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經濟落後時代110年前東北發生的鼠疫,中國人是怎樣防治的?

野駱駝9005184025938


1910年10月,坐落在東北中俄交界處的東北三省,突然爆發極為罕見的肺鼠疫瘟疫,此次瘟疫不僅遍佈東北三省全境以及國內大部分地區,其持續時間更是長達半年之久,至少6萬多人死於這場鼠疫。這場爆發於110年前的東北鼠疫,正值中國經濟落後、列強欺凌的悲慘時代,醫療衛生條件也十分落後,那麼,當時的中國人是如何防治這場鼠疫的呢?

返回東北的華工

這場發生在東北的鼠疫來勢兇猛,但是疫源卻在俄國境內。當時,俄方為了自身利益考慮,將疑似患有鼠疫的務工華人驅逐出境,這些華工只能乘坐火車返回國內,後來鼠疫便沿著中國的鐵路交通線,呈爆發狀流行傳播開來。由於這場瘟疫的傳播速度非常快,死亡率極高,再加上謠言四起,造成了人們對於瘟疫的極大恐慌。民眾為了逃避這場瘟疫,開始通過各種方法逃離東三省,反而導致瘟疫進一步向關內蔓延,進一步加劇了鼠疫的傳播。

請輸入圖片描述

由這場鼠疫導致的大量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再加上窮途末路的清政府不作為,最終導致了社會大規模恐慌,給國人造成了一種大禍臨頭的氣氛。為了快速防控鼠疫,被迫自救的中國人定製了以下這些應對鼠疫的措施。

第一,通過積極籌款方式與清政府共渡難關。1910年,距清朝滅亡只有一年時間,清政府的行政能力本就十分低下,再加上滿清政府一貫的腐敗和有限的財力,政府能提供防治鼠疫的資源十分有限,這個時候,就有些民間組織、個人、群體慷慨解囊,他們踴躍捐款,籌建防疫醫院,購買大量醫療物資,以此解決鼠疫防治過程中經費緊張的困境。

被隔離的鼠疫患者

第二:通過隔離、入戶排查等手段,對感染鼠疫的患者進行救治,同時減少鼠疫的進一步蔓延。在重大急性傳染病發生之時,控制傳染源和切斷傳播途徑是首要任務,當時清政府人員有限,一些民間團體自行組織了疫情籌辦組,解決政府人員不足問題。鼠疫發生初期病患成倍增加,許多醫務工作者,甚至還有一些在醫學院就讀的學生,都不顧自身安危站在了防疫工作第一線,有的人甚至為此獻出了生命。但是在中國人的共同努力下,鼠疫的擴散得到了很好的控制。

第三:積極向老百姓普及和宣傳防鼠疫知識,通過掌握防疫知識規避鼠疫的無限傳播。當時中國的科學技術和醫療手段極為有限,加上中國人的傳統生活方式和衛生觀念不強,所以許多百姓根本不懂任何防疫常識。為了給老百姓普及鼠疫的危害性,以及如何預防鼠疫,清政府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對百姓進行防疫宣傳。

民間的一些報刊雜誌,在此次防疫宣傳中也擔當著重要作用,當時赫赫有名的《申報》、《大公報》等諸多期刊雜誌,一直堅持追蹤報道疫情,披露真相,報紙上更是開闢了專欄刊登防疫知識。為了讓底層百姓能夠更加快速的理解並掌握防疫知識,有些民間組織編寫了一些通俗易懂的《防疫歌》,使基本的防疫知識能夠在底層人民之間傳播開來。通過多方力量的支持,中國最終打贏了這場東北鼠疫戰。在此,筆者也相信,歷經磨難的中華民族,絕對有有信心,有力量徹底解決“新冠肺炎”。


鳶飛九天2018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東北的鼠疫其實並不稀奇,甚至中國關內鼠疫也不算奇襲。

