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間樓,江南保持最完整的沿河民居建築群之一,中國古建之遺韻


江南小鎮,一直是我非常向往的地方,白牆灰瓦,枕水人家,彷彿雨巷深處走來一位丁香一樣的姑娘。在眾多江南小鎮中,我最喜歡的是西塘,但讓我記憶最深刻的還是南潯。南潯古鎮位於湖州,明清時期為江南蠶絲名鎮,是一個人文豐富、中西建築合璧的江南古鎮。

但南潯古鎮,與其他古鎮有一個非常不同的地方:即為百間樓。因為百間樓,南潯不難尋,也讓我對南潯留下深刻印象。百間樓河東起東吊橋,北至柵樁橋,總長度約400米,始建於明代萬曆。夜雨下的百間樓,呈現出江南水鄉的溫婉與寧靜。

傍河而築的百間樓,是南潯古鎮最具有特色的建築之一,也是整個江南水鄉中並不多見的一種風格。樓與樓之間的關係十分巧妙,有的充分利用空間築騎樓,有的樓前連披簷,各樓之間又有券門相隔,把人們的視線引向縱深。且顯而易見的封火牆也很有意思,有三疊式馬頭牆,也有琵琶式山牆。


沿河石砌護岸整齊,枕水人家恍如已入夢中。我曾三次來過南潯,最深刻的是在一次初夏的夜雨時。寂靜的百間樓沒有往來遊人,也不見商業景觀,斑駁的白牆灰瓦之間沉澱著數百年的人文氣息。

河岸燈火,倒映在水上,除了詩情畫意還有一種喜氣。腦海裡頓時浮現:“百間樓上倚嬋娟,百間樓下水清漣。每到斜陽村色晚,板橋東泊賣花船。”這首出自張鎮的《潯溪漁唱》,此刻太應景。雖說不見樓上嬋娟,也不見賣花船,但寧靜又朦朧的百間樓頓時顯現詩中意境。

此刻百間樓,不正是夢裡的南潯嗎?如此煙籠畫橋,究竟是做了多少夢,才與現實中相見。這處具有典型江南水鄉風味的民居樓群建築,既保持了明代建築風格,又具有清代建築遺韻,是南潯古鎮三大景點區域中,我最喜歡的地方。


百間樓,作為南潯古鎮的精髓之一,也是江南民居中的典型代表之一,它集江南民居建築形式美於一身,既傳承了我國傳統建築藝術的精髓,又具有獨特的地域特徵與時代特色。河街相交、橋樑通便,白牆灰瓦,綠柳拂水,是至今江南保存最完好的沿河民居建築群之一,非常值得一看。

如果來到南潯古鎮,我強烈建議大家在百間樓住一晚,既可以賞朦朧的水鄉夜色,也可以觀這般經典的建築之美。比起暮色下的朦朧之美,白天的百間樓更是多了一份生活的氣息,呈現出人文景觀的煙火氣。

一早的百間樓,十分寧靜。趁遊人的喧囂還未打破這份寧靜,建議大家沿著河岸走走看看,散散步。古鎮素有"耕桑之富,甲於浙右"之稱。在過去,這裡土壤肥沃,水網如織,村民栽桑養蠶繅絲,且商賈雲集,令當時的南潯古鎮富甲一方。

如今的百間樓,雖早已不見當時富有與繁華景象,但以歲月沉澱後的風韻,以典型的、獨有的水鄉民居風格,以歷史的記載,以古樸的面孔,呈現出的小街水巷非同一般的依水民居。

但不論是沉澱後的風韻,還是歷史的古樸,百間樓都寧靜的展現出不一樣的水鄉風光。相傳這臨水民居是明代時期,禮部尚書董份為女眷的一百個陪嫁婢女而建,幾經興衰,卻遺韻猶存。如今依然是有不少居民住在這裡,也有一些老房子出租他人,改造為民宿客棧。

在這清朗的街道上漫步,經過一戶戶人家,清晨的陽光灑入雨廊下,儘管不見當地居民的身影,可能是我起得太早了吧,卻依然是感到生活和景緻融為一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