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元宵節都發生過哪些重大事件?

元宵節,作為一年中的第一個月圓之夜,在西漢時期便已成為固定節日,關於它的起源也眾說紛紜,未有定論。

按照道教的說法,天、地、水三官分別於正月十五、七月十五、十月十五降臨人間,因此,元宵節由迎接上元天官的祭祀活動演化而來,故有“上元節”之稱。

道教祖天師張道陵亦被認為是在農曆正月十五(公元34年2月22日)降生的,在我國曆史上,元宵節除了是張天師的誕辰,還發生了很多重大歷史事件。

一、元宵節前夕 正月十四

▶322年2月16日 王敦起兵反晉

王敦出身於魏晉時期門第最高的士族——琅琊王氏,在西晉末年,他接受堂弟王導的邀請,幫助渡江南下的司馬睿立足稱帝建立東晉。

歷史上的元宵節都發生過哪些重大事件?

司馬睿作為皇室遠親,自知勢單力薄,只有依靠琅琊王氏才能立足,早年便與王導結交,並視其為心腹,甚至在公元317年舉行登基大典之時,直言要與王導共坐天下。

不過在稱帝之後,為了加強皇權,司馬睿開始重用劉隗、刁協等人,有意聯合其他士族削弱琅琊王氏,並疏遠了一心輔佐自己的王導。

寵辱不驚的王導對此不以為然,而驕橫恣肆的王敦則甚為不滿,遂於公元322年2月16日(農曆正月十四)在武昌起兵反晉,史稱王敦之亂。

在這場叛亂中,司馬睿曾言:“想要奪我的位置,只須早點說明,何苦牽連百姓。”可見晉朝皇權在世家大族面前的無奈。

王敦在攻入建康(南京)之後,原想廢黜元帝,篡權奪位,後因王導阻止,而選擇退回武昌,遙控朝政。

▶1898年2月4日 清政府印造昭信股票

甲午戰爭後,清政府舉借外債以支付戰爭賠款,但鉅額的籌本還息反而加重了財政負擔,在這種困境之下,湧現出了一批著書立說傳播西方財政學、公債學的有識之士。

如晚清“四大買辦”之一的鄭觀應就認為舉借外債不如貸之於民,只有在萬不得已的情況下,才能考慮籌借微息的外債。

最先上書奏請發行自強股票的黃思永也在奏摺中表達了對西方財政手段的讚賞,同時還提出了自己的債券發行思路。

在這種思潮的影響之下,清政府於1898年2月4日(農曆正月十四),准奏發行國內長期公債,名為“昭信股票”。

歷史上的元宵節都發生過哪些重大事件?

但“昭信股票”的發行並沒有經過科學調研,發行面額極不合理,大大超過了認購人的負擔能力,如股票面額最低為一百兩白銀,而當時普通百姓的人均年收入只有6兩左右,根本無力認購。

同時在發行過程中存在強制攤派的現象,無論大小官員都要領票繳銀,認購負擔最終轉移至底層農民身上,成為一種“苛捐雜稅”,以失敗收場。

▶1923年3月1日 孫中山重建大元帥府

袁世凱去世,張勳復辟失敗之後,重新掌控中央政權的皖系段祺瑞,拒絕恢復《中華民國臨時約法》和舊國會。

歷史上的元宵節都發生過哪些重大事件?

軍閥割據形勢圖

將“約法”和國會視為共和國象徵的孫中山因此發起護法運動,依靠桂、滇軍閥,在廣州組建了護法軍政府。

軍政府成立後決議實行黨、政、軍權合一的大元帥制,並選舉孫中山為大元帥。

原想利用護法運動掌權的桂系對這一結果非常不滿,於1918年推動軍政府改組,將大元帥制改為總裁合議制,剝奪了孫中山的實權。

眼見護法失敗的孫中山於5月離開廣州前往上海。

1920年,粵軍擊敗桂系軍閥奪回廣州之後,請孫中山回廣州主持政局。隨後,孫中山在廣州重組了護法軍政府,任大總統一職,並在1921年5月5日的就任儀式中稱:“儻徐世昌舍其非法總統,自己亦願同時下野”。

1922年,直系在戰勝奉系之後,為了能控制北方政府,強令徐世昌辭職,推黎元洪為總統,並恢復了舊國會,以此來打擊南方護法政府的合法性。

妄圖獨霸兩廣的陳炯明,趁此時機,於1922年6月圍攻總統府,以徐世昌已辭去總統之位為由,要求孫中山總統兌現與徐世昌同時下野的承諾。

護法運動再次失敗,孫中山被迫避居軍艦,由香港赴上海。

陳炯明控制廣州後,縱兵淫掠,致使民怨沸騰,孫中山在上海令北伐軍改編為討賊軍,於1923年1月將陳炯明逐出了廣州。

歷史上的元宵節都發生過哪些重大事件?

