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植小麥整地時,只旋耕不深耕有哪些危害?農民朋友該如何應對?

浮華與陰霾


現在農村都是機械化。在種植小麥整地的時候。只旋耕不深耕的危害還是很大的。十里根據自家小賣部身出現的一些情況給大家說一說。

第一 ,不深耕就直接種植了小麥。出苗率不高。

去年我們在種植小麥,出苗兒以後。各家地裡的出苗情況不一樣。有的出苗的比較全,有的出苗率差。

遇到這種情況,我們在種植的時候,應該選擇耕地比較深的機器。如果已經出苗,就要選擇及時補苗。

第二,防凍性差。因為旋耕比較淺。播種就會淺。小麥要經過一個冬天才能繼續生長。在冬天裡。小麥的抗凍性差。甚至來年返青的時候就會出現有死苗兒的現象。

那麼我們該怎樣應對這個問題呢?及時的澆凍水。小麥澆凍水,不但是為了供應它充足的水分,也是為了它土地的導熱性。防止溫度突變。給小麥帶來的傷害。所以說我們在正確適當的時候及時的給小麥澆凍水,減少小麥凍害的發生。

第三,不深耕播種也不會太深。根系不發達。長大後的麥子就會容易產生倒伏。

遇到這種情況我們該怎麼辦呢?首先及時的。噴打抗倒伏的藥物。在小麥的澆水時期。一定要觀察天氣情況。多看天氣預報。如果有風的時候,儘量的不要給小麥澆水。因為這樣更容易產生倒伏。

其實不管是哪種方法,哪種應對方式?都不如在小麥種植的前期深耕。這才是最好的方法。

以上幾點就是十里對小麥只旋耕不深耕。有哪些危害的一些建議和應對方法。希望能給大家帶來幫助。有不當之處也歡迎大家批評指正。

大家好,我是農人十里,歡迎大家關注評論留言。


農人十里


現在時間又到了9月中旬,玉米即將成熟,又到了該為小麥播種做準備的時候了。玉米和小麥兩茬輪作是幾乎整個華北平原和北方地區的統一的種植模式,因為現在農業不行,經濟作物都賺不到錢,這兩樣主糧作物省工省時,機械化程度高,可以有大量的時間去打工掙錢。

在我們小時候,老一輩農民種小麥整地都是用牛或者拖拉機拉著梨頭深翻,還要耙一遍再蓋一遍,把土塊耙碎,把地蓋得上松下實。現在有了旋耕機,請人開著大拖拉機在地裡跑兩遍了事。年復一年的這樣弄,時間長了發現這地澆完水乾得快,麥子苗也不旺,熟的早,還容易倒伏。看來這小麥整地還真不是鬆鬆土那麼簡單。深翻地還是有很多實實在在的作用的。

首先,農村老話說的好:“犁地深一寸,等於上層糞”。就是說地表的土壤經過了一年的風吹日曬和生物分解,它的物理性能和化學性能都發生了變化,遇水後能更多地釋放出離子狀態的各種元素,俗稱陽土。把他和地表以下的陰土混合,能有效地提高土壤肥力。起到肥料的作用,就等於上層糞了。而旋耕機只是用一組刀片在土壤中來回滑動,僅僅是一個鬆土的作用,上下層的土壤基本不混合,這也是打碎的秸稈總是殘留在地表的原因。這裡我說的是那種老式的帶幾個大鏟子的梨,這種犁的缺點就是梨出的地不平整,有商溝,還要耙一遍。但它的優點是能夠把打碎的玉米秸稈翻入很深的土層中,既使表層土壤沒有秸稈殘留,提高了小麥的播種精度,又能將秸稈轉化為深層土壤的有機質,更進一步的提高土壤保水能力。

其次,這旋耕的地它耕的淺,一般15到20公分,全年耕作和收穫的車輛在地裡碾壓造成20至30公分厚的土層硬化,但旋耕只能鬆土20公分深,剩下的那一層土常年不鬆動的犁底層,就會讓土壤的蓄水蓄肥能力降低,透氣性也受到影響。澆地時一澆就滿,沒幾天就幹了。尤其小麥的根系是以深層根為主的,犁底層嚴重影響了小麥根系下扎,深層根少了小麥就容易倒伏。由於旋耕機很難把撒在地面上的肥料帶進深層,大多分佈在淺層土中,小麥的深層根系缺水缺肥,當然早熟了!