在沒有特效抗生素的情況下,鼠疫難以得到控制,很容易造成大量死亡。

1855年,中國雲南首先發生了大型鼠疫,死者無數。

1894年,鼠疫又在廣東爆發,廣州城在十日之內全城蔓延,並傳至香港。

廣州和香港成為鼠疫流行的中心,經過航海交通,最終散佈到所有有人居住的大陸,估計在中國和印度便導致約1200萬人死亡。

東北原本情況比較好。雖然東北緊靠最可能爆發鼠疫的蒙古草原,但一直人口較少,大城市更少,農民自耕自種,互相隔離,所以傳播有限。

加上鼠疫主要依靠老鼠攜帶的跳蚤傳播,而東北秋冬季節戶外嚴寒,老鼠無法活動,所以鼠疫傳播也比較困難。

但1910年的鼠疫則完全不同。

一來當時由於清政府放寬闖關東的限制,東北人口暴增,而且很多人聚集在比較容易打工的城市。

二來此時鼠疫所有變化,人傳人成為主要傳播途徑。

由此,東北這次鼠疫特別嚴重。

1910年10月25日,滿洲里爆發鼠疫,僅僅2周後就傳到省會哈爾濱;10 月 30 日,長春告急;11 月 2 日,瀋陽淪陷。

11 月 15 日,疫情最嚴重的哈爾濱,數萬中國人聚居的傅家甸因感染死亡人數過多被隔離。

一說這是西伯利亞爆發鼠疫,大量在這裡的中國勞工被感染(居住條件惡劣,數十人住一起)。沙俄政府為了避免處理這些麻煩,將中國勞工趕回中國。

這些工人回到滿洲里就病倒,由此鼠疫傳入中國。

當時滿清政府慌了手腳,不知道如何處理。

要說政府無能也有一定好處,就是他們不會自以為是的亂來。

於是,滿清政府把防疫工作交給專家來處理,就是著名的防疫科學家伍連德。

伍連德是馬來西亞華人,1896年到1899年,留學英國劍橋大學意曼紐學院,研究傳染病及細菌學。

1903年,獲劍橋大學醫學博士學位。

在當時的中國,這種醫學博士專家屈指可數。

清政府病急亂投醫,在12月任命伍連德為東三省防疫全權總醫官,赴哈爾濱調查並開展防治工作。

年僅31歲的伍連德是有真材實料的人,而且具有醫生特有的濟世救民的心理。

1910年12月24日,伍連德不顧危險,率助手即陸軍醫學堂高年級學生林家瑞到達疫區中心哈爾濱,領導防治工作,在四個月之內控制了疫情。

傳統觀念認為,這種鼠疫只能由老鼠傳給人類,英美的醫學專家也是堅持這個觀念。但東北當時正是嚴寒季節,老鼠根本無法在曠野行動,鼠疫卻蔓延到農村。

伍連德高度懷疑此次鼠疫是人傳人,所以必須徹底改變防疫的方法,不然根本就是胡來。

這就需要解剖屍體。

然而,那個年代的中國人是絕對不會同意驗屍的,他們認為這是對死者最大的侮辱。

伍連德無奈之下,找到一個日本醫生,他的妻子剛剛病死。

在日本醫生的允許下,伍連德連夜對這個日本婦女進行驗屍,迅速確定了確實是人傳人。

於是,伍連德迅速調整了防疫策略。

首先,他對於疫區進行嚴格的隔離,不允許疫區的人隨便出入。

其次,他對於疫區內的病人和疑似病人,進行嚴格的病區隔離。

再次,對於所有疫區嚴格消毒,病死者屍體立即火化。

還有,減少人傳人的危險,採用包括口罩在內各種方法。

等等。

這些方法立竿見影,很快感染者數量減少,最終基本消失。

