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以捐款高低论英雄,疫情前请正确打开认知视角

如果没有这场突如其来席卷全国的疫情,今天本该是亲人朋友举杯共庆,逛灯会、猜灯谜、吃元宵的热闹日子。


自从疫情爆发以来,华夏大地上发生了太多令人感动、感慨的事情:火神山、雷神山的星夜赶工,全国各地派驻医疗队驰援武汉,全国从企业到个人慷慨解囊支援战疫一线。昨天,16个省对口“承包”湖北16个地市,围剿湖北疫情……


17天,我们再度见证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传统发挥作用;听到“武汉加油!中国加油!”的呼声凝聚起民族力量。


在这场与疫情之间开展的没有硝烟的战斗中,这种大爱和责任是我们能取得胜利的重要原因。

无论是奋战在一线的“最美背影”,还是各行各业“众志成城,共同抗疫”凝聚而成的中国力量,无不显现出这个国家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向心力、团结力、自信力、意志力。


当然,在这股强大的“中国力量”里,快讯君更加感同身受的,是中国酒业的“物质贡献”和“精神贡献”向疫情挥出一记重拳,以及从中展现出的酒水食品行业的责任担当。

在这里,快讯君并不想再度用溢美之词大赞中国酒业一番,“近1000家酒企、酒商、个人捐助近12亿”的实际行动已经社会证明了酒业正能量。而是要在这一背景下,来谈一谈“疫情面前如何正确看待企业捐赠”。

因为我们发现在“抗疫”的征战中,有些“杂音”的出现对中国酒业积极捐助、抗击疫情产生了些许误读。

不久前,有关酒企捐款排行榜的报道出现,特别是“劲牌捐款金额超过茅台”的报道字样“格外亮眼”,甚至引发网友热议。关于本次酒企捐款谁多谁少排行榜的相关报道,在一波流量收割完成之后,留下的仅仅是“带了节奏”——把抗击疫情的捐款视为“以金额论英雄”的名利场。

这无疑是对中国酒业社会担当的误读,也是对“共同抗疫”的一次心里伤害。这波“跑偏了”的节奏把部分舆论引向“谁捐得多,谁捐得少”的议论中,本身就是一次道德绑架,误解了酒业抗击疫情的初衷,适得其反的效果反而平添负能量。

首先,捐款无论多少,捐助无论高低,其对抗击疫情的意义都是同等的,莫以金额多少实施道德绑架。上至全国头部名酒品牌亿元、千万元的捐款,下至经销商个体几万元现金以及物资捐赠,疫情面前,每一份援助“武汉”的中国酒业力量都是平等的。

物资上的赠予是短暂的行为,但精神上的激励和同心同进是持续的,哪怕只是万千善者中的一员,也有足够的理由让人尊敬。如今大家都迫切地期待着疫情早日结束,重回正常生活,与其充当“键盘侠”,不如多一份正确的关注。

其次,对行业而言,长远地发展才是第一位,只有行业健康持续发展才能为社会创造更大的价值,做出更多的贡献。酒企酒商作为行业主体,并非捐出与自己实力等额的财物才能一表诚心。

我们看到,当前全国头部名酒企业演绎“能力越强,责任越大”的超人角色;中小酒企也没有缺席,量力而行,出一份力。而这也是建立在突发的疫情导致酒企酒商们在鼠年春节销售旺季遭受开年“当头一棒”的背景下,如此局面下他们扔纷纷捐款捐物,足以感受中国酒业的真诚。

这份决心和意愿,就是无价的付出。

最后,在这场“疫情阻击战”里看待中国酒业,应当开启正确的视角。不应被金额、数字或所谓捐款排行榜的“糖衣炮弹”击中,而将目光聚集在个别捐赠数额巨大的企业上。这种“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视角,不仅忽略了汇聚而成的中国酒业正能量,也让捐助本身变了味,成了酒企酒商或个人谋取名利的手段。

在快讯君接触的很多捐赠企业和个人时,大家无一都表达出低调谦逊的态度,在他们看来,那些奋战在抗疫一线的医护人员是真正的英雄,而作为普通人,只能在需要的地方尽自己的一份力。如此时刻,若媒体或个人还在制造以捐多捐少论英雄的论调,实为行业公众之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