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線救國”還是”自掘墳墓”?奇瑞竟要通過這種方式進軍美國……

行業周觀

VIEWS

本報記者 金曉宇

當地時間2月10日,美國汽車經銷集團“漢姆汽車控股公司”(HAAH Automotive Holdings)在其官網發佈新聞公告稱,其與中國的奇瑞汽車簽署了技術合作協議,將創立一個面向北美市場的全新汽車品牌——VANTAS,併成立一家新公司專門負責組裝和分銷奇瑞的車型。

“曲线救国”还是”自掘坟墓”?奇瑞竟要通过这种方式进军美国……

這意味著,奇瑞將以一種“非直接”的方式,進軍美國市場。未來,在美國市場銷售的相關車型,將不會使用奇瑞的商標,而是全部歸入新品牌VANTAS旗下。

官方並未公佈VANTAS品牌未來的具體車型計劃和上市時間表等細節,只透露首款車型為一款SUV。

“曲线救国”还是”自掘坟墓”?奇瑞竟要通过这种方式进军美国……

而據美國汽車雜誌《CAR AND DRIVER》(名車志)報道,VANTAS品牌將以奇瑞集團旗下的高端品牌星途(EXEED)的車型平臺打造,根據雙方協議,首款車型將導入奇瑞於2017年法蘭克福車展全球首發的SUV星途TX。同時,這款車型基於美國標準的適應性開發與認證工作也已經展開。新車型最快將於2021年底在美國上市。

“VANTAS品牌充分致力於在美國製造每一輛汽車,併為美國創造就業機會,同時也將為美國和加拿大消費者提供更多的優質車型選擇。”漢姆汽車控股公司CEO杜克•黑爾(Duke Hale)說,他的話中充滿了迎合特朗普政府“製造業迴流”主張的濃濃的政治正確意味。

“曲线救国”还是”自掘坟墓”?奇瑞竟要通过这种方式进军美国……

據《美國汽車新聞》報道,初期階段,VANTAS品牌的車型將以半散件組裝(SKD)的方式生產,並將逐步過渡到完全本土化生產。目前,公司已經在包括密歇根州在內的多個州尋找合適的建廠選址。一旦工廠建成並全面運營後,將為當地創造1000至1500個新就業職位。同時,漢姆汽車控股公司已經在本週於拉斯維加斯開幕的美國汽車經銷商聯合會(NADA)年會上開始了VANTAS品牌的經銷商招募工作。

值得注意的是,與其它進入美國市場的外國品牌不同的是,奇瑞在整個過程中的角色略顯“尷尬”。雙方的合作僅僅為“技術合作”,也就是說,奇瑞只負責輸出平臺、技術和車型,而剩下的其它所有環節,奇瑞均沒有主導權。比如在美建立工廠、品牌運營和管理、銷售服務體系的搭建和維護等,全都由漢姆汽車控股公司成立的子公司全權負責。奇瑞反而像一個幕後的技術供應商,無名無分,沒有主動權,甚至沒有太強存在感。

“曲线救国”还是”自掘坟墓”?奇瑞竟要通过这种方式进军美国……

業內專家指出,這種合作模式,類似於ODM(原始設計製造商),即某製造商設計出的產品,可能會被另外一些企業看中,並被要求貼上後者的品牌名稱來進行生產,類似於汽車設計公司與主機廠。這種模式與OEM(代工生產商)相對立,即品牌生產者掌握著研發設計、品牌運營、銷售渠道控制的全流程,而僅僅把生產環節外包出去,類似於蘋果和富士康。在這兩種模式中,主導方是完全不同的,同時在價值鏈中賺取的利潤也是截然不同的。

更令人匪夷所思的是,這家名為漢姆汽車控股公司的美國汽車經銷集團,在兩年前,就與中國以山寨聞名的汽車品牌眾泰達成了合作協議,試圖幫助眾泰品牌進軍美國市場。而兩年過去了,依然沒有任何實質進展。官方的最新消息則稱,眾泰首款車型T600將於今年年末或明年年初在美國上市。然而,諷刺的是,在去年車市寒冬的巨大考驗下,眾泰一度曝出了破產的傳聞。選擇與這樣一家在生死線上掙扎的車企合作,並執意將其推入美國市場,漢姆汽車控股公司未免顯得太“飢不擇食”。

在全球的汽車市場中,北美市場是一個公認的風向標。由於准入的技術標準異常嚴格,且市場競爭非常成熟,能夠順利進入北美市場且成功立足的汽車品牌,即意味著其技術產品實力和品牌競爭力獲得了國際認可。長期以來,挺進美國市場一直是中國汽車企業的心結。隨著中國汽車產業的日益崛起,越來越多的汽車品牌也想真正走出去,參與全球競爭,併成為真正的國際化企業。不過,到目前,仍沒有一家中國車企真正進入美國。

從2013年開始,廣汽傳祺便開始為進入美國市場鋪路,一度五次登上北美車展的舞臺。同時,其研發的前哨陣地也在美國逐步落地,形成了以廣汽底特律研發中心、廣汽硅谷研發中心、廣汽洛杉磯前瞻設計中心“三足鼎立”的北美研發格局。可以說,無論從技術實力還是戰略佈局,廣汽傳祺都是最有可能率先進入美國市場的中國汽車品牌。但無奈的是,由於中美貿易戰突然爆發,緊張的貿易局勢和起伏的關稅加大了企業出海的不確定性,出於謹慎考慮,廣汽傳祺暫時無限期延長了進軍美國的計劃。

可以說,廣汽的考量是理性和長遠的,因為出海並不只是一家企業的問題,而是代表著整個中國汽車的形象。時機沒有成熟前,寧可緩兵不動。

此前,記者在採訪市場研究機構J.D.Power前任全球總裁兼首席執行官Finbarr O’Neill時,他就強調,“第一印象”至關重要。如果品牌的第一款產品就超出了歐美消費者的預期,讓他們覺得中國車企代表了未來趨勢,這會對品牌的未來發展大有裨益。這就意味著,品牌需要牢牢把握珍貴的“亮相時間”,在產品質量、外形、服務都方面,都做出令人驚豔的表現。相反,如果品牌在歐美推出的第一款產品質量不行,或者因為種種原因沒有達到當地消費者的預期,那麼就將花費很久時間來修復品牌的聲譽,扭轉消費者的第一印象。

上汽乘用車公司副總經理俞經民此前也告訴記者,他認為,中國汽車企業要逐漸從思維上完成從“出口”向“出海”的轉變。“‘出口’僅僅是把產品賣出去,而‘出海’則是一整套走出去。也就是,從產品、製造,到服務、品牌,‘一條龍’體系化地走出去。‘出海’背後要有巨大的實力和長期的戰略,我們要從經營產品到經營品牌、再到經營客戶去轉變,並一步一步地紮實地去做,不可急功近利。”

官方數據顯示,2019,年奇瑞汽車累計完成銷量74.5萬輛。其中,星途品牌全年銷量僅為1.6萬輛。星途這樣一個在國內還未站穩腳跟的品牌,就急於向美國市場輸出技術?其自身的實力真的能支撐這步險棋嗎?

“曲线救国”还是”自掘坟墓”?奇瑞竟要通过这种方式进军美国……

在美國汽車雜誌《CAR AND DRIVER》網站發起的一項讀者小調查中,當被問及“你是否願意購買一輛中國品牌的SUV”時,超過63%的網友表達了否定的態度——“我們已經有太多的SUV選項了”。

所以,我們想真心的問一句:進入美國,奇瑞你是認真的嗎?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