然而,過程卻極為艱苦。當時滿清財政幾乎崩潰,無錢無設備。

伍連德沒有辦法,被迫向在東北有很多利益的沙俄和日本求援。

沙俄和日本雖不關心中國人的死活,卻也不希望東北由此崩潰,自己還怎麼殖民。

在伍連德的懇求下,沙俄方面給予一定的幫助。

比如他們提供了1300 節火車車皮(內置取暖火爐),伍連德由此得到了大量的隔離病房,解決了病人的隔離問題。

日本方面,也提供了一些藥物和醫療設備。

靠人不如靠自己,伍連德自己也做出無數努力。

比如他用棉紗做成的簡易口罩,大大減少了人傳人的感染率,這種口罩後世被稱作“伍氏口罩”。

當然,難題有很多。

比如火化病死者的屍體。

在當時中國都強調土葬,火化屍體是大逆不道行為,任何人都不會接受。

伍連德為了說服家屬同意火化,軟硬兼施,最終將所有屍體火化。

甚至一些先期已經被埋葬的死者,也被挖出來火化。

這些高效的工作,效果非常好。

1911 年 3 月 1 日,距離伍連德到達哈爾濱 67 天,這裡終於沒有一個的病人。造成6萬多人死亡的鼠疫,被控制住了。

要知道,伍連德的工作不但可怕,而且危險。

法國醫學專家梅斯尼趕來哈爾濱參加治療,然而9天以後就病死。

在此次防疫行動中,參與工作人員 2943 名,297 人殉職,伍連德也是九死一生。


薩沙


◆導語:

在清末東北爆發的這次嚴重鼠疫,6萬人的死亡率,多虧了這個華人博士,要不然這場鼠疫帶來的巨大影響難以估量!

清朝末年面臨著外國列強的欺辱霸佔調節著國內的不安勢力,本就內外交困岌岌可危,但這是一場鼠疫悄然而至。1910年10月,東北滿洲的一個人突然死亡,症狀表現為咳嗽吐血發高燒,最後心力衰竭而死,皮膚呈現出紫色。

在人們還沒來得及思考這個奇怪的病因時又接連有人患病,全國上下人心惶惶,都把東北當做地獄想要火速逃離,但逃離的人群更是把病毒帶到了全國各地,鼠疫遍地開花。在醫療條件匱乏的當時,一位來自馬來亞檳城的華人伍連德像神一般而治,救中國人於水火之間,這究竟是以為怎樣的偉人,筆者將會在下文詳細說明。

◆醫術精湛,妙手回春

伍連德先生是第一位在醫學方面被諾貝爾獎提名的華人,他的祖籍在廣東臺山,他在醫學上面有很高的造詣,在西方多所名校進修過,成功拿到博士學位以後便回馬來亞檳城開了一個診所,很快便成為了那一塊出名的神醫。梁啟超對伍連德有很高的評價,曾說過:“科學輸入垂五十年,國中能以學者資格與世界相見者,伍星聯博士一人而已。”

◆擁有一顆愛國和憐憫之心

  1. 伍連德先生雖長期定居在國外,但中國仍然牽動著他內心深處的柔軟。中國在面臨鼠疫難關時請伍連德先生回國,他不顧個人安危很快便踏上了回國的列車,衝在鼠疫防治的前線,別人努力往東三省跑,只有他奮不顧身的往最危險的地方衝。
  2. 伍連德先生對中國近代的醫療事業有很大的幫助,培養了一大批人才。中國當時的醫學仰仗日本人的教學,但日本人帶著政治色彩的授課知傳授一些皮毛知識,伍連德致力於改變中國醫學的教授體系,採用最先進的課本,用中英雙重教學,短時間為中國培養出一批可用之才。

