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设诸葛亮跟刘伯温碰见了会怎么样?

放个屁熏死你之期末考


某日一位记者穿越到了古代乐园,遇到了诸葛亮和刘伯温。带着心中的疑惑,对这两位古代名人进行了采访。

记者先向诸葛亮请教说:“先生的大名垂宇宙,后人无不为您的高风亮节折服。可是也有少数人对您提出了质疑,说您阻碍了中原的统一,远不如刘温伯先生辅助明太祖统一中原的贡献大,您对此有何看法?”(刘伯温暗笑)

诸葛亮笑了笑说道:“清者自清浊者自浊,老夫为恢复汉室耗尽了心力,虽然终因魏强蜀弱后主无道而功败垂成,但亦问心无愧!自董卓造逆以后,天下纷争难解,各路诸侯割据一方。老夫誓欲扫尽阴霾,重新安定汉室江山,又有何不妥之处?至于有人质疑说因我末能辅佐刘禅实现理想,就不如刘伯温辅佐朱元璋的贡献大,老夫岂敢苟同?难道他们不知道,有才智之人还要有适合于他建立功业的时机,才有可能成功的道理吗?”(说完瞄了一眼身边的刘伯温)

记者听完诸葛亮的话很有感触,便又向刘伯温发问:“请教刘先生,后人有传言说什么‘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您对此认同吗?”刘伯温笑了笑说:“这都是后人的溢美之词,末免有夸张虚饰之嫌。鄙人能够建立功业,正如诸葛先师所言,是遇到了有利的机遇和那位杀伐决断果决的明主啊!倘若不是如此,我又怎么可能有机会施展自己的本领呢?”(说到这里刘伯温停下来擦了擦汗,原来是回想起了朱元璋恩威并济的手段)

记者听后觉得刘伯温还是蛮谦虚的,于是又向诸葛亮和刘伯温请教道:“那么您二位可曾有什么遗憾?你们彼此之间又持何看法呢?”刘伯温请诸葛亮先讲,诸葛亮没有推辞:“人生在世谁无遗憾?要说老夫的遗憾么,那是后人所共知的!老夫末能扫魏吞吴重安汉室,此一憾也!老夫末能辅佐后主重返长安、洛阳,此二憾也!老夫末能恢复中原以报先帝的三顾茅庐之恩,此三憾也!老夫生时末能看到篡汉的曹家垮台,此四憾也!老夫为此很是羡慕刘伯温可以辅佐朱元璋平定中原的功绩呐!”(说完诸葛亮长长地叹息一声,面露羡慕地又瞄了刘伯温一眼)

记者听后也为诸葛亮感到心酸,便接着采访刘伯温。哪知刘伯温也发出了一声叹息,说道:“诸葛先师过于自谦了,您没有实现统一天下的理想,是因为当时还不具备统一天下的条件,而不是您的能力不够!可是您可知道,我虽然号称有辅佐朱元璋统一天下之功,可却一直处于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的环境下!且不说那些淮西勋贵不能容我,就是朱皇帝也对我大施恩威并济打拉结合之术,搞得我终日里提心吊胆,最后仍然不免被胡惟庸这厮毒害!我好恨啊!”(说完刘伯温突然仰天长啸三声!)

诸葛亮听后既羡慕刘伯温前半生的功绩,又同情刘伯温后半生的困顿和无辜被害。于是便开导起刘伯温来,过了许久刘伯温的心情才终于平定下来!两位古代名人尽弃心中芥蒂,邀请记者同入凉亭品茶。是日秋风摇曵晴空万里,古代乐园菊花盛开香飘十里,好一派秋日风光!两位智者先进入亭中浓沏香茶要对坐奕棋,呼唤记者进入亭中品茶观棋。

正在记者就要迈步进入亭中之时,忽然之间觉得天旋地转!眨眼之间竟然又返回了现代!


