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大博導被曝壓榨辱罵學生:“垃圾一樣的東西,有什麼資格休息”。你怎麼看待?

魔力俠曹操


我孩子985畢業,放棄保研,申請了國外讀研,去國外沒選擇直博,而是先碩士,導師也是位中國985高校畢業出去的80後,為人非常和善,對所有學生都很好,只是年輕資歷不算牛,所以他拉項目也不容易,養學生自然也不容易,但他從未讓學生幫自己做過私事雜事家務事,孩子說也沒聽說身邊其他同學幫導師象國內讀研那樣為老師做雜事的現象。雖然導師很好,碩士畢業後,孩子還是選擇換一所學校,太不適應那邊的生活了,導師很理解,給出積極建議,孩子收到了港大的邀請準備去那見港大老師,導師及時勸阻,(現在看來這位老師好明智)推薦孩子去了他導師的學術競爭者一位即將古稀之年的老教授那,通過面試,孩子如願,這個老教授與之前老師他們學術流派(我一個外行用語)可能不同,還彼此不服呢,但有一個共同點,就是對學生很好,也罵學生,有次孩子穿拖鞋做實驗被狠批一頓,為了鼓勵學生也每週定時給學生派水果,一個即將退休的老人卻從未讓學生幫他做私事。也許好人必竟是多數,好為正常不足為奇吧。


園丁博


我是工作之後去考的研,工作的時候遇見幾個師父講話真難聽,但是真的很罩我,教我很多東西,雖然經常捱罵,但是我打心眼裡感激他們。後來考上研了,導師也經常罵我,但是那王八犢子從來不管我。我想說的是,誰都不傻,能分的清王八蛋老師和恨鐵不成鋼老師。


葉鈴楓


作為一名有類似經歷的畢業生,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畢業很多年了,但我一直不後悔當初不讀研的決定,雖然當時身邊的同學都在準備考研,家裡也一直在勸我考研,畢設指導老師也勸過我,但我還是跟隨了自己的本心!

首先我承認,我不是個適合科研的人,雖然我就讀的是國內重點大學,科研氛圍非常濃郁,保研率高達30%,剩下的絕大多數學生都會選擇考研!


在上大學前我就沒有考研的打算,上大學後更堅定了我的想法,正是因為我有了這個想法,所以我的關注重點就和普通學生不一樣!因此我也瞭解到了更多的內幕!

在大學期間,或多或少地會接觸實驗,也有很多的機會進實驗室,我深知做實驗的痛苦和無奈,也看到了很多的師兄師姐們為了完成自己的項目日漸滄桑!

凌晨兩點鐘都會看到實驗室忙碌的身影,其它時間基本都在忙著寫論文,這種強度不是一般人能扛得住的,或者說,如果你沒有對科研的決心,是堅持不下來的,這也就是為什麼會有那麼多的人,研究生肄業!相比於研究生期間的強度,辦公室的996簡直太輕鬆了!

如果遇到靠譜的指導老師還好,但不能保證所有的老師都是那麼仁慈的,研究生就是導師的免費勞動力,這個形容詞很真實!

你可能會被導師外派到公司做實驗,但是卻只給能保證基本生活的費用,到了快畢業的時候,導師會想盡各種辦法“挽留”你,因為你走了,就沒人給他幹活了!每個行業都是這樣,蛋糕就那麼大,誰都不想多個人吃!



很多人認為,碩士研究生很厲害,其實並不是,能有資格讀碩士,只能說明你具有做科研的基本素養,但離做實驗還差得遠!可以說是高不成低不就,碩士畢業並不能在本行業做出什麼貢獻,可以說很多的碩士研究生的研究成果並沒有什麼實際的價值!

很多人願意花三年或兩年的時間去深造自己,不能說是全部專業,但大部分專業的碩士研究生讀完研並不能在本專業獲得很多的建樹。

工作後,我瞭解到很多行業,或者說是絕大多數的行業是不用這麼高的學歷的,大學本科的程度就夠了!而且很多公司並不喜歡研究生(大公司除外),因為他們心高氣傲,不能很快投入工作,如果不是科研或者研發類的工作,研究生真的不適合,畢業後的工資和期望差太多,不肯踏心工作,這都是很多通病!畢竟,投入了那麼多的時間精力和金錢,都希望能趕快獲得回報,但事實是很殘酷的!

