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历年间就有大臣预见到明朝要亡国,他是谁?

大城公


你说的是李贽吗?他有提到过“文极必开动乱之基,由乱复归于治”,大明也不会亿万斯年,朝代终会更替。


泰溪散人


明朝亡国责任在万历帝。按理说,嘉靖朝已经将明朝搞得一塌糊涂,百孔千疮,病入膏肪。但经过张居正变法十年,明朝综合国力有恢复,国库有盈余,民生有改善。但张居正死后,遭到反对派清算,变法也被废除!万历帝主政无方,懒惰成性,朝政日衰,败亡征兆逐渐显露!

故宫

此时,有一个大臣就看出亡国迹象,他是吕坤,字叔简,宁陵人。

吕坤,万历二年进士,早期做过知县、户部主事、郎中(五品官职),升任山东参政、山西按察使、陕西右布政使、山西巡抚(省长),后任京官,做过刑部左侍郎(副部长)。

在万历二十五年五月,吕坤已经窥见明朝衰败,再不振作整治,必然亡国。所以他大胆上奏章,分析天下安危和利害关系!

吕坤这篇奏章可谓“明朝第一疏”,震古烁今,比海瑞的“治安疏”还要见识卓著,他说:

(奏章原文全文翻译)

自从元旦(明朝时的元旦就是正月初一春节)以来,天气昏黄,日光暗淡,有善于占卜的人认为是天下大乱的征兆!而今天下的形势,动乱迹象已经形成,只是还没爆发!天下之人,动乱之心已经萌发,只是缺少带头闹事的头人!今日国家的政治,其实都是导致动乱的因素,也是助长动乱发生的动力!

臣为拯救国家起见,愿为陛下讲述此中利害关系。

乾清宫

自古以来,作乱的人有四种。

其一是无聊之民,因为温饱不能解决,受苦受困,所以他们会有作乱的心思,希望造反能达到改变命运。

其二是无品行的人,他们心高气傲,性情暴躁,平时想拥有金银财富田产和美女而不能得到,当天下有动乱时,这些人就会趁势发作,到处抢掠奸淫。

其三是邪说之人,比如白莲教结社,到处都有,他们聚众抱团,教主牵头,只要出现动乱事件,他们就会一呼百应,啸聚山林,为患地方。

其四是心怀不轨之人,就是对官府不满意、抱怨社会不公、总想借机会一展身手谋取自己利益。这些人唯恐天下不乱,天天盼望天下动乱,可以达到他们作乱的目的。

为陛下设想,应该严于律己,爱护万民,损上益下,这样做,则这四种乱民也可以成为陛下的忠实子民。否则,这四种人就会成为盗贼或仇人!

如今天下百姓很贫困,这是普遍现象,社会公认。自从万历十年以来,没有一年不发生灾害,但官府征收照样进行,不肯减免。

臣在外省做官时,见到百姓寒冷无厚衣服,饥饿无多余粮食,房屋简陋难以住人;因而逃荒的人很多,丢弃、无人耕种的田地很多。但留在村里的人们,要承担逃荒农民的交粮任务,活着的人要给死去的人承担官府派发的义务做工任务。而山高皇帝远,穷苦老百姓怎能去北京申诉呢?

如今国库亏空严重,大家都知道。这几年来,皇宫兴建万寿宫的工程款要几百万两;织造锦衣绸缎费用要几百万两;宁夏发生变乱用去几百万两;黄河崩堤用去几百万两;如今各项大的工程和木料工程,每样都要几百万两!国家土地不见增多,劳动人口不见增多,除非天降粮食,地里冒出金银,否则如何维持?

当今国家的国防建设缺陷甚多。三大营的兵马守卫京师,但马匹有一半是老弱病残,士兵有一半是老弱残兵。外面九座边镇、关隘的兵马是防御外寇侵略的,但将领骄傲嚣张,处处跟上司讲条件,而一上战场就怕死。外面镇守地方的兵马是预备部队,可以调遣,用于防御动乱,但是很多士兵被征用做工,很多士兵家庭开销大收入少,是贫困状态,有些人饿到皮包骨。如果发生动乱,有一千几百盗贼造反,个个骑马列队流串作案,对抗官府,地方部队是不够用的,到时必定要拉壮丁,肯定搞到民怨沸腾,这些民兵又怎么会出力剿匪呢?

