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處理好與孩子溝通的關係?

洋漂亮


跟孩子的溝通順暢,絕對不是一兩天的事。

1,跟孩子在一塊的時候不要玩手機。需要用手機處理事情時,跟孩子說清楚大概需要多久。

2,陪孩子做他們喜歡的事情,比如一起看動畫片,一起討論劇情,一起玩遊戲。

3,讓孩子參與一些家庭決策,比如週末去哪裡玩,晚餐吃什麼。

4,尊重孩子的想法,儘量不要干涉他自己的選擇,比如衣服的顏色,玩具,興趣愛好。

5,遵守跟孩子的約定,比如說好給他玩半小時手機,那就定好時間不要提前;說好給孩子買他喜歡的零食就要去買,不要為了哄孩子做作業瞎許諾。

6,不要拿自己的孩子跟別人家的孩子做對比。你可以拿你孩子的昨天跟今天做對比。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特色。

7,多誇孩子,跟孩子表達自己的愛,擁抱孩子,摸摸腦袋,親吻額頭都是言傳身教地告訴孩子如何表達愛。

8,孩子做錯事情後不要忙著責備,先問清楚來龍去脈,也許他有自己的苦衷。並且跟孩子一起想辦法看是否可以補救。事情處理完之後再給孩子適當的懲罰,比如罰抄書,罰零花錢等。

9,不要強迫孩子在親戚朋友面前表現,這樣孩子會覺得不被尊重,很屈辱。

10,讓孩子參與家務勞動,大家分工合作,讓孩子在鍛鍊能力的同時感受父母的艱辛。

11,不要急著批評孩子的選擇。孩子選擇麥當勞,你直接說不行,那不健康,孩子可能不吃這一套。比如可以告訴孩子爸爸胃不舒服,吃麥當勞不消化。

12,不要太勤快去包乾孩子的所有事情。這樣的話,你孩子小時候多喜歡這樣勤快的媽媽,長大後就會多討厭這樣勤快的媽媽。我教過一個孩子,馬上要去美國讀書了,我問她為什麼要去美國讀書,她說不知道,問我媽;我問她想學什麼專業,她說不知道,問我媽;我問她有沒有理想的學校,她說不知道,問我媽。也許18歲的她覺得自己生活好單純好開心,但是我很擔心她28歲時的人生。

暫時能想到的就這些了。教育孩子任重道遠,但是隻要用心,一定可以克服各種困難的[奮鬥][奮鬥][奮鬥]



春婆婆


15歲的孩子,已經處於青春期,正常都會比較逆反。

15歲孩子的母親,通常上有小、下有老,生活工作辛勞。

雖然兩人生活在同一個家裡,但是親子關係差,往往是因為兩個人的世界不一樣,甚至完全相反。家長的世界要有又快又好的結果,孩子的世界只有慢慢成長的過程。
我兒子小時候說話總是口齒不清、斷斷續續、無法聽懂他要表達什麼。
一聽到他說話的腔調,我就很抓狂:別家孩子口齒伶俐,我兒子卻一句話分成5段,還說不清楚。
於是一聽到他說話,我就忍不住著急打斷,批評、埋怨、教方法......
他話說一半被我打斷,感覺很憋屈,於是生氣、痛苦。如此往復,他的表達能力更無法進步了。
後來,我學習調整自己心態:孩子的進步是要一步步來。
我選擇先聽他把話斷斷續續地說完,多給他機會表達,讓他感受到我的支持。在一次次斷斷續續的說話過程中,他說話能力終於提高了。

因此,要改善親子關係,家長應該帶頭改變自己,不能一上來就要結果。

給孩子機會表達自己的不完美,給孩子時間成長。
相信孩子可以變得更好,最終一定會建立好的親子關係。
每個家庭,都有不讓父母省心的娃。也許,每個孩子心中還有一對不讓自己輕鬆的爸媽。

我也有個兒子,作為家長,每天我的心情都會有變化,唯一不變的就是焦慮。

同事笑我:你不是不焦慮的嘛?
我回答:我也焦慮啊,只是,很多家長一焦慮就給孩子報培訓班,而我相信,要與孩子一起學習成長。
我的焦慮點從語數外成績,到運動能力,再到人際關係。孩子問題不斷,我都先從自己身上找原因。我認為,孩子是我的複製品,他碰到的問題,我身上多多少少都有。於是,我不斷學習。

在一本《心智力》的書中我看到:

