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面前,五个“战疫”瞬间让人泪目!

春节来临之前,收到了来自南开大学校友会寄来的新春祝福,看着上面写的“允公允能,日新月异”的校训,我不禁又想起当年张伯苓校长要求的:“爱国爱群之公德,与夫服务社会之能力”,虽然在南开大学两年的医学预科学习时间很短,但“公”和“能”的价值已经深入我的脑海。医院节前的工作总是繁忙而有序,回首过去的一年,对我而言还是非常有意义的,因为我在不知不觉中已然迈过了不惑之年。人到中年也意味到了人生的多彩秋天,看见日益空旷的病房,患者们脸上洋溢的回家过年喜气,我也打算用春节闲暇的时间休息一下,可是医院的几次紧急会议,将我对新年的展望拉回现实,一场没有硝烟的战斗拉开了序幕。

感动一:胸部肿瘤内科陈颖兰主任临危受命

院领导和各部门负责人已经早早来到了会议室,气氛有点紧张和严肃。院长详细介绍了新冠肺炎防控的形势、医院防控部署和工作安排。

我发现,胸部肿瘤内科陈颖兰主任临危受命了任务最重也是最艰苦的临时隔离病区科主任和防控、救治和会诊专家组组长的岗位。

“陈主任,你八十多岁的老母亲卧病在床都一个多月了,你不是早就计划回去探望她,陪她过年么?”,“哦,我跟老娘说了,医院有任务,今年过年就不回去了”。“陈主任,你已年过半百了,血糖又高……”,“我本身就是呼吸专业,关键时刻更要带领科里的医护团队挺身而出,不辜负领导的信任”。

作为省内外享有盛誉的胸部肿瘤专家,你对待病人永远是那么亲切,耐心安慰病人的和声细语,很难想到你在专业技术上要求是那么一丝不苟,严肃认真。你也会为工作着急发脾气,但对于年轻医生,你总是热心帮扶,无私传授自己的临床经验。

记得当我还是住院医师的时候,就常听你给我们讲解肺癌治疗的指南更新;当我临床研究陷入困境的时候,你会帮我梳理思路分析疑问,并推荐去请教你熟悉的国内一线专家;我也知道性格耿直的你,偶尔也会为在工作的上“仗义执言”而被身边的同事误解。但我更知道,你热爱自己的专业,热爱自己的团队,在最关键的时刻,永远能看见你挺身而出的身影。

疫情面前,五个“战疫”瞬间让人泪目!

疫情面前,五个“战疫”瞬间让人泪目!

感动二:阳光帅气博士邹俊韬首批援鄂出征

1月27日,胸部肿瘤内科邹俊韬医生参加江西省第一批援鄂医疗队出征。“哥,我准备出国做博士课题研究了,多给我介绍一些经验呀。”“哥,我有个病人需中西医结合治疗,帮忙会诊一下”“哥,PD-1抑制剂的器官损伤你那里还有什么好的办法”。

我认识的你,青春阳光帅气,对待病人暖心,对待同事热心,对待专业精心。

我知道你是医院第一个报名参加援鄂医疗队的,你当时就说:“我的院领导在前线,我的科主任在前线,党员同事们大家都在前线,我是业务骨干,更应该去前线”。

我知道在无数个夜晚里你总是精益求精地钻研医疗技术。我知道你们夫妻俩孩子还小,还有老人要照顾。

我还知道第一批医疗队的医疗物资和人员比较缺乏,疫情比较严重的武汉第五医院。

我更知道你热爱自己的专业,为这次出征做好了最艰苦的准备。

来不及在你出发之前跟你说上几句话,祝贺你新获批的科研项目,跟你一起讨论气管镜下的中西医结合肿瘤治疗,“出发,一切都会好起来的”是你去武汉前发的微信留言,最帅的“逆行者”,我的好兄弟,希望你平安健康归来。

疫情面前,五个“战疫”瞬间让人泪目!

疫情面前,五个“战疫”瞬间让人泪目!

感动三:“医生夫妻”同日携手出征援鄂

科里的朱伟医生抽调发热门诊值晚班,我顶替他值一线班,看见微信群里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张敬锋医生参加驰援武汉医疗队今天出发,他是我大学同学郭明的丈夫,两口子是一对标准的“医生夫妻”。

昨天是年初二,夫妻两人都在医院值班,当医院党委发起“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倡议书时,俩人都不约而同报名。“我们俩大过年的也没见过面,报名的时候也没想太多,最后看医疗队合影照片时,才知道我们家老张已经加入了医疗队,反正国家有需要,义不容辞。”

郭明在电话里跟我说起当时的情景时,还是一如上大学时性格直爽,其实她并不知道,张敬锋在报名的时候心里早就盘算好了,“如果郭明被选上,我就替她去。”

作为多年好友和同学,我们曾一起经历过北京抗击非典的日日夜夜,我知道这次出征的任务艰巨和责任重大,我也知道你们夫妻心中的这份爱不仅仅是对家人的珍爱,对医院的关爱,更是对国家的热爱。

亲爱的同学,最美“医生夫妻”,你们用爱为我们驱散了年初的寒冷。(2020年2月6日当天,张敬峰医生入驻的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18名新冠肺炎患者出院,中西医相互融合、协同为防治新冠肺炎做出了重大贡献)。

疫情面前,五个“战疫”瞬间让人泪目!

