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總是不好好吃飯,如何培養幼兒良好的進食習慣?

然然媽咪育兒


孩子總是不好好吃飯?家長只要培養孩子這4種習慣就好了。

首先,家長們的以身作則是十分重要的,自己在吃飯的時候杜絕一系列的小動作,這其中就包括看手機,玩電腦,看電視,吃零食等。家長們不能這樣做,孩子也不會照著做,這樣一系列的小問題解決了,孩子也會十分專心的吃飯,自然身體素質就會很好。

其次,讓孩子知道吃飯的時間管理,或許很多孩子喜歡在飯前吃一些小零食或者水果,但是身體一旦攝入後,孩子或許就會在吃飯的時候有很大的飽腹感,飯量不是很大的孩子來說,可能吃不上任何的東西了,如果是水果還能接受,畢竟水果中含有大量的維生素等,對於身體營養補充很好,但是零食中畢竟含有大量的添加劑,經常多吃零食或許對於孩子健康不利。除了以上的這一種吃飯的時間管理之外, 吃飯中還需要讓孩子懂得合理利用吃飯時間,不要時間過長,也不要時間過短,而且還要養成細嚼慢嚥的好習慣,這樣對於人體腸胃健康的保護也是很有幫助的。再就是家長們不要刻意讓孩子吃什麼東西,其實不管是什麼樣的食材都是有營養的,其中含有的營養成分也是不等的,都能夠補充身體內必須的營養元素,如果孩子執意要吃什麼東西,當然不能阻止,但是一定也是要適量的。如果沒有刻意的只是吃這一種食材,對於孩子健康來說都是微乎其微的,所以讓孩子學會什麼食材都吃,身體才會更好。之前看到過報道說,吃飯最好不要說話,說話不僅會影響了進餐的時間和數量,而且還讓孩子的腸胃健康得不到很好地保護,因此家長們也是需要注意自己吃飯的時候不說話,那麼孩子就沒有話語應答。





快樂的小瑞雪


我家孩子一開始吃飯也是不好好吃,現在每頓吃飯都不用管,吃的很香。我覺得孩子吃飯問題,主要看父母如何引導。

  1. 注意飲食的豐富性,有一段時間天天早上喝小米粥,然後孩子看到小米粥就反感了,就不願意吃了,現在早餐豆漿,八寶粥,玉米糝,各種稀飯輪流著做。
  2. 吃的適量,不貪多,有一次我家孩子吃大蝦一次了吃了一二十隻,因為孩子愛吃,大人就讓著他,讓他吃,結果吃的好幾天都不咋吃飯,吃的傷了脾胃了。
  3. 適當的不吃飯,有時候孩子不想吃飯,就不管他就不吃,這樣餓到一定地步了,不讓他吃零食,他自然老老實實吃飯了
  4. 吃飯的時候不要過多幹預孩子
    ,比如有的家長在吃飯的時候,要給孩子說你先吃這個,先吃那個,應該讓孩子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想吃啥吃啥。
  5. 家長做好榜樣,家長吃飯的時候,可以故意吃的誇張一點,吃的香一點,孩子也會覺得很香吃。
  6. 平時可以吃一些補脾胃的食物,比如山楂,山藥粥。

樂樂愛玩具


以我的經驗給出以下建議:吃飯是孩子的天賦,是孩子天生的本領,餓了就會要吃的,從來不會讓自己餓著,但是,當我們家長養育孩子時,逼著她追著她,端著飯跟著她餵飯,孩子就跑著鬧著哭著不吃,這都是家長包庇代辦以後,把他的本能弱化了,所以家裡老人追著孩子餵飯的時候,孩子就跑,其實孩子不是不想吃飯,是不想讓你這樣,但是孩子不會表達,他只能這樣反抗,孩子一歲時,他邊吃邊玩,有人會把飯放到他嘴裡,到了三歲時,他還邊吃邊玩,有人還會把飯放到他嘴裡,慢慢的,吃飯就不是他自己的事情了,就成為別人的事情了。

