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農村最需要改變的是什麼?

偉哥拉呱


農村經過40多年的改革開放,確實改變了農村貧困落後的現象,不必說家裡有多少存款,因為這個我們外人不知道,光看左鄰右舍家往的、穿的、吃的、手裡拿的通信工具,出門的交通工具,就知道比過去不知好了多少倍,但是隨之也出現了不好的現象,阻礙著農村經濟的發展,必須改變。

第一,鄰居之間沒有了團結精神。在農業生產合作時代和包產到戶初期,由於平時見面的機會多,都互相打招呼,挺和諧的,特別是在莊稼收割和打碾中、修蓋房子時,操辦紅白事情時,左鄰右舍的人都不請自來,都相互幫助不要任何報酬,而且還很和氣的。而現在鄰居之間見了面,就好像是陌生人一樣,都互相不問候了,有啥事情時還需要上門請,要不就裝作不知道,出現這種現象的原因是,貧富懸殊拉大,一切都向錢看,笑人無、恨人有了,農民缺乏了思想道德教育,金錢高於一切了。這樣現象如果不改變,農村就沒有和諧氣氛了,還炎什麼發展。

第二,光棍漢增多。在許多年前,農村光棍也


有裡,一個1000人左右的村子就是兩三個,那確實是家裡弟兄多,貧窮而取不上媳婦的,女方家由於顧面子,要的禮也不多,而現在就是一個兒子的也取不上媳婦,除了男女比例不平衡外,就是高價彩禮造成的,買賣婚姻在農村成為了見怪不奇怪的事,現在誰家女孩多,誰家就是富人,一個1000人左右的村子光棍達40個。這就要國家加強對農民的思想教育,制訂條例,從而制止買賣婚姻。

第三,農民爭當低保戶、貧困戶。勤勞智慧來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可是現在一些農民開始羨慕起低保戶、貧困戶了,不那麼勤勞了,認為被評為低保護和貧困戶是挺光榮的事,比兒女考上大學還光榮,被評不上就認為在村裡沒地位、沒面子,低人一等。被評上的戶笑話評不上的,認為是與村幹部的關係搞得不好,評不上的憎恨評上的,群眾之系的矛盾越來越大。出現這種局面的原因是多半是冒牌低保戶、貧困戶,希望引起國家的重視。

第四,荒地增多。在土地包產到戶最初幾年,農民非常熱愛土地,把土地當作他們生存的命根,不管是在春天還是夏天、秋天,山上山下的莊稼綠油油的一片。現在山上山下看到的卻是野草成林,好端端的土地失去利用價值,農民人不愛惜土地了,開始棄農厭農了,其原因是農村年輕人外出打工去了,留守的老人務不動地了,只好放棄。只有成立新型農業合作社,農民就有了向心力、凝聚力,發展農業生產有人堵促了,就不浪費土地資源了。

第五,土地流轉金不按時到位。有的地方的土地,在當地政府部門的牽頭下,把大片水澆地流轉給了外地人發展果園,起初土地流轉金是一年一發,解決了農民的生活問題,現在變成了兩多時間年一發,對農民的生活造成引響,希望在以後的土地流轉中,農民朋友要謹慎,也希望當地父母官為農民作主,要回土地流轉金,因為農民是弱小群體。


用戶自知自愛WWW


有人問我現在為什麼不回農村過年了,過年農村還算熱鬧吧……我不知道該怎麼告訴他,但是我心裡非常清楚為什麼!現在的農村我兒時的家鄉已經找不回來了,現在的農村沒有了兒時的淳樸,有的都是虛榮勢利的醜陋.....農村的大爺大娘們都沒有了兒時的可愛,叔叔阿姨們都沒有了兒時的善良,找不回兒時最淳樸善良最美好的記憶了.....小時候的有人情味的家鄉只能在回憶裡泛黃模糊生根發芽!電視從黑白進入到彩色,而人情味卻從彩色進入到了黑白.....



