诛杀安德海,山东巡抚丁宝桢为什么敢杀慈禧最宠爱的太监?

用户1974161219437


安德海是清朝咸丰、同治两朝著名的太监,其最初因为聪明伶俐而被咸丰皇帝所宠信,并被封为了御前太监,后又因在辛酉政变中冒死替慈禧太后和恭亲王传递消息而成为了慈禧太后的心腹。因为在辛酉政变中立下大功,原本炙手可热的安德海因此成为了清宫之中位高权重的红人,安德海也因为倚仗慈禧的宠信而变得越发骄狂起来。同治八年,安德海奉慈禧太后之命,到江南采办服饰,一行人走到山东地方,被山东巡抚丁宝桢就地正法。权监安德海被丁宝桢斩杀,一时之间,朝野上下人人称快。很多人被丁宝桢的果断决绝所折服,那么丁宝桢为何敢于斩杀当朝第一红人安德海呢?其实问题的答案并不难,因为安德海既违反了祖制,又得罪了三个人。

违反“太监不得擅出皇城”祖制,外出又无公文:

山东巡抚丁宝桢之所以敢于斩杀慈禧宠监安德海,其凭借的就是清朝“太监不得擅自出京”这一条祖制。清朝入关后,鉴于明朝太监专权祸国的历史教训,因此对内廷太监的管理一直异常严格,清朝历代皇帝都坚决防止太监干预朝政。并且在清朝开国之初,顺治帝就于顺治十年颁布上谕,对太监管理做出了规定:非经差遣,不许擅出皇城。安德海虽然奉慈禧之命出京采办龙袍,但是他手中一无慈禧懿旨,二无出行公文。所以丁宝桢将其斩杀合情合理又合法,并且丁宝桢还站在维护祖宗制度的制高点上堵住了慈禧太后的嘴,由于安德海平时形象不好,口碑又差,所以丁宝桢将其斩杀,朝野上下纷纷称快,上至朝臣,下至百姓无不纷纷称赞丁宝桢替朝廷除了一个祸害。慈禧虽然恼怒也只能装聋作哑,并且对丁宝桢进行了嘉奖。

倚仗慈禧宠信不把慈安太后和同治帝放在眼里:

辛酉政变后,安德海迅速成为慈禧太后的心腹,慈禧对其颇为宠信,安德海倚仗慈禧太后的宠信,在宫中横行霸道,不要说是宫中皇后嫔妃,甚至连与慈禧太后共同垂帘听政的母后皇太后慈安都不放在眼里,慈安太后性格宽厚慈祥,凡事大都不预计较,但是她对于安德海的恶名早有耳闻,安德海虽然作恶,但是一直以来并无大错,慈安太后想要惩戒安德海,也一直寻不到由头。当丁宝桢的奏折送到京中之时,恰逢慈禧太后抱病,慈安太后一人独自听政,当领班军机的恭亲王将安德海私自出京滋扰地方的事情上报慈安太后时,慈安太后异常震怒,历史上记载慈安太后当时的反应用了“立命诛之”四个字,实际上就是命丁宝桢将安德海就地正法。

安德海不仅得罪了慈安太后,实际上就连小皇帝同治也被被安德海得罪了。据说安德海经常向同治皇帝身边的太监宫女打听同治皇帝的起居和学业情况,每次得到消息便向慈禧太后禀报,慈禧听到了安德海的禀报后经常将同治皇帝召至近前疾声厉色的申斥,安德海还将一些自己的眼线安排在同治皇帝的身边进行监视,这些都让处于叛逆期的同治皇帝异常恼怒,同治皇帝为此还经常向嫡母慈安太后诉苦。当恭亲王在朝堂上将安德海私自出京的事情禀告听政的慈安太后时,一向不说话的同治皇帝竟然开口让恭亲王按照祖宗家法处理此事。所以丁宝桢之所以敢于斩杀安德海,也是得到了慈安太后和同治皇帝的暗中支持,既师出有名,又有太后皇帝支持,丁宝桢斩杀民愤极大的安德海实在不能不说是替天行道、为民除害了。