再回過來說說這件事,這種導師不在少數,因為很多研究生其實科研能力並不強,而且嬌生慣養下吃不了科研的苦!自然會讓導師很生氣,畢竟年代不同了!


這些年考研及其火爆,今年甚至超過350萬人選擇報考研究生,但實際上真正想讀研究生,或者真正想做科研的人並不多,大多數人只是想混個學歷罷了!

大學時代的缺憾想通過研究生彌補,或許會成功,但這條路太難!人畢竟都是要走進社會的,這個時代,不會餓死任何人,只要有想法,有能力,想要獲得成功並不難!

在這裡同樣也要對那些導師說句話,學生是你們培養的對象,但手段不要太狠,可能初心是好的,但這種方式在這個時代行不通!而且學生不是免費的勞動力,學生報考你的研究生是想學這本事的,希望你們不吝賜教,畢竟教育這件事是很高尚的,為的是祖國的未來!


專注教育的尚老師


這個老師這麼毫無顧忌的罵學生的確是不對,方式方法有問題。但從一些細節上看老師罵學生主要是對學生惰性,說的也都是學業的問題。

我也說說我知道的導師,兩個導師,同一個學校,同一個學院。

一個對學生很嚴厲,他也說過如果你每天早上8點鐘來晚上6點鐘走,那你就延期兩年畢業吧這樣的話。一到辦公室,基本就是一個一個過堂一樣的問學生實驗情況、訓斥。學生怕的要死,真的就如老鼠見了貓。但到要畢業了,就發現該發的論文早發了,影響力因子也夠了,踏踏實實準備論文就等畢業了。所以學生回頭看看被老師罵,也是值得的。

另一個老師對學生特隨和,平時不怎麼過問實驗情況,基本前半段學生過的很愜意,但到了後一半或最後一年就很抓狂,文章一篇沒發,影響力因子就更無從談起,離畢業的時間不遠了,那最後的這段時間基本就是為了趕實驗生不如死的狀態。


TREX


我頂老師,這樣的老師才是嚴師。能碰到是福氣。就像我高中時候一個班主任跟蹤我同學去網吧,後來給我同學送回家。


浪來浪去浪不夠


我覺得沒什麼,一時氣話而已,一般罵這麼狠的導師是真的對你好。我老師罵人也很狠,很多難聽的話也罵得讓人受不了,讓人感到很屈辱。但是我從心底感激他,一點都不恨他,沒有他給的壓力,我不會那麼努力,我一身本領都是他教給我的,並且關鍵時刻也幫了我。


豪斯醫生


措辭嚴厲了一些。但心是好心啊。

學習期間生活壓力一般都不會太大,還真得用心搞研究。我碩士期間有段時間就挺放縱,導師管的松,很多知識都學的不紮實。我們導師算是我們專業學術水平最高的,好在後期指導的挺用心。

其他導師的學生那就更放了。我感覺他們畢了業比本科生強不了多少。

碩士,尤其是博士研究生期間,有個嚴格的好老師帶其實是福分啊。有些好,只有工作了以後才能感受到。

你看成龍,洪金寶那些,師傅那都可以揍,嚴師出高徒。現在他們絕對會感謝,一個個都是帶了一身本事出來的。現在的學生都有點兒玻璃心,一個好的老師,就是半個父母,只要他不是變態,虐待狂,而是真心為了你的學業,打你兩下,罵你幾句又如何?

