣的工作,這樣的生活,一成不變,原地踏步,非常想辭職,改變下我的心境,我有時不禁在想如果我當時堅持專升本,或者去考研,那樣我就會看到更新鮮的世界,遇到不一樣的人,選擇的機會更多。

通過分享我的個人經歷,總結出人要不斷的往前看,不斷進步,不要老是呆在自己的舒適圈,禁錮自己的思想,不然內心就回越想逃避這個地方,內心就會越來越陰暗!

改變自己,接觸今日頭條就是我的第一步!加油。


山西女娃在雲南


有一種病叫作:我得了一種剛入職就想辭職的病。

你平均幹一份工作會持續做多久?

70 後的答案是 4 年;80 後回答 3 年半;90 後平均 19 個月;而 95 後……只有 7 個月。好吧!這就是一種病!都是因為什麼原因呢?我們來看看

1、工作壓力太大,天天開會,寫週報寫日報,每天釘釘打卡定位,公司不大,破規矩倒很多,極大影響了我的工作狀態。

2、實際薪資待遇和崗位,當初跟面試時懸殊太大,先把我忽悠進來,最後大相徑,浪費我時間,1個月我就走了。

3、私企員工一共就十多個人,還搞成幾派,鬥來鬥去,大多不喜歡幹實事,看著都累,不適合我。

4、學不到太多有用的東西,機械枯燥就是一個螺絲釘永遠固定死在這個崗位,所謂橫向或縱向晉升的是不存在的,要麼在現有的崗位上坐到底,要麼就只有走人換環境挑戰自己。

以上幾種心理,尤其95年更加表現明顯,離職率更高。

那麼,第一份工作到底做多久合適?

一般而言,第一份工作最好做滿 2 年再跳槽。一個人如果在同一個單位工作年限低於 2 年,往往會被看作不夠忠誠、專業技能掌握不夠,不到 1 年,便被視為穩定性差,尤其是應屆生,會被冠以還是學生的標籤。

那不到一年8個月內就跳槽意味著什麼?意味著你可能沒有通過半年一次的評估或第一個績效週期。說明你能力太糟糕,企業不敢要。特別是你的第一份工作,如果在 8 個月內就跳槽,在 HR 眼裡,或許表明你沒有通過 6 個月的評估或第一個績效週期。低於 2 年的跳槽,要想在職位上和薪水上有較好的提升,都是比較困難的,如果平薪或平級跳槽,顯然意義不大。

  • 18個月是企業接受的下限

一般來說,績效評估、年終獎都是按年進行的,而且公司只會對工作滿6個月的員工進行評估。不滿半年的,公司會視你為隨時可能要離開的狀態。呆完1年,公司相對有些安全事情,工作18個月以上,意味著你至少已經活過了一個評估的週期,可以評估出你對公司是有長期發展的準備,並且敢將一些週期長的工作、重點的客戶交給你。

在職場生涯中,短期工作不能太多,除非公司倒閉客觀情況,工作不滿1年就離職幾乎會跟你的人品相掛鉤,是非常不利於你的職場履歷的。不小心有一份這樣的經還好粉飾你的簡歷,但接連好幾份工作都這樣,那就是你的問題了。你需要認真反思了,為何你總是不能安分的呆下來,難道都是公司的問題嗎?你的心態是否過於浮躁,你的承受能力是否過低?

辭職的原因:對未來迷茫、所想得不到,如何進行梳理?

1、搞清楚目前的狀態,自己想要什麼。

無論剛畢業的新人,還是臨瓶頸期的老人,一旦每天的工作狀態連自己都欺騙不了,就說明出問題了。

有段時間我也是進入這樣的瓶頸期,由於進入的行業看著日漸夕陽,繼續幹下去浪費自己的時間,不幹跳槽到同行業還是一樣的遭遇,跨行跳到哪裡呢?0經驗,年齡又沒有優勢比不過小年輕,有半年的時間我都處於焦慮,每天上班尤如行屍走肉,非常不開心。工作也經常出錯,老闆同事也都能看出來我心不在煙。看到一些同事嘻嘻哈哈的過一天是一天,一切來自於我對自身的不滿足,也是一種對未來的憂慮。

我清楚我不能本行業跳槽,也做不到跨行跳槽,沒有特殊資源和技能,那段時間我大量買了書籍充實自己空虛不安的心靈。事實上,書中確實有很多與你身處困境的作者們,每個人都在追求完善自己的過程中,會遇到各種突發狀況,敢於面對自己尋找解救自己的方法,一步步達成自己心中所要的目標,慶幸找到了努力的方向和辦法。