安德海干于朝政帮助慈禧解除恭亲王手中权力:

辛酉政变之后的一段时间里,初出茅庐的慈禧太后由于政治经验不足,所以在朝政方面,只能倚重与恭亲王,这一阶段,慈禧太后与恭亲王就权力的分配并未产生较大矛盾。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慈禧太后不断的积累政治经验,因此在与恭亲王的权力分配上,逐渐产生了矛盾。羽翼渐丰的慈禧想解除奕訢手中的权力,因此与身边的安德海密谋,借用一个御史弹劾奕訢的机会,发动突然袭击,亲手写诏书,以“虽无实据,事出有因”的罪名,革去奕訢的议政王和一切差使,不准干预一切公事。安德海在这场剥夺恭亲王权力的斗争中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一点不仅慈禧太后深知,实际上连恭亲王也非常清楚,恭亲王与安德海的仇就这样结下了。这也为后来丁宝桢斩杀安德海奠定了朝臣支持的基础。

可以说丁宝桢杀安德海,同时占有了天时地利人和,即遵守了祖宗的家法,有得到了慈安太后和同治皇帝的支持,朝臣方面,丁宝桢又有着恭亲王奕䜣的支持。基于这种实际情况,丁宝桢斩杀安德海可谓心中有底、理直气壮。


历史课课代表


诛杀安德海事件从表面上来看,就是清王朝的地方重臣,依祖制杀掉了私自出京的太监,可是事情远远没有这么简单,从历史文献记载的蛛丝马迹当中,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山东巡抚丁宝桢只是一个执行人,背后主脑另有其人。

一、安德海其人

安德海此人从小便入宫,在咸丰皇帝身边做随身太监,后来,慈禧凭借咸丰皇帝的宠爱,一步步崛起,安德海看到慈禧身上的潜力,便从此忠心跟随,咸丰皇帝死后,遵照他的遗嘱,慈安太后和顾命八大臣共同辅佐小皇帝处理朝政,这直接把慈禧排除在权力中心之外。

权力欲望极强的慈禧当然不甘心,于是便命安德海为联络人,暗中联系咸丰皇帝的六弟,也就是她的小叔子-恭亲王奕忻,利用他手中的军事力量悍然发动“祺祥政变”,干掉了顾命八大臣,慈禧开始垂帘听政。

正所谓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主子慈禧一步步走上权力巅峰,立下大功的安德海,自然也能跟着沾沾光,作为慈禧太后身边的心腹红人,他被一步步擢升为六品总管太监,风光无限。

二、得罪三大佬

不过,此时不到20岁的安德海,终究是少年心性,干一些事,也不懂得给自己留后路,朝廷中的大佬被他得罪了个光,其中最主要的就是恭亲王、慈安太后和同治小皇帝。

慈禧与小叔子恭亲王作为盟友发动政变之后,她如愿以偿的得以垂帘听政,恭亲王也以议政王的身份,执掌军机处和对外总理衙门,不过野心颇大的慈禧越来越不能忍受别人与她分享权利。

于是,她和恭亲王的矛盾冲突爆发,而作为狗腿子的安德海,则不停地在慈禧面前中伤恭亲王,奕忻被剥夺议政王身份,也与他脱不了干系,两人至此结了大仇。

而慈禧与慈安太后,表面上一团和气,但是,生性宽厚的慈安太后,作为正牌中宫皇太后,越来越感觉到慈禧对他的威胁,她和慈禧的斗争便开始从暗处涌动,而这时的安德海则是扮演了特务的身份,监视慈安太后的言行,慈安太后自然也想把他除之而后快。

他得罪的最后一个,也是最重要的一个,就是同治小皇帝,慈禧太后对于同治来讲,虽然是亲生母亲,但是自小慈禧对他严格异常,久而久之,同治皇帝反而与慈安太后更亲近一些,有什么委屈,也只和慈安太后讲,这当然让亲生母亲-慈禧心中泛酸。