北疆同心


在古代的民间,一直流传着这么一句话:“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意思很明显,诸葛亮只能辅佐刘备三分天下,而刘伯温却能帮助朱元璋一统天下,即刘伯温比诸葛亮要厉害一些。很多人并不认同此观点,毕竟两人所处的时代不同,对手的实力也有很大差别。

诸葛亮出山的时候,刘备手中兵马不过上千,暂居新野小城,与北方的曹操、江东的孙权相比,压根就不值一提,处于一直被吊打的状态。反观刘伯温,他是在1360年成为朱元璋的谋士,此时朱元璋已经手握十万大军,虽然称不上傲视群雄,但也算是实力最为强悍的势力之一,足以与陈友谅、张士诚等人相抗衡。

在战略上,诸葛亮未出茅庐,就已经为刘备分析了天下的局势,并制定了三分天下的战略目标,以及实现该目标所要做出的努力,即“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刘伯温也不差,刚被朱元璋请到应天(今南京),就针对当时形势,向朱元璋提出避免两线作战、各个击破建策。

另外,在武将方面,刘备手下的关羽、张飞及赵云等,个人战斗力皆爆表,但指挥能力稍有不足,只具备将才,而不能称得上帅才。而徐达、常遇春及李文忠等人,都是不世出的帅才,统兵作战能力比远超关羽、张飞。在谋士方面,虽然刘备也曾得到庞统、法正等人的辅佐,但他们却都英年早逝,基本都是诸葛亮一人在苦苦支撑。而朱元璋不但有刘伯温,还有朱升、李善长及胡惟庸等人献计献策,刘伯温的压力并不是那么大。

综合来说,刘伯温虽然是朱元璋账下的第一谋士,为明朝的建立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与诸葛亮相比,他还是有些差距。毫不夸张地说,若是没有诸葛亮,刘备连荆州之地都很难占领,更不必说得到川蜀,与曹操、孙权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曾经的刘伯温,视诸葛亮为偶像,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他甚至一度认为自己的能力已经超过了诸葛亮。但在经历过这件事情后,刘伯温对诸葛亮佩服的五体投地,并承认不如诸葛亮了。

诸葛亮病逝于五丈原后,为了防止死后墓地被盗,留下了“四人抬棺一直往南走”的计策,后主刘禅遵从了丞相的遗嘱。正是因为这一计,诸葛亮的墓地成谜,至今也没有被找到,定军山下只是他的衣冠冢。据说,刘伯温曾根据平生所学,推算出了诸葛亮墓地的所在处,为了证明自己比他要强,独自一人来到墓前,准备将诸葛亮棺材打开。

还没挖到棺材时,刘伯温发现了一块刻字的石碑,上面赫然刻着“唯有伯温到”五个大字。看到这几个字后,刘伯温吓得双腿发软,立马跪在地上磕头认错,对诸葛亮料事如神的能力表示跪服。此时诸葛亮已经去世上千年,他已经算到千年后刘伯温会挖自己的墓地,这足以说明一切。刘伯温回家后,重金打造了一尊诸葛亮的雕像,每天睡觉前都会膜拜一番,并对其墓地所在位置守口如瓶。

虽然刘伯温去武侯墓寻找天书是个传说,但是根据现在的考古发现,真正的武侯墓的确是没有被盗掘。历经几千年还能保全陵墓完好,不得不说诸葛亮的确在这方面做的非常牛。当然还有一个让人不解的就是,武侯墓上为什么会种一棵树,坟头种树的确少见,我们现在已经很难再去猜测武侯的想法了,不过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品质值得所有华夏子孙学习。






Hai子君


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1]),字孔明,号卧龙,琅琊阳都(今山东沂南)人[2],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发明家。

刘基(1311年7月1日-1375年5月16日),字伯温,浙江青田(今浙江文成)人,祖籍陕西保安(今陕西志丹)。[1]故称刘青田,元末明初军事家、政治家、文学家,明朝开国元勋。洪武三年(1370年)封诚意伯,故又称刘诚意。正德九年赠太师,谥号文成。[2]