1923年3月1日 (農曆正月十四),孫中山在廣州重組海陸軍大元帥府,並擔任大元帥一職,而這一政權機構就是中華民國國民政府的前身。

▶1930年2月12日 中國自由運動大同盟成立

蔣介石在奪取國民政府最高權力之前便已顯露了自己的右派傾向,不遺餘力地打擊共產黨和國民黨左派,統一全國之後,更是實行專制與獨裁統治。

在這樣的背景下,1930年2月12日(農曆正月十四),魯迅、郁達夫、田漢等人在上海共同組建“中國自由運動大同盟”,反對帝國主義和國民黨的反動統治,號召民眾為自己爭取言論、出版、結社、集會等自由,並發表由魯迅撰寫的《中國自由運動大同盟宣言》,呼籲:“不自由,毋寧死!”

這一革命團體實際上由中國共產黨指揮和領導,魯迅也因此明確地站在了國民黨的對立面。

歷史上的元宵節都發生過哪些重大事件?

國民黨將其視為“墮落文人”,並呈請黨中央對其發佈通緝令,此後,魯迅遷居秘密公寓,開始了“地下黨”式的生活。

在被通緝期間,國民黨曾通過中間人聯繫魯迅說可以幫他取消通緝令,但魯迅在覆信中直言“撤銷跟了我十年的通緝令,我會寂寞的,還是不要撤銷罷。”彰顯了他至死不渝的革命精神。

中國自由運動大同盟最後因同盟主席在1931年2月被國民黨槍決而自行解散。

▶1969年3月2日 珍寶島自衛反擊戰開始

珍寶島原本是一個與中國大陸相連的半島,直到1915年才因江水沖刷而變成小島,即便如此,它仍位於烏蘇里江主航道中心線中國一側,自古以來都是中國的領土。

20世紀60年代的蘇聯因軍事實力上升而自視甚高,在1964年中蘇邊界談判時,將中國的珍寶島視為己有,進一步激化了中蘇矛盾。

1969年3月2日(農曆正月十四),當中國邊防巡邏隊正在對珍寶島進行例行巡邏時,突然遭到蘇軍襲擊,中方被迫自衛反擊,打響了珍寶島自衛反擊戰的第一槍,並於1小時後將入侵的蘇軍驅逐出境。

歷史上的元宵節都發生過哪些重大事件?

之後,蘇聯分別於15日、17日、21日發動多次襲擊,企圖強佔珍寶島,均未能得逞,最終,這場邊境衝突以中方獲勝並控制爭議區域而告終。

但蘇聯並沒有因此收斂自己的無理行徑,甚至於1969年發表聲明稱“長城是中國北部疆界的標誌,西部疆界為甘肅和四川”,企圖營造利於自己的輿論環境,同時不斷進行軍事騷擾。然而這些行為都未能令中國屈服。

自此以後,中國也開始轉變對蘇聯和美國的態度,認識到“中蘇矛盾大於中美矛盾,而美蘇矛盾大於中蘇矛盾”,中美兩國開始由對抗走向合作。

珍寶島問題隨著2004年中俄兩國間4300多公里邊界線的全部確定而得以徹底解決,永遠歸於中國懷抱。

二、元宵節 正月十五日

▶641年3月2日 文成公主入藏

吐蕃在大唐貞觀時期,發展成了一個“西域諸國共臣”的強國,並與大唐有了初步聯繫,在聽聞突厥、吐谷渾都迎娶了大唐公主之後,同樣希望通過和親加強王權統治的松贊干布便遣使入朝,奉表求婚。

歷史上的元宵節都發生過哪些重大事件?

未料求親被拒,松贊干布親率大軍,進攻唐朝邊境的松州(今四川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松州都督則因過分輕敵而被擊敗,不得不退守城池,等待援軍。

隨後,唐太宗派出五萬援軍,一舉擊退了圍困松州的吐蕃大軍,松贊干布不得不引兵撤退,遣使謝罪,並再次上表請婚。

此時的大唐已經看到了吐蕃的勢力,為了能夠將其控制在手,遂答應許嫁文成公主。

歷史上的元宵節都發生過哪些重大事件?

輦圖中的使臣求親場景

公元641年3月2日(農曆正月十五),送嫁和迎親隊伍從長安出發,經甘肅、青海,越唐古拉山,經過5800餘里的長途跋涉,於同年抵達拉薩。

自文成公主入藏之後,中央王朝和西藏地區的聯繫日益密切,為西藏地區成為中國的一部分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1905年2月18日 愛國學生成立抗俄鐵血會

1904年日俄戰爭爆發之後,沙俄進一步加緊了對中國東北地區的控制,軍隊所過之處“是物即取,是錢即劫”,所遇之人“男被毒打、女被姦汙”,促使自1901年開始的拒俄運動逐漸步入高潮,各地抗俄組織不斷湧現。

1905年2月18日(農曆正月十五),京師大學堂學生丁開嶂組建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大學生社團——抗俄鐵血會。社團成立後不只通過演講、集會等形式宣傳抗俄思想,更是組建了抗俄武裝力量,同沙俄軍隊交戰二十餘次。

歷史上的元宵節都發生過哪些重大事件?

