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局開路!“拆危治亂”讓美麗隴南盡展顏

成縣:“拆”出精氣神 “治”出美潔亮

  

破局開路!“拆危治亂”讓美麗隴南盡展顏

  ▲陳院鎮武家山村村民陳國政家門前“拆危治亂”後變成了花園。 曹志政 攝

  

  2018年春節剛過,年味尚未散盡,聲勢浩大的成縣春季衝刺整縣脫貧“第一場硬仗”——“一拆三改兩化”(即拆除危舊房,改廁、改灶、改圈,道路庭院美化、室內居住環境淨化)專項行動便在全縣範圍內大規模展開。至2019年3月,“一拆三改兩化”專項行動已與隴南市部署發起的“拆危治亂”攻堅行動對接,並在更高層面上繼續強力推進。

  

  一年間,成州大地城鄉面貌發生了歷史性改觀。如今,走進成縣任何一個村莊,都彷彿置身一幅美麗的山水田園畫卷。這次被譽為審時度勢、識時通變的改革之舉,破局開路,生動實踐了“拆危治亂”,交出了一份幹部群眾團結一心、苦幹實幹的成縣答卷。

  

破局開路!“拆危治亂”讓美麗隴南盡展顏

  ▲航拍的成縣紅川鎮青山村道路在翠綠的樹林中環繞,美麗如畫。近年來,成縣在脫貧攻堅工作中狠抓農村公路建設養護,為脫貧摘帽打下了堅實基礎。張平良 攝


  拆危治亂:人居環境美起來

  

  成縣陳院鎮武家山村村民陳國政做夢也沒有想到,活到73歲,自家門前竟建起了一塊一畝見方的大花園,這讓他家的生活環境一下子發生了天翻地覆的改變。現在,他一開門,便能看到一大片波斯菊、百日草迎風搖曳,其間蝴蝶翩翩起舞,鳥叫蟲鳴,煞是悅耳動聽。站在路邊看著眼前的美景,回想起過往的不堪,陳國政不由感嘆:“還是黨好、政府好!”

  

  “4月20日之前,這塊村集體土地上堆滿了村民的柴草、砂石等,地也高低不平,看上去亂七八糟的,生活環境就更不用提了。”陳國政介紹,4月20日開始,鎮上書記、鎮長親自帶頭,組織鎮村兩級幹部,開始了這塊土地的“治亂”工作。

  “這一干就是20多天,光柴草就清理了好幾天。”陳國政說,看到鎮村幹部不怕髒、不怕累連軸幹,自己心裡暖烘烘的。為此,他為幹部們主動提供了工具,拆除了違建,還專門把自家的木柴一根根沿牆碼放整齊。

  土地平整並種上花草之後,整體面貌煥然一新。看著這一切,陳國政心裡舒坦了許多。但瞅來瞅去,他總覺得有些彆扭,最終他發現自家院牆的色調有些灰暗、陳舊,跟整潔的環境很不協調。於是,他重新粉刷了自家的院牆,塗成了簡單明快的白色,一下子為村容增色不少。

  

破局開路!“拆危治亂”讓美麗隴南盡展顏

  ▲8月1日,幾名遊客在成縣二郎鄉莊子村拍照。張平良 攝

  

  這塊土地的旁邊,是陳國政鄰居們房前屋後的一塊塊小散地,現在也都種上了花草,一路走過,猶如走在花園中一般。坐在花草間和村民打撲克,陳國政的興致也高了許多。

  武家山村村支書武雪明說,“拆危治亂”行動中,村裡拆除危房78戶218間、殘垣斷壁213米,建成小花園、小菜園、小景觀、小廣場等“四小”20多處,復墾土地6畝多。陳院鎮鎮長徐永鵬介紹,全鎮一年來累計出動人力7600餘人次,挖機、剷車等大型機械160餘臺次,累計拆除危舊房2234間、烤煙房66座、殘垣斷壁120處2431米;全鎮14個村集中栽植樹木6200餘株、種草種花32000多平方米,初步實現了村在綠中、房在樹中、人在花中。

  5月11日,隴南市“拆危治亂”現場推進會在成縣舉行,與會人員觀摩了武家山村的整治情況,紛紛為村上點贊。

  窺一斑而見全豹。“拆危治亂”一年間,成縣幹群經過兩個階段300多天的持續奮戰,共拆除危舊房1.15萬戶3.1萬間、廢棄烤煙房230多座、殘垣斷壁3.2萬米,復墾土地3730畝,清理垃圾30多萬噸——至今年4月底,全縣17個鄉鎮245個村全部實現“拆危治亂”清零目標。

  這一攻堅行動好評如潮,被認為拆除了髒亂差、拆出了美潔亮,拆除了陳規陋習、拆出了文明新風,拆除了煙熏火燎、拆出了增收田,拆除了阻礙鄰里團結的“隔心房”、拆出了一團和氣,拆除了影響公共安全的危險源、拆出了群眾的安全感。

  現在的成縣,一條條水泥路在鄉村和田野間延伸,一座座院落掩映在鬱鬱蔥蔥的樹林間,鮮花和菜園遍佈村莊,一幅美麗鄉村的圖景躍然於眼前。

  雞峰鎮鎮長牟蓉說,“拆危治亂”使低矮破舊的土坯房不見了,村容村貌顯著改善了,大家奔小康的積極性也更高了。

  

