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谁能说下旅顺军港的前世今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大连旅顺军港主要是由海岸炮台,港湾和船坞三大部分组成,与美国的珍珠港,日本的横须贺军港,俄罗斯的海参崴军港,英国的朴茨茅斯军港并称为世界的五大军港之一。其险要之处全在于航道两侧的山上,那里隐蔽着许多火力机关,无论是甲午战争还是日俄战争,日军都没敢从海上攻取旅顺,正所谓“旅顺一口,天然形胜,纵有千军万马,断不能破”,人称“东亚第一要塞”。

北洋时期。1881年秋,北洋大臣李鸿章出于巩固北方海防的考虑,选址旅顺作为北洋海军根据地。亲率部分文武官员周馥、马建忠、黄瑞兰等抵达旅顺口考察形势,得出:旅顺口居北洋要隘,京畿门户,"为奉直两省海防之关键","盖咽喉要地,势在必争"的结论。11月11日,李鸿章将在旅顺建港设坞的计划正式上报朝廷,获准后,他立刻组建了旅顺工程局,1882年9月,李鸿章委派直隶修补道员袁保龄担任工程局总办,到1890年9月,旅顺船坞全部竣工,耗白银139.35万两,同时在旅顺港沿岸用从山东长岛运来的紫色花岗岩石条修建了防浪堤,堤高3米左右,现海岸防浪堤即是当时所修的雏形。防浪堤上有铸铁和花岗岩缆栓。军港公园是那时修筑的防浪堤一部分,当地人称为"坝沿"。

俄罗斯占领时期。《马关条约》签订后,俄国、德国和法国为了自身利益,以提供“友善劝告”为借口,迫使日本把辽东还给清政府。当然三国干涉也并非行善积德,很快俄国就自居有功向清廷索地。1898年,俄罗斯租下旅顺与大连两港口,旅顺进入了短暂的俄治时期。一直对没有好出海口耿耿于怀的俄国,非常重视旅顺作为不冻港的军事作用和前哨基地的意义,以致于把远东总督府和太平洋舰队司令部都设立在旅顺。为防止别国觊觎这块宝地,俄国人还在清廷修筑的要塞基础之上继续大兴土木。俄国人是打算旅顺口直通莫斯科。他们不但修复原有的工事,还增修各种防御堡垒40余座,炮台70余座,配备各式大炮600多门,挖掘了长达数百公里的堑壕,投入兵力达4万人守备。这把整个旅顺武装成了一个巨大的要塞。

日本占领时期。日俄战争中日本初战得胜,渡过鸭绿江直逼辽沈腹地,但旅顺仍然有大量俄海陆军事力量令日军感到如芒在背。在海军战果不彰,未能消灭俄太平洋舰队和闭塞旅顺口的形势下,日本人不得不在陆路投入重兵,意欲重演一次甲午战争的旅顺战役。孰料形势已非,原来的土山包变成了钢筋水泥防线。日军于1904年6月开展作战部署,从8月到12月发动五次总攻击,在俄军炮弹、子弹、铁丝网交织成的死亡陷阱中血流成河,付出了6万人伤亡的惨痛代价,才最终拿下了这座小小的军港。日本以惊人的代价换来了对包括旅顺口在内南满洲“势力范围”的支配权。日俄战后随着日本大量投资和开发东北,旅顺的军事价值逐渐让位于商业价值,成为了繁荣的水产交易码头。"坝沿"(即现军港公园一带)是一座批发和贩卖水产海鲜的渔码头,每天清晨就停泊着许多各类木船,进行水产交易的人流和货车熙熙攘攘、热闹非凡。

苏联占领时期。1945年2月雅尔塔会议之后,根据《中苏友好同盟条约》有关规定,旅顺口作为纯粹的海军基地,仅由中苏两国舰船使用,为期30年。此后,旅顺、大连地区实际上成为苏联的军事管制区。旅顺口海军基地名为中苏共用,实为苏联独占,而大连市的主权虽属中国,但苏军占领当局既不允许国民党军队从海上登陆,也拒绝国民党政府设立航空站,旅顺和大连变成了“国中之国”。苏军从旅顺火车站终点延伸到黄河路南侧至旅顺船坞修建了一条单轨铁路,并在铁路边经过坝沿处(军港公园现址)建仓库一座,还在附近的海岸桥下入海口处架设了木桥,并铺设了铁轨。

