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宝桢杀掉慈禧的心腹太监安德海,慈禧是如何对待丁宝桢的?

yuan_jian


安德海是慈禧太后的心腹太监,辛酉政变期间,安德海施展苦肉计,故意惹事被慈禧太后发回京城慎刑司受刑,他随身携带两宫太后的密旨交给了恭亲王奕訢,由此形成叔嫂合谋,废除以肃顺为首的顾命八大臣,实行垂帘听政。安德海因此立下大功,为人处事愈发骄横,最终断送了自己的小命。

同治八年(1869),久在宫闱的安德海想出宫游玩并趁机敛财,于是向慈禧太后软磨硬泡,借备办同治帝大婚用品为由,让他到江南采办龙袍和时兴衣料,获得了慈禧太后的默许。安德海伙同太监陈玉祥、李平安等一行,浩浩荡荡乘坐两艘大船南下,打着“奉旨钦差”的旗号一路上威风张扬,在山东泰安被知县何毓福抓获,连夜送往省城济南。

山东巡抚丁宝桢一向清廉刚正,对安德海仗势骄横的行为极为愤慨,当即将其沿途的种种不法行径密奏朝廷。接到奏报的同治帝利用慈禧太后让其看折子的时机,伙同恭亲王奕訢获得了慈安太后的同意,回复了一道“着即正法”的上谕并用六百里加急送往济南。丁宝桢接到上谕,连夜安排刽子手“出红差”,将安德海斩首示众。安德海在宫内杖着慈禧的荣宠,肆意妄为,把小皇帝的一举一动都报告给慈禧,同治帝经常为此被生母训斥,因此对小安之恨之入骨,必欲杀之而后快。出宫前,有人劝安德海说:“我朝祖制,不准太监出京。”安德海轻蔑地说:“ 太后垂帘听政, 祖制上也是没有的,现在不也有了?”

安德海的死还与同治四年恭亲王遭打压一事关系密切,他时常在慈禧面前煽风点火,指责恭王管理内务府过于严苛,竟然连太后宫里的日常用品也要减免。同治四年(1865年),羽翼已丰的慈禧太后借编修蔡寿祺上疏弹劾之机,以目无君上的罪名,免去奕訢议政王及其他所有职务,后经朝中大臣极力求情,才允许他在内廷行走并管理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杀掉安德海,使遭受打压的恭亲王出了一口恶气,但却因此被慈禧所嫉恨,间接导致了1884年的甲申易枢,以恭亲王为首的军机大臣被全部撤换。丁宝桢是安德海之死的直接责任人,但慈禧却没有对他进行报复,主要原因是安德海咎由自取和木已成舟。慈禧太后得知安德海必死无疑后,认为不如趁此机会整饬宫禁,或许还能落得贤明的好名声。于是她召见内务府大臣,责备他们对太监约束不严,又明发上谕,申明朝廷整饬纲纪的决心,令丁宝桢审讯随同安德海出京的另外五名太监,并依律量刑。丁宝桢斩杀安德海的消息使朝野上下大快人心,慈禧的善后行动也落得了好名声,朝廷内外无不称颂圣母皇太后圣明烛照。
丁宝桢未遭报复还有另外一层意思,原来当时宫内外纷纷传言安德海与慈禧太后存在不清不楚的两性关系,丁宝桢将小安子斩首后暴尸三日示众,让济南百姓亲眼见证其是个如假包换的真太监,替慈禧洗刷了不白之冤。丁宝桢不仅没有因此受到报复,反而因政绩卓著而升任四川巡抚,死后追赠其太子太保,谥号文诚,入祀贤良祠,并在山东、四川和贵州建专祠祭祀,慈禧太后还为他题写了四个大字“国之宝桢”。


历史茶坊


对于这个时候的慈禧来说,一个太监远不如一个国之栋梁重要,阉党易割而人才难得!不可否认,慈禧尚未上位亦或上位后根基未稳时,身边需要能为其矜矜业业搜罗万象的人。太监鉴于其特殊的身份,明面上可通后宫出前朝,又因为其自身的缺陷而逐渐形成了不同于常人的办事风格和手段,着实能给予慈禧诸多帮助,可谓为对外的窗口和策马之钢鞭,故可得宠。然而,当慈禧得到公认并地位稳固之后,作为一个有着“女皇”基因的国之实际统治者,她需要更多的站在皇权国体的高度思考问题。太监与封疆大吏,孰轻孰重了然于胸,毕竟诺大的国家要靠各级行政官员去治理,而不是梳头捶背打鸣的太监们。况且,历来太监的做派趋于“狗腿子”之流,名声差的对主人影响极大。慈禧借安德海死之实,既从个体上收获了丁宝桢之实心,又从整体上笼络了各级官员之臣心,何乐不为?!对慈禧来说,死了一个安德海,随时可以有另一个王德海李德海围绕身边,但处罚一个山东的丁宝桢,或许两江的王宝桢李宝祯都不再实心用事,损失大矣!


