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一個50000億的龐大市場,正在鉅變

這場疫情,能不能“拯救”生鮮電商?

在全國抗擊疫情的當下,部分傳統行業正在面臨生存危機,但一些新行業、新機會卻正在湧現。

從封城到小區封閉式管理,疫情之下,“居家隔離,能不動就不動”成了防控疫情的必要措施。線下的餐飲、旅遊、電影院線等消費行業受到劇烈衝擊。其中,僅僅是餐飲行業,在春節7天的經濟損失預估值或達到5000億元。

形成鮮明反差的是,2019年“爆雷”不斷的生鮮電商卻突然迎來了爆發式增長。據各公司披露的數據顯示:

除夕至初四期間, 每日優鮮的實收交易額較去年同期增長321%;

除夕(1月24日)當天, 叮咚買菜的訂單量同比激增超300%;

春節期間, 美團買菜在北京地區的日均訂單量是節前的2-3倍;

過去一週, 盒馬鮮生在廣州、深圳、成都等地的訂貨量達到平時的5-10倍;

從除夕至大年初九, 京東到家的全平臺成交金額同比去年暴增超374%;

……

疫情之下,一個50000億的龐大市場,正在鉅變

面對疫情,永輝超市到家服務在全國門店緊急上線“無接觸配送”。僅2月1日一天,永輝超市到家服務全國訂單量春節期間首次突破20萬單,銷售額突破2000萬元。

為了應對突然暴增的訂單量,永輝超市啟動緊急配送方案,從正月初二到正月初六,停休返崗員工數量從 600 人增加到 2200 人,啟動 24 小時不停配的機制。

喊了那麼多年要“崛起”的中國生鮮電商行業,這一次真的能乘勢崛起嗎?

疫情之下的“搶菜大戰”

疫情肆虐,線上買菜已經成為這個最特殊的春節假期的主流,生鮮電商訂單數量大幅增長,異常火爆。

“今天搶到菜了嗎?”一度成為許多家庭最為關心的問題之一。

有人熬夜守到凌晨12點等待生鮮“上新”,準點搶菜,才能搶到次日的派送;有人一覺醒來發現新鮮青菜、豬肉等熱門品類早已被搶購一空,只能再等一天……

疫情之下,一個50000億的龐大市場,正在鉅變

面對突如其來的海量訂單,眾多生鮮電商APP承諾的“半小時送達”,幾乎不可能完成。

據阿里本地生活數據顯示,從農曆臘月二十八到正月初九,杭州市民在餓了麼平臺上的廚房生鮮類訂單量 比去年春節同期增長近3倍,達282%。

僅春節7天時間,叮咚買菜的訂單量就完成了400萬單,且客單價激增,由原本60元漲到了100多元左右。叮咚買菜的一位配送人員表示,他平時每天配送70-80單,現在平均每天要送150-160單,工作量翻倍。

疫情之下,一個50000億的龐大市場,正在鉅變

據七麥數據預測,疫情期間,叮咚買菜APP的日均下載量超過4萬人次,且平臺GMV(成交總金額)同比增長6倍,客單價也大幅增長了70%。

疫情之下,一個50000億的龐大市場,正在鉅變

面對訂單量的突然爆發,所有生鮮電商都面臨人手不足、採購困難、供應鏈緊張等問題。

以盒馬為例,其在廣州、深圳、成都等地的線上訂單量達到平時的5-10倍。據盒馬的一位店長透露,店內所有人都參與到配送工作中,每天工作時間都超過14個小時,甚至自己的私家車都用來送貨了。

2月3日,盒馬鮮生宣佈,接納近500名來自雲海餚、青年餐廳(北京)的員工到盒馬旗下北京、上海等城市的門店“上班”,並向其他線下餐飲企業發出了“招工令”,臨時彌補人手不足的問題。

疫情之下,一個50000億的龐大市場,正在鉅變

另外,疫情疊加春節假期,部分生鮮產地都已放假過年,蔬菜供應不足成了巨大難題。據叮咚買菜CEO梁昌霖透露,叮咚買菜緊急派出了100多名採購人員奔赴全國各地,動員蔬菜產地復工。

目前,各大生鮮電商APP的蔬菜供應,已基本恢復正常,僅有少量暢銷類商品,需要準點搶購。

一場熱鬧的“搶菜大戰”背後,似乎預示著中國生鮮電商行業的風口正在上演,甚至有市場人士指出,中國生鮮電商有可能複製2003年“非典”時期淘寶、京東領銜的電商行業的成長過程。