再有一個播種的時候最好使用種肥同播的播種機,這樣把化肥播在種子行下方,有利於垂直方向的深層根捕捉到化肥,促進深層根發育,植株更健壯,且抗倒伏。

因此,我給廣大農民朋友的建議就是,不能怕費事,這麥子要麼咱就不種,要種咱就得把他種好了,它價格再便宜你產量高了也是買錢多呀!小麥在整地播種上下點功夫起到的增產作用比整個生育期其他的環節都明顯得多,可以說小麥的產量有一半是由整地質量來決定的。


彬彬說三農


俗話說,“麥在種,秋在管,小麥播種是關鍵”。可見小麥要豐產,精細整地是重要環節之一。

不要看小麥的植株個頭不高,但根鬚大約可以扎入土壤50公分甚至更深,一株小麥鬚根系總長度可達八十公里,所以小麥優質豐產與土壤耕層的厚度有著密切的關係。


現在在農村,除了種植大戶和專業合作社之外,大部分都是各家各戶零散種植,地塊面積小,深耕之後可能會變成地面不平整,會對後期灌溉帶來不便,加之小麥整地播種和玉米收穫是同步進行,時間緊,所以大部分群眾就乾脆施肥旋耕,就開始下籽播種了。



旋耕整地播種小麥的缺點

1、旋耕相對深耕來說,耕層較淺,一般情況下,在15cm以下,土層開始變得堅硬,小麥播種以後,影響根系的下扎,另外水分下滲也會受阻,土壤的蓄水少,導致小麥後期容易早衰。



2、旋耕後的土壤相對較疏鬆,如果直接播種,很大可能會導致播種過深,比如小麥適宜的播種深度為5cm左右,旋耕後直接播種,可能播種深度會達到7-8cm,甚至更深的情況,容易形成弱苗或者不出苗,影響小麥的分櫱量和成穗數,導致減產。



建議農戶們,旋耕後要適當鎮壓,然後再進行播種,利於小麥後續的生長,除此之外,常年旋耕的土地,即使鎮壓,也會影響小麥的正常生長,建議旋耕2-3年後,進行一次深耕,破除犁底層,利於小麥更好的生長,確保優質高產,獲得豐收!

三農領域創作者將相故里 關注農業 關心農村 關愛農民 感謝關注,歡迎留言指正。


將相故里


大家好,我是秦農視野。對於“種植小麥整地時,只旋耕不深耕有哪些危害?農民朋友該如何應對?”這一問題,作為擁有多年經驗的種植戶,我來回答一下。

現在正是玉米收穫後播種的季節,按照我們北方人的習慣,玉米收穫後就該種冬小麥了。一般來說,對於玉米和小麥輪作的農田,每隔兩年都要深耕一遍,而不是為了省時省力,常年都只旋耕不深耕,那麼只旋耕不深耕有哪些危害呢?


第一,加快玉米秸稈腐化,為農田提供肥力。我們知道,玉米收穫後秸稈用來還田,但是秸稈還田可是有講究的,如果直接把粉碎的秸稈還田,不但使秸稈不能快速腐化,為土壤提供肥力,同時地面秸稈之間還會存在“架空”現象,小麥播下去以後,這些秸稈會阻礙小麥的生長,造成缺苗,苗黃,甚至不出苗的現象。而對農田深耕就會解決這個問題,秸稈被深埋進土裡,加速了它的腐化,更不會因為秸稈“架空”阻礙麥苗的生長。


第二,深耕有助於保肥,保墒,更有利於麥苗根系的生長。如果只旋耕不深耕,也就是隻有淺表層的土壤被疏鬆,而深表層仍然是壓實甚至是“結板”的,通透性很差,這樣一來,農家肥或者化學肥料只存在於淺表層,很難深入下去,多餘的肥力就會隨雨水流失,起不到保肥,保墒的作用,使土壤的肥效難以持久。另外,由於土層沒有被深耕,小麥的根系難以往下紮根,影響根系的分櫱,根扎不牢,怎麼能夠提高產量呢?