所谓人心,就是国家的命脉。今日之人心,还希望陛下认真反省,好好收拾。

故宫

陕西甘肃地区,气寒土薄,民生确实艰难。自从江南地区承接织造锦衣花绒以来,家家劳累不堪,提花染色,晚上还要加班干活,而上千人辛苦工作,一年也织造不到一匹花绒布!其它如山西的布料,江南的绸缎,在完成任务之后,还要超额、加倍织造上缴。还有江西的瓷器,西域的回青(瓷器上色的青花料),这些都是不急需之物,只会劳民误工。所有这些项目,诚恳希望陛下能够下令停止、撤销。真能这样做,江南地区和陕西甘肃地区的人心就会收服,老百姓肯定感激陛下恩德!

讲到采木工程,有丈八直径粗大的木材,没有一百年长不起来!采木工人出入在深山老林,有蛇虎猛兽,有瘴气毒雾,寒冷、酷暑加上饥饿疾病侵蚀,死亡是经常有的。而一棵大树倒下,一千人都移不动!遇到山路崎岖难行,工人就必然有死伤!四川那边的采木工人常说:“入山一千,出山五百”。死亡过半,其凄惨可知!至于海外运来木材,官府给出价钱一棵一千两银,但运到京城,花费何止万两?臣在外地做官,见到湖北四川的人谈论给官府采木,无不哭泣悲哀!如果陛下能够减少采木数量,增加工钱,允许延长运送日期,少用巨大木材,这样做,四川、贵州、湖北、湖南的采木工人就必然感激陛下恩德!人心大快!

讲到采矿,南阳府等矿产地区,年年饥荒。民生稍微见好,但饥饿贫困并没改变。自从上报当地富户以后,已经有一半富户逃走!因为要供应矿工饮食、护矿士兵口粮,消耗透支太多,拖累至死!自从都御使李盛春请旨严厉责罚,地方巡抚、巡按都怕担罪责而不敢出声!而今因为矿沙含量少无利可图,又规定矿工补缴银子,而管事的人奸诈无比处处敲诈盘剥,这样的结果是:朝廷得到一两银,州县却耗费千两!如果陛下能够严厉责罚管事的人(仲春),不能擅作主张,取消散沙缴银土政策,凡有盘剥矿工者,一律处罚诛杀!这样做,四面八方的矿工必然感激陛下恩德!人心大快!

讲到官店租银收解,自从赵承勋造出四千两的例子,因此皇家开店。陛下派遣皇宫内官(太监)负责监督经营,他的权力很大。要知道,城中闹市,普通百姓只求赚取小利而养家糊口,陛下富有四海,为何要搞到开店赚取银子?再讲,冯保(大太监)那八家店铺,店面不是很大,盈利不是很多,却说每年上缴四千两税款入皇宫!如今外面官员大户派遣女仆开店,百姓尚且被盘剥很重!何况陛下特派内官专职监管店铺,赐给他圣旨,他是用大石压卵之势操作,拼命盘剥搜刮,根本不管百姓死活!这样做,只会败坏陛下名声,皇家开店与民争夺利益,实在下策。恳请陛下撤销此项,撤回内官,交给地方官府负责征收税款,这样京城的商户、百姓必然感激陛下恩德,拍手称快!

讲到天下宗室,都是九庙之子孙。王守仁、王锦袭是盖世神奸,其籍贯相隔几千里,却冒认是王弼的子孙!彼此远隔三百年,他们却大言不惭说接受了王弼寄放的财产。这其中伪造凭证,假传诏旨,明骗圣主,暗中陷害亲王,比如楚王含恨自杀!臣请问陛下如何解释给高皇帝听?此二贼,犯罪当诛杀!但朝廷只下令遣回原籍居住生活,实在不公,臣唯恐百姓惊疑喊冤!恳请陛下明察秋毫,立刻将二贼斩首,为楚王平反!真能这样做,天下(皇室)宗藩就可以安心,而感激陛下。

故宫

注:这里说的王守仁,估计是同名同姓,而非正德、嘉靖年间的王守仁(王阳明)

崇信伯费甲金一案众说纷纭,说他受贿收受十箱珠宝,都是诬陷。此案件全国皆知。开始,是御使道听途说,严厉追查,未尝不可。如今已经查实,崇信伯受贿是冤枉的,不存在的,但朝廷又下令将他禁锢,实在是陷害无辜!恳请陛下开释崇信伯,撤销他因为甲金一案被革除的俸禄(工资),恢复五城厂卫(因为案件连累被降级)的官职。这样做,元勋功臣子弟及其家族必定感激陛下恩德,人心大快!

