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成功取得了凉州,蜀汉能统一中国吗?

自立124


蜀汉的灭亡是上天注定的,就像王朗所说,改朝换代其实是很正常的事情。一个朝代不可能一直延续下去,东汉末年汉朝气数已尽,而刘备想要延续汉朝其实可以说是逆天而为,这根据后来蜀汉的国力兵力与魏吴的对比就可以看出来。

刘备想凭借蜀地光复汉室,这基本上是不可能的,而诸葛亮却不知疲倦的北伐中原, 这是为什么呢?诸葛亮心里难道就不清楚这几乎是不可能的吗?我不这么认为。

诸葛亮何等聪明,他不知疲倦的北伐其实可以说是以攻为守,再者刘备对诸葛亮有三顾茅庐的知遇之恩,我认为北伐正是诸葛亮想要对得起刘备恩德的举动。就算蜀兵拿下凉州也是无法动摇魏国的地位的,对于魏国来说就是九牛一毛而已,毕竟实力相差太过悬殊,魏国兵多将广,而且民力财力国土面积都远大于蜀国,而蜀国则是三国最弱小的, 都无法与东吴相比,自然不能与魏国抗衡。

刘备伐吴失败,诸葛亮伐魏也不会成功,而魏国伐吴灭蜀是早晚的事。


旧事曰史


引言:

如果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成功取得了凉州,再得到盟友东吴的支持,那么蜀汉统一天下并不是空谈。

夺取了凉州那么凉州和汉中之间的雍州蜀汉肯定也要占得大半,国土面积扩充接近一倍人口至少也得增长几十万。

而东吴方面,若是和蜀汉一同攻伐曹魏的东吴,那么曹魏失败后,东吴是不足为惧的。但是蜀汉和曹魏互相攻伐,东吴坐山观虎斗,那蜀汉战胜曹魏后再面对的东吴可是非常可怕的。



凉州对蜀汉的意义重大

凉州面积虽然不敌益州、荆州,但是凉州若是在蜀汉手中能发挥更大的作用。这里不得不提到马超、马岱两兄弟,虽然第一次北伐时马超早已去世了,但是马岱还活着。马岱名望虽然不及马超,但也是曾经西凉世家的一份子,在西凉当地士族、豪族中还是有一定的威望的。蜀汉若是得到了西凉,那么派遣马岱到西凉募兵绝对可以让蜀汉走出低谷期。而且西凉境内和周边的少数民族对马氏兄弟都有好感,马岱登高一呼这些少数民族的力量也是不可忽视的,即使不归属蜀汉那么也大大的减小了袭扰边境的问题。


国土和人口的增长

若想稳稳的占领凉州,那么必然要占领雍州的一部分底盘。蜀汉若是可以固守陇右五郡抵御曹操,给蜀汉五到十年的时间休养生息,那么蜀汉的力量将可以和曹魏比肩。

所谓地大物博,给蜀汉一定的时间发展那么蜀汉的经济将变得富庶。原本只有九十万余人的蜀汉加上雍凉二州,蜀汉的总人口至少将会突破一百五十以上,按照十分之一的比例募兵那蜀汉将有十五万之众。十余万大军交到诸葛亮手中,诸葛亮再北伐曹魏那么结局肯定是不同的,一鼓作气打到洛阳都是有可能的。


被忽视的东吴

读三国时除了赤壁之战和大意失荆州,我很少会注意到东吴。但是蜀汉得了凉州实力可以和曹魏不分伯仲,但是这时东吴就成了统一的必要因素。

这个常常以墙头草出现的东吴影响着三国时期的历史走向,为什么这么说呢?就拿我提到的两次战役来说,赤壁之战打败了曹操,这一站让曹操伤了根基,曹操进入了短暂的静默期。而刘备就是趁着曹操的静默期入主益州,形成了三分天下。

再说大意失荆州,蜀汉夺取了益州刚刚站稳脚跟,正是蜀汉巅峰时期。背弃联盟偷袭荆州、铲除了以关羽为首的一股小势力。紧接着夷陵之战大败刘备,让蜀汉实力彻底进入低谷。

总结:获得了国土和资源加上诸葛亮的治理短时间内蜀汉的国力就会有一个质的飞跃。但是得不到东吴的支持,即使蜀汉打败曹魏那么也不足以抵挡东吴了。孙权在第五次出征合肥时可是集结了二十万兵马,一旦轻视了东吴必然要吃大亏的。谁能得到东吴的支持那么统一就有望了。


感谢大家阅读,希望能和大家一起探讨、学习历史。


青梅煮酒品三国


我的回答是:不能!因为只要蜀汉政权无法重新占有荆州,就没有办法对曹魏政权的腹心构成威胁!凉州与荆州相比,只能对曹魏政权构成骚扰,而不能对其构成致命威胁。

如果荆州仍然还在蜀国之手,蜀国将可以调集荆州、益州和汉中三地的力量,从东线和西线对曹魏政权发动攻势。而且是以西线佯攻为辅,东线突击为主!这样既可以取得以攻代守的好处,又可以免去因为出击路径过于单一,容易受到因蜀道艰难而导致的后勤保障不畅的制约!即便一时无法迅速恢复中原,也可以盘活整盘大棋!