第三,深耕有助於消滅病蟲害,提高農田的通透性。如果只旋耕不深耕的話,土表層的病蟲害無法徹底被消滅,就算小麥出苗了,也會受到這些病蟲害的侵擾,但是對農田深耕一遍就不一樣了,可以把病蟲害深埋進土壤,由於隔絕了外界空氣,病蟲害就會因“缺氧”而死,尤其是對“好氧型”病菌的殺傷作用明顯。另外,深耕也改善了土壤結板,提高了土壤通透性,使麥苗的根系能夠自由的呼吸,茁壯成長。

如何應對:每兩年對農作物輪作地塊深耕一遍,深耕更後要把土塊打細碎,然後耙平農田,以利於下一茬農作物的播種。

大家覺得呢?歡迎在評論區留言補充哦,謝謝支持。


秦農視野


關於種植小麥整地,是否需要深耕主要看土壤板結的程度來決定。當土層深度在15公分以下完全挖不動時,已表明該地塊板結嚴重,已不適合種植小麥。當土層深度15~20公分沒有出現板結,土壤比較疏鬆,則沒有深耕的必要。


深耕的好處

我們都知道,由於受雨水沖刷,自然沉降,以及長年使用化肥等原因,土地是越種越薄的,越種越貧瘠。久而久之,土層就會板結。所謂的深耕就是通過犁、鏵等工具,將土壤住深處挖,深度在30釐米左右較為合適。挖的大淺,不能有效解決土壤板結問題,挖的太深,不僅費力費事,而且還會破壞土層,不利於當年作物生長。因此對田地土壤深耕30釐米左右,通過晾曬,敲碎板結土塊,再翻鬆後施肥。等墒情合適時,播種小麥。那麼小麥出苗齊全,根系牢固,保肥保水能力得到增強,增加了抗倒伏能力,減少病蟲侵襲,為穩產,增產打下基礎。


如何合理對田地深耕

深耕不併不是每年或者是每季莊稼都進行,如果是這樣的話,這種土地上種出來的農作物絕對減產。因為深耕對緩解土壤板結能夠起到很好的作用,但是底層的土壤由於長期沉澱,土壤活性不好,酸鹼度失調,微量元素缺失或者失調,而且深耕后土壤失水較多。如果深耕後不對土壤加以翻鬆、施肥、澆水,農作物很難茁壯成長。加上深耕花費成本較高,既使現在有先進的深耕機,也需要消耗大量的燃油,這對農民來說,確實是一筆不小的開支。

因此,對田地深耕,不可能一年進行一次,也沒有那個必要,比較理想的做法是二至三年深耕一次,便能解決土壤板結問題。但是,我們在實際生產中,還需要根據土壤的土質和板結程度來操作。若是砂質或者半砂質土壤,則沒有深耕的必要。對於土質粘性較重的黃土,種上一兩季莊稼就深挖不動了,就必須深耕。長期使用農家肥的地塊,有可能三五年都無需深耕。


綜上,種植小麥整地時,是旋耕好,還是深耕好,不能一概而論,而是要看土壤板結是否嚴重來決定要不要深耕。如果土壤比較疏鬆,輕鬆能挖深10~15釐米,就表明適合小麥根系生長,選擇旋耕比較好。否則,就有深耕的必要。


鄖陽老五


種植小麥整地是改善土壤條件的。基本措施之一,也是發揮其它農業措施增長潛力的基礎。一般麥田地整地的基本標準分別為:深、細、淨、實、平;主要是要做到深耕細耙,使土壤做到上虛下實,無名暗土塊,促進土壤的水、肥、氣、熱的進一步協調。


現在農村整地基本都是機械化。近年來農田的旋耕面積在逐年的增加,特別有一些地方連年使用旋耕機進行旋耕。由於旋耕深度較淺,致使耕層越來越淺,蓄水保墒能力降低。一些農田在旋耕後沒有進行靶實,播種後沒有鎮壓,造成耕層喧松,失墒較快,旱情較重,導致麥苗易受凍害和旱情影響。


