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品《道德經》與情感的聯繫(三)

在新冠病毒入侵的今天,在武漢封城農村封路全民戒嚴的今天,我們因未知變得不安,因恐懼變得焦慮,因各種不習慣變得煩躁。讓我想到《道德經》第三章所講,不尚賢,使民不爭;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為盜;不見可欲,使民心不亂。是以聖人之治也,虛其心,實其腹,弱其志,強其骨。恆使民無知無慾。使夫智者不敢為也。為無為,則無不治矣。

在我們的情感世界,為了達到心理的健康,我們也應當不因快樂等正面情緒使人愉悅就歡迎它的到來並希望長期擁有;也不應當因痛苦等負面情緒使人難受就對它的到來排斥並痛心疾首。因為它們都是組成我們內心世界的一部分,醫學說當人體過度悲傷、快樂、興奮、緊張等時,身體會分泌大量的激素(如腎上腺素),這是一種應激反應,引起呼吸、心跳、內分泌等生理狀態的變化,長期處於這種狀態會對人體健康不利。

因此,我們要明白不論哪種情緒都只是情感表達的一部分,不能過分佔有,古語說的“樂極生悲”大概就是這個道理。古代長期隱居山林的隱士大都明白這個道理,因為他們人為的遠離了世間的喧囂,也就少了情緒的波動,坐看庭前花開花落,因此大都長壽健康。

因此,今天的我們在面對各種意外時,都應該迅速調整自己的狀態,不給自己的身體增加負擔。在我們沒有能力改變事實的時候就做我們能做的,先改變心態。因為我們的人生本就是減法,我們也永遠不知道意外和明天哪個先到我們面前,我們能做的就是活在當下,珍惜當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