崇高醫學道德,致力於實踐

  1. 醫者父母心,伍連德先生接受中國的鼠疫,他首次用解剖的方法在中國確立了這次鼠疫的類型。該鼠疫只傳人不傳鼠,是一種肺部感染,不同於平常的鼠疫。伍連德先生一直衝在前線,接手最危急的病人。同時他還在安排著隔離等一系列的事宜,他研究中國的幾條線路,制定最好的隔離方案,安撫人心,拯救了數萬人的中國性命。
  2. 他把看病救人放在首位,不害怕任何壓力和常規,有很多人為了隱瞞病情把已經得病去世的人直接丟在野外,很快寬闊無人的野外成了一個亂葬崗,橫屍遍地,伍連德先生覺得這是一個很大的傳播風險,便即可決定要在野外焚屍。
  3. 在土葬盛行的當時這會引來很多人的反駁,但伍連德先生執意為之,焚燒屍體,將骨灰深埋,阻斷了病毒傳播的一個途徑。

◆結語:

伍連德先生是110年前的終南山院士,他們都衝鋒在最前線,他們都帶著一個國家的希望,他們都應該受到全國人民最大的尊重。如今新型肺炎又侵蝕了我國,這個時候我們能做的就是相信祖國相信白衣天使,疫情終會過去,屬於2020年的祥和終究會到來。武漢加油!中國加油!


亮郎才不盡


1910年11月9日,鼠疫由中東鐵路經滿洲里傳入哈爾濱,災禍首發於傅家甸(今道外區)。鼠疫由沙俄西伯利亞傳入滿洲里,很快延及哈爾濱,危及東北全境。

清政府急電召伍連德赴哈爾濱調查處理疫情,伍連德乘馬車入傅家甸。在伍連德等人的推動下,1913年11月22日,北洋政府公佈了關於屍體解剖法規的總統文告,隨後頒發了詳細規則,這是中國歷史上首次官方准許屍體解剖的法律性文件。

為了防止飛沫傳染,伍連德設計了一種極其簡單的雙層紗布囊口罩,即用兩層紗布,內置一塊吸水藥棉,戴上它就可以隔離病患,成本費僅需當時國幣2分半錢。

鼠疫發生之初,政府為死者提供棺材安葬他們;到了後期,屍體也便被直接放在墳場。隨著天氣漸冷,這些屍體也都被隨意棄之於墳場地面上,已經至少6周有餘。伍連德注意到,這些屍體各種姿勢都有,有的甚至還保持著坐姿。

伍連德憑藉直覺,感覺鼠病菌在地面下也是可以存活的,當務之急是必須儘快處理掉這些屍體,唯一的辦法是集中火葬。 這對當時的中國人來說將是一個多麼巨大的挑戰。 

他思來想去,最終給清廷上書,請求頒佈准許火葬。

伍連德僱用了200名工人,把棺木和屍體以100為單位,分成22堆。按照每百個屍體10加侖的標準,用消防車在屍體上面澆上煤油。火點起來,屍體迅速猛烈地燃燒起來,2200多具屍體就這樣灰飛煙滅了。伍連德後來寫道,目睹親人遺體化為灰燼,兩萬名傅家甸市民面無表情。

1月31日這一天是中國傳統的大年初一,此時,傅家甸已經有1/4的人染鼠疫死亡。 

適逢春節,防疫部下發傳單,號召大家燃放爆竹。伍連德認為,從科學的角度來說,爆竹裡的硫磺同樣有消毒的功效。大年初一這一天,傅家甸的死亡人數從183名下降為165名,“此後日漸消減”,而且再也沒有回升過。 

1911年3月1日午夜,當鼠疫死亡人數為零的報告傳來時,坐落在哈爾濱傅家甸的防疫總部內一片沸騰。幾日後,鑑於鼠疫死亡連續多日為零,防疫委員會宣佈解除對傅家甸的隔離。 

哈爾濱鼠疫之後,伍連德又轉戰長春、瀋陽等地,經過努力,到4月底,東北三省各地的鼠疫被全部消滅。這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依靠科學手段,在人口密集的大城市成功控制傳染病的行動。






