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飛飛鄧中翰都為“美國新院士”,但一個是美國籍,一個是中國籍

在科學界,對於大多數的人來說,除了研究不少的成果之外,能夠成為全球性著名機構公認的“院士”可以說是一個非常了不起的成果,而這幾天關於“美國工程院新增院士名單”公佈之後,又引發了大家的熱議,因為在這新增的87名新院士和18名外籍院士之中,出現

7位華人科學家,其中我看到很多科學報告都在標題中指出了兩個人,李飛飛、鄧中翰這兩個人,我也就看了下,這兩個入選美國工程院的華人到底有什麼不一樣,確實他們作為入選者還是有很多不一樣的,部分研究領域,國籍等都不一樣,我們來看看這裡兩個人。

李飛飛鄧中翰都為“美國新院士”,但一個是美國籍,一個是中國籍

李飛飛是一個什麼樣的人物?

根據公開的資料顯示,李飛飛如今是美國斯坦福大學計算機科學系教授,所以是生活在美國的一名優秀的華人,她本身的出生在北京的,並且是在四川成長過,所以與我們是少不了關係的。在16歲的時候,隨父母移居美國新澤西州,所以最終她雖然屬於漢族人,但是是美國國籍,這可以說是“損失”了一名科學家了,當然這是她們家庭自願選擇的,與我們無關。

李飛飛鄧中翰都為“美國新院士”,但一個是美國籍,一個是中國籍

她的成就可以說非常的突出,如今在美國也是一個“有聲有色”的人物,從2018年年底的時候,它就擔任了谷歌雲AI負責人職位。主要研究方向為機器學習、計算機視覺、認知計算神經學等領域,所以在2015年12月1日的時候,她也憑藉入選到了2015年“全球百大思想者”,2018年3月,獲影響世界華人大獎。

李飛飛鄧中翰都為“美國新院士”,但一個是美國籍,一個是中國籍

鄧中翰是一個什麼樣的人物?

鄧中翰是生於江蘇南京,可以說在中國是一個了不起的人物,在2009年的時候,就當選了中國工程院院士,但是當時才41歲,他的國籍中國。鄧中翰如今能在美國工程院新增院士名單中出現,也說明了他的影響力在國外是“首屈一指”的。它的主要成就就是在“星光”系列數字多媒體芯片上取得的成就,如今是達到了世界領先的水平,並且在中國國內外實現大規模產業化,應用於計算機、手機及監控等領域,所以說是非常了不起的。不僅在國內獲得了認可,在國外也是同樣的如此。

李飛飛鄧中翰都為“美國新院士”,但一個是美國籍,一個是中國籍

對比兩個人,需要注意的是,李飛飛教授是美國籍,而鄧中翰博士是中國國籍,因此是“外籍院士”。當然其實他們還是具有共同的研究領域點,那就是涉及到了計算機領域,或有相同點,所以兩位科學家如果有機會還是可以相互“切磋”下,相互彌補下之間的差異,其實在這裡面,很多人可能會說李飛飛,為何要離開祖國到美國發展,畢竟這是個人的想法問題,我們這裡就不多說了,雖然如今她是屬於美國籍的科學家,但是她對世界的影響力依然是存在的。

李飛飛鄧中翰都為“美國新院士”,但一個是美國籍,一個是中國籍

而鄧中翰的想法確實不一樣,在30歲的時候,他是棄美回國的,在祖國進行發展的,希望將中國的產業提升一個高度,確實如今他是做到了,他成為了中星微電子集團創始人、首席科學家,並且也成為世界知名的人物。

李飛飛鄧中翰都為“美國新院士”,但一個是美國籍,一個是中國籍

從這裡我們也看出了一個問題,在全世界可能都一樣,並不是所有的人在有所成就,或者具有實力的時候,願意放棄自己原先最美好的一面來熱衷與做一些“偉大”的事情,還是要根據自己的情況而定。對我們自己而言,肯定是希望很多具有實力的海外科學家來支持自己的祖國,就如鄧中翰一樣。可以說是放棄了美國的一切,回到祖國來“打拼”,然後將祖國部分研究領域的成果提升到一個新高度,這個確實值得學習。科學家嘛,肯定每個人的想法不一樣,並且每個人也不是說偉大就偉大,這裡我們不用說李飛飛的不好,也不用過於誇獎鄧中翰的好,相互自己平衡一下就行。

李飛飛鄧中翰都為“美國新院士”,但一個是美國籍,一個是中國籍

雖然說是一個美國籍,一箇中國籍,但是上面我們也說了,他們都具有計算機方面的研究領域,或多或少又相同點,俗話說“科學無國界”,拋開一切才是正道,不要帶“有色眼光”看問題,我們也期待兩者能夠共同的研究出一些成就,造福全球的人類。希望除了這兩位還有其他5位華人科學家(包括劉鎮欽、範欽強、俞久平、曾亮、張捷)也一樣,共同將自己所學到的,具有相同的領域研究,一起分享,大家一起進步才是整個社會的進步,我們都是人類,我們都是好朋友,共同發展才是最好的,不要動不動就相互傷害,這樣不僅在傷害別人,可能也在傷害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