小豬三弟


一、農村的賭博惡習

在農村賭博之風盛行,各地農村普遍存在這樣的情況。身邊也有這樣的事情發生,過年如果你不玩一玩,彷彿就沒有了朋友。即使再小的賭博也是不好的,也非常反感這樣的方式過年。問過許多人過完玩牌的看法,基本都不喜歡這樣的方式,為了顯示合群也只能隨波逐流。節假日期間,親朋好友聚在一起打牌是難免的,但小賭怡情,大賭傷身,要懂得控制自己,別賭的一發不可收拾。

二、偏高的彩禮錢

彩禮本來是為結婚增加氣氛的,農村現在生活條件確實好了,彩禮多一點,也無可厚非,但是一些地區彩禮多的嚇人。以前的彩禮錢可能是幾千塊,到後來幾萬塊,現在甚至幾十萬,有些地方還要求必須有房有車,房子還需全額付款,這讓農民怎麼承擔的起。

三、人情味消失,開始向錢看

以前的農村,如果一家蓋房子,基本大家都會主動地幫忙,然後東家買點肉,買點菜大家晚上在家一起吃飯,熱熱鬧鬧的就把房子蓋好了,現在這種情況幾乎是看不到了。如果不出工錢,鄰居基本上都不會去幫忙。人情味正在逐漸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快節奏的向錢看齊。

四、騙領低保

低保本是國家給貧困家庭的補助,但有些人仗著和幹部的關係白白霸佔這個名額,有些人明明家裡就住著別墅,開著豪車,卻領著低保,這讓真正需要低保的家庭苦不堪言,這種現象是非常不公平的,需要國家大力懲治。

五、攀比風盛行

農村攀比之風嚴重,也是圖一個熱鬧,主要還是面子。別人有的自己一定要有,潛意識裡面就會產生攀比。如大搞酒席,一些鋪張浪費,彷彿財力能顯示一個人面子,花錢越多臉上越有光。


寧露露


現在全國很多地區都在搞農村建設,統一整潔的農村小區給農村帶去了便利,有的農村小區通上了天然氣甚至在某些農村小區規劃了供暖系統。在某些地方開始合併村莊,新建成的小區通上了自來水,修了平整的馬路,排汙管道也做得很好,基本上新建好的農村小區和城市小區相差不大。對於這樣的生活農村老百姓自然非常向往,對於這樣的改革老百姓更是十分支持,但是除了高樓農村需要改變的東西太多了,

第一:如何改善農村老年人的養老問題。

新中國成立以來國人的壽命在不斷增加,農村老年人越來越多。不同於城市老年人,農村老年人生活基本上沒有保障,除了國家給的每月70-140元(每個地區不同)的養老費以外幾乎全靠孩子救濟,但是農村孩子進城生活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唯一能做的就是給父母有限的經濟補償。老年人生病是常有的事,在城市有完整的醫療體系,城市老年人不光有退休金而且看病有優惠,農村人幾乎沒有收入看病並不便宜。

在鄉村振興時個人認為必須要考慮到農村老人養老的問題,在農村建設規劃中必須要考慮到農村老年人看病等醫療問題,給予老年人最大的優惠,讓農村老年人不怕進醫院,畢竟在農村很多老年人為了省錢不願意看病的人不少。

農村老人加入醫療保險

第二:農村老百姓增收的問題。

農村人工資有多低?一般的城市人是無法想象的,在農村大棚地種植蔬菜的工人每天的工資是30元,一個月不到1000元,為了照顧孩子年輕的女性只能在家附近找一份工作,但是能拿到2000元一個月工資已經萬幸了,因為很多人根本找不到工作。隨著農村建設規劃,住集中供房的成本不低,以前可以用土灶,現在基本上用燃氣了。生活成本的增加的同時如果收入不增加,農村老百姓為了多掙錢彌補生活上的開銷可能再一次選擇離開農村。


農村振興必須要有配套的產業支持,沒有產業就沒有資金的注入,沒有資金的注入農村經濟仍然是一潭死水。個人認為在鄉村振興時應該考慮到農村就業的問題,根據農村不同的條件建立蔬菜加工、批發或者小型的手工加工廠。農村的人工成本低勞動力豐富,現在物流很方便,農村的產品可以銷售到全國甚至全世界,農村現在缺少的技術和資金,這方面還需要努力。

第三:農村老百姓需要土地

農村人如果不種地那將會是什麼風景?如果農村人失去了土地就失去了最基本的生活保障。農村人喜歡種地,雖然有的人年紀大了幹不了重活,可是種一些瓜果蔬菜自給自足還是非常有必要的,伴隨著以後開銷的增大,農村有自己的果園、菜地非常必要。

鄉村振興是一項大工程,沒有十年八年的時間鄉村想要振興還是非常難的,目前農村很多項目也僅僅停留在規劃上,實際操作上還要有待檢驗。不過鄉村建設除了搞集體住房、蓋高樓外,一些軟實力也要跟得上,讓農村老百姓有更多的獲得感才是真正的鄉村振興。


小溫豫生活


現在農村最需要改變什麼?