2、關於該找什麼樣的工作,畫三個圈。

一個是你喜歡的,一個是你擅長的,一個是能賺錢的,然後儘量去找它們的交集。

喜歡的並非你擅長的,也不一定能變現。如果喜歡的既能是擅長的又能讓你賺錢,三者三合一,將是多麼的完美。當然完美是不存在的,這3樣,能佔據一樣,想必在職場上也沒有那麼迷茫。迷茫的人是找不到喜歡的,更沒有擅長的,能賺錢的更加不敢去想。

比如朋友做平面設計,因為是他的大學專業,所以談不上很喜歡,只是專業比較擅長吧。年輕的時候熬身體,到 30歲發現自己無法再用這種低效的方式獲得滿足感,他開始思考究竟做什麼? 開了2年滴滴,他決定放棄自己的專業,但不離開廣告的行業,選擇去做樓盤項目的銷售,賣了一套房子可能有20萬以上的提成,選擇了能賺錢的。技術轉銷售肯定難,原來內向的性格慢慢轉變過來,現在熬過了困難期,比原來畫圖的自己瀟灑多倍。

3、可以短時間迷茫,但要儘快走出消極的狀態

工作與生活都是相通的,沒有總是一帆風順的,起起浮浮都是正常的。要堅信生活總在變好,日子也會越來越好,與其停留在不好的情緒當中,不如好好的尋找方法尋找答案,讓自己能勇敢面對困難。我們總喜歡感嘆年齡,歲月的不饒人,但我們不能總是不成長停留在原地,不去學著明白一些道理,否則多增長的年齡年齡又有什麼意義呢?活到老學到老。


閃亮金星


不要說你,我也有這種幹了一段時間, 就不想在公司幹了, 想換一家公司的感覺。

其實,仔細想想,這種感覺就是我們平時說的“膩歪”了。

老闆還是這個老闆, 同事總是這幾個同事,工作還是這幾個工作,所有的人閉著眼睛都知道他們的一言一行是啥樣子。

工作, 已經熟練到就像每天洗臉吃飯那樣。

收入也就那樣,剛上班的時候還挺期待發工資的日子,現在, 除非業績好獎金高或者發年終獎,發工資也就興奮了那麼一秒鐘的時間。

總的一句話,工作毫無波瀾,死氣沉沉。

這個很正常啊, 工作哪有那麼多的起起伏伏波瀾壯闊,又不是007, 要是真的天天折騰有事, 你就會很期待平靜的穩定有規律的工作了。

其實, 這就是一種倦怠或者說遇到了跨不過去的坎想要放棄的狀態。如果這種狀態持續存在的話,可以說, 結果就是工作不再有上升的可能性, 甚至有可能走上下坡路。

那怎麼辦呢?

給自己的工作“找事”做。

比如,同樣一個工作, 試試不同的解決辦法,給自己設定挑戰,提高業績要求,找到新的客戶, 更或者可以給自己設定階段獎勵,每完成一個既定任務, 就給自己一個獎勵等等。

就是想辦法讓自己工作的不一樣,給自己挑戰。

想想, 如果工作就是玩遊戲,為啥同一種遊戲, 同一個目標總是會玩的不亦樂乎呢?就是因為每次任務不同, 遇到的事情也不同, 到處存在著變化, 讓我們一直保持著好奇心和挑戰的慾望。

歡迎關注苑燕兒, 一起分享職場收穫,一起成長。

苑燕兒


這個問題很普遍,就如同我之前一樣。

我剛出身社會那會,第一份工作待遇非常不錯,每個月收入在八千以上,而且最主要的是不加班週末雙休,是身邊很多人都羨慕的工作。

但我幹了兩年之後,便覺得這份工作做得太膩了,根本不是我所想要的工作,雖然各方面福利待遇都不錯,但每天都從事著重複簡單的工作,難免有一些繁瑣,有一些膩,最主要的是讓我養成了一個安於現狀的習慣。

後來,為了改變這種習慣,為了讓自己不再安於現狀,我考慮之後便決定了離職。

離職之時,儘管很多高管挽留,但我依舊覺得這並不是我想要的日子,我有自己的追求,應該為自己的追求付出行動,最終決定,選擇了離職。

擁有一份好的工作,不想幹了,除開個人追求之外,都會經歷一個職業倦怠期。

何為職業倦怠期?說得直白一點,也就是在一個行業工作太久,每天所從事的工作都一樣,找不到任何新鮮感,沒有任何挑戰性,因此激情與追求都會隨意下減。於是,便容易心生想要逃離現狀的感覺。

