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俄战争是如何让日本人顺利将中国东北占为己有的?

中日甲午战争后,根据《马关条约》的规定,辽东半岛成为日本的殖民地,这与俄国在中国东北的利益发生了严重的冲突。因此两国于1904年2月至1905年9月期间,在中国东北的土地上掀起了一场以重新瓜分中国东北和朝鲜,进而争夺亚洲及太平洋霸权为目的的帝国主义战争。这次战争以中国人民和朝鲜人民的利益为代价,使中国与朝鲜人民承受了巨大的灾难。


日俄战争是如何让日本人顺利将中国东北占为己有的?


辽东半岛利益的争夺

19世纪末,中日关系骤然恶化,强大后的日本加强了对落后的封建中国的侵略,而此时的俄国在经历了彼得一世改革之后,也加入到分割世界殖民地的行列中。中日甲午战争之后,日本获得了辽东半岛的控制权,这无疑引起了时刻想占据中国东北的沙俄的不满。为了保护自己的利益,沙俄将不冻港旅顺划入了自己的范围,进而想控制中国东北地区。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俄国联合了法、德两国开始对日本施加压力,迫使日本放弃对辽东半岛的控制权,最后以中国给日本白银三千万两作为“赎辽费”赎回辽东半岛,历史上称这次事件为“三国干涉还辽”。

这件事严重损害了日本在中国的侵略利益,日本因此对俄国怀恨在心。日本认为之所以在这样的外交活动中失利,完全是因为日本的军事力量不够强大,之后日本开始大力发展本国军事,并且开始了扩军备战运动,大大地增强军事实力,并决心在东北地区卷土重来,建立霸权,取代俄国在东北的地位。在日本归还中国辽东半岛后不久,俄国就以“还辽有功”和“共同防日”为由诱使清政府签订密约,攫取了中国东北满洲里至绥芬河的铁路修筑权。1898年,俄国又强行租借中国的旅顺口和大连,攫取了修筑中东铁路支线哈尔滨至大连铁路的特权,之后又攫取了在中国东北修筑中东铁路及其支线等特权,俄国一步步地实现了侵占中国东北的计划。

1900年,中国爆发了义和团运动,俄国在参加八国联军进犯北京的同时,又以“保护铁路”为名出兵侵占中国东北全境,企图将东北据为己有。在事件结束后,俄国不仅不撤兵,反而向朝鲜方向渗透,这引起了中国和朝鲜两国人民的坚决反对和世界舆论的指责,俄国使自己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境地中。就在此时,日本借机与英国订立反俄军事同盟,要求俄国撤出在中国东北的占领军,双方谈判没有结果。日本便依仗英国的军事支持和英美等国的经济援助,于1904年2月与俄国断绝了外交关系,一场因日俄争夺中国辽东半岛利益的战争蓄势待发。


日俄战争是如何让日本人顺利将中国东北占为己有的?


旅顺港之夜

俄国步步为营地侵占中国东北,严重影响到日本在中国的利益。甲午战争后,经过十年的加紧扩军备战,日本终于决定不再容忍这种俄国独霸中国东北的情况继续下去了。于是1904年2月8日夜,日本借着夜色的掩护,在毫无告知的情况下,派遣出由东乡平八郎海军中将率领的日本海军联合舰队,突然袭击了停泊在旅顺口外的俄国太平洋第一分舰队,日俄战争的大幕就此拉开。

作为世界先进国家的俄国根本不把日本放在眼里,麻痹大意的后果就是俄国舰队遭到惨败。2月8日,日本舰队袭击了俄第一舰队,2月9日,日本舰队又击沉了两艘正停在朝鲜仁川的俄舰,当时还没有反应过来的俄舰纷纷惊慌失措地掉转舰头,向旅顺港内逃去,日军紧追其后。日军深切地明白,要取得这场战争的胜利就必须取得旅顺港。

旅顺要塞先后经过清朝北洋舰队和沙俄海军的修筑,防御工事非常坚固,大小堡垒、炮台星罗棋布,并配有各种火炮,交叉控制整个要塞。要直接攻打这样的阵地是非常困难的,所以日本方面采取了包围政策,他们先派遣第二和第三军,在海军舰船的护送下先后在辽东半岛登陆,并很快占领了大连,切断了旅顺和辽沈之间俄军的陆上联系与补给,使得旅顺成了孤立的据点,这就迫使守卫旅顺的俄军司令施特塞尔下达了与日本决战的命令。俄军司令在下达了向日本决战的命令后,集中旅顺港内所有的军舰驶出旅顺港,准备向海参崴方向突围。这个意图被日军指挥部清晰地获取了,所以日军加大了包围圈的力度,到1904年底的时候,俄军的一次次突围都失败了,最后不得不在新的一年开始的时候向日本投降。

日军占领旅顺口是日俄战争的重大转折,日本决定利用这次胜利机会继续追击俄军,终于在奉天再次遭遇了30万俄军。1905年2月中旬,日军在沙河一线地区集结了5个集团军约25万人,并完成了进攻俄军的准备。2月20日,日军发起了全线攻击,并运用了包抄战术迅速击败俄军,使俄军不得不退守四平一线。


日俄战争是如何让日本人顺利将中国东北占为己有的?


就在此时,俄国国内爆发了战争,俄军无心再战,而日本也由于战争消耗比较大,希望尽快结束这场战争。在这样的情况下,美国出面对日俄两国进行了调停。于是在1905年9月5日,日俄两国在美国签订了《朴茨茅斯和约》,背着中国擅自在中国东北划分“势力范围”,从而使日本取得了日俄战争的彻底胜利,而没有参加战争的中国成了这次战争中的最大受害者。

战争影响

在这场战争中,日俄双方丝毫不顾及中国的立场和中国人民的感情,在中国的土地上让中国保持“局中中立”的位置,进而又在中国不在场的情况下签定《朴茨茅斯和约》,划定了日本、俄国在中国东北的势力范围,极大地伤害了中国人民的利益,使中国人民的生命财产遭到空前的浩劫。日本在这场战争中赢得了巨大的利益。日俄战争一年后,日本天皇就敕令在中国东北设立了“南满铁道株式会社”,不但控制了中国东北的铁路运输系统,而且还管理着铁路之外的矿山、港口、行政区域、文化和科研机构及情报组织。日本战前把辽东半岛改称“关东州”,战后又设立了殖民统治机构“关东都督府”,总理军政并监督“满铁业务”,成为对中国东北南部进行殖民统治的“大脑”,为日后侵略中国埋下了罪恶的种子。

小资料·日本《朴茨茅斯和约》内容

俄国承认日本以“监理”名义处置朝鲜事务,俄国将旅顺租借地及该租借地内的一切权益、公产等转给日本;将长春至旅顺间的铁路连同支路、利权、煤矿等无偿转让给日本;将库页岛南部及附近岛屿割予日本。另外,在附约中双方规定:在东北各自的铁路线内每公里驻护路兵十五名。自此中国东北成为日俄两国的势力范围,从一国独占变为两国分据南北的局面。日俄签约后,日本又强迫清政府承认《朴茨茅斯和约》中有关中国的各项规定,并取得经营安(东)奉(天)路、修筑长春到吉林的铁路以及在鸭绿江右岸伐木等权利,又开放东三省十六处为商埠。


日俄战争是如何让日本人顺利将中国东北占为己有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