我們同時生活在“三層世界”裡,即物質世界、心理世界、系統世界。
物質世界,即人的意識、理性所反映的世界,包括自然界與人類社會。在這一層看待事物時,我們往往講道理、談對錯。
心理世界,即人的潛意識、心理活動。在這一層看待問題時,我們會關注到人的情緒與感受。
系統世界,即人所在的系統,以及系統所賦予人的身份和角色。
我們同時活在三層世界,因此需要培養用三層世界看待問題的心智模式,單看任何一層都不全面,都有欠缺。

應用到親子家庭中,

家長首先是給孩子物質上的保障,傳達社會規則規範孩子行為。
其次是心理上關愛孩子,給予抱持的環境,關注孩子的情緒,引導孩子學會表達感受。
三是構建和諧親子關係,過多的說教會讓孩子離我們越來越遠。陪伴、討論、以身作則,一起找成就感。
最終孩子信任家長,家長相信孩子,大家心連心,建設美好家庭。

三層世界構建親子關係是一個慢過程,但生活慢一點更安全。

生活中我們不是要快速改變孩子,而是給孩子輕鬆的環境,幫助他讓他自己改變;我們不是要省心省力,而是從孩子的問題出發,洞察到自己的修行方向。
成長一定不輕鬆,養娃一定很費心,但好結果帶來的快樂其實很短暫,每天進步帶來的幸福才更長久啊!
來吧,一起大聲說:我在成長,我很開心,我在成長,我很開心。
加油。

魚秧


對於處理親子關係,說起來簡單做起來難。但是既然成為了父母,就應該去學習處理親子關係。1.要走進孩子的內心,換位思考。2.要和他成為朋友。3.愛不要溺愛。有適度。等等。這個親子關係就得自己去磨合,當你很生氣玩玩具的時候,能的滿屋子亂七八糟,按正常的出牌,上去一頓罵或者打。我本人脾氣就是不好的那種。但是你一定要冷靜,學會控制自己。壓低聲音。溫和一點說寶貝,我們可以一起幫你的玩具找到自己的家嗎?他們想回家找媽媽了。我兒子一般就會說好的媽媽,自己親自和孩子一起收拾玩具的同時你的火氣就是自然而然的下來了。過後自己想想跟孩子生氣真沒必要。主要還是親生的。實在氣就想想上輩欠他的,來討債的。[大笑]說一千道一萬。就是自己去享受孩子陪自己的時光,大愛一點。你會覺得生活很美好!這就是我的理解希望對你有幫助。


A未來富二代他媽


前幾天4週歲的大寶和我吵架 在我眼裡他還沒滿五週歲 還是一個孩子 但他卻和我吵架 我總結了下 在和孩子溝通時不能用大人的語氣和他講話 有些事情不能替他們決定 要徵求他們的意見 在他們情緒激動時 我們大人千萬別有情緒 一定要擺正好情緒心態和他們溝通 如果和他們急 對他們打罵 孩子反而離我們越來越遠 對孩子一定要耐心。



譽娜


看那個階段的,我大的初中那麼一般多聽他們講,在給介意,我有時候看到孩子做事也是煩惱,但想想就算了。我小的在小學,他不聽話,我一般都沉默,這樣他就想知道我為什麼會生氣,我們在溝通,不知道你們怎麼和孩子相處的。


用戶勿念


作為家長和老師要明白,孩子需要一個精神斷奶的過程,才能逐步成長為一個獨立的個體。他們進入了人生的一個新的階段,需要更自由、更寬鬆、更獨立的一個空間。因此,這個時候,我們就要懂得退後,學會放手,給孩子空間。

少年的煩惱基本都是發展中的問題,不急著去處理,哪怕是痛苦的體驗,都是他成長路上的必需品,無痛不青春。勿忘勿助長,不憤不啟,不悱不發,這是最省能的一種溝通方式。孩子需要發出自己的聲音,自己用行動去體驗,通過不斷地試錯,慢慢開始取得一個個小成就,體驗那份成就感,來證明自己的優秀。這個時候,家長要適當示弱,偷個懶,給孩子展示的機會。

孩子不聽父母的、讓父母閉嘴、和父母冷戰以及父母口中孩子的各種叛逆行為,這些都是表象。背後的實質是:孩子需要被尊重、被信任、被支持、被鼓勵、被看見、被聽見、被感受到、被肯定以及被欣賞。

如果父母尊重孩子並且信任孩子,就不會嘮叨個沒完沒了,就會懂得閉嘴,會反過來,聽他的,向ta學習,當他遇到困難徵求你的建議或需要幫助的時候,你如果能夠說到點子上,能把握關鍵之處,孩子自然會佩服你並且尊重你。特別是和男孩講話時,要清楚、乾脆、果決、簡單、條理清晰,男孩比較理性。

因此,重要的是父母的自我學習和自我成長。這才是大國母親的狀態,否則就是“小人”。當人家沒請你的時候,不要代入,讓子彈飛一會,可以加個提問:這是誰的問題?