歷史系小怪


1910年10月,中國東北發生鼠疫。1910年10月25日,滿洲里首發鼠疫,11月8日即傳至北滿中心哈爾濱。之後疫情如江河決堤般蔓延開來,不僅橫掃東北平原,而且波及河北、山東等地。患病較重者,往往全家斃命,當時採取的辦法是將其房屋估價焚燒,去執行任務的員役兵警也死亡相繼。一時從城市到鄉村都籠罩在死亡的陰影之下。東北大鼠疫不僅造成了當時人民的大量死亡,而且還帶來了生存壓力及經濟生活的全面恐慌,特別由於交通斷絕而影響了城鎮人民的正常生活。

  

  鼠疫出現後,清政府下令各處嚴防。1910年12月,指派天津北洋陸軍醫學院副監督伍連德為全權總醫官赴哈爾濱,開始了大規模的鼠疫防疫工作,隨後抽調所能調動的陸軍軍醫學堂、北洋醫學堂和協和醫學院的醫護人員以及直隸、山東等地方的一些醫生,陸續前往東北。在伍連德等專家的建議下,清政府及各地方當局對疫情采取了科學而有效的防疫措施,比如組建各級防疫組織、頒佈各種防疫法規,以及採取了隔斷交通、對病人及疑似病人實施隔離、焚化屍體、對疫區嚴格消毒等具體防疫措施。

  

  在這期間,清政府無論是中央還是地方,在整個華北和東北都按伍連德的建議進行防疫,成功地控制鼠疫的擴散。俄國方面也積極配合,在阻止鼠疫在俄人居住區流行的同時,控制鼠疫經西伯利亞鐵路的傳播。在華的外國醫生和醫學生,更是義無反顧志願去疫區參與防疫工作,多人殉職。當地的中醫也勇敢地主動醫治鼠疫病人,伍連德組建的防疫隊伍也付出巨大犧牲,直接接觸病人的護理和救護人員將近一半人員殉職。

  

  由於各種防疫措施處理得當,在當時疫情嚴重的局勢下,不到4個月就成功撲滅了這場死亡人數達6萬之多、震驚世界的烈性傳染病,指揮這次防疫的伍連德也因此名揚世界,而清政府在這次鼠疫大流行中儘管在初期存在缺乏應急措施、個別官員瀆職等問題,但在其後的措施處理可圈可點,不但尊重專家建議,為防治疫病提供了強有力的組織保證,甚至在衝破世俗偏見上所表現出的開明,在今天看來也令人欽佩。

  

  1911年4月3日至28日,清政府在奉天組織召開了“萬國鼠疫研究會”,這是近代在中國本土舉辦的第一次真正意義上的世界學術會議。出席會議的有來自英、美、法等11個國家的34位醫學代表,伍連德當選為會長。各國專家對東北抗鼠疫行動給予了極高的評價,伍連德被冠以“鼠疫鬥士”稱號。


歷史愛好者1236


1910年清朝滅亡前夕,東北爆發了一場規模空前的鼠疫。

10月下旬,鼠疫在滿洲里爆發,11月上旬就蔓延到東北中心城市哈爾濱。

此後疫情如開閘的洪水鋪天蓋地向四周擴散,席捲了東北平原,橫掃冀中平原和齊魯大地。

疫情肆虐時間長達六個月,即1910年10月25日始到1911年4月18日止。

在這半年的時間裡,疫區有超過百分之三十的人感染,一共有6萬人因感染鼠疫而死亡。

死亡的數字是觸目驚心的,但又是不幸中的萬幸。

因為鼠疫死亡率不到疫區總人口的百分之一,感染人口死亡率只有百分之零點三,治癒率達到百分之九十。

在當時極其落後的醫療條件下,達到這樣一個結果,堪稱奇蹟。

那麼,當時的滿清政府是怎樣做到的?

