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单位提倡在家办公,每日打卡,但工资却按最低标准发放,合理么?

可爱狸花猫


按现在这种特殊情况来说是合理的。因为现在疫情的缘故,很多单位都还没有复工,大部分员工都是处于一种带薪休假的状态,也就是说这一段时间大家都是拿着工资不干事的那种,因为复工可能会出现的病情传播等原因,所以我估计正式回去上班的时间还要延迟。

这就意味着企业平白给员工支出的工资和企业这段时间的收入是不成正比的。之前有记者采访过大企业的董事,董事都说像他们这种大企业的工资输出最多坚持3个月这样,小企业可能就是2个月以下,如果还是按正常工资的发放水准,那真的不太合理


幻想角落


非常时期客观对待。2月10日,全国大部分地区都已开始复工复产,要求员工准时返岗。很多人因此担心上班被感染,对此颇有怨言,纷纷吐槽老板没人性,不替员工着想。有的为此被老板解雇,或者炒老板鱿鱼,诸如此类的事情最近时有发生。而你的老板主动让你在家办公,让彼此少了很多麻烦,你应该为此感到庆幸。庆幸公司尚在,还能领到工资,而且还不用冒风险上班。用网友的话来说,这已经是一种福分了。你还计较什么工资高低?

企业老板也是人,也需要钱。你考虑的是自己的工资,他考虑的是所有人的工资。平常如果老板这么干还有话说,现在面临严峻形势,很多企业都在默默承受损失,顶住压力,有的甚至面临倒闭的风险。他们承受的压力,不比任何人小。此时作为员工,你有没有替他们着想过?

覆巢之下,安有完卵。这个社会是一个整体,我们不能只站在自己的立场考虑问题,而不顾其他人死活。当前形势,企业的困境不可避免,为了减少损失降低成本,可能会根据自身实际出现类似的削减、缓发、停发工资的情况,只要是真心为企业发展考虑,为未来考虑,为了以后能更好地发工资考虑,而不是借机压榨,暂时的降薪限薪个人认为都可以理解,没有合不合理的讲法。人家又不是不发工资,只是考虑到实情少发一点,这比很多不发甚至解雇人员的老板好多了,难不成连这点亏都吃不起?

面对疫情,共克时艰。相互理解吧!


80后小公


疫情期间,公司让大家在家办公,每日打卡,但工资却按最低标准发放,是否合理合法?

对于疫情期间的工作,能在网上办理的,最好不要出门,毕竟钟南山院士不让我们动,我们就尽量不要动,为了自己的健康,为了他人的健康,也为了疫情防控大局。说实话,能在网上办公的,确实是一件幸事。第一是避免了来回奔波去上班。现在各个村口、小区口都在会封闭,出去的时候要有复工的证明信,如果因为异地复工出去,也就进不来了。而到了目的地,却下不了高速、下不了高铁,要么原路返回,要么集中隔离14天,费用还要自理。

其次也避免了疫情过后即失业。很多企业受疫情影响,艰难度日,有的干脆关门倒闭,比如京都今天传出来的,一家年入过亿的IT培训企业,一家同样收入颇丰的KTV,都宣布关门。不可避免地,疫情过后,许多中小企业,尤其是负债经营的,还有因房租承担不起的,都会发生经营困难,甚至倒闭。尤其是餐饮业、旅游业、娱乐行业等人员密集、聚集的行业,更是深受其害,即使疫情得到控制,也会有一段时期的寒冬期。能网上办公,证明企业还能继续,饭碗也不用因为不可抗力而丢掉,应该十分庆幸了。

至于说到工资,虽然多数省市都规定了,如果因不可抗力,导致企业员工在“一个工资周期内”不能上班的,工资不受影响,应该全额发放;如果影响期超过“一个工资周期”的,不低于基本工资的80%发放。一个工资周期也就是一个月,从春节假期到复工时间,现在还没有超过一个月,因此按规定应该按全额工资发放,更何况网上办公,也不是不工作,还对公司有贡献。但规定是规定,如果企业因为工资发放,难以生存,员工又对疫情过后企业的发展看好,不舍得丢掉这份工作,就应该体谅企业,为了企业发展,为了将来的前途饭碗,接受现实。如果觉得企业侵犯了自己的合法权益,也不能接受,不惜丢掉饭碗也要为自己找个公道,可以和公司沟通,要求全薪,如果公司不能满足,可以提出辞职,也可以在疫情过后,申请劳动仲裁,要求按《劳动法》给予相应补偿。


职言管语


如果企业按国家相关部门的要求操作的话,无论是否在家办公,也就是无论是否提供劳动,都要和平时上班的报酬一样。如果单位在复工之前,员工已经提供了劳动,则按加班对待。复工后可以倒休,如果不能倒休的,按平时工作标准的200%发放加班工资。

但是,现实中除了机关单位国企央企,上市公司,其他的单位,在此非常时期,很多企业降薪裁员。

对这段非常时期,在家办公的话,企业只愿意按最低工资标准发放,这样是否合法呢?对此,我们认为,这是不合法的,只要劳动者提供了正常劳动,工资就应当足额发放。更何况,法律并没有説在家办公,还是在用人单位办公。按照1995年1月1日生效的《工资支付暂行规定》,非劳动者原因造成单位停工停产,在一个工资周期内的用人单位应当按劳动合同规定的标准支付劳动者工资。所以,一般情况下,职工工资不能随便改变的。