而安德海则把小皇帝所作所为,一五一十的报告给慈禧,同治也因此受了不少责罚,挨了不少骂,以至于后来有人和小皇帝谈论亲政的问题时,小皇帝下意识的问“|亲政之后能杀人吗?”旁人问:”皇上要杀谁?,皇帝说:”杀小安子“,可见他对安德海的恨有多深。

三、私自出宫被丁宝桢所斩

在同治皇帝大婚之日即将来临之时,安德海借给皇帝采办龙袍之由,私自出宫下江南,名为采购,实为游玩,而且一路上嚣张异常,经常勒索官员,玩的不亦乐乎的他,总以为自己的靠山强硬,就算是违背了清朝太监”非奉差遣,不许擅出皇城“的祖制,地方官员也不敢说什么,不过不幸的是,他碰上的人是山东巡抚丁宝桢。

丁宝桢此人和明朝官员海瑞有的一比,清廉刚正,”生平处大事,无所趋避,其知有国,而不知有身“,也就是说,只要认为应该做的,他都敢做,不吝身死。他对干预朝政的太监安德海自然也没什么印象,于是,一张大网慢慢结成。

薛福成的《书太监安德海伏法事》中记载了同治八年,她从江南家乡赴保定,路过济南,拜见丁宝桢的经过,薛福成是曾国藩的心腹幕僚,他弟弟薛福宝正好在丁宝桢手下做事,他与丁宝桢两人也是故交,他在此书中曾记载丁宝桢对他说的这么一段话:

吾闻安德海将往广东,必过山东境,过则执而杀之,以其罪奏闻,如何?

也就是说当安德海打算南下,私自出宫的时候,京城已经有人把此消息告诉了丁宝桢,并与其安排好了计划。

安德海大摇大摆进入山东,正好撞到丁宝桢的枪口上。

丁宝桢下令给沿途府州地方官,“一体截拿在案,解省由其亲审”将安德海在泰安擒获,压往省府济南亲审,最后以“宦竖私出,非制,且大臣未闻有命,必诈无疑”定其罪,发四百里加急奏请朝廷。

奏折到北京之后,在慈安太后的授意下,同治皇帝瞒着慈禧太后,召来恭亲王等一概军机大臣,商议此事,最终拟旨给丁宝桢“指正确实,毋庸审讯,即行就地正法”。丁得军机处谕旨后,将安德海诛杀于济南府,并暴尸三日。



我们由此可看出,杀安德海的命令出自清廷高层,只是选了个敢干此事的丁宝桢具体执行,诛杀安德海的背后是慈禧与绊脚石们的权力斗争。


止一观史


安德海的一生经历

咸丰十一年,即1861年,这年对于十七岁的安德海来说是最重要的一年,这一年是他人生的一个重要的转折点。1861年,咸丰帝病死承德,他在死前任命了八个大臣来辅佐自己年幼的孩子。当时被辅佐大臣困在热河的慈禧太后为了夺权,决定联合当时的恭亲王进行政变,于是,慈禧和同自己地位差不多的慈安皇后商量后,就命安德海冒着生命危险偷偷的给恭亲王送密信。 虽然慈禧的小心思被当时的辅佐大臣是识破了,但是最后在安德海的帮助之下,恭亲王和两宫太后成功见面,随后发动了“辛酉政变”,慈禧成功掌握了政权。“辛酉政变”之后,安德海因为在政变中的优异表现,被提拔为太监总管。得势后的安德海,争权夺利的野心就表现了出来,他在朝廷中开始打压当时政变中的亲密伙伴恭亲王,而恭亲王也被他成功的打压下去了。



最后,自信心膨胀的安德海在一次出行的途中,被上东巡抚丁宝桢所杀,结束了自己充满阴谋的一生。

丁宝桢杀安德海

同治八年,太监安德海为了出外游玩敛财,所以多次请求慈禧,让慈禧派他到江南道置办皇上大婚所用的龙袍等物。按例,安德海当时的官职是不能出宫的,但慈禧拗不过安德海的执意请求,只得同意。