诸葛亮的几次北伐之所以会失利,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于:在失去荆州之后,既无法再得到荆州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补给,同时也失去了便于向曹魏政权腹心进军的基地!荆州做为数省通衢之地,固然有因其易攻难守而被唤做四战之地的弱点,可是只要蜀国能够有效的整合益州、汉中与荆州的力量,在汉中以守为主,集中精力在荆州以攻为主,彼此遥相呼应互为战略依托,或许尚有可与曹魏政权一决高下的实力!

而占领凉州固然可以将蜀国的势力延展到西北方向,但却因为凉州远离曹魏政权统治中心,而且又是华夷杂居的贫瘠之地。所以不仅无法发挥出类似荆州那样的作用,反而可能会导致蜀汉政权因精力分散,愈加透支其本就不怎么雄厚的实力。

从整体战略上看,假设将占领荆州视做插向曹魏政权腹心的一柄尖刀,那么占领凉州则只能发挥出隔靴骚痒的作用,是无益于转换蜀魏两国的力量对比的!只不过是为诸葛亮的北伐,稍稍起到一些心理上的激励作用罢了。

综上所述:即便是诸葛亮在第一次北伐中原时占领凉州,也依然无法扭转魏强蜀弱的整体实力对比,因此依然不能灭魏吞吴统一天下!


北疆同心


我的答案是即使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成功得了凉州,蜀汉也无法统一中国。

首先我们来看看当时三国局势。

领土上,魏国独占十个大州,长江以北尽归曹魏所有。吴国有三个州,其中的扬州和荆州与魏共有。而蜀国只占据一个州,即益州。吴蜀两国加起来才与魏国相当,所以,蜀国如果只想凭借自己的力量去攻取魏国,难度十分巨大。

人口上,只能根据一些文献进行推测。魏国443万人,吴国230万人,蜀国只有区区90万人。打仗是要死人的,有时候拼的就是人口,有足够多的人口,自然不用担忧兵源不足,可是人口稀少,如何支撑得起年年打仗。诸葛亮的北伐必定是一场持久之战,即使他在第一次夺取了凉州,也免不了之后持续战斗。到那时,士兵的稀缺将成为致命弱点。

政府和军队上,魏国的士兵和官员由国家统招,经历严格筛选,不服从富豪地主。但是在吴国,当地的豪族对吴国政权的支持极为重要,所以有一些权利给了当地的豪族。最为悲惨的是蜀国,其军队是刘备一生摸爬滚打组织的一群士兵,对蜀国百姓来说,他们是外来者。

人才上,魏国在曹操时就积累了至少两代人的人才,且中原又是人才聚集地。吴国地处江东,人杰地灵。而蜀汉大部分人才如关羽张飞等都早已死去,只剩下诸葛亮,魏延等少数人。此时诸葛亮进行北伐,武将缺少,智将凋零,对他来说十分困难。以前一个大将可解决的事情,现在必须绞尽脑汁用计去解决,伤神耗时。所以说诸葛亮劳累过度是有原因的。

再来看看诸葛亮北伐的真正原因。

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已经详尽阐述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还于旧都”“报先帝之遇”。

首先是蜀汉危急了。在三国的休养生息中,因以上原因最得利的是魏国,最有害的是蜀国。在这天下大变之际,必须要以攻代守,即使以蜀汉的国力干不过魏国,也要去打。通过战争来找到突破口。其次便是报答刘备的知遇之恩。这么多年了,没干成什么事,看着魏国越来越强,与蜀国的差距越来越大,他实在无法承受最后只能投降的情况,于是他想不如用进攻来拖延魏国,用自己的命拼出一个变数。

选择在自己的晚年搏一搏,即使胜算极低,也要去战。但是他并不想把蜀汉的军队耗完,于是只能采取稳扎稳打的打法,第一次北伐即使取了凉州,他也不会选择长驱直入魏国,与魏国进行直接大战。