感动四:留观隔离病房主任黄建舍小家护大家

略显空旷的发热病房医生办公室,黄建主任在主持发热疑似病例的专家会诊,专家们错落有序而坐,严阵以待,从专业的角度各抒己见。从节前疫情警报响起到现在,已经记不清楚这是黄建主任主持的第几次会诊了。

从发热门诊,留观病房到隔离病房,三点一线,春节假期留下了你无数往返的足迹,每天全院住院发热病人的巡查会诊,使你无意之中变成了全院最忙碌的主任。

在广大患者和医护人员眼中,你既是一名优秀的医疗专家,更是战胜疫情的“守护神”。随叫随到,随时会诊,总是冲在疫情防控的第一线,因为有你在,我们对疫情不再恐慌,更因为你的专业和认真,增强了我们战胜疫情的信心。

其实在生活中,你也是一个孝顺的儿子,细心的丈夫和慈祥的父亲。我们都知道,你从春节前就一直坚守在医院,从24小时到96小时,常常昼夜连续加班,使得原本壮实的你,看上去也很疲惫。同在医院工作的妻子,往往只能通过电话和你联系。其实你也想过过年和家人团聚,想每天下班回家抱抱可爱的儿子,但你一直坚守在疫情防控的第一线,从未有过退缩。

“面对不期而至的疫情,每天和病人近距离接触,其实我心里也很紧张,但我希望我的坚守能让更多的家庭团聚”,“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黄建主任,感谢你,你在疫情最严重的时刻,舍弃小家,守护了大家。

疫情面前,五个“战疫”瞬间让人泪目!

疫情面前,五个“战疫”瞬间让人泪目!

感动五:才思敏捷博士李俊玉冒雨驰援随州

2月7日凌晨,胸部肿瘤放疗科李俊玉博士参加江西省第二批援鄂医疗队冒雨出发。“郑博,我很多同学都战斗在武汉抗击疫情第一线,我应该过去和他们一起战斗”,当你没有被第一批派出的时候,你着急地跟我说。

我知道你博士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我知道你很早就下定了决心,我知道你看见武汉爆发疫情时焦急的心情,我还知道由于出发时间较紧急,身为二孩父亲的你,都来不及和孩子们道别。

其实初到医院的你,我并不熟悉,是门诊很多老病人常常向我夸起你:“李博士医术高明,对病人很好”。你总是默默地做好自己的工作,很少去谈荣誉和成绩,很多身边的同事现在都还不知道,在省卫健委出国人员选拔考试中你是第一名。

“郑博,我在以色列瑞本医院访学时,看见他们经常用针灸治疗肿瘤病人”“郑博,我们一起做一个中西结合防治放射性脑损伤的课题吧”。

不太爱说话的你,聊到专业的时候总是才思奔溢,令我受益匪浅。“愿荆楚大地的阴霾早日散去,愿你母校敬爱的师长,亲爱的同学们,曾经的同事们,一切安好!而我在这守护好我们的家,等你回来!记住你和女儿的约定,平安的回来!”李博,你的爱人和家人在等着你平安凯旋,你亲爱的同事们在等着你平安凯旋。

从医以来,无数次被身边的同事和老师们所感动。

感动于北京第一名抗击非典牺牲的医务工作者段力军老师,“我的一生是普普通通的一生,仅仅在为人民大众的健康和自由尽心尽力而已。”感动于北京非典疫情最严重时,陈信义老师临危挂帅带领医护人员成功防控东直门医院非典蔓延。感动于非典之后再次出击,在武汉一线抗击新冠肺炎并制定相关诊疗方案的刘清泉老师。

更感动于无数行业义无反顾地投入战疫一线的普通人,在平时的生活中,你们是孝顺的儿女,慈爱的父母,友善的同事,你们也有普通老百姓的喜怒哀乐,也会因为工作的烦恼,家庭的不顺心而抱怨牢骚。

当疫情爆发时,在战疫一线忙碌的你们,没有太多的豪言壮语,用繁忙的工作,日趋疲惫的身体,换来了更多病人好转出院,解除了更多的疑似病例。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千千万万的你们,在看似平凡的岗位上,做着不平凡的贡献,用对伟大祖国和人民无限的爱筑成了一道健康长城,紧紧地守卫着我们大家。“总有这样一批人,他们敢于担当责任!总有这样一群人,他们的勇气让大家感受到世界的希望和美好!向所有战斗在一线的工作人员们致敬!”。

疫情面前,五个“战疫”瞬间让人泪目!

疫情面前,五个“战疫”瞬间让人泪目!

作者简介:郑智,主任医师,中西医结合临床博士,江西省肿瘤医院中西医结合科主任、新冠肺炎防控会诊专家、隔离病房副主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