出宫后的安德海,在一帮手下的簇拥之下,一路威风张扬。为了能回到自己的家乡看看,安德海决定绕路去江南道,这样沿途还可以多收一些财富,殊不知这一绕把自己的命给绕掉了。 安德海一行人声势浩大的来到了山东境内,由于他的出行不符礼制,所以没有其他钦差所必需的文牒。 当时的山东巡抚丁宝桢为官清廉,做事重实效,整个山东在他的治理之下,吏治清明。所以当安德海到达山东境内的时候,为了谨慎起见,丁宝桢的手下德州知州赵新就将此事汇报给了丁宝桢。 丁宝桢早就对安德海的所作所为感到非常的愤慨,于是便有了杀死安德海的想法。恰巧此时,丁宝桢收到了一份密信,信中说安德海违背祖制,擅离皇宫,恃宠而骄,让他对其就地正法。

丁宝桢此人刚正清廉,敢于冒得罪慈禧太后的危险,固然和他有三个大人物的支持是分不开的。

慈安太后

第一慈安太后

大家都知道,两宫太后垂帘听政,一个东宫太后,一个西宫太后,基本大全都在慈禧太后,这也跟慈安太后不争不抢有很大关系。所以慈安太后虽然不贪权,但是很有影响力,如果没有慈安太后帮忙,丁宝桢不可能先斩后奏。


第二同治皇帝

同治皇帝长大后比较贪玩,有时候甚至偷偷溜出宫。安德海为了讨好慈禧太后,在慈禧太后面前打起了小报告,让同治皇帝受罚,颜面扫地。同治皇帝对安德海恨之入骨,早就动了杀他的念头,只是安德海过于得意忘形,没有察觉而已。

第三恭亲王奕訢。

恭亲王是道光皇帝的亲生儿子,咸丰皇帝的同父异母弟弟,在朝廷内外威望极高。可是,安德海仗着慈禧太后的重视,不把恭亲王放在眼里。




最主要的是安德海的行为确实该杀,我们不妨分析下👇:

一、清朝二百余年不准宦官与外人交接,“亦未有差派太监赴各省之事况”; 这是第一大忌,更何况遇到刚正不阿的丁宝桢。

二、龙袍是皇上穿的衣服,不需要太监外出监办,安德海出门督办,明显违规。

三、安德海太过招摇,还携带女优,严重违规,确实该杀。

四、安德海得罪了很多大人物,最后犯到丁宝桢手上,其他大人物一合力,安德海最终被先斩后奏,慈禧太后都就不了。

非常高兴能够回答这个问题,希望我的回答能够帮助到你,点关注,每天分享有趣历史。让我们一起学习进步。


杨仔同学


先介绍一下这个事件:这个安公公就是不作死不会死的典型,仗着自己是个帅哥,得到慈禧的宠爱,传闻还是“半成品太监”,和慈禧有一腿,就到处得瑟,以权谋私,到处搞一些小团伙,搞的京城满城风雨的,毕竟有慈禧罩着其他人也不敢对他怎么样。



在宫里玩腻了,这位安公公就想着出宫玩玩,借着慈禧交给了他点差事,就大摇大摆的出去了,带了一班小太监,这一路得瑟的啊,穷奢极欲,强拿强索,凶的咧。一路敲敲打打,生怕别人不知道安公公到你地盘了,开该送礼的送礼,陪玩的陪玩啊,搞的各地官员敢怒不敢言。到了山东地界上,当时山东的老大丁宝桢是个正义感十足的人(楞头青),想这个太监还得瑟到我头上了,有了杀意,就把他招摇的样子记录下来,直接派人给他抓了,就按照清朝当时有个律法“大清祖制,太监不许出都门,违者就地正法”,报告还在送给慈禧的路上呢,就把安公公给宰了。

至于为什么敢杀的原因:

第一:这个安公公犯了众怒,朝廷上下对他很不满意。

第二:山东老大有有两个很强的后台恭亲王奕䜣和慈安太后。有这两个后台丁宝桢腰杆也硬了不少。

第三:丁宝桢有法可依,依法办事,慈禧心里有心包庇,但也不敢带个“违背大清祖训的帽子”,也就只能算了。


.D


丁宝桢敢杀安德海,是和鬼子六有极大关系。

安德海,权倾一时的大太监。

按清朝祖制,太监不得出宫,出宫就是一个死。安德海为什么敢?本身这家伙就嚣张跋扈目空一切,仗着自己是慈禧身边的红人,讨了个差事出宫威风一下顺便敲敲地方官们的竹杠。

慈禧。民间传说安德海与慈禧有一腿,实际上并不可靠。

当时鬼子六是摄政王,与两宫太后关系微妙。安德海出宫,正好给鬼子六一个借刀杀人进而向慈禧显示个人威信的机会。安德海被丁宝祯摁住以后,老丁也犯嘀咕,赶紧向鬼子六汇报该如何处置。鬼子六多精,直接找到慈安,又是祖制又是敲诈勒索,直接要求慈安下旨干掉安德海。慈安要么缺心眼,要么也想给她的好妹妹一个下马威,让她知道自己才是后宫的女主人,于是同意了鬼子六的建议。就这么的,安德海掉了脑袋。

恭亲王奕,鬼子六,这家伙比他哥强多了。

当然事后,慈禧大怒,很快就处理了这些敢向自己亮肌肉的家伙。丁宝祯明升暗降,被赶到偏远闭塞的四川当总督,害的丁宫保闲的没事在家钻研菜谱;鬼子六则因为中法战争偏向主和被彻底一撸到底;慈安也死的不明不白,听说还是吃了慈禧送的什么点心挂掉的。

慈安,长得真丑。

丁宝祯,宫保鸡丁的知识产权所有人。


泰山7001


众所周知的是,慈禧手上的得力干将就有安德海,很可惜安德海不懂得树大招风的道理,获得太后宠爱后就开始洋洋得意,终于被人看不惯给杀了。按照太后娘娘狭窄的心胸来说,把自己的得力助手给杀了,肯定是要把那个人扒一层皮的,但非常奇怪的是,丁宝桢并没有受到任何惩罚。安德海帮助了慈禧太后非常多,帮太后杀了八个顾命大臣,又对付了议政王,按照道理来说,太后应该非常喜爱他,但是,在丁宝桢杀了人之后,太后保持沉默态度。


而且安德海这个人也是小格局的人物,在自己有了这么多劳苦功高之后,还不懂得隐藏自己,偏偏把自己当个人物,只怕两个太后,连皇帝的面子都敢落。如此骄傲自满的行为,也让人不禁摇头。而他的任务中就是监视皇帝,把皇帝的一举一动都报告给太后,害的皇帝经常被太后责骂,因此,皇帝对他恨之入骨。同时,他仗着自己有太后撑腰,就不把朝中大臣放在眼里,经常行事嚣张,因此得罪了很多人。


就这样一个在太后眼里只不过是一只宠物的人物,却竟然敢夜郎自大,如果太后不想要他了,很可能他最后的结局就是很凄惨。太后手里边的其他人都非常的听话,唯独他行事嚣张,因此,太后开始对他有点不耐烦了。在同治七年的一个冬天,他敲锣打鼓的,娶了一个艺人。作为一个太监,竟然也娶妻子,这让很多人都笑掉了大牙。


太后觉得他太过于张扬,因此,暗地里赏了他一千两白银,把他打发到别的地方去了,之后丁宝桢抓住他擅自离宫的把柄,把他给杀了。其实丁宝桢胆子再大,也不敢忤逆太后的意思,更不用说是把太后的得力助手给杀了,由此可知,太后其实是默许的。终于除掉了一个自己看不惯的人,而且还不用自己担罪名,一举多得的事情,太后怎么会不开心呢?