但想始終歸想,如果你有其它更靠譜的想法,可以選擇離職來改變這種處境,但如果你沒有其它靠譜的想法,那可以參照以下幾點進行自我改變:

一、調整好心態,積極應對

說得直白一點,之所以在一個行業內工作太久會覺得膩,會沒有激情,是心態的一貫作風。

這時候,最應該做的就是調整好自己的心態,積極去應對。

要將這份工作當做自己的事業來做,這樣才能更好的將這份工作做幹。

心態一旦改變,激情隨之會有相應的提升。

二、為自己樹立目標,而非是安於現狀

缺少目標的表現就是覺得每天沒有什麼事情可做,每天循環著做重複的事情。

這時候,一定要學會給自己樹立一個目標,目標的設定可以分為三類,一是短期目標,二是中期目標,三是長期目標。

短期目標,也就是你最近在很短几個月或者一年之內所要造成的。

中期目標,也就是在三五年之內所要造成的。

長期目標,也就是你未來需要完成的。

只要有了目標,就有了方向,有了方向才會有動力。

三、用心去做每一份工作

工作需要用心去對待。

對於每一個從業的人來說,如果你對待工作的態度不積極不上進,那麼自然在這份工作中找不到歸屬感,認為這份工作可有可無。

但如果你用心去對待這份工作,那就完全是兩回事,你會工作重要感到存在感,找到歸屬感。

而想要找到存在感與歸屬感,最需要做的事就是用心去對待每一份工作,這樣才能找到激情與動力,這樣才能用心幹下去。


肖軍說職場


非常贊同你的說法!

在我的職業生涯中,有其中的一段經歷,我想可以很深刻地驗證並回復你的疑慮!

我曾經在一家臺資企業4年時間,當時才20幾歲,臺資企業的氛圍很好,每天早會都會唱歌跳舞,領導和同事都不錯,工作也是按部就班,不覺得特別累,但也不算特別輕鬆;年輕的我,覺得也挺好,就一直呆了4年,可是幾年呆下來,我發現我確實疲了,到後期,確實做什麼事情感覺自己不是特別想100%努力的感覺!我總結了下,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內心深處的因素,往往是最重要的

發現自己除了瞭解本公司,本行業,對外界一無所知的恐懼感

因為臺資企業的企業文化做的不錯,不錯到什麼程度呢,你每天只能接觸到公司的東西,公司的產品,公司的技術,公司的市場,一切來的都是公司的,開始的我,一直是在快樂中的,後來,我發現,長時間以後,我只瞭解這家公司,對行業內的其他公司根本沒有概念;對其他行業更是不瞭解;

不知道為什麼,我開始感覺到恐懼,難道在我的世界裡就只有公司的一切嗎?我從內心深處認為,我不能這樣,外面的世界應該很精彩!

於是,我對離開有了初步的想法!

外部因素起到了決定性作用

一不小心發現,怎麼其他新入職員工工資都比我高呢

在一家公司久了,會對很多事情麻布,但唯一一件事情不會麻木,就是薪資待遇;

不知不覺中發現,原來陸續新來的員工,怎麼他們的工資都比自己高呢?知道不同的崗位無法比較,可是,有時候相同的崗位,也存在這樣的問題,當時的我就理解不了了!

於是,工作更加消沉了!

感覺自己無論如何也晉升不了了!

年輕的我,屬於不太鋒芒的人,對工作一貫是負責的,對自己的晉升,似乎沒有那麼上勁,有時候同事也會問到我,我會猛然醒悟,對啊,為什麼我還是主任級別,怎麼晉升都沒有我的份呢?

其實,在臺資企業中,要晉升到經理是比較難的,很多經理級別都是臺灣派遣過來的,大陸人晉升到高位的,就只有一個副總級別;而且只有1位;

晉升無望,我要離開的想法就更重了!也許轉換下環境,機會就來了呢?

那,這樣的狀況好嗎?如果去改變呢?

肯定是不好的,在一家企業,只要不是特別差的企業氛圍,能堅持下來的都會不錯!

後來的職業生涯,也看到了很多類似的例子,和自己當初一樣類似的員工真的很多很多,在離職面談的時候,真是牛都拉不回來!離職都是在所難免的!

但是,也不是不能改變,想著自己這麼多年的職業生涯,有一個特點就是,遇到工作上的障礙,第一個跳入我思維的就是,我必須要去突破它,只有突破它,你看到的世界會不一樣,有時候堅持並難,難就難在你看不到堅持以後是什麼樣子的!

和大家共勉!

我是“稚始桅終",專注職場內容分享。歡迎轉評贊!歡迎點擊【關注】我!

分享更多,收穫更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