種植小麥整地需實行機械深耕。深耕可以加深犁地層,可降低土壤容重,增加土壤孔隙度,改善通透性,促進好氣性微生物活動和養分的釋放。提高土壤蓄水、滲水、保肥和供肥的能力,有利於小麥根系的發育和提高小麥的產量。深耕一年的效果可維持2--3年,所以要努力擴大機械深耕的面積,充分利用大中型農業機械的作用,尤其是秸稈還田的地塊,必須要進行深耕。



在這裡需要提醒是:小麥秋耕易早不易遲,要在秋作物收穫後抓緊時間進行機械翻耕,可根據各地的墒情,進行保墒和晾墒處理,一般耕深在二十五釐米以上,機耕要和機耙相結合,做到邊耕邊耙,做到耙透、耙平、耙實、耙細,消滅明暗土塊,達到上虛下實,足墒下種的整地標準。

旋耕的地塊,由於容易造成深播弱苗,缺苗斷壟,冬春季節易寒易旱,因此旋耕後一定要耙實,連續旋耕兩至三年的地塊,必須要深耕一次,以促進根系下扎,增強抗逆能力。秸稈還田的地塊,在深耕掩秸的基礎上澆好矇頭水或者踏墒水,如果土壤墒情比較好的地塊,翻耕後要多次鎮壓踏實土壤,小麥出苗後再次鎮壓以促進根系下扎。




我是【大別山東哥】,專注分享農村種植生活與農產品電商相關知識!謝謝您的支持和關注!

大別山東哥


種植小麥整地時,只旋耕不深耕有哪些危害?農民朋友該如何應對?

這個問題村民小江來回答。

小麥的種植及豐收豐產與日常管理是分不開的。其中整理好地塊是日常管理的前奏,也是決定小麥長勢和抗逆的重要因素之一。小麥地種植前只旋耕不深耕其敝端是多重化的,我們的農民朋友應該這樣做。

旋耕:作業機械拖帶旋耕犁(很多旋轉的犁刀),對所要種植的田塊進行耕作作業的操作。旋耕的深度一般在10cm至25cm。最深不超過25cm。

旋耕的利與敝:旋耕可使地塊土層均勻碎化。平整度一般;機械作業強度相對不高;作業成本相對深耕要小;作業時間較省;等等。

旋耕不能更深層次的耙耕土層,對改善土壤通透性及活性程度不高。因其耕旋地塊土層較淺,對地塊中的病菌、蟲卵、草種、沒有得到深層掩埋,而導至其次增長,從而影響小麥的生長。其旋耕土層較淺,保水、保肥、以及對有機物的分解和吸收能力降低。所施的料肥作物吸收率不高;作物根系扎土不牢;作物的抗逆性降低;土壤淺層板結僵化;水土肥揮發時間縮短降低農業效率等等。

那麼針對只旋耕不深耕的短板措施我們應該:

一:對所植地塊進行深耕。

深耕即是對土壤深層次的翻土耕作。其機械作業強度相對高一些,耕作成本較旋耕要多一點。但深耕可階段性的改變土壤土層結構。使板結僵化的土壤外翻,軟透性的土層內置,從而調整了土層結構。一般深耕深度為大於35cm及以上。

深耕可在上茬後進行,也可在下茬後進行。其能夠更好地把土壤表層或淺層的有害菌群、蟲卵、草種等壓實於土壤底層,使其缺氧或無光無透性,而對其進行消滅。

深耕對於秸稈還田好處多多。將碎化的秸軒還入田中(土層深處),使其在土壤中變作更好的基肥。可提高土壤吸水吸肥,及保水保肥,和對有機物的分解能力,提高土壤質量和活性。促進麥子等作物根系的滲入,從而增強其吸收養份的能力,從而增強作物的抗逆性。

二:深耕標準的界定,及時間的把握。

對於土層結構僵化,土壤活性明顯不高(植物吸水吸肥能力差,施肥後效果不明顯;作物生長緩慢不旺盛,或抗逆性差,與同期同種的作物相比其萎矮瘦黃的等等,)或二至三年沒有進行深耕的土地要進行深耕。

