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不進去《百年孤獨》,是我的錯嗎?

《百年孤獨》是繼《創世紀》之後,首部值得全人類閱讀的文學鉅著。

——《紐約時報》


讀不進去《百年孤獨》,是我的錯嗎?


01 世界名著《百年孤獨》

作為20世紀最重要的經典文學鉅著,《百年孤獨》真可謂是名聲在外,紅遍大江南北。

全書用了二十六萬字的篇幅,將時間跨度設置為一百年,講述了住在加勒比海沿岸小鎮馬孔多的布恩迪亞家族七代人的興衰榮辱。

如果要用一句話歸納《百年孤獨》,那就是孔尚任在《桃花扇》中所說的:

眼看他起朱樓,眼看他宴賓客,眼看他樓塌了。

《百年孤獨》的作者是哥倫比亞作家加西亞·馬爾克斯,他被譽為“20世紀文學標杆”。

讀不進去《百年孤獨》,是我的錯嗎?

這部《百年孤獨》就是馬爾克斯在1967年發表的魔幻現實主義小說,本書一經發表,立即被評論家譽為一部傑作。

自《百年孤獨》問世以來,已經被翻譯成40多種語言,暢銷全世界多個國家和地區。在中國,它更是被莫言、高曉松在內的眾多作家、公知所推崇。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百年孤獨》的創作是馬爾克斯在1982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重要砝碼之一。

諾獎給馬爾克斯的頒獎詞是這樣的:

“加西亞·馬爾克斯以小說作品創建了一個自己的世界,一個濃縮的宇宙,其中喧囂紛亂卻又生動可信的現實,映射了一片大陸及其人民的富足與貧困。”

馬爾克斯是諾獎史上“唯一一個沒有爭論的獲獎者”,由此可見《百年孤獨》在世界文學史上的重要地位。

於是我們不難想象,為什麼它在豆瓣上的評分高達9.2分。然而就是這樣一部高評分的世界名著,卻有很多人吐槽“完全看不下去”,那又是為什麼呢?

02 全書槽點滿滿,讓人望而卻步

讀不進去《百年孤獨》,是我的錯嗎?

槽點一:敘事手法粗暴奇特,和正常的閱讀習慣背道而馳。

《百年孤獨》的開頭簡單而粗暴:

“多年以後,面對行刑隊,奧雷里亞諾·布恩迪亞上校將會回想起父親帶他去見識冰塊的那個遙遠的下午。”

就像一部突兀的電影,沒有任何鋪墊,一上來就單刀直入地給你講劇情,讀的人當然會覺得一頭霧水。

除此之外,整本書充滿了大段大段的長句,這對於中國讀者尤其是生活在互聯網時代的讀者來說,簡直就是一種挑戰。

槽點二:整本書沒有一個確定的主角,從布恩迪亞家族的第一代到第七代,一共出現幾十個人物,沒有任何一個人物從頭活到尾。

這就讓習慣有“主角光環”照耀的讀者們感到混亂,覺得根本沒有辦法把整個故事主線串起來。

對,這本書就是沒有故事主線。作者馬爾克斯採用了第三人稱為主的敘述方式,用多角度、多時空的方式來訴說生活在小鎮馬孔多的布恩迪亞家族和他們的情人們。

槽點三:混亂的場景

此外,魔幻現實主義的寫作手法讓整本書充滿了想象力,真實和寓言相互穿插,鬼魂和人類同住一個屋簷下,現實和夢幻的界限昏黃不定,使讀者們進入一個充滿不確定性的故事之中。

失去了對故事脈絡掌控的能力,這讓讀者不得不為此感到焦慮。

讀不進去《百年孤獨》,是我的錯嗎?

槽點四:不斷重複的名字是本書另一大槽點。

在《百年孤獨》中,布恩迪亞家族各人的名字始終都逃不開何塞、阿爾卡蒂奧、奧雷里亞諾、阿瑪蘭妲、蕾梅黛絲這幾個名字的循環使用。

更為戲劇性的是,還有乾脆把父親的名字加一個“第二”後直接給兒子用的,阿爾卡蒂奧第二和奧雷里亞諾第二這兩個名字,為全書增加槽點的同時,也增加了一個笑點。

因此,當許多讀者試圖翻閱這本名聲在外的世界名著之時,他們驚訝地發現:啃不下來啊…

03 章回體版《百年孤獨》

很多人之所以想到要去讀《百年孤獨》,除了來自於公知、書友的種草推薦以外,還有就是想通過“讀過《百年孤獨》”來給自己鍍金,給自己的文學深讀和廣度都貼上一個五顆星的標籤。就像時尚達人身著巴黎時裝週展臺上的服裝來街拍,以彰顯自己“時尚達人”的身份一樣。

閱讀其實是一個很私密的行為,同一本書,讀者不同,對書籍的理解也會千變萬化。

作為像《百年孤獨》這樣一本對中國讀者築有圍籬的書來說,由於我們和寫作者歷史、文化背景的不同,很有必要提前瞭解這本書到底講了什麼,它又有什麼樣的故事內核。

如果我們用中國傳統章回體小說的模式來預覽《百年孤獨》,我們會看到以下列表:

讀不進去《百年孤獨》,是我的錯嗎?