如果孩子痛得能承受,就讓他痛,痛和高峰體驗是相輔相成的,否則,長大後都沒有可回憶的東西。父母就要做助產師,判斷形勢、鼓勵和支持就好。

如果父母能夠看見、聽見或感受到孩子的情緒,也就不會有冷戰。這其中涉及到情緒四階段理論,其核心是:先處理情緒,後處理事情。

如果孩子問“怎麼?為什麼?”時,就要學會用一個句型,你是不是覺得......?不要假設問題,沒有假設。在孩子有情緒時,要允許ta哭,允許ta難過,越允許越放鬆。永遠不用為什麼提問,總是在問:你是怎麼做到的?你有什麼感受呢?還有呢?還有呢?沒有批評,只感受他的感受。父母除了支持和鼓勵就是以身作則。自己是否在哪一方面精益求精的呢?很多人從來沒有活飽滿過,力量沒有用出來,所以需要給自己更大的目標,才會全力以赴,就像推手。

如果不滿足於小富即安,要大富大貴,就要以身作則,精益求精,持續練功,就像庖丁解牛那樣。

你做到極致,才有資本和孩子說。


晗萌


很幸運孩子學習挺不錯,誠實有責任感。總覺得她在學校有榮譽,有成就感,所以我的任務就是幫助她變得更優秀。她平時表現得好是正常現象,是應該的。一旦發現她某件事或者性格上有什麼問題,就指出來,幫助她。漸漸得才發現自己錯了!我以為很優秀的她,竟然說自己很自卑,原來,我給她的,總是讓她知道自己“不好”!我反思自己,改變了溝通方式,現在孩子自信開朗了很多。心得:一,人是需要肯定的,不管他是不是優秀。孩子只要某方面做得好或者比原來進步了,就要及時肯定,給他更大的信心。二,父母是孩子最親密的人,不是老師,不要一副諄諄教導的姿態,多與孩子培養親情,多參與陪伴,注意自己的三觀和處事方法,以身作則,潛移默化中他就成長了。三,孩子是一個全面成長的人,他的愛好要支持,有愛好才更快樂,別總是學習學習學習,煩死他了,還能跟你好好溝通嗎!學習方面如果存在問題,別一副苦大仇深的樣子,忘了自己當年學生時的樣子了嗎?不譴責,找原因,看看是態度問題還是方法問題,商量今後需要改變的方面。不管哪方面,有一點進步,就要及時肯定。過去考了50分,這次考了60分,表揚!總結成功的經驗與存在的問題,爭取下次68。這種溝通不難吧?孩子會不會慢慢進步呢?


巾幗秋月


這是一個很大的話題,很難具體回答,這涉及到孩子多大了,發育情況怎麼樣,具體是什麼事件,周圍環境怎麼樣等等。

但是不管是什麼情況,有一個核心就是父母要讀懂自己的孩子,只有真正瞭解孩子為什麼會這樣,家長說的話孩子才願意聽。

家長要了解孩子目前的發育狀況

有些問題其實並不是孩子自己想要這樣的,只是因為生理狀況不得不這樣,孩子自己有時也不知道為什麼會這樣。

比如注意力問題,這是家長在輔導孩子功課時最頭疼的問題,你在這嘚吧嘚吧半天,可是孩子總是東看看西看看,注意力集中不到功課上來。

有心理學實驗證明,一般情況下低年級孩子注意力集中時間一般在20分鐘左右,而0-5歲的孩子更加坐不住,12歲以上的孩子注意力集中會有30分鐘左右。

而家長輔導孩子功課的時間總是超過孩子注意力可以集中的時間,這樣一來孩子注意力肯定就很難集中了。家長可以根據自己孩子所處的生理發育週期來決定輔導功課時間,到了那個時間點就停一會兒,過會再講。