(注:崇信伯是爵位,甲金,从后面提及五城厂卫的来由,应该是某项经费。明朝京师设置五城兵马司和巡城御史、厂卫管理治安事项,厂卫就是锦衣卫,派太监掌管。厂卫也监管五城兵马司)

讲到法律,法律是用来治平天下万民情绪的。其中有轻重之分,太祖(朱元璋)既定为律,历代圣明君主增加条款为例。实施法律,可以根据喜怒看情况而定轻重,但一时的例规不能作为长久不变的法律。臣在刑部任职三年了,每次见到诏狱(锦衣卫管辖关押高级官员的监狱)进来犯官,判决公平的就忤逆陛下意思,判决超重的就符合陛下心意。如往年陈恕、王正甄、常照等案件,臣等欺天罔人,践踏法律,违心作出判决,而陛下还认为判得轻,又下旨全部斩杀!既然如此办事,随心所欲践踏法律,那么明朝律例有何用处?岂不是成了摆设?恳请陛下以后将案件交给司法部门公正审理,遵从祖宗既定律例,这样做,犯案和在狱中之人就会觉得公平,而称颂陛下英明。

自古圣明君主,有谁喜欢听诽谤的言语?但是,不喜欢听也要听,必须务实,虚怀若谷,广开言路,允许大臣献言献策,对有益于国计民生的言论还要给予奖励,以使言路通畅,这样陛下才能了解天下安危和百姓疾苦喜乐。否则,陛下如何明辨是非,洞察天下大势,明照万里?如今陛下所听到的言论,都是大臣们敢说的,而不敢说的、尖锐的言论,陛下是听不到的。一个人孤立而高高在上,满朝文武中并无一个敢于犯颜直谏、讲真话的大臣,陛下心情是愉快的,但忧患的事情不能解决啊!恳请陛下释放狱中的曹学程,恢复吴文梓的官职,所有因为犯颜直谏的大臣一概录用。这样做,士大夫心服,言论通畅,政通人和。

朝鲜毗邻我国东北,就在我国手臂腋窝下,平壤西接鸭绿江,晋州直接对着山东的登州莱州。假设倭寇(日本海盗)攻占朝鲜半岛,聚众招兵,用朝鲜的粮食供应军需,他们进攻就可以切断我国的漕运,退回去也可以侵扰辽东地区。果真如此,不用一年,京师受困,这才是最值得忧虑的大事!朝鲜方面已经多次请求我国出兵援助,而我们朝廷里的意见不一,有同意出兵,有不同意出兵的,讨论来讨论去没完没了,即便决定出兵了,又拖拖拉拉,没有确切日期。倘若朝鲜兵微将寡抵挡不住倭寇进攻,被敌人占据半岛,那咋办?恳请陛下早决大计,派兵援朝,这样做,全国人民都会赞成,心服,称颂陛下英明。

各省运来京师的物资,制造和交货本来就很辛苦,长途运输更为艰难。而送入官府仓库后,因为管理不善,很多物资都腐烂了!这是百姓的血汗啊,都是民脂民膏,就这样化为尘土!多么可惜!如果制定章程,规定每年必须核查一次,凡有破损腐烂的,就严惩管理人员,将他们判刑收监。这样认真整顿一番,一年运来的物资就够三年用了,每年可以节省百万两银子,而各省的承办人员、押送人员肯定举双手赞成,民心大悦,共赞陛下英明!

自从朝廷颁布抄没法从重执行以后,刑法很重,株连太多。有些因为转移财物,被转移方也要连坐,一并抄家收监。由此出现奸人诬告,说犯官藏有很多财物,不止抄家所得之数目,如此操作,就连许多亲戚朋友都被抄家!而官吏执法时,一封大门,鸡犬大半饿死。犯官家属出门,无亲戚敢收留,使得他们有家不能回,无处居住。加上官吏好用严刑峻法,兵卒行为粗暴,多方搜刮,青年女子也强令解开衣服搜身。臣曾经见过这种场面,感觉羞耻难堪,掩面流泪。这些并不都是犯官家属,不是犯罪的人,就因为与犯官沾亲带故,被株连抄家,真是有一万张口也无法说清楚啊!而执法官吏奸诈,乘机勒索财物,不达目的不罢休!这项抄没法加重后,半年之内困扰京师,人心惶惶,搞到很多亲戚不敢来往,划清界线,不知陛下知道此事吗?恳请陛下修正抄没法例,谨慎施行。这样做,则京师人心安定,感激陛下恩德。