诸葛亮和刘伯温相隔一千多年,他们都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军事家和文学家。他们都是才智杰伦、才华横溢、上通天文地理,下晓地势山川,谙熟易经八卦,有着经天纬地之才。同时诸葛亮和刘伯温都具有悲悯天下、匡国济世之志的大贤才。他们的历史功绩,民间🈶️言,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

如果两个人相见的话,作为晚辈肯定是刘伯温向诸葛亮请教。一场精彩绝伦的千年对话便开始了。

刘基:孔明前辈近来安好?前辈贤名大才千百年来如雷贯耳,能在此谒见,实属万幸。

诸葛亮:伯温兄谬赞了。吾乃一介寒儒而已,蒙🉐️先主垂青,三顾臣于茅庐。古人云士为知己者死,何况匡扶汉室,救万民于倒悬,我辈通读儒家大义,是当以衔草结环以报,鞠躬尽瘁 而已。

刘基:武侯过谦了,隆中对的战略部署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石。您的东连孙吴,北据曹操的战术非常可行,只可惜关羽没有吃透啊结果丢了荆州造成战略失据,失去统一天下的优势了。唐代诗圣杜甫有诗云赞你,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诸葛亮:诚意伯兄所言,亮诚属不敢当。亮只知谋人事,实不敢贪此巨功。杜甫也说过,出师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泪满襟。亮五伐中原,寸功未建。夷陵之战未能助先主扭转战局,从而国势日堕。以上种种皆亮之过也。诚意伯兄才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一出山就是大手笔,助明太祖西败陈友亮,东擒张士诚,以金陵为基业,北伐蒙元,一统天下。此功勋为亮一生所求,未能如愿。

刘基:武侯所名誉过胜了,基乃一山野村夫耳,岂敢贪天之功。太祖本一军事雄才,内有李善长,外有徐达、常遇春,我只是关键时刻坚定太祖的必胜信心。

诸葛亮:江山代有人才出。外放治理郡县,则强盗绝迹、政通人和,百姓安居乐业。入朝则帝王之师,堪比伊伊、管仲、张良呀。西楚霸王项羽得一范增而不能用结果兵败乌江。那年陈友亮兵锋甚锐,围困金陵时,如果朱太祖没有听你的忠告,退出金陵而不是背水一战,这样的话士气尽失再失去根据地金陵的话,鹿死谁手尚未可知呢。

刘基:武侯兄谬赞。您才是牛人啊,我只是做张良的活,你把张良、韩信、萧何汉初三杰的活都包。益州牧治理郡县百姓,提供兵员器具,这是以前萧何干的活,臣相帝王师这是张良的位置,统帅三军北伐,这是韩信的主业。基,甘拜下风。说罢向孔明深深作揖。

诸葛亮:(孔明还了一作揖)诚意伯兄所言,亮实在惭愧的很呢。韩信带协助汉太祖兵出汉中,平定三秦,接着以一偏师弱旅攻灭赵国齐国,最后合歼项羽。亮举全国之师五伐中原而不胜,韩信攻必克,战必胜,我不如他呢。术业有专攻,其实我更善于治国治军和外交放方面。

刘基:非也非也。武侯您以一州之兵力与曹魏的六州军队相抗衡,并且一直控制着战场主动权,打的司马懿抬不起头啊。若非你出道晚了,没有赶上统一北方的时机,就没有曹操什么事了。那时多拥有几个州郡北伐势必如破竹。

诸葛亮:兄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与我同时代的人才太多了水平,都不在你我之下。只因识人不明结果明珠暗投而抱憾而终比比皆是。田丰、阻受、陈宫、李儒等都是能人,结果遇主不贤,怀大才不能用,何来战场争雄呢。亮虽得明主,而不得其势,已大幸矣,唯奋力拼搏之。诚意伯兄是正逢其时,家大业大啊,正好可以纵横九州。