我是剛回到農村打算做點事情的,不敢說自己玩去做一個新時代的農民,確實也做不到,現在農村的土地都是金疙瘩,誰都不想往外出租,想做個家庭農場都沒的希望的。

回到正題,農村最需要改變什麼?我覺得沒有什麼最需要改變的,只有很多事情一起改變才能實現從量變到質變的昇華。

一,思維

農村人有沒有人才,人才很多,早已不是寒門難出貴子的時代了,農村的人才可能支撐著某個高科技企業的技術部門,支撐著農業研發的發展,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注意到,農業大學裡的農村學習比例反而很低,而農業大學出來的農村學子願意回到農村的人更少,這為什麼?思維的偏移,不管你讀什麼專業,在父母眼中都是實現了鯉魚跳龍門的嬌子,怎麼能回農村?而就算有人堅持回到農村也沒有適合他們生長的土地,一個好漢三個幫,你身邊沒有三個臭皮匠很難做出什麼高大上的事情來,這就是我們要說的另一個點。這就吸引人才

二,人力資源

在這裡為什麼用到這個詞呢,如果我們把一個村子當成一個企業來經營,企業在發展之初,除了資金以外,很重要的一個部門就是人力資源。沒有人,說什麼都白費,農村裡只有老頭老太太和留守婦女,你一個青年人留在村裡,除了變成死肥宅還能幹什麼?就算想創造奇蹟也得有同樣思想的人給你搭把手呀。所以,有一個適合高精農家子弟創業的土壤了,還得有伴生的樹木,獨木難成林。對不對?這不就是返鄉創業?

三,經營模式

我們還是把農村必做企業,我們現在的生產模式是什麼?小家庭作坊,缺乏足夠的技術支撐,缺乏先進的生產工藝,原材料採購數量低,沒有議價權。無法降低生產成本,從而降低了應得利潤,那麼如果把所有小家庭作坊,合併為一個大的加工廠,以廠房和設備入股,或者以技術入股。至少可以降低一些人力成本,原來一個人有能力管理五臺機器,但家裡只有兩臺。這是不是人力資源的浪費。而我們需要付出什麼?職業經理人的工資和股份激勵。能得到什麼?不在裡面工作的可以得到分紅,留下工作的可以得到分紅加工資。而不願入股的可以另外規劃生產場地。這就是土地集約生產

四,農產品升級

國家雖然要確保耕地數量,但也並沒有限制水果和蔬菜種植,這就好像我們以前的家庭作坊因為技術低,抗風險能力低,等原因只能生產常規產品,商品溢價低。現在我們有了人才引進,有麼返鄉創業的人群,有了集約生產的規模,大家一起承擔風險,那就開始加工一些科技含量高的產品嘛。這就是我們農村的產業升級,從常規的糧食種植到水果和蔬菜種植。

五,渠道

有了高新產品,我們應該去考慮改變市場渠道了,有產品沒有好的渠道我們也只能坐看別人吃香喝辣自己啃鹹菜疙瘩。為啥,渠道在別人手裡,不要你的你咋整,渠道一定要掌握在自己手裡,還得是直接接觸零售終端的渠道,比如商超。

六,倉儲

農村蔬菜和水果很多,但缺乏倉儲能力,只能是當天出售,種植風險高,沒辦法應變,只能聽天由命。有了自己的倉儲能力就完全不同了。甚至可以收購別人的產品進行儲存。有了渠道配合倉儲,才能有一定的議價權,我們也不用奢望農業能實現成本核算溢價來改變市場價格,那樣人工成本核算起來能讓大部分人吃不起菜。所以,別幻想能穩定價格了,只能增加細節的話語權。這話很多人可能不愛聽,但就是你必須接受的事實。

以上這些雖然想的出來,但想實現可就難了,當然也可能有人會說是異想天開,我也只能回應是我一家之言,別罵人。



魯西馬識途


現在農村最需要改變的,主要是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減少農業人口總量,促進農業人口的合理流動。

改革開放前,我國有9億農業人口,改革開放四十年,己有2.88億農業人口進入城市。現在農業人口還有5.72億。根據農業發達國家的經驗,如美國,丹麥,荷蘭等國的經驗,他們國家的農業人口,才佔總人口的2%以上。而我國的農業人口,如果包括進城沒落戶口的,佔總人口一半以上。如果給進城的農業人口落戶口,仍佔總人口的40%。

我國耕地面積22億畝,紅線18億畝。按現在5.72億農業人口計算,人均佔有耕地才4畝左右,與農業勞動力不相適應,浪費了巨大的勞動能力。發達國家一個勞動力,耕種土地百畝以上,我國晉江有位姓陳的種糧大戶,一家人耕種3000畝土地。而現在人均才4畝耕地,很難提高生活水平。按一般勞動力和半機械化,機械化計算,人均耕地至少20畝,才能有產出效益。按這個基本數據計算,我國有1至2億農業人口就足夠了。