民国元老于右任书写吕坤名句

历代先皇在位时,身边都有大把太监宫女妃嫔伺候,未听闻有谁被用刑打死。

陛下近几年来,猜疑心重,怒气激烈,在朝堂上将臣子打得血肉模糊,地面血水横流!在宫内,将伺候的太监、宫女打得哭爹叫娘啼哭不止!时间久了,戾气冤魂,聚集在福祥之地(宫殿)。如今给陛下把守门户的人,无不伤心怨恨,他们外表忠诚勤敏,其实心怀不满已久,奸诈阴毒成性。既然在宫内朝不保夕,随时有被打死之忧虑,一旦生出恶念,即使死九次,也是敢于冒险行动的!试问陛下卧室周围,与陛下同心友好者有几人?黑夜之中,陛下需要防范的人有多少?臣一考虑到这些,真是忧虑不已。恳请陛下少用棍棒责罚,谨慎动用鞭刑,这样做,身边的人、伺候你的人就有安全感,心服口服。

历代先皇主政,有一日三次上朝,有一日一次上朝的。而陛下不上朝处理政务很久了,天下人心涣散猜疑,这种情绪普遍有。奸险邪恶的人已经窥探很久,但守卫官不想多事,依然故往,并不在意。今陛下装修乾清宫,工地就在眼前,而被征用做工的军人、工匠来来往往,彼此间并不认识,万一发生变乱,将如何应付呢?臣以为,最好在清晨发给宫门的钥匙,中午时候放出军人、工匠。还有,如果不是紧急的军情政务,就不要在黄昏和晚上召见大臣。还有,大臣上奏章,君主不批复,这种事先朝未有。时至今日,被陛下留中不批复的奏章,已经有一半了。假设国家有大事需要及时处理,而奏章被封锁不见批复,传到外面说:“留中了!”那么人们知道吗?谁信?臣请求从今日开始,凡是大臣上奏章而未能及时批复者,要记录下来,每日列出清单贴在宫门外,而后交付相关衙门调查核实。这样做,即使陛下与大臣不见面,也能通达消息,不会被欺骗和蒙蔽。

臣一直看好陛下以前励精图治的做法,而今陛下正当壮年,并不见陛下彻夜忧虑国家大计,而是时刻担忧自己会贫穷!其实,天下的财富只有这么多,国君要想敛财巨富,则天下百姓必定贫穷!天下百姓都穷,国君岂能独富呢?如今民生艰难,百姓贫困,缺衣少食,面容憔悴,而宫内采办物资每年增加,严重损伤民力;诛杀官员与需求物资品种数量也很多。这样做,只会引起天下万民怨恨,四海之人都会视陛下为仇人!臣仔细思量,实在痛心不已。倘若陛下能以国为家,爱民如子,努力改善民生,使百姓安居乐业,千年如一日执着追求,即便宫内没有财物,一贫如洗,试问天下百姓谁会忍心让陛下独自贫困?今紫禁城之内,人人不愿有君王存在!普天之下的百姓,都不愿活着,正是民不聊生!怨恨忧愁的声音,无法入耳!如果陛下听到这种怨恨、忧愁的言论,肯定寝食难安!臣年纪老迈,身体衰弱,恐怕见不到天下太平的日子了。所以悲天悯地,诚惶诚恐,吃斋七日,沐浴更衣,用最诚恳之心冒死上奏章。祈望陛下采纳,谨慎行事,拿出圣主的英明和悟性,将奏章中的意见逐一予以落实,认真办理。果真如此,则天下万民心服,天意自然转好,继续保佑大明江山万年!如果不这样做,陛下以后即便后悔,又有何用?将如何补救?

吕坤这道奏章呈上去,如石沉大海,万历帝没有批复。吕坤知道皇帝昏暗无用,便说自己年老多病,请求退休。宫内传出旨意,准了。

用今天眼光,仔细阅读吕坤的奏章,面面俱到,实事求是,条条切中要害,确实将当时明朝的政治、经济和军事弊端逐一剖析出来了!

只可惜,昏暗无用的万历帝不采纳,不理睬,他没有危机感!是他把这些难题全部传给后任皇帝,以至积重难返,明朝灭亡。

吕坤奏章中的第一条,就说关陇之地(陕西甘肃等地)贫困,土地产值少,百姓生活艰难,请求朝廷好好安抚当地百姓,在民生方面给予照顾!但是皇帝不理睬。吕坤真是神仙眼,万历二十五年五月上奏章,仅过四十七年,崇祯帝吊死,明朝灭亡!也就是说,距离这道奏章仅仅三十年,陕北农民大规模起义,涌现出李自成、张献忠两支造反兵团,活生生将明朝捣烂至死!