刘基:是的我的机遇不错,明主从谏如流,左右猛将如云,所以军事方面非我专长。除开时势不论,武侯兄的军事才华,已有定论。千百年来军事家层出不穷,能入武庙十哲的也就区区数人呢。

诸葛亮:诚意伯兄不要再赞我了,后人评小说中的我,说道,“状诸葛之智近妖”,其实那不是真实的我,我们每个人都是有缺点的。如果后世再评武庙十哲的话肯定少不了“明代张良”——-刘伯温了。军事方面你在明代是举世少有了。而且您的才华非亮所能及也,与宋廉、高启号称明初诗文三大家呢。易经玄学更不在我之下实在是佩服的很。

刘基:微微一笑,诗词歌赋皆小学而已。武侯您的《前后出师表》更是传诵千古呢。易经玄学自周公以降,除了唐代的袁天罡就数您我了。您我的政治理想之追屈原,同道中人。

诸葛亮:(惺惺相惜的作揖样)不错,屈原是我们追求的偶像,咱是同道中人。亮现在隐居在昆仑山,诚意伯兄可以随时来访,告辞。

刘基:基现隐居雁荡山,武侯一定要来光临。今天一睹武侯风采,古人诚不欺余也。告辞。

(大家接着编)




煮酒论秋风


假如刘伯温和诸葛亮见面了,会发生以下精彩的对话!

诸葛亮:伯温兄,久仰久仰!

刘基:孔明兄,幸会幸会!

诸葛亮:伯温兄助朱家夺得了天下,却遭嫉妒,终生不得志,只封了个小小的伯爵,真是可惜可叹啊!

刘基:功名利禄只是过眼浮云,吾辅助上位统一天下,解救万民于水火之中,功泽后世;可怜孔明兄,受先主重托,六出祁山无功而返,损耗无数,自己也累死军中,为孔明兄叹息,为先主刘皇叔画个圈圈默哀啊!

诸葛亮眼皮抖了抖!

诸葛亮:伯温兄此言差矣,吾上之天文下知地理,巧借东风助周公瑾,都怪阿斗扶不起啊!

刘基:孔明兄不臊乎!阿斗啥也没干啊,这锅他不背!

诸葛亮双眼抖了抖,凌乱了!

刘基:孔明兄有恙乎

诸葛亮:无,风吹乱了发型!一定是上天嫉妒我的才华和帅气,才助曹不助我!

刘基捂脸,说:孔明兄不亏是当年舌战群儒啊,说的我竟无言以对!

诸葛亮:伯温兄,你不提我差点忘记了,当年我替主公出使江东,江东那一群小子竟然瞧不起我,最后还是被我的三寸之舌败的体无完肤,想想都过瘾啊!

刘基:孔明兄,喝茶喝茶,先润润嗓子!

两人席地而坐,开始品茶!

恰逢此时郭嘉路过!诸葛亮喊住郭嘉:奉孝兄,何去,来来,一起共饮!

郭嘉:原来是孔明兄,幸会,这位是?

刘基:奉孝兄在下刘基,字伯温,久闻先生大名,今日得见,三生有幸,请!

郭嘉:伯温谬赞,请!

三人席地而坐!

郭嘉:孔明兄,不在南阳耕种,出来为何啊?

诸葛亮:受刘皇叔,三顾茅庐之请,出来辅佐他匡扶汉室!

郭嘉:可以啊,要不是我死的太早,都没你们什么事啊,定能辅佐主公统一天下!

诸葛亮:那不见得,辛亏你没碰到我,要不然定让你一败涂地!

刘基:孔明兄,奉孝兄,喝茶喝茶!

二人置之不理,继续争辩!

刘基无可奈何,只能边喝茶边看二位争辩!