應該從小讓孩子養成正確的飲食習慣。從小給孩子提供豐富多彩的飲食,不要評價什麼好吃,什麼不好吃,如果在這個時候加以分別,孩子就會偏食。

想要讓孩子專心吃飯,家長也要專心吃飯,而不要抽出精力來去管孩子吃飯,所以從一歲時就自己吃自己的,好的習慣就能夠養成了。

按時吃飯,比如說早飯中午喝晚上,都是幾點,固定下來,孩子就能夠養成良好的習慣,家長腰溫和而堅持,家長在吃飯的問題上也要嚴格要求。希望能夠幫到你


家庭教育心法


幼兒期的孩子比較好動,對吃飯也是,愁壞了父母。其實父母要了解,寶寶良好的進食習慣需要培養。所以從現在開始,父母一定要幫助孩子建立起良好的進食習慣。

幼兒吃飯面臨問題

  • 隨著月齡的增加,幼兒開始了對食物的選擇,不喜歡吃的,可能一口也不吃,喜歡吃的會吃到吃不進去為止。


  • 吃飯的時候開始受到外界因素影響任何聲響,任何事情都能讓寶寶停止吃飯。

  • 開始喜歡邊走邊吃邊玩邊吃,有時還會把飯菜故意吐出來,或嘟嘟的吹泡玩兒。

孩子良好進食習慣的培養方法。

  1. 每次進餐都要讓寶寶坐在餐桌前,沒吃完飯不能離開餐桌,如果寶寶要活動,只能圍著餐桌走動。

  2. 避免邊玩邊吃的壞習慣,餐桌上最好不要放與進餐無關的東西,尤其是與進餐無關的玩具。

  3. 不要讓寶寶邊吃飯邊看電視,這個習慣對寶寶健康有很大的影響,一定不要讓寶寶養成這樣的習慣。

  4. 幼兒可以和家人一起圍坐在餐桌前進餐,增加寶寶進餐的興趣,培養一日三餐的好習慣,但是要單獨給寶寶做飯。

  5. 千萬不要到處追著寶寶餵飯,如果寶寶離開餐桌把寶寶抱回來再開始餵飯。

  6. 讓寶寶自己拿勺吃飯,會增加寶寶吃飯的慾望,要給寶寶自己吃飯的機會,如果寶寶還不能自己完成吃飯,媽媽可以餵飯,但也要讓寶寶自己拿著勺吃。



我是然然媽咪育兒,很高興能夠為你分享孕產、育兒、餵養、產後恢復知識和經驗,希望能夠幫助到您,歡迎點贊/轉發/關注,謝謝!!!

然然媽咪育兒


前兩天和幾個朋友在餐廳吃飯。旁邊一個大約 2 歲的孩子吃得特別香,兩耳不聞身外事,一心只管碗中飯。另一個稍大的孩子東摸摸西看看,媽媽不喂就不吃。吃到一半還跑出去玩了,把小祖宗哄高興了才肯坐下來,繼續著飯來張口。同樣是孩子,怎麼差距那麼大呢?沐媽一眼就能看出來,孩子不好好吃飯,多半是由於輔食添加期的習慣養成有問題。如果從小就培養良好的進食習慣,根本不用追在後面餵飯。

那麼,正確的方法是什麼呢?

1、儘量讓寶寶養成定時、定量進食的習慣,不要哄騙和強迫孩子們吃飯。讓他們餓了自己吃吧。孩子會叛逆,拒絕進食。

2、當給孩子添加輔助食品時,不要過分擠壓食物,更不要讓孩子用奶瓶吸吮食物,以免影響孩子吞嚥及咀嚼功能的發育。

3、對於稍大的寶寶,要讓孩子上桌與大人一起吃飯,並讓其自己進食,以提高寶寶的自控能力。

4、養成按時吃飯的習慣。每頓飯的時間應該相對固定。孩子吃飯前玩得開心的話,請告訴孩子收拾好玩具準備飯菜。如果孩子不想離開遊戲場,放下玩具,給孩子擦桌子,擺放餐具,告訴媽媽今天要做了什麼好吃的,做到引導孩子的注意,轉移孩子視線。

5、養成安靜吃飯的習慣。吃飯時不要說笑。不要玩玩具。不要看電視和坐在桌子旁。家長不應催促孩子細嚼慢嚥。在照顧孩子吃飯的時候,可以低聲向孩子介紹食物的名稱和顏色,增加孩子的興趣和知識。

6、寶爸寶媽吃飯前和吃飯時要有良好的飲食情緒,不要責罵孩子,讓孩子保持安靜愉快的心情。注意儘量為孩子們安排美味營養的食物。養成不偏食、不挑食的好習慣。

另外,要避免以下幾個坑:

1、吃飯時圍著孩子轉,把食物作為愛的表現,用零食哄孩子,導致孩子吃進過多零食,胃總處於非排空狀態,失去飢餓感,食慾不佳。

2、輔食喂得晚,4——6個月左右兒童可以逐步增加輔食。一方面可以鍛鍊咀嚼能力,有利於液體食物向固體食物過渡;另一方面可以滿足生長髮育的營養需求。補充食物添加後,會影響兒童咀嚼功能的發育,導致兩三歲的兒童仍然依賴奶瓶和粥,拒絕咀嚼和吞嚥固體食物。

3、生活起居不規律,學齡前兒童消化器官發育不良,消化酶和胃酸分泌低於成人,消化功能不穩定,易受外界因素干擾。飲食不規律和定量,睡眠不足或過量,缺乏適當的活動會影響胃腸功能的正常運轉,導致兒童食慾下降。

4、吃飯環境太嘈雜,吃飯時開電視,大聲喧譁,影響孩子的食慾。在喧囂的環境下,孩子無法集中注意力,無暇顧及食物的味道和麵料,久而久之對飲食越來越沒興趣。

總的來說,面對“寶寶總是不好好吃飯,如何培養幼兒良好的進食習慣?”的問題,寶媽要注意添加輔食的時機,養成定時吃飯、安靜吃飯的好習慣,切記追著寶寶喂,這樣他會養成不好的習慣。多一點耐心多一點方法就一定能成功!

注:圖片源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沐沐成長日記


孩子不好好吃飯想必是很多家長比較頭疼的問題,家長一定要知道原因,不能一味地責怪孩子,這樣可能會適得其反,所以家長要從根本解決問題,讓孩子養成一個良好的進餐習慣,家長可以試一試一下幾個小妙招。

1、身體不適

有些孩子年齡比較小或性格比較內向,語言表達能力較弱,家長就會責怪孩子,這個時候家長一定要主動與孩子溝通,問問孩子是不是身體不舒服,,孩子的消化系統比較弱,可能會發生積食的情況,長期下去孩子會食慾不振,更容易生病,所以要幫孩子改善消化功能。

2、飯前飯後吃零食

現在很多家長會給孩子吃零食,甚至自己也經常吃零食,所以家長首先要反思自己是不是也有這種行為,如果孩子到飯點不吃飯,告訴他現在是吃飯的時間,現在不吃飯,只能等到下一頓飯,並且不可以吃零食,也不會因為你不吃飯或吃飯慢就不收拾,讓孩子養成飯點吃飯的好習慣。

3、養成良好的進餐習慣

有的家長會在吃飯的時候看電視或玩手機,孩子就會跟著模仿,導致吃飯慢或不好好吃飯,所以在進餐時要營造良好的氛圍,在進餐時不看任何電子產品,不討論任何話題,防止食物噎住,進餐時可以放輕音樂,飯後自己收拾殘渣和碗筷。

4、增加運動量

很多孩子不好好吃飯是因為沒有飢餓感,平時運動量小,上一頓的食物還沒有消耗完,怎麼可能吃飯快,那家長可以一起去戶外運動,比如:跑步、打籃球、跳繩等,如果天氣不好可以在家裡做一些親子游戲,不僅可以促進消化,還可以增強親子感情,還可以跟孩子一起觀看教育性的繪本和短篇。

5、做飯變換花樣

孩子喜歡生動形象的物體,而且好奇心比較重,家長可以利用食材做出各種各樣的造型,讓孩子有新奇感,也可以讓孩子參與到做飯的過程中,讓孩子充分的體驗做飯的辛苦和快樂。


大頭的育兒小妙招


孩子不好好吃飯,很多和吃飯時的環境有關,許多家庭都允許一邊看電視一邊玩,一邊追著喂孩子。要想改變孩子的習慣,家庭氛圍首先要改變。

第一,定時定點吃飯。每次吃飯,要做到差不多的時間,相同的地點,相同的位置,讓孩子一進去特定的環境中,就把生物鐘和注意力調整到吃飯上。

第二,讓孩子參與到吃飯活動中。孩子七八個月的時候就可以允許孩子上桌,準備個小碗小勺子給孩子,無論孩子用勺子,還是用手抓,都允許。這樣的話,首先孩子有參與感,每到飯點就吃飯;其次,刺激孩子感覺統合系統的發展。