布恩迪亞家族七代人的人生軌跡如下:

第一代:夫妻興建馬孔多,男亡女存養家忙

即何塞·阿爾卡蒂奧·布恩迪亞和妻子烏爾蘇拉共建馬孔多小鎮後,何塞·阿爾卡蒂奧·布恩迪亞沉迷於先進技術的研發,無心顧家,最後孤獨地死在院子裡的慄樹下。丈夫死後,烏爾蘇拉把一生都獻給興建家族的事業當中。

第二代:嫉妒使人生戾氣,錯戀一生空斷腸

么女阿瑪蘭妲因為妒忌養女麗貝卡,誤殺了次子奧雷里亞諾·布恩迪亞的妻子蕾梅黛絲。奧雷里亞諾傷心之下投軍,成為家族反叛者,不斷髮動武裝起義。

而長子在和養女麗貝卡成婚後不久被槍殺,麗貝卡自閉家中,直至老死。

第三代:好心待客引狼入,一支香蕉把命亡

布恩迪亞家族用一把香蕉招待遠方的客人,卻引來美國佬的入侵。美國佬在馬孔多大肆開發,種植香蕉,引發香蕉熱潮。

香蕉熱潮褪去後,三千勞工被殺,馬孔多開始凋亡。

第四代:貪嗔痴妄招禍端,孿生死妹昇天堂

雙生子何塞·阿爾卡蒂奧第二和奧雷里亞諾第二是長子何塞·阿爾卡蒂奧(大房)的孫子,阿爾卡蒂奧的兒子。

他們一個熱愛鬥爭、喜歡鬥雞、領導罷工,一個貪吃縱慾,紈絝虛榮。二人相繼死亡。

大房長女蕾梅黛絲白日飛昇,第四代幾乎團滅。


讀不進去《百年孤獨》,是我的錯嗎?


第五代:戀戀不得孤獨老,金幣招致死門敞

奧雷里亞諾第二有一子二女,兒子何塞·阿爾卡蒂奧被小流氓劫財害命,溺死在自家浴缸。

女兒梅梅愛而不得,生下私生子奧雷里亞諾後失語孤寂直至病死。

小女兒阿瑪蘭妲·烏爾蘇拉戀上侄子,難產而亡。

第六代:姨甥相戀引禍端,破譯判詞又怎樣

梅梅之子奧雷里亞諾戀上姨媽阿瑪蘭妲·烏爾蘇拉,眼見她難產而死,生下的帶豬尾巴的孩子也被白蟻吃掉。

雖然奧雷里亞諾破解了有關布恩迪亞家族的判詞,然而無力迴天,只得葬身於暴風之中。

第七代:豬尾嬰孩喂蟻腹,不見當年得意場

剛出生的豬尾巴嬰兒奧雷里亞諾,由於父親的失職,喪命於群蟻啃噬之下。至此,整個布恩迪亞家族,無一人倖存。

如果要說整個布恩迪亞家族滅亡的原因,可以歸結為兩點:不會剋制慾望,不能珍惜所有。

整個布恩迪亞家族充滿了貪嗔痴怨。比如第二代阿瑪蘭妲因為嫉妒麗貝卡,錯手毒死嫂嫂蕾梅黛絲,直接導致了二房絕後。

再比如奧雷里亞諾第二在富有的時候,竟然把鈔票貼滿家中的牆壁,何其囂張和荒唐。正是他揮霍無度的生活習慣,間接招來了美國佬的入侵和馬孔多的凋亡。

本書名叫《百年孤獨》,而全書內核就在這“孤獨”二字。

讀不進去《百年孤獨》,是我的錯嗎?

“無論走到哪裡,都該記住,過去都是假的,回憶是一條沒有盡頭的路,以往的一切春天都無法復原,即使最狂亂且堅韌的愛情,歸根結底也不過是一種瞬息即逝的現實,唯有孤獨永恆。”

“所有燦爛的時刻,最終都要用孤獨來償還。”

為什麼人們會感到孤獨呢?因為他們被“遺忘”。

在馬孔多建立不久,整個馬孔多就被一場瘟疫襲擊——失眠症。人們整日整夜睡不著,導致記憶力下降,遺忘的危機圍繞著整個馬孔多小鎮。

幸好智者梅爾基亞德斯治好了人們的失眠症,這才讓馬孔多免於被遺忘。

叔本華說:遺忘比絕望更有張力。那是因為絕望還有對象感,而遺忘後,所有東西就都不存在了,只剩下不可名狀的孤獨佔領著世界。

04 如何閱讀《百年孤獨》,才能讓自己“看得下去”

既然《百年孤獨》有一定的閱讀難度,然而它又如此值得人們走進、體會和感受,那麼我們怎麼去閱讀它呢?

閱讀之前找出現有的人物關係圖,網上就有,先把人物關係圖梳理一遍,在腦海留一個大概印象,這樣在閱讀的時候就會有一種引導之感,不會一頭霧水。


讀不進去《百年孤獨》,是我的錯嗎?


書中有很多情愛場景的描寫,人類本能地對這些場景感到好奇,可以把閱讀當做一種慾望探秘來進行。相信當你讀到妓女的床單因為嫖客的汗水和體液太多而能擰出水來時,你一定會啞然失笑並且有強烈的慾望讀下去。

如果紙質書讀不下去,可以讀電子書,好處是可以使用聽書功能,強迫性地讓自己閱讀。如果有感興趣的章節,返回去再讀一遍就是了。

在聽書功能下面還有真人講書功能,如果受不了電腦模擬的人聲閱讀,可以選擇真人講書功能,當相聲聽也不錯的。

要是實在讀不下去就放棄,讀《百年孤獨》需要讀者有一定的閱歷,實在讀不下去的朋友可以等到以後有了足夠的閱歷以後再來讀,就算一輩子不讀也沒什麼,沒有法律規定不讀《百年孤獨》就過不好這一生的,只不過是少了一次走進自己內心的機會罷了,雖然有的人只有這一次機會…

整個《百年孤獨》充滿了野蠻、腐朽和詭譎,馬爾克斯筆下的布恩迪亞家族是一個畸形的集體,他們愚昧而麻木,不會剋制慾望,也不能珍惜所有。當一切機會揮霍一空之後,遺忘來臨,剩下的當然只有百年孤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