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說“窮就別生孩子,給不了兒女好的生活還生,這是自私”,你怎麼看?

老百姓太苦了


實際是越窮越生,窮,就是事少或者是不做事才窮,所以才有時間生孩子。在60~70年代就是這樣的。不能因為窮就不生孩子,孩子是未來的希望,因為窮不生也就是沒希望了!窮生窮養,粗茶淡飯60/70年代的人也是這麼成長起來的!現在條件都好了!國家也放開二胎政策了!為什麼很多不願意生二胎的!


6073342850785阿信


要是在五六十年代,我堅決反對題主的說法,但現在,我非常贊同。

在們父母那一輩,普遍很窮,家家戶戶都有不少孩子,我聽父母說的,那個時候最多的是八個孩子 四個閨女,四個兒子,養活起來是挺困難。她們何嘗不知道啊,只不過那個時候避孕措施簡陋,重男輕女現象相當嚴重,所以普遍孩子較多。雖說生活是苦了點,但他們也都很開心啊,有父母的呵護,有兄弟姐妹的陪伴,精神物質還挺豐富的。

但是現在,我只能呵呵!

現在,物質生活比以前強了太多,可還是很貧窮,尤其是農村和偏遠山區。許多父母外出打工,把孩子留給爺爺奶奶帶領,少了父母的呵護與陪伴,不少孩子成了留守兒童。

對孩子來說,她們最需要最想要的不是多少零食,多少玩具,她們最渴望的是爸爸媽媽的愛啊。

或許,有些父母說“我們做的一切都是為了孩子啊,我們想給她們最好的”,是,你們說的不錯,但你們想過孩子的感受嗎?在他們開心的時候,你們在哪,在他們傷心的時候,你們又在哪?更有許多孩子因此變得孤僻,不愛說話,自閉,相比於孩子的健康,掙錢真的那麼重要嗎?

不僅如此,許多年輕父母鬧離婚,撇下兩三歲的孩子,小小的年紀就缺乏父愛母愛,這才是對孩子最大的傷害。

從這些方面來說,窮就真別生孩子,因盲目衝動生孩子,就是一種自私。

所以,先好好掙錢,掙得差不多時,再要孩子,奶粉有了,陪伴也有了,更不至於天天鬧離婚。

你覺得我說的有道理嗎?如果你贊同妹妹的說法,還請給妹妹一個關注,謝謝😜




奶瓶蓋女孩


說的對困難就別生孩子,自己都難生存生了孩子跟著痛苦,有的人不負責任生完孩子不管了讓孩子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這種人就是自私自利。要想生孩子不管有多苦都要負責到底別拋棄孩子。有個別女人就是這樣能生不能養,還到處生,走一家生一個還不管自己到處逍遙我最恨這種人了 ,有時候看見可憐小孩子我都想罵這種父母了。我們單位就有這種人孩子不管出家當尼姑丈夫在外也不務正業就是可憐這孩子冬天褲子都漏肉看著就讓人心疼,


勇往直前一切都在腳下


我也想老二胎,但是怕不能給孩子更好的生活,一直沒敢要,現在的教育太貴了,我女兒上英語課一年2萬,書法課一年1600元,美術課一年3700元,小貝爾實驗課一年大概是6千左右吧有點記不太清楚了,別的不算就3萬多了,有的時候還得上寒假班暑假班,這才是小學,最便宜的時候,等中學,高中費用還會加大,平時的吃穿用都是中等水平吧,每年寒假暑假還得旅遊,平時也會有近距離的遊玩,女兒是爸爸的小情人太對了,以前最想要兒子的,現在告訴我不要二胎,怕生完是兒子,本來一切過得很好生活的女兒會受到影響,本來一切都屬於女兒的一切,要把爸媽的愛和時間精力分給第二個孩子,還有房子和錢,老公的想法我也不知道對不對,老公說我們是普通家庭,不是有錢家庭,把孩子帶到世界上來就得付一份責任,我們沒有第二份錢和精力,所以一直不同意,大家給我一下意見,因不應該要


山竹愛上了普洱


我覺得窮生一個兩個孩子還可以,但是多了就不行了,我見過很多窮,但是很勤勞的人,子女也教育的很好,雖然物質上沒有給子女很好的,但是吃飽穿暖,也能上個不錯的學校,我覺得父母能給子女最好的東西是一個健康健全的身體,好的教育,溫飽的生活,不是要多麼奢侈


寶寶的牙刷



你所謂的條件不是指什麼?家裡物質條件太差了還是要給予孩子好的條件讓他上好的學校?兩個角度,1個觀點來回復你


1:若是物質條件不好,不是問題更不是藉口

縱觀我成長的三十年,打記事起,就沒看過多一個孩子能讓家庭貧窮到什麼地步。現在不是個缺吃少喝的年代了,更何況孩子從生下來開始,也沒對父母提出要求,一定要住別墅,一定要坐豪車吧,你只需給他能吃飽的熱飯菜,一張床,哪怕是跟哥哥姐姐一起擠的上下鋪,孩子都不會介意。而關於教育,我並不認為私立學校就一定會出人才,出中產階級或高級人才。看過很多紀錄片,也看過很多身邊的案例,一個人是否成長,成為人物,與他的家庭背景、所上的學校都沒有任何必然的聯繫。所以站在物質的角度,生孩子不是問題,更不是藉口。

2:愛的缺席才是真正的貧窮

孩子打出生起,需要的是父母有效時間的陪伴,成長的過程中,是否有爸爸引導孩子做個堂堂正正的人,有媽媽耳濡目染的影響孩子,建立價值是非觀。一個有長輩疼愛小輩、一個會好好說話、一個溫暖有愛的家庭,這才是一個孩子真正所需要的。總結一句話,愛的缺席才是真正的貧窮!

