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纏足在宋朝興盛,儒家文化在宋朝開始走向衰落

再好的木頭時間長也會腐爛,2000多年曆史的儒家文化也沾染了太多腐朽的東西。儒家思想逐漸脫離孔子思想的過程,也是儒家逐漸暮落的過程。

宋朝在中國文化史上是一個分水嶺的朝代,很多的不養生的生活方式進入社會。女子纏足在宋朝大面積流行,纏足也是腐朽的封建禮教的代表。

女性纏足在宋朝興盛,儒家文化在宋朝開始走向衰落

妲己

關於纏足的起源,傳說殷末紂王的妃子妲己也是狐精變的,但是她的腳沒有變好,就用布帛裹了起來。由於妲己受寵,宮中女子便紛紛學她,把腳裹起來。纏足很早就有,只是和別現象,沒有在社會上形成主流的習俗。 

宋代詩人蘇東坡曾做《菩薩蠻》一詞寫纏足。“塗香莫惜蓮承步,長愁羅襪凌波去;只見舞迴風,都無行處蹤。偷立宮樣穩,並立雙跌困;纖妙說應難,須從掌上看。”

這也可稱之為中國詩詞史上寫纏足的第一首詞。到南宋末年時,小腳女人已成為婦女的通稱。

南唐後主李煜對女子纏足的流行有推波助瀾的作用。李煜喜歡弓足,有一位妃子別出心裁地把自己的腳用布纏起來,纏得很緊,一雙腳看上去似三寸金蓮,走起路來一搖三擺,李煜就特別寵愛這位妃子。

宮中其他的女子都學著她的樣子,纏腳成為一種時尚,民間的女子也學著纏腳,形成了纏足這個殘害婦女健康的風俗。

女性纏足在宋朝興盛,儒家文化在宋朝開始走向衰落

小腳女人

如果孔子生活在宋朝,孔子會堅決的反對女子纏足,阻止這個危害婦女健康的陋習在社會上流行。

為什麼認為孔子一定會反對纏足?我們可以從孔子的思想中尋找證據。

《孟子·梁惠王》裡面有這樣一句話,仲尼曰:“始作俑者,其無後乎”。

翻譯:孔子說:開始用俑陪葬的人,難道沒有後人了嗎?

這句話是孔子罵人的話,這是所有文字記載裡面孔子罵人最狠的一句話。按照孔子的思想,不可能會同意纏腳這種殘害女性身體的習俗廣泛流傳,一定會對女子纏足展開堅決的鬥爭。

很多人認為這是孟子假託孔子學的,實際是孟子說的話。我們分析一下孟子和孔子的關係,孟子是孔子的孫子子思的學生。

按照記載,孔子大致比子思大40歲左右,當孔子去世的時候,子思已經是一個30歲的成年人了,子思和孔子在一起生活的時間比孔子的學生更長。

作為孔子的孫子,子思更多的知道孔子在私下裡說的話。這句話是孔子私下裡說的,沒有在《論語》裡面記載也是可以理解的。

孔子反對不養生的生活方式,在很多地方都有表現。

在孔子的學生宰予大白天睡覺的時候,孔子嚴厲的批評了宰予,並且是多次批評。

孔子看見自己的發小原壤岔開腿坐在地上,用木棍敲打原壤。

女性纏足這個惡習在宋朝廣泛流傳,沒有受到程朱理學的代表人物朱熹等人的反對,甚至是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朱熹提出“存天理,滅人慾”“餓死事小,失節事大”。朱熹的人品在歷史上是有汙點的,被人們稱為偽君子。

宋朝慶元二年,監察御史沈繼祖彈劾朱熹,向皇帝列出了朱熹的十大罪狀,揭露出朱熹表裡不一的真面目。其中有朱熹曾經引誘了兩個尼姑當小妾,而且還和他的大兒媳婦不清不楚。

宋寧宗聽聞了朱熹的這些罪狀之後,下令要徹掉朱熹的官職。

朱熹認下了所有的罪狀,還承認自己以前的那些所謂的理學思想都是“偽學”。

朱熹沒有理解清楚什麼是天理,也沒有理解孔子的思想。

朱熹為了迎合統治階級的思想,突出重視三綱五常,三從四德,讓一些已經消失的腐朽現象又出現了。

人殉制度在歷代儒家的攻擊下,在漢朝已經基本消失了,但是到了宋朝又死灰復燃,到後來的明清都很盛行,一直到解放前這種醜惡現象仍然存在。

纏足這種殘害女性身心健康的變態風俗,從宋朝開始能在中國堂而皇之的流傳上千年,成為社會的主流風俗,儒家有很大的責任。

宋朝以來的儒家對女性纏足不僅沒有禁止,還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宋朝以後的儒家思想已經遠離了孔子的思想。

遠離了孔子,儒家思想也就不再先進。

女性纏足在宋朝興盛,儒家文化在宋朝開始走向衰落

孔子像

近代西方文化領導了業革命,西方人用工業革命製造的堅船利炮打開了中國的國門,造成了人們對中華文化的不自信。一些人對傳統文化一知半解,盲目崇洋媚外,這是缺乏文化自信的表現。

弘揚儒家文化,首先要把孔子思想和腐朽的儒家文化區分來。

深入研究孔子的養生思想,是弘揚儒家文化的關鍵,也是弘揚中華文化的關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