问题出在陕北,正是关陇之地!

从这道奏章中,可以看到当时明朝在政治、经济和军事方面都出现很多问题,是深层次的矛盾!

河南省宁陵县吕坤墓

明朝灭亡,说白了,就是万历帝自找的!试想,稍有头脑的皇帝,稍有正义感的皇帝,看了吕坤这道奏章后,会没有危机感?不会。但万历帝没有危机感,听不进去,根本不理睬吕坤的一片赤诚肺腑之言!而历史的发展,完全印证了吕坤的卓越见识!

注:吕坤奏章出自《明史》

(这篇文章花了三个晚上写出来)

大城公

在报刊发表文章原用笔名:东山尹,庄满,鸣白,营种。

1996~2005年在全国畅销杂志包括

广东省《共鸣》《家庭》《深圳青年》《佛山文艺》《江门文艺》《惠州文学》《同舟共进》《炎黄春秋》《家家乐》《金桥》

河北省《文史精华》

河南省《名人传记》《人生与伴侣》《时代青年》

湖北省《幸福》《治安纵横》《知音》《警笛》《今古传奇》

湖南省《康乐园》

广西《西江月》《灵水》

海南省《青年时代》

四川省《龙门阵》《分忧》《成都商报》

云南省《女性大世界》

陕西省《家庭之友》

内蒙古《这一代》

上海《青年一代》《文汇报》

安徽省《恋爱婚姻家庭》

北京《婚姻家庭》

吉林省《演讲与口才》《做人与处世》

黑龙江省《家庭生活指南》,等等杂志报纸发表各类文章160多篇;

创作

123万字长篇历史武侠小说《谁主天下》

60万字长篇历史武侠小说《还我河山》

39万字名人传记《北洋军阀列传》

武侠小说在《江门文艺》连载;

撰写《科学发展观》理论文章17篇;

创作历史题材电视连续剧本一部;

深入研究应用中草药治疗癌瘤学科20年


大城公



sunjin72976689


认为1597年(即万历二十五年五月)吕坤上奏章给万历皇帝就证明预见明朝灭亡,责任是在万历而非崇祯应是错误的;根据史实,李自成农民起义之势完全是崇祯废除工商税增加农业税造成的:一、李自成是在崇祯十三年即1640年11月到河南开仓赈济饥民”远近饥民抲锄前往”后迅速发展为几万人成了气侯的,此前虽有“李自成只十七骑躲入商洛山中”“崇祯十一年李自成在富北关南娶妻生子””李自成在鱼腹山被官军清剿只剩五十骑走脱”等似乎只是被崇祯从驿站裁撤后嘯聚山林未成气候的生计;

二、吕坤认为织造工业中那些名贵织锦外贸商品不是急需之物,要万历下令停止陝西等地发展织造工业项目,禁止该地区参与工商经济似应是错误的;是否万历真听了吕坤的话造成黄土高原特别穷呢?有待探讨。

三、吕坤认为,皇上应对朱明宗室好一点,皇上对太监冯保等宫营的商铺上缴任务太重了,抄家时因财产转移,被转移方也要连坐不好等,似乎都不是有建设性的好建议;

四、吕坤不主张与时俱进,只主张遵从祖宗既定律例怎么行呢?主张对盘剝矿工的管理人员“一律处罚诛杀”,而不是按情节轻重定罪量刑,并不是法治文明的倡议;

五、吕坤在关于加派军队在朝鲜羸得抗击倭寇侵略胜利是提的很对的,万历皇帝虽没有批复奏章,但明显是釆纳意见的,万历三大征之一的朝鲜抗日战争不正是在1598年胜利结束吗!

六、吕坤看到“无人耕地很多”并不是土地兼并严重,解决办法似乎有,工业用地或反哺农业经营,是工商经济下一般常见现象,并非不可解决的;

七、向皇帝提意见是很危险的,吕坤吃斋7日沐浴更衣后才敢冒死写奏章启奏,但其实吕坤错过了一次历史机遇,他似应该建议皇帝众议立法、天下人共议解决税政、法定众选丞相责任制、皇帝诏书承认法定选举有效;不是有可能保大明千秋万代吗?不但奏巯中所提监督国家仓库物资保管保护不成问题,而且骂丞相、换丞相局面不会失控,这才好让天下人说话呀!


历史的微妙启示


朱元璋问过一个算命的明朝的命运,算命的给出了八个字:始于东南,终于西北。灭明者,西北李自成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