最後結果就是,好的老師以後不願意用心帶,垃圾老師該噁心你照樣噁心你。


Damonshui


近日,有網友爆料上海交大博士生導師倪某,在學術交流群裡要求學生無休工作,並辱罵學生稱“你們這些垃圾、白痴,有什麼資格需要休息”。該事件引發軒然大波。但是,筆者想到的是:

一、該博導為何辱罵學生? 看該博導的履歷,受過高等教育,精英教育,一般情況下,怎會如此不顧顏面,斯文掃地? 一個研究生,導師要求的重要內容,重要比較、比較試驗,一個都沒有做。換做筆者是導師,也會勃然大怒。上海交大研究生,全國名牌大學的研究生,就是這樣對待自己的學業的? 筆者念在職研究生的時候,寫畢業論文,好像導師就指導一個範圍,然後就是等你成稿了,答辯之前看一下而已,所有的材料收集、數據收集等都是自己一點點學起來的,自己做起來的。現在有老師指導該做哪方面的工作,學生卻不珍惜,真是奇怪!有的研究生導師和博士生導師只是掛個名而已,這個博導還是比較負責任的。

二、學生為何一點事情沒做? 作為一個成年人,筆者不能理解那些研究生的做法。幾件事情一段時間裡面一點都沒有做,是不會,還是故意?只有他們自己知道真正原因。筆者不得不說他們成年了,學歷也高,但這種做事態度,以後進入職場怎麼辦? 記得筆者剛開始工作的時候,同一備課組的老教師安排工作,那是必須必地馬上把自己的事情放在一邊,趕緊把組內的工作做好,半點拖延不得。記得有一次,筆者要上課前,備課組長:“XX,今天你按照這個範圍出一份限時訓練啊。”然後你上完兩節課,剛坐上位置,還沒來得及喘口氣,“XX,試卷弄好了?快點去印出來!”。這就是職場裡面的工作態勢。在職場裡,要求你的工作當天完成就當天完成,沒做完是自己沒本事,自己開夜車去,把自己的睡覺時間休息時間搭進去,哪裡還請假休息?那是斷斷不可能的,也沒有資格這樣做。

三、網友曝光的目的是什麼? 是博取同情,換取社會對研究生、博士生的關注?還是想擴大影響,逼迫學校換博導?中國在讀博士生有多少?每年國家投入多少? 接受著國家提供的精英教育,就要學會承受常人難以想象之壓力和承擔重大的科研重擔。 該事件明顯是學生錯誤在先,老師情緒失控在後,在憤怒的時候,什麼話說不出來?現在網上對該博導一片口誅筆伐,作為導師,還要應付這些麻煩,實在不值啊!誰之錯?誰之過?至少博導不該負主要責任。

四、為何該博導要帶50個研究生?是上海交大電子系有博導資格的人實在有限?還是該博導的研究需要這麼多學生?筆者認為,不如把50個人再刪選刪選,把那些準備混文憑的踢出去,安心帶一批想搞科研的研究生,把能成為人才的人培養出來,把那些要“尊嚴”的人請出去。


這件事筆者一直關注,事件處理結果也在意料之中。不過,不贊成那些研究生做事態度和曝光行為。徒弟要學師傅的本事還得師傅腆著臉求你學求你做?沒這理。影不影響畢業筆者不敢妄加揣度,不過希望這批被罵的研究生先從自己身上找原因,如果不想再跟倪教授,趕緊離開吧!還有,記得自己應聘工作時,不要提起自己曾是倪教授的研究生。也希望搞科研的人少一點玻璃心,少一些巨嬰!這樣中國科技才有真正的希望。


Scarett


這個問題其實要一分為二的來看待:

對於老師

一個年輕的博士生導師,作為上海交通大學電子系特別研究員/長聘教軌副教授,博士生導師,中組部第十一批青年千人計劃專家。從本人的履歷來看,絕非是混出來的,只會做口頭文章的那種。

之所以能夠在群裡破口大罵,可能一方面是怒其不爭,有點恨鐵不成鋼的感覺;另外一方面可能是學生對課題以及研究的態度讓他覺得忍無可忍了。

而從微信群的名稱“基礎模型重大創新小分隊”來看,這個導師所帶的課題組可能屬於那種基礎研究項目,而並非工程項目【備註】。所以對於學生來講,可能吸引力就不是那麼大,相應的有些懈怠就很正常了。