那場鼠疫的成功控制,首先要感謝一個人,他的名字叫伍連德。

當時鼠疫爆發的時候,中國沒有這方面的專家,政府手忙腳亂,官員手足無措,奉命前去執行任務的士兵也相繼倒下了,全國一片恐慌。

這時候有人向政府推薦了伍連德。

伍連德,馬來西亞華僑,英國劍橋大學畢業生,有過英國和德國傳染病研究所的工作經歷,有醫學博士頭銜,是世界傳染病領域的權威。

鼠疫爆發的時候,伍連德應邀回國不久,在天津陸軍軍醫學堂擔任副監督(副校長職)。

伍連德被召入宮,向朝廷陳述來了自己對鼠疫的分析和應對方案;攝政王載灃等人聽的頭頭是道,覺得此人可信,於是立即任命伍連德為東三省防鼠疫全權總醫官,負責東北的鼠疫防治。

伍連德肩負著政府的重託和人民的期望,走馬上任了。

伍連德到了東北,馬不停蹄開始了工作。他和身邊的助手冒著被感染的風險,親自到醫院病房和農村,零距離接觸感染者,獲得了第一手資料,

經過跟助手和國際同行交流,覺得當務之急是隔離病人、控制疫情擴散。

經過幾個晝夜的工作,伍連德制定出鼠疫應對和控制方案,並讓人快馬加鞭遞給了滿清政府。

一、動員調集全國各地醫生,招募南方私人醫生和學生,迅速前往疫區。

二、籌集資金、籌備足夠半年使用的救災物資分批運往災區。

三、疫情的傳播途徑是接觸性的,因此要在山海關沿線和設立關卡,嚴格控制人口流動,嚴禁民間車輛同行。

四、向有關鄰國通告疫情,對通過西伯利亞的邊境重鎮滿洲里與哈爾濱之間的列車實行嚴格管控。通報俄日朝等鄰國,獲取諒解,尋求合作和幫助。跟日本南滿鐵路當局進行接洽,取得諒解,要求對方提供幫助。

五、關閉航道,原則上禁止航行。

六、增開臨時應急醫院,徵用客棧和軍營,收留患者,為醫護人員提供居住場所,動員政府公務員和警務人員參與控制疫情。

六、應需密切注意、京奉鐵路沿線(此時部分路段已通車)的衛生狀況,出現鼠疫病例應採取嚴格防治措施,建立專門的醫院與隔離場所;

七、在京津地區進行全民動員,採取防護措施,以防萬一。

具體措施如下:北京天津衛生局發佈緊急告示,列出喝開水、吃熟食、注意生活衛生等10條預防措施。

“令各街巷剃頭棚房屋一律裱糊乾淨,地下均墊石灰,所有鋪內夥友,衣服、搭布、手帕每日更新三次”。

如發現違法通行和斷絕交通之處及隨地便溺、不遵守公共衛生規定者,處以高額罰款。

八、以朝廷名義、各地官員出面協助,由防疫部門將轄區內染疫屍體,無論是新近死去的還是已經腐爛的,全部火葬,以徹底杜絕鼠疫的傳染。

對於伍連德的建議,各級政府非常重視,都無一例外落到了實處。

全國人民可以說是萬眾一心,對鼠疫同仇敵愾、

在採取上述一系列措施後,伍連德在外國同行的幫助下,跟自己的同事和全國各地的醫護人員一起,開始了消滅鼠疫的攻堅戰。

經過四個月的日夜奮戰,這場中國近代規模空前的鼠疫被徹底消滅。

1911年4月3日至28日,清政府在奉天組織召開了“萬國鼠疫研究會”。

來自英、美、法等11個國家的34位醫學代表出席了此次會議,伍連德當選為會長,對這次東北鼠疫的防治經驗教訓做了總結。

在伍連德的努力推動下,滿清政府初步確立了中國的防疫制度,出臺了中國近代第一部全國性防疫法規——《民政部擬定防疫章程》,並且建立了中國第一個鼠疫研究所,創建了近代中國第一所防疫醫院——濱江醫院。


小約翰


伍連德醫生國外留學回來他學的流行病學,細菌學。是伍連德醫生叫大家戴口罩,然後還做口罩。把病人分開,輕症的,重症的。然後把死了的集體焚燒,後來才緩解了,天佑我中華。





明月清風本無價


你好!很高興能回答你的問題!