在8月6号这天,军机处给丁宝桢发了一个命令,把擅自离宫的安德海给就地正法,在他多次检查这份命令之后,就在济南把安德海给杀了,并且把尸体暴露在市民眼中。当时,安德海帮助太后做事的时候,就有许多流言蜚语,有人说,安德海是个假太监真男人,而这一次,把尸体曝光,可以还他一个清白了。

而且当时丁宝桢杀了他也是合情合理的事情,因为是军机处传达出来的命令,他只是执行任务而已,再者太后如果想要把他给杀了会遭到以恭亲王奕訫为首的反对,这是太后根本就不能够承受的后果。除此之外,安德海也掌握了太多太后的秘密,他为人贪婪不自知,更是遭到了许多人的唾弃。

当然,安德海也是有辉煌的时候,当时太后是女流,因此不便与大臣商议国事,这上传下达的任务就交给了他,一时之间风光无限,有许多人都纷纷讨好他。由于他做事得当,又会伺候人,因此太后对他十分满意。当时骄傲过头的他觉得自己就是山中大王,非常想出宫去耍耍风头,正好他借去给同治皇帝采购的由头,带着一群人浩浩荡荡出宫了。

他在宫里霸道惯了,以为宫外也是自己的天下。等到他到了山东德州之后,德州的知州非常的郁闷,按照道理来说,钦差大臣是要外发公文的,这样沿途的官员才好提前准备迎接。赵新闻非常的谨慎,就把此事报告给了山东巡抚丁宝桢,而丁宝桢顺势也把他给杀了。就这样他的死非常的合情合理,让人挑不出错。

至于太后不仅没有责怪他,反而还奖赏了他许多。综上所述,安德海的死有他自己的原因,也有别人的原因。

更多精彩内容就在一起取经网(www.17qujing.com)


水墨鄂州


慈禧此时尚未坐大,安德海张扬犯法,按律必杀

在当时慈安太后健在,且不喜欢安德海这个太监。慈禧尚未一家独大,并不是朝中所有的人都怕慈禧。其次,安德海是私自出宫,号称钦差,一路上张扬犯法,到处敛财,根据顺治皇帝颁布的规定:太监级不过四品,不许擅自出宫,违者杀无赦。安德海只是一个六品翎太监,因此丁宝桢杀了这个太监是秉公办事,并无不可。

载淳皇帝下令处死安德海,丁宝桢没顾虑

安德海在八九岁时便净身进宫成为咸丰皇帝的御前侍卫,后来在辛酉政变政变中帮助了慈禧,立下汗马功劳,因此被提升为总管大太监,成为了慈禧太后身边的红人。

少年得志的安德海恃宠而骄,经常向慈禧太后打小报告,打压异己,甚至连小皇帝载淳都不放在眼中。载淳虽然是太后的亲儿子,但因其是由皇后抚养长大,因此与钮钴禄氏更加亲近。安德海经常在慈禧面前说载淳的不是,害的慈禧常被慈禧责罚,载淳早就怀恨在心,一直想将安德海除掉。

山东巡抚丁宝桢知道安德海张扬犯法后将其擒获下狱,并名人快马加鞭去告知同治皇帝,载淳知道后立刻下令将安德海处死,因此丁宝祯毫无顾虑,安德海仅被抓五天就在济南被处刑了。


安德海本来就讨慈安太后不喜,又自作孽经常针对皇帝载淳,私自出宫却假借钦差到处敛财,因此此人被处死是罪有应得。慈禧太后知道后虽然不喜,但祖训在上,朝中大臣都赞成丁保桢的做法,她又尚未一家独大,自然无可奈何。

丁宝桢在几年后升任为四川总督,且因业绩良好,被慈禧太后亲赐了一幅字《国之宝桢》。


水杯喝历史


慈禧一生一共宠信过两个太监,一个就是著名的太监李莲英,另外一个则是大太监安德海。安德海在慈禧还没有成为贵妃时,就成为了慈禧的帮手,经常帮慈禧在咸丰面前为她美言几句,慈禧也不吝啬地赏给他很多的钱财。等到慈禧被封为懿贵妃后,安德海被划入了慈禧的宫中当差,成功晋升为太监首领。