丁開嶂

該社團後來演化為一個以愛國學生、軍人為主的準軍事反清組織——鐵血會,曾有武裝會員95萬人,是辛亥革命時期北方最大的反清革命組織,並在天津成立了軍政府,推舉創立者丁開嶂為中華民國軍政府北部民軍臨時大元帥。最後在清宣統帝退位之後,自行解散。

▶1955年2月7日 人大改志願兵役製為義務兵役制

在新中國成立之前的革命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軍隊實行志願兵役制,人民群眾在黨的號召下自願入伍,且參軍後沒有服役期限的限制。

新中國成立之後,在不同於往昔的社會形勢下,志願兵役制的問題也逐漸暴露出來。如,缺乏定期的徵集和退伍,致使文化低、年齡大,積極性和戰鬥力日趨下滑的老兵過多,而能夠適應現代化戰爭需要的後備兵員嚴重不足,兵役制度改革迫在眉睫。

歷史上的元宵節都發生過哪些重大事件?

經過一系列的調查和研究,1952年,中共中央《關於由民兵制過渡到義務兵役制方案的報告》指出“為了防止帝國主義發動侵略戰爭,必須建設強大的國防後備力量,結束志願兵役制,實行義務兵役制,勢在必行。”同年10月,中央軍委人民武裝部兵役法研究室成立,開始起草《中華人民共和國兵役法草案》。

1955年2月7日(農曆正月十五),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改志願兵役製為義務兵役制,7月《中華人民共和國兵役法》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主席公佈實施,到1957年,基本完成由志願兵役制到義務兵役制的轉變,這也是新中國兵役制度的第一次重大調整。

三、春節的結束 正月十六日

▶1909年2月6日 延續兩千多年的奴婢制被終結

在我國封建社會時期,社會等級森嚴,全體社會成員被劃分為不同等級,其中奴婢更是法定的賤民,除了部分書童、婢女工作較為清閒之外,大都從事著家內服侍、農業生產等繁重工作,過著牛馬一般的生活。

1905年,在四川做官的黎廷鈺因病去世,他的妻子乘長江班輪帶他的遺體回廣州時,因攜帶了15名婢女同行,而被上海碼頭西捕以販賣人口為由逮捕,並押至公共租界會審公堂受審。

歷史上的元宵節都發生過哪些重大事件?

上海公共租界

主審官關絅之在審訊中發現她並不是販賣人口,因此準備將其暫押公堂等待釋放,然而,參加陪審的英國副領事德為門卻仗勢越權,擾亂公堂,強行將其押入西牢。

英國領事這一侵犯中國司法主權的行為引起了上海各界的不滿,紛紛集會抗議,罷工、罷市,引發流血衝突。為了緩和勢態,租借當局最終同意由公堂收押。

受命來上海查辦此事的兩江總督兼南洋大臣周馥在平息事態之後,心有所感,上書朝廷提出“天生萬物,人為貴”,主張廢除奴婢制度,刪除律法內所有和奴婢有關的條例。修律大臣沈家本亦認同他的主張,認為這種革除舊習的舉措,應該被支持應允。但這項改革主張因與清朝王公貴族的利益相駁而未被及時採納。

直到1909年2月6日(農曆正月十六),清廷才頒佈詔諭,禁止蓄養買賣奴婢,標誌著自先秦時期便已存在的奴婢制度宣告終結。

▶1934年3月1日 溥儀就任偽“滿洲國”皇帝

九一八事變之後,日本原計劃將東北納入日本版圖,但由於其侵略行徑引起了世界輿論的譴責,並觸及了英美法等帝國主義國家的利益,於是,放棄了直接吞併,轉而採取建立傀儡政權的措施,試圖在國際輿論上營造東北為“獨立國”的假象。

日本在控制了省級政權之後,建立號稱“滿洲建國之母”的“奉天地方自治指導部”,專門用以奪取縣級政權,及聯絡東三省各級偽政府,鼓動脫離國民政府,實現東北獨立。

歷史上的元宵節都發生過哪些重大事件?

滿洲國地圖

1932年,日軍在佔領了整個東北地區之後,立即對外宣佈脫離國民政府,並於3月1日發表《建國宣言》,宣告成立偽“滿洲國”。

1934年3月1日(農曆正月十六),偽滿洲國改國號為偽“滿洲帝國”,溥儀以“滿洲國”皇帝的身份正式登基,併兼任偽“滿洲帝國”陸海空軍大元帥。


參考文獻:

蔣廷黻,中國近代史,民主與建設出版社,2016

李國章等,二十五史簡明讀本,上海古籍出版社,2018

高照亭,晚晴昭信股票研究,廈門大學,2007

黃源盛,晚晴民國禁革人口買賣再探,法治現代化研究,2017

高承龍,偽滿洲國民族政策研究,東北師範大學,2011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