不要給自己孩子亂貼標籤問清楚來龍去脈

有部分家長喜歡給自己孩子貼標籤,比如說謊,家長潛意識裡面認為孩子肯定是在撒謊,根本就沒怎麼聽孩子講述原因,就開始責怪孩子。

最常見的就是家裡的東西壞了、碎了,家長總是容易下意識地認為是孩子乾的,哪怕有時候孩子明明說了沒有做,可是家長還是不相信,還是會說孩子幾句。

凡事不能下意識地認為,更不能給孩子貼標籤,家長們可以耐心詢問事情的來龍去脈,針對著和孩子一起解決問題。

家長不要把其他情緒帶到家裡來

這也是很常見的現象,由於工作壓力或者人際關係,家長們容易把情緒帶到家裡面來,簡單來說就是心情不好。這個時候和孩子溝通交談很容易帶著情緒說話,家長們可能在極力避免,認為自己已經把負面情緒很好地掩飾起來了,可是事實上並沒有。孩子聽到這些帶著情緒的話不舒服,和家長的對話也會帶上情緒,這樣的溝通肯定是很低效的了。

溝通是個持久戰家長要做好心理準備

處理好和孩子溝通的問題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改變的,特別是那些親子溝通已經處在很困難的情況下。這需要家長們付出巨大的精力和時間,不僅需要家長有耐心,還需要掌握一定的溝通技巧知識,看一些相關方面的書籍,例如《讀懂孩子》、《正面管教》、《非暴力溝通》等。

書本知識再結合自家孩子的情況,摸索出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然後堅持下去,必然會和孩子溝通地越來越好。


報告爸媽


首先家長要有足夠的耐心,多和孩子交流溝通,放下家長的“威嚴”和孩子朋友式處理,孩子才會沒有戒備之心的和你溝通,說出自己心裡所想。然後家長合理引導即可。

其次,由於現在孩子自我意識強,所以家長要尊重孩子的隱私。不要發現什麼就迎頭對質,這樣容易激發家庭矛盾,也會導致孩子以後無論什麼事情大都選擇沉默,這時你就失去了和孩子交流的機會。所以還是有耐心有忍心的從側面引導最好。

最後,就是需要家鄉的耐心、細心、關心,而不是無休止的數嘮,願天下所有家長的苦心能被孩子所理解。



搏理數理化之巔


父母跟孩子溝通技巧

  1、注意孩子的反應與態度

  現代父母由於工作忙碌,在和孩子說話時,常常會急著表達自己的意見和指示,期望孩子乖乖照自己的話做,最好不要有意見。所以,往往沒有仔細地把孩子的話聽完,而孩子感覺與父母難以溝通,代溝必然越來越深。所以家長與孩子說話時的耐心很重要,不但要聽完孩子的講述,還要理解孩子所表達的意願。在學會傾聽孩子的同時,家長要學會向孩子傾訴。溝通是互動的,是雙方面的。如果家長只一味傾聽孩子的想法,那你的孩子就可能會變成一個只喜歡吐苦水、尋求別人幫助卻不會傾聽別人的想法幫助別人的人了。

  2、注意體會孩子的感受

  如果孩子在外面受了委屈,或者當孩子的玩具壞時,或當孩子和小夥伴鬧彆扭時,孩子會難過上好半天,如果家長認為:小孩嘛,很快就會忘記的。或者就只會一味和孩子說:“沒關係的,要堅強點。類似這樣硬邦邦的安慰,孩子會覺得你根本體會不到他的難過,久而久之,他遇到困難時就不會和你說,而是一個人憋在心裡了。如果父母改成說:“我也很難過,我們一起來想想有什麼好辦法可以解決這件事情好嘛?”相信孩子聽到這樣的話一定會有不同的表現。

  3、把自己變成孩子,和孩子融成一片

  在和孩子進行交流時,很多家長喜歡用訓斥和居高臨下的態度去對待幼兒,孩子在家裡沒有玩伴,這會讓孩子心裡對父母產生一種距離感和恐懼感,試問在這樣的情況下孩子怎麼會敢和爸爸媽媽進行溝通,或對爸爸媽媽提出問題呢?

  4、和孩子密切相處,瞭解孩子的想法和喜好

  溝通最主要的一個方式就是聊天,爸爸媽媽們要騰出時間和孩子相處,密切觀察孩子對哪些事物感興趣,瞭解他最近是否遇到苦惱的問題,然後就孩子的想法和喜好尋找話題進行交流,這樣會激發孩子和父母交談的興趣,促進親子關係。

  5、及時瞭解孩子的發展程度

  父母應該知道多大的孩子理解多少的話,如果父母盡說些孩子無法理解的話,或提出一些孩子達不到的要求。這不僅讓孩子覺得辛苦、壓力大,親子間對話也勢必難以搭得上線,就很容易形成交流不暢而使雙方之間有代溝的產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