  • 也就是说在慈禧宫中生活的前半段时间里,两人是互帮互助的关系。而安德海成为慈禧身边最重要的亲信,则是在咸丰死后的辛酉政变中。安德海成为了慈禧与恭亲王奕䜣的联络人,使得慈禧成功从辅命大臣手里夺取了权力。安德海的权力,也因此达到了巅峰。
  • 凭借着慈禧的宠爱,安德海骄横跋扈,惹怒了朝中的许多权贵,甚至得罪了同治皇帝。安德海因此也成为了朝中众人的讨伐对象,就等他露出马脚。

一次安德海奉命去为同治大婚采办物资,当然这个命令是慈禧所下,并没有得到皇帝的允许。没想到安德海离京之后大肆张扬,被巡抚丁宝桢逮了个正着。为了防止慈禧太后营救安德海,丁宝桢直接奏请同治皇帝下令将安德海处死。等慈禧知道后,赶紧下懿旨营救。没想到懿旨刚到前门,安德海就在后门被问斩了。


那么在斩杀了安德海后,丁宝桢有没有遭到慈禧的报复呢?结果就是不进没有惩罚丁宝桢还在几年后,给他加官进爵,还赐予了《国之宝桢》一幅字,这是怎么回事呢?

在安德海死后,要说慈禧太后没有生气,那是不可能的。但是安德海确实犯法了,理应受罚,慈禧只能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了。之后,李莲英接替了安德海的位置,成为了慈禧的新欢,自然也就忘了旧爱,反正对慈禧而言不过是一个奴才罢了。

再加上当时四川吏治腐败,财政空虚,正需要一个有能力之人去整治,而丁宝桢有才有德,自然被慈禧寄予厚望。丁宝桢也不辱使命,将四川治理得井井有条。四川人民无不对他感恩戴德,在他去世之后,都在郊野为其送行。


中国野史故事


众所周知的是,慈禧手上的得力干将就有安德海,很可惜安德海不懂得树大招风的道理,获得太后宠爱后就开始洋洋得意,终于被人看不惯给杀了。按照太后娘娘狭窄的心胸来说,把自己的得力助手给杀了,肯定是要把那个人扒一层皮的,但非常奇怪的是,丁宝桢并没有受到任何惩罚。安德海帮助了慈禧太后非常多,帮太后杀了八个顾命大臣,又对付了议政王,按照道理来说,太后应该非常喜爱他,但是,在丁宝桢杀了人之后,太后保持沉默态度。

而且安德海这个人也是小格局的人物,在自己有了这么多劳苦功高之后,还不懂得隐藏自己,偏偏把自己当个人物,只怕两个太后,连皇帝的面子都敢落。如此骄傲自满的行为,也让人不禁摇头。而他的任务中就是监视皇帝,把皇帝的一举一动都报告给太后,害的皇帝经常被太后责骂,因此,皇帝对他恨之入骨。同时,他仗着自己有太后撑腰,就不把朝中大臣放在眼里,经常行事嚣张,因此得罪了很多人。

就这样一个在太后眼里只不过是一只宠物的人物,却竟然敢夜郎自大,如果太后不想要他了,很可能他最后的结局就是很凄惨。太后手里边的其他人都非常的听话,唯独他行事嚣张,因此,太后开始对他有点不耐烦了。在同治七年的一个冬天,他敲锣打鼓的,娶了一个艺人。作为一个太监,竟然也娶妻子,这让很多人都笑掉了大牙。

太后觉得他太过于张扬,因此,暗地里赏了他一千两白银,把他打发到别的地方去了,之后丁宝桢抓住他擅自离宫的把柄,把他给杀了。其实丁宝桢胆子再大,也不敢忤逆太后的意思,更不用说是把太后的得力助手给杀了,由此可知,太后其实是默许的。终于除掉了一个自己看不惯的人,而且还不用自己担罪名,一举多得的事情,太后怎么会不开心呢?