诸葛亮:。。。

郭嘉:。。。

两人争辩不知不觉已快到戌时!

郭嘉突然拍大腿说:不好,忘了貂蝉妹妹约了我去乘船共游呢!

撒腿就跑!反应过来的诸葛亮抽了抽嘴!

嘀咕了一句:禽兽!

然后站起来急步离去,边走边嘀咕:我也找我的月英妹妹去了!

留下刘基一个人,凌乱在风中!

看到这个题目挺有意思,就歪歪的瞎写了一通!权做给看到的朋友找点乐趣!不喜勿喷啊!




小任浅谈史


在天上,诸葛亮和刘伯温有一日忽然见面。

诸葛亮:老弟呀!久仰!久仰!

刘伯温:不敢当、不敢当。晚生何德何能,那里能承受得了先贤之礼。

诸葛亮:革命不分先后,您所成之功大,愚兄不及,历史不以年高而论功,只以绩效论伯仲。

刘伯温:话虽如此说,但尊老爱幼是神州美德,礼敬先贤是中华传统。话又说回来,晚生能够佐朱氏成大明一统天下之功,主在朱氏,而晚生充其量是辅佐而已,不能抢人家朱氏之主功。倘先辈所佐非刘氏而朱氏,恐怕朱氏早几年一统天下也未可知。

诸葛亮:您不用为我宽心,刘氏也不是等闲之辈,只不过年龄大些,如果刘氏年龄如愚兄,而愚兄年龄如刘氏,庶几另有一番天地。英雄不提当年勇,旧话不提了,本来愚兄位列仙班,安享天福也就是了,而凡间一些好事之人,尤其是悟空问答,成天鼓动一班人月旦我,起初也不想管这些凡事,但他们争论的太激烈,听说争论的好的还能得奖,而且奖的名称还叫做什么青云计划奖,这明显是想把官司打到天上。老弟您知道,我是不求闻达于天上的,如果让他们这样闹下去,吵到天上来,愚兄的英名就让他们毁了。心里烦闷,才出来转转散心解闷,没料却碰见老弟您了。

刘伯温:同感、同感。晚生也是让他们闹的心烦,出来散心。本来晚生当初为学,誓以先贤为榜样,所做所为,处处模仿先贤,幸而侥幸成功,根本没有与先贤论伯仲的想法。而如今凡间这些人,衣食充足之后,却想着斗文斗武,清平世界,没有他们施展之处,就在网络上你出题我回答,仿佛战场、科场,争斗不休。他们自己闲着争斗也就罢了,却非要把先贤和晚生做题目放对,评比谁的本事大。先贤的事距今快2000年了,就是晚生的事距今也快700年了,他们能理得清?但他们冲着奖励,如过江之鲫,我就怕他们闹的大了,传到天上,惹您生气。但又没有办法制止,就自个着急发愁,无奈中信步天庭解闷,却幸会先贤。这下好了,咱们当面沟通了情况,误会是不会发生了,各回各处,由他们闹去。就是闹到了天上,只要咱们两个不参与意见,恐怕也不会有什么问题。

诸葛亮:言之有理!言之有理!

刘伯温:先贤先回,晚生这里恭送。

诸葛亮:不劳老弟!不劳老弟!

刘、诸葛:同送!


二曲人


可曾听过刘基盗诸葛墓的故事吗?

