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祁钰:从土木堡之变到南宫复辟,这一路走来,命运半点不由人

起初,他是无人在意的卑微庶子。

后来,他成了至高无上的帝王,却寝食难安。

最终,他做了背负骂名的废帝,妻离子散,谥为戾王。

最终的最终,他的功绩为后人所知,在历史上留下了属于自己的印记。

他的名字是朱祁钰。

朱祁钰:从土木堡之变到南宫复辟,这一路走来,命运半点不由人

1.身在帝王家,门前无人问

在史书中,朱祁钰第一次出场,是在哥哥朱祁镇继位后,他被封为郕王。(英宗即位,封郕王。)等他第二次出场,就到了土木堡之变后。

不论是在朱祁钰自己的本纪里,还是在生母吴太后的列传里,都没有提到过他小时候的经历。但可以想见,朱祁钰的童年经历一定没有多好。

他出生时,正值宣德三年(1428年),父皇朱瞻基为了心爱的孙贵妃,天天闹着要废后,并且得偿所愿,爱子做了太子,爱妃做了皇后。(二月戊午,立皇长子祁镇为皇太子。三月癸未,废皇后胡氏,立贵妃孙氏为皇后。

朱祁钰:从土木堡之变到南宫复辟,这一路走来,命运半点不由人

此时的朱瞻基,想必眼里心里都是孙皇后母子,每天看望照顾他们都还来不及,哪里还会记得自己的另外一个儿子呢。

想来,年幼的朱祁钰也曾日日站在门边,盼望着父皇的到来,盼望着父皇的关爱,却一次又一次地失望,直到他长大了,懂了事,也死了心。

他或许想过,自己的一生,大概就这样了,做个无人问津的亲王,奉养母妃,一家平安,直到老去。却不知道,命运早已在暗中安排好了一切。

朱祁钰:从土木堡之变到南宫复辟,这一路走来,命运半点不由人

2.怎料祸事起,也作局中人

正统十四年(1449年)是时局动荡的一年,改变了很多人的命运。比如朱祁镇,比如朱祁钰。

这一年,土木堡之变爆发,明英宗朱祁镇做了瓦剌的阶下囚,当了瓦剌军的先锋,为瓦剌大开方便之门,成了史上第一个亲自帮助外人侵扰故国的皇帝。

正统十四年秋八月,英宗北狩。

也先拥上至大同城下……都督郭登闭门不纳。上传旨曰:"朕与登有姻连,何外朕若此!"……从骑叩城下索犒军资,并内官郭敬等金银共万余两来迎驾。既献,复不应。

面对这样的情况,孙太后将朱祁镇的庶长子朱见深立为皇太子,命郕王监国。(太后诏立皇长子见深为皇太子,命郕王辅之。)一直以来游离于政治核心之外的朱祁钰,以这样的方式正式登上了历史的舞台。

朱祁钰:从土木堡之变到南宫复辟,这一路走来,命运半点不由人

他刚一出场,就收到了来自群臣的特殊贺礼——当庭斗殴。那天在午门外,对王振颇有怨言地百官们,当着朱祁钰的面,活生生地打死了其同党马顺、毛贵、王长随三人。(众争殴之,或就脱顺韡,捶击屣踏,立毙顺。众又索振党内使毛、王二人,英捽令出,亦击杀之,曳三尸陈东安门,军士犹争击不已。)

看着愤怒的官员和地上的尸体,朱祁钰一度十分害怕,只想着逃走。是于谦拉住了他,安抚在场的所有人,才顺利将这件事解决。(王惧欲起,谦排众直前掖王止,且启王宣谕曰:"顺等罪当死,勿论。"众乃定。)

此时的朱祁钰仍旧不知道,他的人生已经偏离了既定的方向,走向了一个他或许永远都不敢想的未来。

朱祁钰:从土木堡之变到南宫复辟,这一路走来,命运半点不由人

3.富贵非所愿,帝乡不可期

国不可一日无君。朱祁镇迟迟不能回来,太子朱见深年纪尚小,都无法应对眼下的危机,担当治国重任。大臣们在得到孙太后的许可后,纷纷劝朱祁钰登基,"早正大位,以安国家"

朱祁钰在猝不及防的情况下,就这样登基为帝,做了明朝的第七位皇帝,遥尊自己的哥哥朱祁镇为太上皇。(九月癸未,王即皇帝位,遥尊皇帝为太上皇帝,以明年为景泰元年。)

虽然从未想过自己可以当皇帝,也从未得到过精心的培养,但朱祁钰明白,他是朱家的男儿。他的家他的国现在正处在最危急的时刻,国家需要他,既然接下了这重担,无论前路多么艰险,他也要走下去,守护好大明的江山。