因此,大力減少農業人口總量,是當務之急。國家已放開城市落戶條件,就是減少農業人口的重大舉措。

二是改變小農經濟生產模式,是農業改革的重大任務。

一家一戶的小農經濟生產模式,規模小,投入多,造成土地碎片化,無法實施高度機械化耕種和科學管理,是實現農業現代化的巨大障礙。不改變小農經濟生產模式。,不解決土地碎片化,農業現代化就無從談起。國家應該採取通過合理轉讓,合理流通,或合理收購等各種舉措,使土地連片。通過培育新型職業農民,培養種糧大戶,或實行土地合作社,壯大集體經濟等措施,儘快實現改變小農經濟生產模式,逐步實行高度機械化耕種,科學管理,壯大規模,提高生產效益。

當然,改變小農經濟生產模式,困難巨大,用我的話說,這是我國農業又一場新的革命,其難度之大,不亞於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但這場革命必須進行,否則,就不能實現農業現代化。只有實現了農業現代化,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才能實現。


琿春徐飛768


我是土生土長的農村孩子,從以下幾點說下自己的感受:一是修路,鄉村街道還有很多是泥土路,不下雨還好,只有灰塵,如果下雨☔️,那路真成了“水泥路”,下圖就是農村街道的真實寫照。和城市柏油馬路相對比,簡直了,怎麼走,基本生活都成問題,就這道路談什麼發展。二是基礎設施,如基本的水,電,生活垃圾處理等。現在農村基本上沒有地下排水管道,生活汙水只能任由排放。三是收入來源單一:我五一回家,發現老家農村基本上都是小孩和老人,年輕人都外出打工,離家近的沒有工作機會,如果不出去打工,就只能靠種地的唯一收入來源了。如果真是靠種地,那現在這個物價水平,基本上得喝西北風了。四是教育。前次回家,聽到最多的聲音,就是上學無用,還不如早早輟學外出打工,來錢快,有個鄰居說,他大兒子大學畢業後兩年好不容易找到一個工作,才3000塊錢,還不如二兒子初中畢業,外出打工掙的多。

你覺得現在上學還有用嗎?上學能讓農村小孩跨越這個鴻溝嗎???不上學,能通過其他途徑改變嗎????




簡單慶慶


現在的農村的生活環境已經有很大的變化,隨著國家 “美麗鄉村”項目計劃進行。

農村的基本設施建設,隨著美麗鄉村項目的進行,農村街道基本都實現水泥硬化,把下雨就是泥窪的土路整消失了。主要的街道也都安裝了太陽能路燈,晚上出門給村民帶來極大的方便。街道上也用上垃圾箱,現在大家也都自覺把生活垃圾到進的垃圾桶,農村也有配置了專業的保潔員,保證街道的乾淨。生活環境也逐漸取向城市化管理,現在農村對環保瞭解業比之前很大程度的瞭解。這些就是現在農村發展的實際情況。

現在沒有什麼變化的是農村產業結構。農村收入來源基本還是靠外出打工,在家多少耕種還是傳統方式,主要勞力是老人、婦女為主。現在多數農村的現狀,留守兒童都快成了風景線了。

建議國家政策更多趨向三農,叫農民在家門口就有工作可做,是將來發展農村新方向。鼓勵生態養殖、生態種植、農村加工廠等項目建設政策。

農村最需要的是產業結構調整,單純種地已經不適合現在的發展國情。





起點農業


農村人說農村事。大家好!秀美張橋與你分享農村那些事!

農村最迫切的改變,我認為應該是領頭人以及人民群眾的思想,思路和觀念。


就拿我們村子來說吧。我們村位於陝西東部,是一個典型的半山區農村。過去就靠天吃飯。很多家裡的孩子到了年齡娶不到媳婦兒。女孩子也不願意嫁到本村。因為我們當地人的話來說,吃的飯碗裡可以照出人影兒。

現在我們村可是大變樣了。經過幾代村委幹部和黨員的帶動轉變思路,開拓進取,村裡因地制宜發展鄉村旅遊。深挖歷史,提升設施。以及種植花椒,核桃等經濟作物。村民的生活有了顯著的提高。以往給人印象農村那種髒亂差的印象在我們村蕩然無存。每個村民小組都配了保潔員。現在村裡的環境好。群眾覺悟素質都有所提高。垃圾也不亂扔。每天的遊客如織。去年我們村還被評為省級示範旅遊鄉村。



如果您認同我的看法或者想談自己的看法,歡迎在留言區互動!感謝點贊關注!