民间曾有“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的说法,对此刘伯温心里是不服的,他或许认为自己比诸葛亮更厉害一点,所以民间曾传说有个小故事,就是说刘伯温与诸葛亮之间的较量,两人虽然时代相差一千多年,但也曾隔空较量了一把。

话说刘伯温帮朱元璋打下天下,名成身就之后,因民间传闻刘伯温为天下第二军师,诸葛亮乃天下第一军师,为此刘伯温心中颇为不快。心想:我刘某功勋卓著,创万世之伟业,你孔明何德何能,仅凭一个天下三分的蜀国,而且出师未捷身先死,就风头盖过我。

刘伯温越想越气,越气越恨,于是令一干人等浩浩荡荡开赴诸葛亮的墓冢并开始掘墓,待到掘地三尺之时,发现线装之孔明神算一本。交与刘伯温,翻开一看,上写赫然写着:”学生伯温,我知后世有你,你可知前世之为师孔明“。

伯温顿然醒悟并跪拜曰:恩师在上,请恕学生鲁莽无礼,先生乃天下神人,天下第一军师当之无愧。遂命众人重新造墓并立高大石碑,上面镌刻“天下第一军师”。


90后爱看历史


诸葛亮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是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发明家,其独特的人格魅力折服无数后人,是流芳百世的典范。

刘伯温是元末明初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是明朝的开国功勋,其名气更大的是在风水术数上的许多传说在民间广为流传。

诸葛亮和刘伯温都是历史上有名的谋士,一个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为大汉兴复夙夜忧叹,最终熬尽心血也没有北伐成功,;一个扶龙有成,助朱元璋夺取天下,成为开国功臣。俩人相隔千年,都是才智超群的谋士,假如碰见了会怎么样呢?

其实,俩人早就碰过面了。相传刘伯温在帮助朱元璋夺取天下,开创大明王朝之后,为人十分傲气,也自认清高,他在巡视成都游览武侯祠的时候,认为自己的功绩可以超过诸葛亮,还写下了一幅对联:“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天下刘伯温”,可见刘伯温的自负。

刘伯温洋洋自得的让手下帮诸葛亮打扫武侯祠,当手下将“武侯祠”牌匾拆下来之后,发现后面有一首小诗:“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天下刘伯温,我知后有刘伯温,你知你后有何人?”这让刘伯温大惊失色,对诸葛亮由衷的佩服。

这个故事的真假无从得知,但是刘伯温肯定去过武侯祠,俩人也算是相隔千年的碰面,只不过一个是活生生的人,一个已经成为活在人们心目中的人。

假如俩人在同一个时空碰面的话,刘伯温再自负、再清高也不敢对诸葛亮不敬,毕竟诸葛亮虽没有一统天下,但是其谋略智慧是不下于他的,再加上诸葛亮不重权利的品德,比起功利心重的刘伯温在人格魅力上就要超出一大截。

诸葛亮面对刘伯温应该是对后辈的赞赏的,他应该更想知道蜀汉在他死后的发展如何,只不过结果必然是令他失望的。但我更觉得俩人相遇应该是英雄惜英雄,而不是文人相轻。因为身处高位,总会拥有自身的气度。

结论:诸葛亮和刘伯温都是中国古代杰出的人物,俩人相隔千年,仍不断被后人提起比较,可见俩人的名气之大。可毕竟历史不会回流,注定碰不上面了。


历史烟客


诸葛亮和刘伯温是两个不同时代的人,智慧的结晶,神人也。如果非要说他们能碰到一起,那只能说时光倒流和静止,动与静的结合!

听相声有一段《关公战秦琼》,内容胡编乱造,搏观众一乐,两个人都是武将,一个三国时期的,一个是唐朝的,怎么可能会发生战争?同理,诸葛亮和刘伯温,同是文人,一个是三国时期,一个是元朝,两人都是牛人,智慧的化身,如果说两人相遇,想像得到。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用户辰龙68


刘基遇见诸葛亮不知道咋回事,不过三国到是有几个谋士对诸葛亮的有些态度。

首先是庞统,庞统见诸葛,诸葛给刘备写了推荐信,但是庞统见到刘备根本就没拿出推荐信,而是凭实力赢得了自己的位置。

徐庶,是在不得已的时候再三思考才推荐诸葛。

……


观上灵云


首先毋庸置疑的是,这两个人都是被后世人传神了的人物,并且这个两个人又有着极为相似之处:职位职务相似,都曾是除了君上,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尊者,都曾辅助了一代君王建立了新的政权。除此之外,做的事情相似,会的技能相似,功绩也相似,所以就很容易让人把他们两人联系在一起了。