由此看来,蜀汉完全无可能统一中国。


肖尘


如果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成功取得了凉州,蜀汉是有可能统一全国的。

而这也是唯一的一次机会,第一次北伐失败后,曹魏在此部署重兵,蜀汉再也希望。

若诸葛亮取得了凉州之后,进而可以全据关中。此时,蜀汉的地盘与秦国地盘相似。

唐以前,起于西北,据有巴蜀关中者,必领中原,进而拥有江南。

此时,蜀汉再与东吴联手,可灭曹魏,然后,蜀军南下,扫平东吴。



当代曹植


魏国当时占尽了粮食的主要领地,人口也比蜀国的多,即使蜀国和吴国同时进攻魏国,魏国也能轻松地防守,保持跟吴国和蜀国打持久战,等待蜀国的粮食耗尽。再者说诸葛亮的五次北伐也没有成功,这足以证明不可能打败魏国,但是你的问题是如果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成功,有没有可能一统天下?

魏国和蜀国的每一场战争都是由诸葛亮对阵司马懿,与其说魏蜀对抗,不如说诸葛亮和司马懿个人恩怨的战争,他们两个打法是能打就打,打不了就躲,即使诸葛亮熬死了司马懿也还是无法成功的,即使北伐成功了以后,还是需要很多年的发展,蜀国和魏国的思想融合。在这期间,吴国也会渐渐地强大起来,魏国的旧部也会地下组织各种起义,和各种反抗,甚至还会发展出其他的国家来与之抗衡,再次形成三国鼎立的局势。感谢您的阅读😁






历史榴芒教授


欢迎来看子正寻道。

导读:诸葛亮的北伐,发生在三国鼎立的前提下,前前后后一共进行了六次。在这么多次北伐中,蜀国取得的收获并不大,最后形成了魏蜀两国长期在凉州一带对峙。其中诸葛亮的第一次北伐最为可惜,本来形势一片大好,可惜马谡不听从劝告,丢失了街亭,导致北伐前功尽弃。

其实诸葛亮北伐的时代背景并不好,当时天下已经三足鼎立了,同时魏国又是三国中实力最强的,因此单凭蜀国的力量,很难完成北伐的大业。可是蜀国开国皇帝刘备的临终遗愿就是北定中原,重振汉室,诸葛亮为了报答刘备的知遇之恩,或许他自己也有统一天下的愿望,所以诸葛亮义无反顾地北伐中原。

直白说吧,诸葛亮即使在第一次北伐中就取得了凉州,也很难统一华夏。接下来稍微分析一下。

其一:蜀国的实力太弱,难以支持诸葛亮的远征。

由于关羽丢掉了荆州,导致蜀国差不多只剩下了区区一州之地,同时北伐的路线也变得单一,只能从益州北上。诸葛亮的北伐路线实在不怎么好,山路崎岖,粮草运输很难,因此蜀军的补给问题一直是个难题。倘若诸葛亮拿下了凉州,确实会给蜀国带来许多好处,可以提高士气,还可以进一步谋取关中地区。可是凉州地区本来就物产不丰富,因此蜀军的粮草问题依然存在。更严重的是,由于诸葛亮旗开得胜,会让魏国君臣更加团结,一致对外。这时司马懿肯定会得到重用,最后多半还会形成魏蜀两国在关中一带相持。

其二:东吴不想看到蜀国一统天下,在某种程度上,会破坏诸葛亮的北伐。

本来魏蜀吴天下三分,如果蜀国击败了魏国 ,那么东吴必然不能保全。于是在孙权眼里,诸葛亮的北伐,不胜不败的结局最好,若是诸葛亮进展顺利,恐怕会形成魏吴联盟,然后一起对付蜀国。另外孙权也有雄心壮志,即使统一天下做不到,雄霸东吴也是必须的,想让孙权向蜀国称臣,这是不现实的。因此东吴面对蜀国的北伐很奇怪,口头上是支持的,毕竟吴蜀联盟还在,但实际行动上并没有全力支持。

其三:魏国面对蜀国的北伐时,必然会全力防守。

即使诸葛亮拿下凉州地区,魏国也不会屈膝投降,相反会投入更多的力量对付蜀国。魏国的地盘广大,失去一个小小的凉州,并不会伤筋动骨。由于蜀国后主刘禅不是一个英明之君,因此魏国可能还会使用离间计,让蜀国君臣之间变得猜疑,然后破坏诸葛亮的北伐大业。同时魏国的皇帝,无论是曹丕,还是曹睿,都不昏庸,那么肯定会大力提拔人才,尤其是司马懿,以此来全力抵挡蜀国的进攻。