朱祁钰:从土木堡之变到南宫复辟,这一路走来,命运半点不由人

他任用于谦等人,制定计划,调集军队,安定民心,最终打赢了北京保卫战,粉碎了瓦剌企图夺取北京的野心。

也先眼见己方节节败退,在朱祁镇的身上也捞不到什么好处,就想把朱祁镇送回来,以寻求和谈的机会。大臣们都觉得没问题,就在朝堂上商议起迎接他太上皇之事。

听到这个消息,朱祁钰原本快要放下的心又高高地悬了起来,太上皇回来了,自己这个临时的皇帝又该如何自处呢?最后还是于谦安慰他,说皇位归属已定,太上皇回来了也只是太上皇。朱祁钰这才答应迎回朱祁镇。

大臣王直等议遣使奉迎,帝不悦曰:"朕本不欲登大位,当时见推,实出卿等。"谦从容曰:"天位已定,宁复有他……"帝顾而改容曰:"从汝,从汝。"

朱祁钰:从土木堡之变到南宫复辟,这一路走来,命运半点不由人

4.一朝权在手,物是人已非

权力是会让人上瘾的,一旦尝过了权势的滋味,谁都不会甘心放手。朱祁钰也不例外。

他以礼迎回了一年未见的哥哥,寒暄过后,就将他软禁在南宫之中,派人严加看管,不许哥哥和外界有任何接触,这一关就是七年。(百官迎上皇于安定门。上皇自东安门入,上迎拜,上皇答拜,各述授受意,逊让良久。乃送上皇至南宫。)

随着帝位逐渐稳定,朱祁钰渐渐不满足于自己做皇帝,他想让自己的子孙世世代代做皇帝,手握天下大权。而第一步,就是废掉侄子朱见深,立自己的儿子朱见济做皇帝。

朱祁钰:从土木堡之变到南宫复辟,这一路走来,命运半点不由人

然而臣子们奉朱祁镇一系为正统,认为太子不可废。为此,朱祁钰试探了无数次,甚至贿赂朝臣,才换来他们的默认。又废了反对的汪皇后,立朱见济的生母杭妃为皇后,这才成功更换了太子。不料到了第二年,太子朱见济就病逝了。

上意既定,恐文武大臣不从,乃分赐内阁诸学士金五十两,银倍之,陈循、王文等遂以太子为可易。

(景泰三年)夏五月甲午,废皇太子见深为沂王,立皇子见济为皇太子。

(景泰四年)十一月辛未,皇太子见济薨。

太子的去世,给了朱祁钰很大的打击。而储位的空悬,也为后来的夺门之变埋下了伏笔。

朱祁钰:从土木堡之变到南宫复辟,这一路走来,命运半点不由人

5.生前功与过,留待后人评

景泰八年(1457年),朱祁钰得了重病,群臣奏请重新立朱见深为太子,却遭到了他的拒绝。就在大臣们为了储君人选和朱祁钰杠着时,石亨、徐有贞、曹吉祥等人成功拥朱祁镇复位。(己卯,群臣请建太子,不听。壬午,武清侯石亨、副都御史徐有贞等迎上皇复位。)

得到消息的朱祁钰大约心灰意冷,并没有什么特殊的反映,只是连说了几声"好"。一个月后,朱祁钰去世,结束了他的一生。

朱祁镇复位后,废了朱祁钰的帝号,降为郕王,谥号戾。,按照亲王的礼制把他葬在了西山,而不是帝陵。(二月乙未,废帝为郕王……癸丑,王薨于西宫,年三十。谥曰戾。毁所营寿陵,以亲王礼葬西山。)

朱祁钰:从土木堡之变到南宫复辟,这一路走来,命运半点不由人

成化年间,开始有大臣为朱祁钰平反。宪宗朱见深不计前嫌,肯定了叔叔的功绩,恢复了他的帝号,定了5字谥号,提升了其陵墓的规模。南明时期,安宗朱由崧为朱祁钰上庙号为代宗,将谥号增加到17字。至此,朱祁钰的皇帝身份才算完全被承认。

望舒君说:朱祁钰的处境从来谈不上有多好。他本来就无缘于皇位,却在危难之时坐上了这个位置,尽心尽力地保卫大明江山,维持国家安稳。只是,无论他再怎么努力,所有人都还是认为,朱祁镇一系是正统,帝位应该回到他们的手中。因此,作为一个皇帝,他想改立太子,要靠贿赂大臣来实现。还因为没有处理好有关朱祁镇和储位的事情,导致自己下场凄凉,名声不存。实在是太令人唏嘘了。

《明史》

《明史纪事本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