50000億!中國生鮮市場,正在鉅變

不可否認的是,中國生鮮市場規模足夠大。根據歐睿數據,2018年中國生鮮市場規模達到4.97萬億,同比增長5.3%,預計2019年將突破5萬億元(數據暫未公佈)。

疫情之下,一個50000億的龐大市場,正在鉅變

但,目前中國生鮮交易仍然以線下農貿市場為主,市場份額超過50%,生鮮電商的渠道份額僅2.5%。而從發展趨勢來看,農貿市場的渠道份額正在不斷萎縮,超市、電商渠道份額正在逐步增加,替代效應顯著。

疫情之下,一個50000億的龐大市場,正在鉅變

可見,生鮮電商的替代空間巨大,以發達國家為例,農貿渠道份額普遍僅為 20-30%。隨著我國“農改超”政策進一步推進,農貿市場渠道份額持續下降,新渠道加速崛起成為必然。

而這場突如其來的疫情,無疑正在加速新渠道的崛起。2003年那場非典疫情,教育了大量用戶接受、使用線上購物,這次疫情,也是一次教育市場的絕佳機會,亦正在培養用戶線上買菜、買水果的習慣。

業內人士指出,消費者通過4-5次下單購買便可以形成消費習慣,而這場疫情已持續超過18天,大部分用戶線上買菜的次數已遠超5次。

目前我國生鮮電商的玩家眾多,據招商證券報告顯示,2016年,國內生鮮電商企業數量達到4000家,主要分為三類:

①前置倉模式,主要在小區密集處設立倉儲點進行儲存、分檢和配送,不開營業門店,代表企業有每日優鮮、叮咚買菜、樸樸超市、美團買菜等;

②到店+到家結合模式,依託於線下門店,用戶既可以線上下單也可以到門店購買,代表企業有永輝、盒馬等;

③平臺模式,指平臺作為第三方,為存量的超市和門店提供到家服務,代表企業有京東到家、淘鮮達、多點、餓了麼、美團外賣等。

當前,行業競爭仍然激烈,新入局者不斷湧現。可見,中國生鮮電商行業的核心競爭壁壘,仍尚未形成。

供應鏈,決定生鮮電商的生死

雖然,中國生鮮電商行業遇上了史上最強“風口”。但,決定生鮮電商未來發展的因素不僅僅只有新增用戶、消費習慣、訂單量……

眾所周知,生鮮的上游生產高度分散,流通環節眾多,層層加價且流轉時間長。同時,生鮮產品極易腐損,損耗率高。生鮮產品大多為農產品,缺乏品牌,且非常難以標準化,採購、品控成本較大。三因素相疊加,使得生鮮零售端的毛利率很低。

疫情之下,一個50000億的龐大市場,正在鉅變

贏商網在“2018年生鮮零售市場現狀調查”中統計,這個行業各環節跑下來,損耗率將高達30%。這意味, 進貨1000萬元的貨物,只有700萬銷售出去了。

據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的數據顯示,雖然中國生鮮電商玩家眾多、市場規模超2000億元,但只有1%的企業實現盈利,4%盈虧持平,剩下的88%企業經營虧損,7%鉅額虧損。

以老牌玩家每日優鮮為例,截至到2019年,其已在全國20+城市佈局,但僅在北京地區才實現正向現金流,依然沒有實現規模化盈利。

同時,行業玩家眾多,競爭不止,補貼未停。生鮮電商對股權融資的依賴巨大,以叮咚買菜為例,成立未滿3年時間,已累計進行了多達9輪融資。

根據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的不完全統計數據,2018年國內共有22家生鮮電商企業共融資近120億元。但,2019年融資金額、融資筆數雙雙大跌,更有多家知名生鮮電商平臺因融資難、資金鍊斷裂,最終倒閉、跑路。

疫情之下,一個50000億的龐大市場,正在鉅變

很顯然,疫情爆發之前,生鮮電商行業已經進入洗牌期。而突如其來的疫情,只是加速了行業洗牌的速度,卻並未改變當前生鮮電商行業存在的致命問題:供應鏈、損耗大、品控難、盈利難……

可以肯定的是,疫情終將被戰勝,生鮮電商行業在經歷短暫的繁榮之後,能否解決致命問題,才是行業未來的關鍵所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