第三,儘量少的讓孩子看電視,尤其是吃飯的時候,直接關掉電視。千萬不可電視從早上開到晚上,擾亂孩子神經系統發育。

第四,堅決不追著喂孩子,要讓孩子明白,過了飯點就沒有飯吃了。

第五,飯前飯後不吃零食,更沒有垃圾食品。

第六,鼓勵孩子運動,掃地,擦桌子,收拾玩具,放有節奏的音樂跳舞等等,運動促進消化,肚子餓了才有食慾。

第七,吃好就好,不要硬塞,讓孩子反感。


忠萍媽媽課堂


好習慣是好胃口的基礎,從第一口輔食開始,就要養成吃飯坐餐桌椅、營養均衡、規律限時吃飯的好習慣,望每一個孩子都健康茁壯的成長.....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808,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tos-cn-p-0000/04a222c07ba348e9b747726b1059fbaf\

雅奕vlog


首先不知道你家的孩子多大,所以我就簡單的說幾個


生活需要儀式感的,寶寶也是一樣

小孩子從 5-6個月開始喂輔食,到差不多一歲的時候自己慢慢的學會吃飯,到自覺的吃飯,這是一個過程,這個過程需要父母全程的計劃好。


最基本的幾個因素


1、固定一個地方

這個地方是最早的時候可以是沙發的一角,或者後來的BB椅子,或者是到最後的跟承認一起的桌子,但是地方必須是固定的,這就無形中告訴孩子,坐在那裡就是吃飯,而不是做其他的事情,這是初期最重要的一點。


2、收拾好所有的玩具


這個是培養自主吃飯最重要的一環。

吃飯前,穿罩衣,坐到固定位置,然後開始喂,開始吃。

中途不給任何的玩具,不能說吃一口,給你一個玩具,不能說拿著某某玩具一起吃這樣的所謂的獎勵,吃飯就是吃飯,這點你從 喂輔食的時候就需要堅持。

初期喂輔食的時候,其實吃的很少量,時間維持也不長,所以只要你形成這個習慣了,後面慢慢的就好說了。


3、給予孩子足夠的鼓勵


能坐穩的孩子就會希望自己喂自己,這是本能,所以父母或者老人千萬不能因為人家小,因為覺得吃的滿地都是,或者吃的衣服都是,就剝奪了人家這個學習的本能,然後過幾年有開始埋怨自己的孩子為什麼不好好吃飯。其實這個不好的習慣就是大人給他們形成的。

怕弄髒衣服,那就穿罩衣,吃完水一衝 一掛 就好了,下次繼續用,實在不夠,那就買兩件。

怕 地髒了,那就直接在 孩子吃飯的椅子底下鋪一個報紙,吃完了,直接捲起來 ,扔垃圾。

讓孩子享受吃飯的樂趣,他們喜歡的不是你給他吃的東西,他們喜歡的是自己喂自己的過程,你剝奪了他這個權力,後面你就會為他不好好吃飯而煩惱了 。



4、良好的飲食氛圍


對於小孩子來說,不需要特別的額外對待,特別是已經1歲以上的,那就大人吃飯的時候,他們也一樣的跟大人一起吃飯,給他一個固定的椅子,跟大人坐一起,讓他們好好的感受這個氛圍,特別不需要為了孩子,提前先喂她,然後大人才吃飯這樣的事情,你讓他自小跟大人一起吃飯,他也會知道,吃飯就是吃飯,不會在你們吃飯的時候他們需要額外的找其他事情做。

(當然幾個月的是需要單獨另外餵養的,這個還是要區分開)


基本上能做到以上 四點的,大部分的小孩,1歲多 2歲的時候就基本上能自主進食了,當然食物的質量和分量,父母要好好的控制好。


何生


不少家長都為吃飯問題感到頭疼。下面我說說7個建議,1.用餐前一個小時不要吃甜食,2.讓他在愉快的氣氛中進餐,3.孩子對色彩很敏感的,喜歡豐富多彩的色彩,媽媽要多花點心思配色啦,4.孩子的好奇心重,特別是電視,手機,玩具引起他們的注意力,所以吃飯前,要關掉電腦電視,收拾好玩具哦,5.訂立用餐規則,爸爸媽媽們和寶寶一起遵守,也可以讓寶寶監督爸爸媽媽,6.寶寶要適當運動,運動量大了,體內消耗也跟著大,所以飯量自然會增加的,運動半小時進餐,7.最後一點很重要,別忘了帶寶寶去醫院查查鋅,身體是不是缺某種元素!也會導致寶寶不好好吃飯,挑食,偏食的,影響生長髮育哦!希望我的答案能給你帶來幫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