那次鼠疫大流行,造成5萬多人死亡,險些讓東三省變成人間地獄。

東北那次鼠疫是1910年10月份開始的。初期的傳播媒介是俄國西伯利亞一種被稱作旱獺的齧齒類動物,它身上感染了鼠疫菌的跳蚤,跳蚤把細菌傳給了在俄國做皮毛生意的中國商人。

然後這些攜帶病毒的商人從西伯利亞傳到中國滿洲里,隨後傳染到哈爾濱,長春,哈爾濱;以及河北,山東等地。

鼠疫發病之快,死亡率之高令人咋舌。只要接觸到鼠疫患者必死無疑!每天都有大量的人死於鼠疫,有點出現“滅村”“滅門”恐怖現象。

在110年前,中國醫療水平低,根本沒有專業的防疫機構。面對來勢洶洶的疫情,清政府束手無措。

而當時俄國,日本在中國東北都有自己的勢力與地盤,並虎視眈眈想進一步掠奪中國更多的領土。

這次鼠疫為日俄提供了一個契機,日俄兩國均以保護僑民為由,要求獨攬防疫工作,甚至想派兵維持秩序。

從表面上看,日俄都是一片好心,是為了幫助中國防疫;實際上是想借機侵佔更多的中國領土。

面對日益嚴峻的疫情形勢,日俄步步緊逼的態度。清政府外務部施肇基想到一個人。他就是祖籍廣東臺山的華僑伍連德。

伍連德,出生於馬來西亞檳榔嶼,劍橋大學醫學博士。後接受袁世凱邀聘回國任教,擔任天津陸軍軍醫學堂副監督(副校長職)。

清政府命伍連德為總醫官,負責東北鼠疫防治工作。

伍連德到東北之後,深入疫區調查,查找病因與病源。最終發現東北大面積爆發鼠疫,與當地不衛生環境,病死的人掩埋方法不對有關。

於是,他要求各地做好衛生,如有患者死亡,其所居住的房屋及用品,直接燒掉。

不僅如此,還將新近病死的人和掩埋的屍體挖出來,統一焚燒。

他還發明自制口罩,建立醫院收治患者的規章流程,嚴格控制二次傳播。

為避免鼠疫向中原擴散,還在山海關設立了檢查站。凡是經此南下的旅客都要在此停留5天予以觀察,甚至連進貢的貢品也必須檢查。

100多年前,國人的觀念非常保守,傳統認為“入土為安”,認為屍體焚燒是大不敬。

所以就出現了兩種情況,一種是隱瞞家中患病的病人,另一種則是無力承擔安葬的費用,就將家裡病屍悄悄丟在街面或外面。

這就造成了新的傳染源,不斷引發新的疫情。伍連德克服種種困難,挨家挨戶的告知,有疑似病人儘快入院治療的必要性。

一旦發現病屍,馬上做焚燒填埋以及公共空間用生石灰消毒的處理。

接著,他又建議封鎖了東北三省的鐵路交通,並在山海關設立了隔離區。所有出入的人,都要觀察5天后,確定身體沒有異常,方能離開。

同時他還面向醫護人員和其他尚未感染的公眾,推廣戴防護口罩進行防護。

這個防護口罩還是伍連德發明的,是把兩層棉布口罩之間,放上吸水藥棉,能有效的隔斷呼吸道傳播、因為成本低廉效果好被廣泛使用。公眾在這種自我保護中,發現疫情逐漸得到了控制,大家記住了這位醫生,還把這種口罩稱為“伍氏口罩”。