尤其對於作物重茬,或常規模式化種植的地塊,以及土壤質量不高,受藥施入化肥較多的時間較久的地塊建議進行深耕。


深耕可視情況選擇作業時間。最佳的是深耕後能曬田三至五天,或一週後進行旋耕。而後進行種植。

總結,對於小麥及其它農作物生長地塊的管理,深耕是不可或缺的,也是提高土層結構,土壤質量的技術措施之一。更是提高農業生產效益的有效手段之一。深耕雖說是農業生產的需要,更是全面提升土壤質量和農產品產質量的一場生產革命的需要。


村民小江


現在大部分人種植小麥都是用旋耕機,進行旋種一次性完成,有些土壤較瓷實的田塊,也可先提前旋耕一遍,加深耕作層,第二次再進行淺旋種,不過長此旋耕,敝病會越加凸顯,耕作層逐漸變淺,深層土逐漸硬實,小麥根系無法向下扎深,土壤保肥保水能力降低,遇雨水或澆水土壤易板結,遇乾旱水分蒸發快,土壤通透性差,根系不發達,吸收功能低,會影響小麥生長和產量,這就是種植小麥整地時,只旋耕不深耕的敝病,因此在種植時,最好一年深翻一次,有利於提高土壤的各種性能。


土壤是小麥生長的基礎,如果土壤板結,耕作層淺,土壤條件及通透性就會差,小麥的根系會發育不良,因此要在種前深耕土地,改善土壤的性狀,促進微生物的活動,加速有機物的分解,加速土壤中病殘體的腐爛,使病菌死亡,有利於小麥的根系發育和生長,提高抗病蟲害能力,同時還可使深層的生土和表層的熟土混勻,可起到稀釋耕層土壤鹽分的作用,提高保肥保水能力,提前深耕翻曬,還可防治土表及土中的病蟲,對促進小麥正常健康生長,都有很大的作用,這就是種植小麥前深耕的最大優點。


至於說農民朋友該如何應對這種局面,根據我們這裡的情況,我覺得,如果因秋作物收穫而延遲,為了趕時間播種小麥,可以旋耕播種,既保墒又不致小麥播種太晚,再就是無澆水條件的地塊及乾旱地區的田塊,為了增加保墒效果,多用旋耕方式播種,土壤疏鬆通透性好的田塊,也可旋耕播種,一般情況下,如果時間允許,最好先深耕再旋播,有利於小麥紮根深,根系發達,吸收功能好,麥苗生長健壯。

總體來看,深耕比旋耕好,要選擇哪一種方式,還要根據自己的種植方式,播種時間的遲早及當地的種植習慣來決定,深耕後還需耙耱整平再播種,費時費工還多出耕費,而旋耕,如果是撒播,可實現旋、種、耙一體化,簡單方便費用小,敝端就是耕作層淺。


基層農人


現在種植小麥只旋耕不深耕現象很多,事實是與精耕細作方法相反,也是常見於無小機械和無大牲畜的農戶。造成危害有:地下寄生蟲多,雜草和病菌多,小麥灌漿期前後易倒伏。防治辦法:春季小麥返青後對小麥進行耙耱,疏鬆土壤,適量追肥。小麥四至五葉期噴施除草劑。小麥拔節期預防黃繡病和蟲害,進行農藥噴施。小麥灌漿期噴施磷酸二氫鉀加強灌漿速度,增長粗杆預防倒伏,抗高溫。


漫長人生丁先生


種植小麥時,地都要耕一遍。不過現在用旋耕的方法多,深耕的方法少,是因為玉米茬不好收拾。用旋耕的把玉米杆打在地裡,旋上兩遍就能種小麥了。如果深耕,玉米杆不好處理,收拾地會很麻煩。不過旋耕的地比較淺,15釐米以下土層開始就變硬了,會影響小麥紮根。旋耕的地比較蔬松,直接播種可能會導致播種過深,出苗弱或不出苗,所以旋耕後要適當鎮壓,這樣才有利於小麥出苗生長,土壤鬆軟適中了,才會提高土壤保水、保肥能力。雖然深耕麻煩,也要隔2-3年深耕一次,破除犂底層,以便小麥更好的生長,也能增加小麥產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