秀美張橋


目前農村需要解決的問題千頭萬緒,即使是農民和農村工作者所瞭解的也只是當地農村客觀存在的問題,至於目前全國農村普遍存在的迫切解決的問題其實是很難得出一個準確的標準答案的。且不說我們不可能具體考察全國每個鄉村的實際情況,即使我們真去每個鄉村實地考察過也不能對每個鄉村的具體情況瞭解得一清二楚,畢竟我們沒在那兒長期生活過,所以我現在只能將根據個人的觀察得出的答案陳述如下,至於這些答案存在哪些缺陷自然會有讀者發現,也許說不定就是由正在瀏覽答案的您發現咧

留守老人、兒童、婦女問題:目前農村地區的青壯年外出務工的現象較為普遍,在很多農村出現了較為尖銳的留守老人、留守兒童和留守婦女問題。留守老人所面對的問題主要是三個方面:沒有或只有很少的養老金導致經濟上的拮据;子女不在身邊導致心理上的寂寞;身體日益老化帶來的各種疾病困擾。針對經濟上的拮据應該通過國家整體經濟發展的基礎上逐步提升養老金,尤其是協調統籌彌補區域之間城鄉之間的養老金差距,盡力緩解老年人經濟拮据的困境。針對心理上的寂寞最根本的還是得靠老人的子女儘可能多抽時間陪伴,畢竟子女的陪伴是無論任何人也替代不了的。當然因為很多客觀原因的制約,有時孩子們難以長期陪伴在父母身邊,針對這種情況應該積極推進社區養老。留守兒童的問題往往伴隨著留守老人的問題:由於父母為生計所迫四處打工,沒有固定住所,孩子長期生活在老家的爺爺奶奶身邊,隨著老人的日漸老去,他們帶著年幼的孫子、孫女越來越吃力,而長期和父母不在一起生活造成孩子自小缺乏父愛、母愛,其實很多留守兒童都有這樣那樣的心理問題,應該說現在已經到了該正視並解決這些問題的時候。留守婦女面對的首先是生理上的問題——這不是什麼需要回避的問題,而是必須正視的問題。人都有性方面的需求,只是要符合法律和社會倫理道德的規範。對丈夫不在身邊的留守婦女而言:很顯然這是一個難以解決的問題。其次是體力精力上的問題:農村留守婦女中有相當一部分文化程度不是很高,相對城市女性而言她們是淳樸保守的,從某種意義上而言她們不太習慣拋頭露面獨當一面的生活。可因為丈夫不在身邊,她們不得不撐起家庭的重擔。家裡的農活得幹吧?體力上的問題還不是最大的。精神層面的問題就更大了:老人病了得照顧吧?孩子的功課得輔導吧?但其實她們並不太擅長應付這麼多問題,尤其是身邊連一個可以出主意的人都沒有。

農民的醫療、養老等福利待遇問題:從長遠來看要根治這一問題還是要在逐漸深化改革的過程中打破城鄉二元結構體系,實現城鄉統籌的醫療、養老福利制度。客觀地講目前國家對三農工作不可謂不重視,對提升農民的福利待遇也是下了大力氣的,不過就目前而言客觀上存在著實際效果不佳的問題,這主要是由於一部分鄉村領導幹部和村裡稱霸一方的惡勢力把持了村裡的財政,以致於中央下撥的扶貧款以及各種福利補貼並沒實際分發到應得的人手中,而一部分本來不該享有補貼的關係戶明明不存在困難卻拿到了中央的撥款。由於目前農村地區的青壯年外出務工的很多,留下來的老人、兒童、婦女對國家的相關政策缺乏足夠的瞭解,也不習慣於拋頭露面獨當一面,於是往往就出現了明明國家有相關的惠農政策,可實際上這些文件直接被鎖進了村幹部的辦公桌,農民們根本不瞭解相關的政策,自然也就難以維護自己的利益。

基礎設施建設問題:過去農村致富奔小康的一句口號是“要想富,先修路”,事實上農村要發展不只是要修路,而是要完善道路、房屋、學校、醫院以及各種文化體育休閒娛樂設施。

基層幹部以及醫療、教育工作者的隊伍建設問題:目前農村地區的基層幹部以及醫療、教育工作者相對於城區的領導幹部和醫療、教育工作者存在著素質相對偏低的客觀現象。事實上目前我國的醫療、教育系統在分配醫護人員和教師的工作崗位時基本上都是剛畢業的年輕醫護工作者和教師分到農村,而學歷高、資歷老、專業技能相對過硬的分到城區,這客觀上造成了農村地區的醫療條件、師資力量的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