3:莫欺少年窮

中國自古以來就有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這一古諺,我還聽說過窮人的孩子早當家,我更聽說過莫欺少年窮!現實生活裡,窮人的孩子因為過早的學會了努力,在成長裡煉就了一身本領,在學習過程中懂得了讀書之不易,學習更用功,功成名就的案例還少嗎?

希望給想要二胎的你一個啟發


陳俊昊的理想


推薦給你一個電影,《何以為家》,根據一個黎巴嫩真實的故事改編的,電影中的小男孩也是本色出演。他的父母生了很多個孩子,有的死了,有的長大了,他才12歲每天就要去做工掙錢養活自己和弟弟妹妹,女孩要是來了月經就可以嫁出去換點錢補貼家用,家裡大大小小一窩孩子,我沒看到父母做什麼了,抽菸酗酒逃避責任。那裡的孩子長大了傷人放火,偷盜搶劫都是家常便飯,進出監獄也很平常。小男孩的妹妹被嫁給一個商店老闆,懷孕期間大出血死掉了,那個老闆一臉無辜,女孩子不都是那麼大就結婚的,也都生孩子,我不知道她會死。而小男孩最後將自己的父母告上法庭,因為他們生了他,因為他們沒有能力教育撫養孩子卻在不斷地生孩子,因為他們生了一堆孩子卻依舊不明白為人父母應該承擔的責任……

我是90後,出生在農村,我小時候已經沒有生七八個孩子這種的了,基本都是兩三個,四個最多了。從初中開始,我的同學們就陸續輟學去打工或者結婚了,家長們的口頭禪也都是,不好好讀書就去打工。很多孩子初中沒讀完就去南方的工廠做工,家長還挺開心,因為不用花錢開始掙錢了。打架鬥毆不務正業的孩子也多,為了好管,家裡條件稍微好一點的會把孩子送去技校,混個幾年再去打工。能讀完高中,考上大學的少之又少。有很多人長大就在老家待著,開個小商店養家餬口,或者去學個美容美髮開理髮店,一生就這樣過去了……

我認為給不了兒女好的生活確實不應該生孩子,但是這個好不光是經濟問題,更多的是綜合的考量,那些清貧但是和睦的家庭也能養出好孩子,不是窮人不應該生孩子,是窮人不應該生太多孩子。

真正不應該生孩子的是沒有做好成為父母的準備的人,比如自己還是小年輕生了孩子,自己不帶給父母,父母又養孩子又養孫子;或者根本缺乏人性,因為孩子吵了自己午睡就活活把孩子打死的父母,這種新聞裡比比皆是,這樣的生孩子才是自私不負責任。


恰逢其詩


這個事首先要定義什麼是幸福 你輸出給孩子的價值觀不同 孩子眼中的幸福就不同 我看這回答裡多半是偽精英理論 好的價值觀是教會孩子自食其力自力更生 有好的生活習慣 有上進心

幸福離不開物質 但絕不是由物質決定一個人的幸福度 不過這種言論的人不生孩子我覺得挺好 畢竟自己都沒活明白 怎麼可能教育好下一代

如果自己符合這些標準 我想也不至於過上啃老和拮据的生活 也可以滿足給孩子提供較好的物質基礎 課外班一年3到4萬也差不多了 如果連這個錢都都拿不出來 問問自己是不是對得起自己的父母吧


奈吃胡蘿蔔的喵


有一種養是幾個孩子一起當豬養,能活著長大,讀完初中,然後出去打工,然後養家。家裡沒啥大事還好,如果父母一碗水沒端平,家裡再有病人,很難翻身了。 有一種養是獨生子女一個好好教育,上大學,讀研,有份好工作,家庭條件小康,但是 也不敢亂花錢,家庭和睦,日子也還算好。 還有一種,父母是過來人,知道怎麼培養孩子,讓他接觸更好的環境,一條路都鋪好了,出國留學,讓他懂得更多,然後創業。 孩子也夠努力,從來不用擔心溫飽。 窮人給富人打工,富人也需要從窮人身上賺錢 總的來說,60_80年代,那時比較亂,有份好工作,就不錯了,大家差距不大,80 -99年代大部分都有工作,遍地開花有資本的,開始創業,反正那時有錢人少,00-20年代,幾輩下來差距很大了,遍地的7080後創業做小老闆了,工人地位明顯感覺高了,市場飽和了,以致90,00後,創業難多了 未來的孩子最好的出路就是學歷高一點,工作好一點,窮人家的孩子最好還是隻生一個,好好教育,90後馬上接任生孩子的任務,受過教育的90後都知道現在培養一個孩子壓力多大,所以整個國家的生育力都下降了



陳先森48762801


這應該是一個視角問題,是一個旁觀者看到別人的孩子生活艱苦而吐槽於孩子的父母。雖然語言消極甚至有些尖刻,但也從一個側面說明你對這家的孩子充滿了同情,說不定你也在積極地予以幫助。中國有一句老話,叫“兒不嫌母醜,狗不嫌家貧”。不管怎麼貧困,人家孩子都沒有抱怨,你憤憤不平有什麼用處呢。再說,孩子生了還能退回去嗎?對這種情況,我們能幫則幫一把,不能幫也沒有必要去笑話人家。中國還有一句老話,叫“三窮三富過到老”,我們不能站在岸上笑話落水的人,而是要鼓勵他們加倍努力,早日過上好日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