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用戶激增 是在線教育的救命解藥還是又一劑毒藥?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下,讓中國高速發展按下暫停鍵,幾乎所有的行業產業乃至個人都受到牽連,不過凡事也有例外,比如互聯網醫療和在線教育。可以說這兩個產業也極大可能成為2020年的熱門領域。

疫情下用戶激增 是在線教育的救命解藥還是又一劑毒藥?

對於互聯網醫療來說,在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下,不僅是實現了用戶的迅速增長,同時更是直接帶動營收。因為疫情,如今大家對待感冒要比往常更加的慎重,以前一些感冒咳嗽可能就多喝水,如今則會想著早點吃藥早點好,但大多數人是缺乏醫療知識的,不對症吃藥後果小則無效,大則讓病情加重。

這種情況下,用戶基本上也不太願意也不太敢往醫院跑,選擇互聯網醫院,比如平安好醫生、春雨醫生等,便成為很多用戶的首選,通過線上醫生看病,然後線下買藥。而現在很多這種線上看病同樣是需要掛號的,一些免費問診,要麼並不對症,不是對口的醫生,要麼回覆速度慢,而掛號通常都是19.9元。

相比互聯網醫療,在線教育更多的則是用戶層面實現激增。據媒體披露,優勝教育在線系統被增兩倍的流量擠崩一次,平安旗下麥奇教育科技的青少兒品牌vipJr春節期間使用量同比大增215%,線上運動初創企業SheSports的周出勤人次在春節期間最高達平日的20倍,教育類MCN機構孵化的IP春節36天漲粉百萬……

一連串增長的數字,說明越來越多的人選擇在線教育,可以說是從以前的不瞭解開始接觸並使用在線教育。但是否說明,在線教育的第二春天即將來臨呢?怕是未必。

在線教育並不是什麼新領域,早在2014、2015年,在線教育就是資本市場的寵兒,眾多創業者扎堆進入。據Fellowplus數據顯示,2015年全年在線教育領域獲得1666億元人民幣,664家企業融資成功;2016年,1825億元人民幣被投放進來,583家企業成為當時的幸運兒。2017年,在線教育領域融資總額915億元。

而在資本市場推動下,在線教育行業迅速擴大,但卻也只有大,出現了眾多體量大、用戶數量大的用戶,但卻少有強的企業誕生。並且大多數在線教育企業甚至不能實現自我造血,基本上都是依賴資本市場的輸血,一旦沒有後續的融資,則是紛紛上演倒閉破產。光2019年,倒下或者收縮的企業就不在少數。

疫情下用戶激增 是在線教育的救命解藥還是又一劑毒藥?

2019年2月,噠噠英語被曝融資實際數額與公佈金額並不相符,且噠噠英語部分地區陷入大面積人員動盪期。

2019年3月,滬江網校因上市對賭失敗裁員上千人,比例高達50%;

2019年4月,字節跳動旗下教育類產品gogokid大規模裁員,比例在70%到80%。

2019年10月,在線英語學習平臺“朗播網”陷入欠薪風波。

2019年10月,在線輔導平臺學霸一對一爆雷停止運營,最終欠下超過2000萬的學費無法償還。

2019年10月,號稱“英語培訓四巨頭”之一的韋博英語猝死,涉及近萬名學員、超億元金額。

2019年11月,界面新聞也報道了少兒教育機構VIPKID大幅裁員的消息,稱其裁員幅度達到15-20%,涉及崗位包括銷售、班主任、教學、教研,裁員層級已涉及公司部分中層。

2019年11月,被稱為“學歷教育第一股”的尚德科技集團公佈了2019年Q3財報,營收5.27億,淨虧損1.3億元,五年來累計虧損超過26億元。

對於在線教育企業而言,雖然獲取用戶很難,但是其商業模式的短板卻並不是來自於此,首先在線教育通常都是採取預收費形式,比如一些培訓費用一收就是2/3年,而企業往往會因為運營較早使用,一旦預收款中斷,則將會面臨資金鍊斷裂問題。

疫情下用戶激增 是在線教育的救命解藥還是又一劑毒藥?

此外,在線教育一直以來的獲客成本居高不下,據滬江教育的招股說明書顯示,2016、2017年,公司廣告及推廣費用分別高達2.67億元和3.75億元,佔當年營收的78.5%和67.6%。流利說2019年第二季度銷售和市場營銷費用為2.19億元,而其淨收入僅為2.764億元。

當然這裡所指的獲客並非說普通下載用戶,而是指從使用到報名繳費的用戶。教育行業規則在於,只有高價課程才能夠賺錢,而一些低價只能是引流,吸引用戶關注,但問題是低價吸引而來的用戶,幾乎無法轉化為高價用戶,所謂的引流幾乎成為假命題,龐大的用戶數也就只能給投資者看看。

另外在用戶獲取上,在線教育其實就好比登山一樣,一開始都是比較容易,越往後面,就越難獲取的有效用戶。對於在線教育來說,疫情能夠幫助在線教育企業更容易的為廣大用戶所熟知,也能夠擴大用戶,但是真正如何轉化用戶,實現盈利,仍舊是在線教育行業的難題,否則這一輪疫情只會是新一輪的融資助推器,而並非行業的全新拐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