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海战,中国胜出

大家都知道,在近代中日甲午海战中,中国惨败的历史。但中国也有赢的时候。

当时在朝鲜半岛上,高句丽、百济、新罗三国正在为消灭对方、统一半岛进行着旷日持久的战争。公元655年,高句丽联合百济进攻新罗,新罗向支持自己的唐王朝求援。唐高宗遣使调解无果,于是先后派程名振、苏定方、薛仁贵等将领率兵出击高句丽,企图牵制其兵力以减轻对新罗的压力。此举仍旧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百济不断支援高句丽,持续向新罗发起进攻。

公元660年,新罗王再次向唐朝求援,唐高宗遂以左武卫大将军苏定方为神丘道行军大总管,率领水陆大军10万余人,从成山渡海向百济发起进攻。百济军屯守熊津口进行抵抗,但在唐军南北夹击之下,很快溃败,随后唐军与新罗兵合一处,向百济都城泗沘进军,10天不到,便灭了百济国。

百济国被灭之后,原百济王扶余璋的部下福信及浮屠道琛率众据守周留城,抗击唐军。10月,福信派遣使臣到日本,要求迎回在日本为人质的扶余丰王子,并向日本求援,以图复国。为了恢复并扩大在朝鲜半岛上的影响,中大兄皇子同意了百济遗臣的请求,并于公元12月将都城从内地的飞鸟迁至沿海的难波城。公元661年1月,监国的中大兄皇子在与百济隔海相望的盘濑设置了行宫。次年,日本向百济赠送大批物资,日本本土则“修缮兵甲、各具船舶、储设军粮”,随时准备渡海作战。

公元663年6月,中大兄皇子命令上毛野稚子率领2.7万人向新罗发起进攻,夺取了沙鼻歧,奴江二城,切断了唐军与新罗的联系。不久,由孙仁师率领的7000名唐朝援军渡海到达熊津,与刘仁轨会师,唐军军势因此大振。经诸将商议之后,制定了进攻周留的计划——刘仁愿和孙仁师以及新罗王金法敏率军从陆路进攻;刘仁轨、杜爽则率领唐水军与新罗水军由熊津江入白村江口,溯江而上,从水上进攻。

8月17日,唐新联军从陆路三面围攻周留城,城外据点逐一被攻克,百济于是又向日本求援,中大兄皇子派庐原君臣领军万余越海而来,准备自白村江口登陆。当时,唐新联军虽已从三面包围了周留城,但建在白村江河口上游左岸山地上周留城,三面环山,一面临水,山峻溪隘,易守难攻。百济只要能确保周留至白村江一线安全畅通,就能得到日本从海上的支援,从而据险固守。因此,白村江成为维系周留存亡的生命线,也是百济得以复国的希望所在,两军都誓在必争。

公元663年8月27日,唐朝水军与日本水军在海上遭遇。从当时双方的军力来看,大唐水军7000余人,战船170艘;日本水军有万余人,战船1000多艘。虽然日军人多、船多,但大唐水军船坚器利,武器装备远胜于日军。

中日两军首次接战的结果,据《旧唐书.刘仁轨传》的记载,“四战捷,焚其舟四百艘,烟焰涨天,海水皆赤,贼众大溃”。初战失利后,日军并没有撤军,而是于第二天联合百济军又再次向大唐水军发起进攻,结果“大唐便自左右夹船绕战,须臾之际,官军败绩,赴水溺死者众,舻舳不得回旋。朴市田来津仰天而誓,切齿而嗔杀数十人,于焉战死”。

在白村江海战中,由于中国军队船坚炮利,以少胜多,终于战胜了日本军队。

中日海战,中国胜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