现从六个角度,深度分析两个人的不同之处,分述如下:

一、在政治地位方面,诸葛亮9分,刘伯温8分。诸葛亮是一朝宰相,而刘伯温一直是以一代军师身份,最后虽然被封了个伯的爵位,却实际无权。虽然诸葛亮贵为宰相,且辅助了两代君主,但终究只是三国时期的一小蜀国而已,而刘伯温却辅助了朱元璋建立了大明王朝,疆域极为广泛。只是结果上,诸葛亮辅助了两朝君主后劳累致死,刘伯温辅助了一朝之后,却很快就被赐死。所以在政治地位方面,诸葛亮9分,刘伯温8分。

二、在经济方面,诸葛亮9分,刘伯温5分。诸葛亮在汉中休士劝农期间,利用了汉中的经济条件,因地制宜地采取了一系列发展生产的得力措施,使北伐军资基本上就地得到了解决,诸葛亮死后,蜀军撤退,魏军还在蜀营中“获其图书、粮谷甚众”。而历史资料中很少介绍到刘伯温的经济能力和经济上的作为。所以经济上比较,诸葛亮9分,刘伯温5分。

三、在军事方面,刘伯温9分,诸葛亮7分。八阵图是诸葛亮作为军事家在历代兵家也得到了较高的认可。司马懿在诸葛亮死后,看到诸葛亮的营垒,称赞其为“天下奇才”。刘伯温对于消灭陈友谅和张士诚的先后问题上,正确分析了当时的军事形势提出先灭陈友谅再取张士诚的正确建议,为朱元璋歼灭群雄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并建议朱一方面脱离“小明王”韩林儿自立势力,却另一方面以“大明”为国号来招揽天下义师的民心。并呈上《戊申大统历》。荧惑星出现在心宿位,预示有兵灾祸乱,请求处理久积冤案,不久后,海宁归降,朱元璋当然很高兴,于是就将囚犯全部交给刘基释放了。所以军事上,刘伯温9分,诸葛亮7分。

四、在文学成就方面,刘伯温9分,诸葛亮7分。《出师表》是中国三国时代蜀汉丞相诸葛亮写给后主的一篇表,展现了孔明忠诚担当的政治素养。《诫子书》是诸葛亮临终前写给8岁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成为后世历代学子修身立志的名篇。刘伯温是元明鼎革之际一位举足轻重的诗文大家,其诗文理论力主讽喻之说,提倡理、气并重,重视时代风格。刘基为晚明讽刺小品的勃兴也起了先导作用,重视文学之于社会的能动作用,其经世致用的文学思想对于扫荡元季文坛纤弱之风,为明初新一代文风之振起,在理论上起了开道的作用,著作有《郁离子》、《覆瓿集》、《写情集》、《犁眉公集》、《春秋明经》等书。所以从文学成就上,刘伯温9分,诸葛亮7分。

五、在天文地理方面,刘伯温9分,诸葛亮8分。虽然两人都通晓天文地理,但一般来说天文地理,后来者的科技都是在前人的基础上,刘伯温的应该比诸葛孔明的要先进。当然还要由他们的所掌握情况而定,但是他们都是厉害人物,掌握情况估计半斤八两。所以这点上,刘伯温9分,诸葛亮8分。

六、在知名度方面,这个恐怕就很简单明了了,诸葛亮影响后世的时间比刘伯温长得多了,而且如今关于两人的影视、文学、以及各个行业的作品上,诸葛亮的形象都要多于刘伯温,所以这点上,诸葛亮10分,刘伯温8分。 总而言之,诸葛亮和刘伯温不管谁更厉害,两人创造影响社会的价值都是无可估量,后人难以超越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