但是,面对目前非常时期,企业在经营上遇到较大困难,难以为继之时。那么,如果在家办公按最低标准发放,比如,一个月正常薪资是8000,最低工资标准是1100,平时有考核工资是4000,再加项目奖金等等,而如果企业是按你以前基本工资来计算,不包括绩效工资和奖金,那么这大概率是广大职工不能接受的。因为,基本工资通常是较低的,如果在基本工资上都是按照最低标准发放,那收入也太低了一点。

对于企业来説,在不可抗力的情况下,经营方面出现了一些问题,暂时提出适当的减薪要求,大家是可以接受的。但对于职工而言,企业效益不好,你可以扣绩效工资、少发奖金,但职工养家糊口的基本工资还是要100%按时发放的。因为,基本工资主要是与员工的工作时间挂钩,如果员工在家办公和单位办公一样,保质保量的完成工作量,很明显就不能扣发基本工资。如果实在资金周转不开来,也不应该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发放,这是法律的底线。





安静仁


那要从两个方面来看了。第一,是否是只用电脑就可以完成你所工作的任务,那这样的话,按时打卡,按时完成任务,发最低的工资,我觉得不合理。第二,你用电脑完成部分工作。还有一部分工作必须在你所工作的公司里完成,这样来说,你每天只是完成了你一部分的工作,所以说所用的时间应该是在公司里时间的一半,还有空余时间,这样就可以做点副业,当然这个副业是后话。发放最低的工资也是合理


夏可娱


是否合理,还是要结合当时省市的具体通知要求来办。

目前来说,针对疫情期间的工资发放问题,并没有一个统一的官方文件和制度,都是按照各省市的疫情期间的相关通知来决定,综合了一些省市的通知,可以得知这样的一个结论,基本上是以停工停产一个工资周期(也即一个月)作为期限来核发工资,一个月内工资应照常发,也就是劳动合同工资,一个月后可以继续停工可以约定工资,但最低不能低于最低工资标准的70%。


目前来说全国的春节假期截止到2月2日,也就是在此期间如果没有继续延长假期的话,那公司最早的复工日在2月3日,如果各地没有继续延长的话,那么2月3日至3月2日这期间就是一个工资支付周期,也就是在此期间公司都应该按照与以往一样的标准发放工资,过了3月3日还是不能发工资的,就需要重新与员工之间商量工资发放标准,最低不能低于最低工资标准的70%。

现在公司提倡在家办公,这其实完全还没有到一个工资发放周期,企业是不能重新约定工资发放标准的,以最低工资标准发放工资肯定不合理,但如果企业劳动合同中约定的工资就是最低工资标准,其它高于最低工资标准的工资被认定为绩效工资的话,那么公司这样的操作就是符合要求的,所以最终是否合理,还是要看劳动合同中约定的工资,毕竟如果被认定是绩效工资的话,是需要看企业的经营状态和实际工作情况来确定的。

特殊时期,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互相支持互相理解,员工要理解公司的不易,公司也要体谅员工的难处,实际上,能够发出工资的公司已经算是不错的公司了,就希望这次疫情赶紧过去吧,加油!

如果对你有帮助,欢迎点赞、转发支持;了解更多人力资源、职场信息和社保知识,欢迎关注本号,也可以直接私信沟通。

春风HR


非常合理合理,我认为这次疫情“黑天鹅”就是给所有拿“死工资”的人,尤其是年轻人当头一棒,从而使他们反思他们现在的财务现状和生活状态。逼迫他们进步最好的机会。

[来看我]第一,拿一份死工资,看似很稳定,其实这是一种温水煮青蛙的状态。因为时间一长,你就会安于现状,这种生活方式会把你奋斗的激情全部磨灭。随着年龄的增长,万一某一天发生变故,你失去了这份工作,你会发现你在职场上根本没有什么竞争力,也不太容易找到更好的工作。

[来看我]第二,拿死工资人的抗风险能力一般都比较差。从年初的时候就可以算出来今年一年的收入大概会是多少,基本上相差不了太多。如果家庭发生变故,需要大笔资金的时候,就会一筹莫展。就是因为拿死工资人的收入渠道过于单一。

[来看我]最后,我想说我并不是要去批判拿死工资的人,我只不过是想给那些过于求稳定和安于现状的人们提个醒,一定要具有长远的眼光和危机意识。找工作不要只看底薪,还要看发展;在拿死工资的同时,也需要不断的充电,为今后的工作和生活打下扎实的基础。

[比心][比心][比心]千万不要被死工资所迷惑,因为他会拖垮你的人生。[给力][给力][给力]



不瞎折腾就难受


我认为合理。在家办公,完成任务即可,不用像在单位时,干靠,不能干私活,相对自由。二是花销少了。省通勤费不说,路上节省的时间无法用金钱来衡量。三是,没有大家在一起的勾心斗角,精力旺盛,可以从事第二职业,挣多钱。


吴志军


能给你发工资就不错了。你知道多少人闲置在家啥也干不了,没收入吗,还要还各种负债。知足吧,毕竟好的公司领导是极少的


夜猫剪影


开始上班了,每个人出门都怕,家里还有老人和孩子,万一感染了怎么办。

这个时候安全最重要,能在家穿着睡衣办公,能吃到热饭,还有工资拿,也不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