回想起來,伍連德在控制疫情方面,做好了三個方面:一是有效的切斷傳染源,二是阻擋傳播途徑,三是保護公眾安全,減少感染風險。

想一想,這是在一百多年前的舉措,其中不少我們現在都還在使用。

尤其是對傳染源的管控以及交通方面的隔離,很快就起了效果,伍連德一連串有效措施,制止並消滅了這場大規模鼠疫,也粉碎了日俄想侵佔中國領土的野心, 讓人欽佩。







仁德歷史


鼠疫這種疾病在以前可謂是相當致命的,往往都會死很多人。在滿清末年的1910年時代就曾經爆發過一場非規模非常大的鼠廣沒,當時對整個社會造成了極其嚴重的影響性。幸好當時已經進入現代社會,有比較先進的科學技術可以去防治。

據說是當時由東北一些捕鼠的人感染了鼠疫病毒,隨後在東北大量的傳播造成了非常大的一場瘟疫,當時東北死了不少人。以東北的大城市哈爾濱為例,當時總共也不過7萬人而已,但是卻在這場瘟疫中死了5000多人,從這個比例來看,那時候的這場鼠疫可謂是相當恐怖。

當時,傳統的醫療手段對鼠疫這種瘟疫根本就是束手無策,事實上在中國歷史上碰到了,往往也只能夠硬扛過去,並沒有什麼好的解決方法。不過當時滿清面對這種困局,啟用了北洋陸軍醫院醫生伍修德前往東北處理鼠疫病毒。

伍修德到了東北之後,採取現代化的一些方法,例如阻斷交通,焚化屍體,對疑似病人進行隔離等等。伍修德還從其他地方抽調了不少醫務人員前往東北,有力的阻擊了屬於的傳播。最後經過幾個月的努力,伍修德他們終於解決了這場大的瘟疫,但是當時已經死了數萬人。不過在當時的那種醫療條件下,能夠做到這樣已經是相當不錯了。

我是冰哥聊史論古今,期待您的關注與點評!


冰哥聊史論古今


110年前的東北大鼠疫,是在清政府日暮西山的期間爆發的,那場鼠疫能被控制住,不得不說是個奇蹟。

聯想到最近的新型肺炎,本人也是去翻閱了一些中國曆朝歷代有記載的大瘟疫,讀罷便是認識到了東北鼠疫控制,是封建王朝中做的最好的。


對比明朝末年的大瘟疫,清朝時期的東北鼠疫得以控制的關鍵在於,當時的人們,已經充分認識到了鼠疫。

明朝末年的華北鼠疫,大概造成了上千萬人的死亡,覆蓋了大明的半壁江山,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最主要就是流民的遷移。

因為當時很多百姓不得不逃荒,明朝末年年年都有天災,小冰河期導致了糧食產量銳減。隨著這種流民的移動,使得鼠疫往相對富庶的地方傳播。

所以明朝末年的大鼠疫,造成了上千萬人的死亡,直到吳又可發現了鼠疫的傳播原理,這才明白了鼠疫的控制方法。

此後吳又可的《瘟疫論》,成為了疫情控制的指導文獻,清朝控制疫情,基本按照上邊的方法和藥方來。其中最主要的就是處理屍體和隔離。

首先屍體要進行焚燒處理,同時患病的人用過的東西,全部都需要燒掉。還有就是接觸患病者的人,也需要將他們區分出來。



同時將病人分為重症,輕微等,將染病的人全部妥善隔離看管起來。且其中記載了一條,那就是如果一個村子疫情導致全村空了,那就得燒燬這個村子。

所以在東北鼠疫的時候,清政府在東北推行的就是隔離,村與村之間的隔離。且這種隔離是更加強制性的,加上當時有伍連德這樣的留洋專家。


伍連德也算是鼠疫研究中,最傑出的人才,也是諾貝爾醫學獎的提名者。可以說有此人,實乃是民族之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