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解!成都應對疫情穩定經濟“20條”,落地情況如何?

四川在線消息(記者 吳亞飛)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社會經濟平穩運行,近日,成都出臺了《有效應對疫情穩定經濟運行20條政策措施》(以下簡稱“20條政策”)。

如今,20條政策的實施效果怎麼樣?政策將進一步如何落地見效?2月12日,成都市召開“成都市有效應對疫情穩定經濟運行20條政策措施解讀網上記者會”,對政策措施的相關內容以及落地情況進行解讀。

一、20條政策落地情況怎麼樣?

記者瞭解到,截至2月10日,成都市恢復生產工業企業1603戶,在崗員工21.8萬人,復工企業較前一日淨增402戶,員工淨增1.1萬人,其中規上工業企業復工率21.8%、在崗員工佔規模以上工業的21.8%。截至2月9日,全市服務業復工企業3.8萬戶,在崗員工57.3萬人,復工企業較前一日淨增3709戶,員工淨增5025人。

成都市發改委副主任向進介紹,“既準又快”是對政策制訂的要求,也是對政策執行落地的要求。為此,成都在2月6日第一時間發佈政策的同時,明確了部門責任分工,由專人負責政策執行。一是全面開展政策解讀宣傳,市稅務局發佈了《防控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稅費支持政策指引》、市人社局推出了支持企業復工復產穩定勞動關係“十問十答”、市經信局發佈了工業企業復工指南,受到廣泛關注。

二是靠前一步服務企業,成都市經信局組織6個科研攻關組,整合全市資源開展防疫物資研製生產攻關,市郵政管理局、成都海關確保郵遞疫情防控物資通關“零延時”,市貿促會已為2家企業開出首批疫情不可抗力事實性證明書。

三是及時打開政策服務窗口,成都燃氣集團、成都自來水公司、市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發佈了20條政策實施細則,市科技局為疫情防控科技項目開通速審速批“綠色通道”,市經信局、市科技局、市商務局政策申報流程即將上線。下一步,我們將根據政策執行中出現的新問題、企業反映的新困難,充實完善有關措施,確保城市和經濟平穩運行。

二、政策出臺背景和主要考慮是什麼?

針對疫情既對當前又對長遠產生的不利影響,在政策制定中,既要有效應對疫情、也要著力恢復經濟活動,既要突出精準性、也要兼顧系統性,統籌短期應急和長期發展。為此,成都市委市政府提出,全社會要堅定信心,政府、行業協會、企業和員工同舟共濟、共克時艱,既要堅決落實防疫法定責任,各司其職、各盡其責做實做細防疫工作,又要在有效防控疫情的同時,創造復工復產條件,努力保持城市和經濟平穩運行,並相應出臺了20條政策措施。

三、政策措施的主要特點有哪些?

“20條政策主要有五個特點。”向進表示,一是全面系統,體現“兩手抓”。堅持防疫優先、統籌兼顧、分類指導、精準高效的原則,突出疫情防控、經濟運行兩手抓、兩手硬。

二是精準施策,問計於企業、問計於專家。通過5000多份企業網絡問卷、10餘個行業協會座談、多名專家訪談等方式,分行業分領域問症問計,瞭解企業困難訴求和發展願望,在政策中充分採納了各方的意見建議。

三是分類指導,科學防控。以幫助企業抗疫情、渡難關為重點,分行業協助企業達到復工防疫標準、降低運行成本,支持各類生產企業依據防疫物資儲備水平和防疫能力有序復工復產。

四是政策疊加,增加含金量。在全面落實國家和省上政策的基礎上,結合超大城市疫情防控和經濟運行實際,細化了財政補貼標準、財政補貼比例,明確了市和區(市)縣財政責任,疊加了增強戰略物資儲備能力、發佈疫情防控產品(服務)新經濟企業能力清單等“成都元素”,同時也為區(市)縣結合實際細化政策留下了空間。

五是因地制宜,長短結合。當前以鼓勵支持現有防疫物資生產企業復工達產擴產和幫助中小企業渡難關為重點,長遠以建立重要防疫物資戰略儲備制度、完善相關產業鏈生態圈、彌補城鄉公共衛生應急服務設施短板和加快培育新經濟新業態為重點,力求統籌兼顧。

【新聞鏈接】

成都“20條”主要內容回顧:

20條政策從六個方面發力,在抓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前提下,加快推動生產生活秩序有序恢復:

一是持續加大疫情防控力度,確保防疫和生活必需品生產流通,加快建立我市重要醫用物資戰略儲備制度,完善醫用物資產業鏈生態圈,築牢織密防疫安全網。

二是全力支持各類生產企業復工復產,通過協助企業達到復工防疫標準、降低企業用水用能等負擔、建立供應鏈及進出口貿易應急機制,助力企業抗疫情謀發展。

三是加大金融財稅支持力度,通過確保中小微企業融資總量增加利率下降、合理分擔金融機構疫情貸款損失、提高地方法人金融機構貸款不良率容忍度、延期繳納稅款、加大政府採購支持中小企業發展力度,緩解企業資金壓力。

四是加大援企穩崗力度,通過緩繳社保及減輕公積金繳存負擔、加強就業適崗技能培訓、維護勞動關係和諧穩定,服務企業用工需求。

五是補齊短板加大項目投資力度,通過突出重點補齊城市發展短板、保障重點項目建設、支持工業企業提能擴產、激勵企業提升研發能力,推動高質量發展。

六是著力穩定居民消費發展新經濟新業態,通過減免中小企業租金、聯動激發服務業產業鏈活力、發佈新經濟企業能力清單,更好滿足居民健康生活消費需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