收复主权。至于收回旅顺的问题,直到1949年中国革命即将取得胜利之时才提上议事日程。1949年底至1950年初毛泽东访苏,其目的主要是废除1945年条约,重新签订中苏同盟条约。最后,经过双方讨论确认的协定规定,不迟于1952年底,苏联军队撤出旅顺海军基地。根据新的协定,苏联政府解除了对旅大地区的军事管制,并将行政权力移交旅大地方政府,同时还将苏军代管或租用的在大连的财产和从日本所有者手中获得的财产,无偿移交给中国。然而人算不如天算,朝鲜战争爆发,东北形势忽然吃紧,领导层不得不考虑敌人从海路入侵东北的可能性。苏军撤离旅顺口的日期已经临近,但中国尚未建立起一支真正的海军,恐怕很难抵挡来犯的联合国军。

苏军撤离。1955年5月25日至27日,苏联驻军指挥机关及陆、海、空三军约12万人分批撤离。从此,旅顺口才算结束了半个多世纪以来一直由外国人统治和管辖的历史。苏联红军撤离旅顺时仓库移交给中国人民解放军旅顺驻军的后勤部管理,作为贮存水泥之用。1958年,海岸桥下入海口处木桥被拆除。这一带成为当地居民"放大棒钓鱼",夏季游泳的天然场所。


寻找历史的truth


旅顺军港始建清代,其实早在明代旅顺就设有水师营,由此出海巡哨,随着帝国主义不断侵入黄渤沿海,为加强旅顺口海上防务,从1880年至1890年10年间,清政府命北洋大臣李鸿章筹建北洋水师,经营旅顺港。旅顺军港地处辽东半岛西南端,黄海北岸。港口门开向东南,东侧是雄伟的黄金山,西侧是老虎尾半岛,西南是巍峨的老铁山,周围环守旅顺港,天然形胜被誉为“天下奇观”。旅顺军港的险要之处全存于航道两侧的山上,那里隐蔽着许多火力机关,交叉成网、互相支援,敌舰很难靠近,所以无论是甲午战争还是日俄战争,日军都没有从海上攻进旅顺。


旺仔大男人


首先一个港口要是没有它独特的地理优势是不会成为百年来著名的军事要塞。下面说一下旅顺军港由来和发展。

旅顺军港始建于清代,其实早在明代旅顺就设有水师营,由此出海巡哨。随着帝国主义不断侵入黄渤沿海,为加强旅顺口海上防务,从1880年至1890年10年间,清政府命北洋大臣李鸿章筹建北洋水师,经营旅顺港,在旅顺征民大扩航道,疏浚港湾、填海、筑炮台、建港池,使旅顺口成为当时世界闻名的军事要塞,并为五大军港之一。

到了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清政府在旅顺经营了16年,随后的几十年由日俄分别侵占,1955年4月15日,中苏举行旅顺军港交接仪式,从4月16日起旅顺军港的防务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掌管。现做为北海舰队的一处训练基地。

旅顺军港见证了百年来大连的沧桑历史:中日甲午战争、日俄战争都在这里惨烈爆发。其中有一首诗:一山担两海,一港写春秋,一个旅顺口,半部近代史。





双城影院


1881年秋,北洋大臣李鸿章出于巩固北方海防的考虑,选址旅顺作为北洋海军根据地。亲率部分文武官员周馥、马建忠、黄瑞兰等抵达旅顺口考察形势,得出:旅顺口居北洋要隘,京畿门户,“为奉直两省海防之关键”,“盖咽喉要地,势在必争”的结论。

11月11日,李鸿章将在旅顺建港设坞的计划正式上报朝廷,获准后,他立刻组建了旅顺工程局,1882年9月,李鸿章委派直隶修补道员袁保龄担任工程局总办,到1890年9月,旅顺船坞全部竣工,耗白银139.35万两,同时在旅顺港沿岸用从山东长岛运来的紫色花岗岩石条修建了防浪堤,堤高3米左右,现海岸防浪堤即是当时所修的雏形。防浪堤上有铸铁和花岗岩缆栓。军港公园是那时修筑的防浪堤一部分,当地人称为“坝沿”。

日俄战争结束后,“坝沿”(即现军港公园一带)是一座批发和贩卖水产海鲜的渔码头,每天清晨就停泊着许多各类木船,进行水产交易的人流和货车熙熙攘攘、热闹非凡。

1945年8月22日,苏军进驻旅顺后,从旅顺火车站终点延伸到黄河路南侧至旅顺船坞修建了一条单轨铁路,并在铁路边经过坝沿处(军港公园现址)建仓库一座,还在附近的海岸桥下入海口处架设了木桥,并铺设了铁轨。1955年,苏联红军撤离旅顺时仓库移交给中国人民解放军旅顺驻军的后勤部管理,作为贮存水泥之用。1958年,海岸桥下入海口处木桥被拆除。这一带成为当地居民“放大棒钓鱼”,夏季游泳的天然场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