對於學生

但是,我們可以看下他為什麼會罵這些學生呢?是平白無故的麼?當然不是。

作為博士生,也可以算是從千軍萬馬中殺將出來的,卻沒有能夠及時完成導師交予的任務,甚至寫的東西讓老師能在群裡面大罵出口,可見確實存在著很多的不足之處。

回想現在的整個教育體系中,很多的學生都是經過了12年的高壓之下(小初高12年),終於考上了大學,相當一部分學生就開始放縱自己了,考試60分萬歲,只要不掛科就好。

但到了臨近大四的時候,發現自己並沒有學到多少東西,家裡又沒有什麼過硬的門路,將來就業存在困難,於是就開始拼命準備考研,研究生快畢業的時候又開始準備讀博,延長自己的準備就業時間,其實是相當一部分人的想法。

在考博的時候,目的就不是為了好好研究項目,對專業方向感興趣,不好好配合老師也就很正常了

缺少敬畏之心

之前,老師在我們國家的地位是相當崇高的,由“天地親君師”的順序就可以看出來,天地再現,接下來是父母至親,再次是君王,緊跟其後的就是老師。只可惜在動亂年代之後,老師的地位就大不如從前了。加之現在“巨嬰”橫行,更是打不得罵不得了。

誠然,回想當初我們上學那段時間,老師對我們的要求非常嚴格,也有大罵出口的時候,當時也頗有怨言。但當我們在職場中取得一定的成績之後,回想起老師當年的嚴格要求,當年的怨言已經消失得無影無蹤了,剩下的只有感激。

只要老師是處於公心,並非出於自己的私利角度,對學生要求嚴格,並非壞事,也不必大驚小怪,畢竟“嚴師出高徒”啊。

【備註】

  1. 基礎研究項目:出於對基礎科學(如基礎數學、材料等)未來發展方向的預估,推出的課題項目,項目完成後可能會超出現狀,不一定能夠立刻見效,一般經費較少或者研究時間較長;

  2. 工程項目:現有的實際項目,研究完成後可以立刻或者很快就投入使用,見效比較快,實驗環境也比較豐富。最重要的是經費充足,多有企業贊助。


全腦開發程老師


查了一下,這個新聞爆出時間是2019.3.25 他的經歷:倪冰冰在國際人工智能/計算機視覺領域頂尖期刊與會議上,發表論文100餘篇,其中IEEE T-PAMI、IJCV等頂級期刊論文30餘篇。CVPR、ICCV等國際頂尖計算機視覺會議論文40餘篇。

所發表論文的Google Scholar引用次數為2900餘次,H-因子27,SCI他引500餘次。獲ICPR2012-HARL、CVPR2015-THUMOS行為檢測競賽第一名、ECCV2014-ChaLearn行為識別競賽第二名。

2011年度泛太平洋多媒體會議(PCM2011)最佳論文獎。

2017阿里巴巴天池國際AI醫療競賽第一名(1/2887)。

2018年BOT國際智能零售算法大賽第一名(1/411)。

倪博士被IBM公司T. J. Watson研發總部評選為2010年全球多媒體與信號處理領域十大新銳之一 (Emerging Leaders in Multimedia and Signal Processing)。

2018年被主流科技媒體評選為國際上最有影響力的100位華人人工智能學者之一。

獲獎情況:l 2015年中組部第十一批青年千人計劃入選者。

l 在國際人工智能領域最頂尖學術會議CVPR/ICCV/NIPS/ECCV/AAAI/IJCAI發表論文40餘篇。

l 2018年獲主流媒體《新智元》評選位國際上最有影響力的100位華人人工智能學者之一。

l 2015年獲得THUMOS2015行為檢測國際競賽第一名。

l 2010年獲美國IBM公司T.J.Watson研究總部“多媒體與信號處理全球十大新銳學者”獎 。

l 2011年獲得泛太平洋多媒體大會(PCM)最佳論文獎。

l 獲得2012年國際模式識別旗艦會議ICPR行為識別競賽第一名。

l 獲得2014年國際計算機視覺旗艦會議ECCV行為識別競賽第二名。

l 獲得2017年阿里巴巴天池智能醫療大賽複賽第一名(人工智能肺小結節檢測),全球共有2887支專業隊伍參加。

l 獲得2018年BOT國際新零售數據智能大賽第一名,全球共有411支專業隊伍參加。

綜上,他有這個說的實力,但是除了是科研人員,同時也是一位老師,這種表達方式,德不配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