总之,北伐一个战略大棋局,单单获取一个凉州,不足以撼动魏国。还有天下的玩家,除了蜀国和魏国,还有东吴,蜀国要想统一天下,魏国和东吴都不答应。由于种种原因,诸葛亮要想实现刘备的统一大业,几乎不可能。


子正寻道


成也凉州,败也凉州。不管第一次北伐是否成功,其结局是一样的,那就是以失败告终,因为历史的车轮不会倒转。

“天水夸英俊,凉州产异才。系从尚父出,术奉武侯来。大胆应无惧,雄心誓不回。成都身死日,汉将有余哀。”——罗贯中《三国演义》

提到凉州,让我想到一个能人,那就是姜维,是第一个破了诸葛亮的战斗部署,诸葛亮不但不杀他,反而看上他了,告诉部下一定要活捉姜维,就有了诸葛亮的接班人姜维为蜀呕心沥血。

当然说蜀败是有原因的,不是哪一个人能控制的,大家应该读过诸葛亮《出师表》中有一句话经典“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这已经说明了连诸葛亮就开导不了阿斗刘禅,姜维就不用说了。

汉未三国的结局都是注定了,三国头号人物曹操、刘备和孙策三分天下,都是我认为的猛将,所以成就了有名的三足鼎立。多少年过后都是幼主接管,慢慢就形成了“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泡泡影视屋


没有可能,除非并用子午谷奇谋并成功实施,整个关中西凉纳入囊中,则汉室可兴,除此之外,别无它法,毕竟西凉适于骑兵而蜀汉重于重装步兵,守住关中,只要几个关口,其他地方人们进不去,步兵有优势,所谓潼关锁钥即可。有了关中守好之后,图谋凉州即可,宛洛之地想打就打,不想打关门睡觉即可。这就是秦一统六国之前的态势,除此之外再无他法。


惊觉五千年


就算诸葛亮能夺取凉州,但想要夺取关中就非常困难,理由很简单:

曹魏都城在洛阳,距离长安并不远,能够调集河南河北的资源去和蜀汉进行长期的关中持久战;但蜀汉难以调取巴蜀资源去夺取汉中。凉州经济能力比巴蜀差太多,最多能够击败曹魏的进攻,但难以夺取关中。

后世的西夏和北宋的战争就很能说明。北宋无力灭西夏,西夏也难以从北宋手中夺取更多土地——根本原因是西夏没有足够的财政去支持持久的战争。唐朝时吐蕃为什么攻占了长安却不能占据?根本原因也是在于国力难以支持。

从凉州争夺关中所需要的军饷、士兵太多了,吐蕃、西夏都无力支撑,更别提只占有凉州的蜀汉——巴蜀的经济资源因为山脉关系,难以支援凉州。

荆州三分时形势:孙权(紫色孙权得到的荆州土地)借荆州给刘备(红色是刘备得到的荆州土地),目的是不让刘备躲在自己身后,让孙权一个人和曹操(蓝色是曹操夺得的土地)干

蜀汉北伐成功的条件只有一个——吞并东吴

在蜀汉没有长江以南半壁江山的情况下,没有北伐成功的可能性。因为半壁江山的财政支持,怎么可能击败具有北方半壁江山的曹魏。

诸葛亮在隆中对中把孙权定位为“可援不可图”,刘备死后和东吴结盟,甚至孙权称帝时更继续保持联盟关系,在根本上就错了。

相反孙权可从来没有把蜀汉当成坚定盟友:

赤壁之战是共同面对曹操压力,可压力过后,刘备更夺取巴蜀,孙权就以还荆州名义夺取长沙三郡——孙权借给刘备的是江陵,不拿回江陵却夺取刘备长沙;刘备刚夺取汉中,臣服曹操,偷袭关羽夺取荆州;刘备死后,册封反叛蜀汉的雍闿,意图夺取南中。

相比之下,蜀汉对东吴是无力反击:

1、刚想夺回长沙三郡,却因曹操夺取汉中而被迫达成割地协议;

2、夷陵之战的失败更是让蜀汉重夺荆州之梦破灭;

3、刘备死后,蜀汉从无和东吴作战记录。

刘备死后,蜀汉疆域从来没有扩张过,蜀汉北伐其实就是吃老本。这就是为什么蜀汉第一个灭亡的原因——亏本到倒闭。

曹魏休养生息,东吴偏安江东,只有蜀汉一心北伐。这就是后三国时期的天下局势。


历史哨声原创,给你有价值的观点!随手关注,你的支持才是动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