试说风雨


慈禧太后在对待丁宝桢杀害安德海这件事情上表现了极其高超的权谋手腕,处置得宜,进退自如,获得了各方的一致称赞。从这件事上就可以看出,慈禧能够掌握大清王朝的权柄整整47年绝不是侥幸。而丁宝桢在这件事上的表现也是老辣圆滑至极,尽显一代名臣风范。

丁宝桢为什么敢于冒犯慈禧太后杀害安德海?

安德海是慈禧最喜爱、最信任的心腹太监,这不仅在于安德海生性聪明伶俐、巧舌如簧非常善于拍慈禧太后的马屁,更在于安德海是辛酉政变的大功臣。在八大顾命大臣嚣张跋扈,步步紧逼慈禧和慈安两太后交权的危险时刻,是安德海紧紧站在慈禧一边,陪伴慈禧度过了那段风雨如晦的黑暗时光,同时也是安德海冒着生命危险,来回给恭亲王送信沟通政变事宜。所以慈禧掌权后,安德海自然成为最信任的太监。

但是随着慈禧大权独揽的性格逐渐暴露,她和慈安太后,恭亲王还有同治皇帝的矛盾越来越激烈。在这个过程中,无比忠心于慈禧的安德海,自然就成了冲锋陷阵的主角,多次得罪了慈安太后和恭亲王。

更要命的是,安德海为了获得慈禧的宠信,竟然秘密监视同治皇帝,把同治皇帝的一举一动都举报给慈禧,导致同治皇帝心中也恨透了安德海。

所以,慈安太后,恭亲王,同治皇帝,这三个大清国最有权势的人物都要安德海死,他们选中的执行这个光荣任务的人,就是丁宝桢。山东巡抚丁宝桢文武双全,又是出了名的清官,让他来整治安德海最好不过。

丁宝桢杀害安德海的过程是严密策划的

1869年,同治皇帝皇帝大婚,26岁的安德海担任总管大太监也好几年了,可是他有一个心结,那就是这个总管大太监再厉害,在宫里算不得什么,只有到地方才能抖起威风。于是他趁机向慈禧请求下江南置办龙袍,慈禧答应后,安德海派人想同治皇帝请示,皇帝的回复说“皇上不管这事。”这句话其实就是为杀安德海做准备,可怜安德海不知道,以为是皇帝同意了。竟然没有圣旨就出门了。

其实早在1869年正月,丁宝桢进京觐见同治皇帝时,同治皇帝就与他密谈过杀安德海的事情,在拜会恭亲王时,恭亲王也对他进行了面授机宜。这些都是丁宝桢事后对自己的幕僚所说。

安德海行至山东地面时,丁宝桢一面让与安德海有仇的泰安知县抓捕安德海,一面以奏折飞章禀报安德海“无旨出京”等数条大罪。

丁宝桢的奏章到了京城,慈禧太后的反应非常的耐人寻味。同治皇帝直接表态该杀,恭亲王和慈安太后附和同治皇帝的表态。大家都以为慈禧会刀下救人,没想到,慈禧一言不发,并没有救安德海,而是直接称病,闭门谢客。

慈禧太后对于丁宝桢杀害安德海这件事上,一开始就表现的非常老到。她一眼就看出,这是一个精心设计的圈套,安德海必死无疑。而且安德海的名声太差了,丁宝桢又是有名的清官,如果此时站出来营救安德海,不但救不了他,反而会引火烧身,恭亲王和慈安一定会把慈禧也一起拉下水。但是安德海是慈禧的心腹,要是不救他,会寒了手下人的心。慈禧只能称病谢客。

而丁宝桢杀害安德海后的表现,也表现除了非常高的情商。他把安德海的尸体曝晒五日。送了慈禧太后一个大人情。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坊间一直有传言,慈禧太后如此信任安德海,是因为安德海没有净身,他们之间有奸情。这下曝晒五日,一下子就澄清了谣言,送了慈禧一个大人情。

慈禧太后处置丁宝桢杀害安德海时间的手段精彩至极

盛怒之下的慈禧太后不但没有失去理智,反而非常圆满的处置了这件事。慈禧太后做了三件事,第一件事是把安德海的随行人员全部斩杀。第二件事是把安德海在京师的家给抄了,财产充公。第三件事是把此事前后所有文件汇编成册,让有关人员学习,引以为戒。

这三条措施一出,几乎所有人都交口称赞慈禧太后大公无私,慈禧因为安德海被损毁的形象一下子又重新高大光辉起来。

更能显示慈禧成熟的政治手腕的是,慈禧不但至始至终没有为难和打击丁宝桢,反而对他多加提拔重用。1876年,慈禧把丁宝桢提拔为四川总督,丁宝桢在四川任上勤政爱民,兴修水利,为四川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丁宝桢去世后,慈禧特赐丁宝桢太子太保衔,谥“文诚”,入贤良祠。演绎了一段君臣相得的佳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