在8月6号这天,军机处给丁宝桢发了一个命令,把擅自离宫的安德海给就地正法,在他多次检查这份命令之后,就在济南把安德海给杀了,并且把尸体暴露在市民眼中。当时,安德海帮助太后做事的时候,就有许多流言蜚语,有人说,安德海是个假太监真男人,而这一次,把尸体曝光,可以还他一个清白了。

而且当时丁宝桢杀了他也是合情合理的事情,因为是军机处传达出来的命令,他只是执行任务而已,再者太后如果想要把他给杀了会遭到以恭亲王奕訫为首的反对,这是太后根本就不能够承受的后果。除此之外,安德海也掌握了太多太后的秘密,他为人贪婪不自知,更是遭到了许多人的唾弃。

当然,安德海也是有辉煌的时候,当时太后是女流,因此不便与大臣商议国事,这上传下达的任务就交给了他,一时之间风光无限,有许多人都纷纷讨好他。由于他做事得当,又会伺候人,因此太后对他十分满意。当时骄傲过头的他觉得自己就是山中大王,非常想出宫去耍耍风头,正好他借去给同治皇帝采购的由头,带着一群人浩浩荡荡出宫了。

他在宫里霸道惯了,以为宫外也是自己的天下。等到他到了山东德州之后,德州的知州非常的郁闷,按照道理来说,钦差大臣是要外发公文的,这样沿途的官员才好提前准备迎接。赵新闻非常的谨慎,就把此事报告给了山东巡抚丁宝桢,而丁宝桢顺势也把他给杀了。就这样他的死非常的合情合理,让人挑不出错。

至于太后不仅没有责怪他,反而还奖赏了他许多。综上所述,安德海的死有他自己的原因,也有别人的原因。


我来读历史


关于这个问题要从两人所处的历史背景来做出解答。安德海,是清咸丰帝的御前太监,后在辛酉政变中帮助慈禧太后夺的政变的果实,为慈禧太后后来干涉清朝政治打下了坚实基础。为慈禧政权立下了赫赫战功,后慈禧提升他为总管大太监。可是安德海升为大太监之后为人处事高调,收受并且收取贿赂。仗着有慈禧恩宠,官员敢怒不敢言。辛酉政变后不久,娶徽班唱旦角的美人马赛花为妻,不顾及自己太监身份,大张旗鼓举办婚礼。慈禧为彰显安德海的功劳,还给了安德海赏赐。这代表了安德海以太监身份娶妻的事情合法化,获得了官方的认可,这也为安德海一身的终结埋下了伏笔。

同治八年,安德海以为同治皇帝置办龙袍和准备婚礼所用之物为由。借口出游江南,对外号称钦差,实际没有任何公文,证明安德海是钦差。向地方官员索贿,增加自己财富。并且多次上报慈禧,慈禧也恩准。可是当游玩到山东时,他遇到的可是清朝有名的官员丁宝桢。丁宝桢为人清廉,刚正不阿。他爱民如子,嫉恶如仇。当时丁宝桢任山东巡抚,可是安德海却不知收敛。索贿,欺压百姓的事情让丁宝桢知道了,丁宝桢怒不可遏。派人把安德海抓起来,并且上书以有人假冒朝廷六品太监为由。当时朝廷后宫除了慈禧外,还有太后慈安。太后慈安听到此事,立刻下令处斩安德海。因为当时清朝吸取前朝太监乱政的教训。对太监出宫有着明确规定,何况安德海出宫没有任何官方文件,安德海这件事也让慈禧蒙羞,慈禧只能装作不知道来挽回自己的脸面。事后因为丁宝桢的才能,也逐渐得到了慈禧的赏识。丁宝桢在山东创办了山东第一家官办企业山东机器制造局。兴办洋务,治理都江堰,为清朝鞠躬尽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