  

  盡銳出戰:幹部作風實起來

  

  近年來,大規模危改持續推進,廣大農村一座座新房如雨後春筍般拔地而起,但農村群眾根深蒂固的“建新不拆舊”習慣,導致大量危舊房產生,不僅影響村容村貌、產生安全隱患,而且成為小康路上的“攔路虎”。

  

  據介紹,危舊房出現的原因比較簡單,但擁有者的構成十分複雜,並且對拆除有一定的牴觸情緒。所以,“拆危治亂”說易行難,做起來非常棘手。

  鑑於此,行動伊始,成縣全縣40多名縣級幹部多次深入到各自聯繫的鄉鎮走村入戶,4000多名縣直部門、鄉鎮幫扶幹部參與其中,做到了“起勢快、攻堅猛”。

  在具體推進過程中,各種各樣的難題層出不窮,釘子戶、難纏戶、整戶常年外出戶、公幹家屬、未享受政策的非貧困戶、鄰里地界糾紛等一系列困難和問題接踵而來,考驗著成縣各級各部門的攻堅能力。

  舉步維艱中,成縣發動各鄉鎮各顯其能,先層層統一思想,再挨家挨戶、三番五次反覆做群眾的思想工作,通過“六個必拆”“四個必拆”“八個率先”“三個幫拆”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辦法,先易後難,打出了一套漂亮的組合拳。

  陳院鎮鎮長徐永鵬介紹,陳院鎮開展了“五帶頭”活動,即黨員、村社幹部、公職人員、公益性崗位人員、政策享受戶帶頭率先拆除自家危房、宣傳政策,收到了良好效果。


破局開路!“拆危治亂”讓美麗隴南盡展顏

  ▲成縣二郎鄉潭河村通過脫貧攻堅和拆危治亂等項目實施,全村水電路和群眾基礎設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張平良/攝

  

  採用類似辦法,拆除危舊房在全縣佔比最高的雞峰鎮實現成功開局,確保了任務落到實處。針對拒不拆除危房、聚眾鬧訪纏訪,鎮上充分運用“村規民約”和村級事務管理“黑名單”制度對群眾予以教育管理,全面加快了進度。

  與之相配套,成縣建立嚴格的“考核、通報、督查、問責”機制,及時出臺《成縣危舊房拆除驗收獎補實施方案》,落實獎補資金1400多萬元,提振了幹部群眾的精氣神。

  響鼓需要重錘敲,彈琴還需十指動。據介紹,一年間,成縣眾多微信平臺天天報進度,縣委縣政府主要領導對工作不力的鄉鎮進行問責,縣級聯鄉領導堅持下沉兩級抓落實,現場督戰;製作了1100多塊精神扶貧文化牆,既鼓舞了群眾脫貧的士氣,又美化亮化了人居環境;各鄉鎮、各部門鎖定目標、盡銳出戰、拉網過篩全力拆除;農辦加強統籌協調,住建部門加強危舊房安全等級鑑定,國土部門加強“一戶一宅”核查和土地復耕,團委、婦聯發動各自基層組織反覆做通婦女思想。據悉,有些幫扶幹部甚至住在村上一個月不回家,堅持決戰在工作一線。

  落拳重、效率高,一年多時間,成縣交出了一份鼓舞人心的成績單,創造了新農村建設的新奇蹟。

  今年4月28日,成縣符合貧困縣退出條件,經省政府批准退出。“拆危治亂”後,人居環境乾淨整潔,圓滿達標,在整縣脫貧退出各類考核驗收中加分不少。

  成縣“拆危治亂”行動,為鞏固脫貧成效、實施鄉村振興、轉變幹部作風夯實了更加堅實的基礎。“拆危治亂”不僅讓全縣幹部群眾看到了“眾志成城、所向披靡”的信心與希望,而且激發了全縣幹部“爭分奪秒、矢志奮鬥”的決心和鬥志。

  成縣縣委副書記楊彥表示,下一步,成縣將學好用活浙江“千萬工程”經驗,再強措施,再鼓幹勁,紮實有序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讓成縣大地更美麗、人民更幸福。


破局開路!“拆危治亂”讓美麗隴南盡展顏

  ▲夏日的成縣二郎鄉嚴河村青山綠水環繞,顯得格外漂亮。據悉,該村20多戶長期分散居住在大山溝的群眾通過異地搬遷項目,全部入住新居。張平良 攝

  

  

  破舊立新:鄉村振興幹起來

  

  拆危之後,成縣“四小”建設如火如荼,至今仍未停步。記者採訪的7月24日,雞峰鎮樹林村村支書王錦峰正帶領村民,平整村委會附近路邊的兩塊土地,準備種植花草和景觀樹。

  

  “四小”建設中,成縣各鎮、村有效利用拆除物中有利用價值的椽木、瓦片、青磚等老舊材料,打造出了一處處飽含鄉愁的靚麗風景。在陳院鎮,徐永鵬介紹,大家不僅利用磚瓦、木石建設小景觀,鎮上幹部還從網上買來水泥護欄模具,並親自帶領村民們製作。沿路村民牆上一塊塊乾淨、整潔的磚,也都是幹部們幫著貼上去的。

  在陳院鎮七盤村馬灣社,水泥路通到了家家戶戶門前。這裡的房子青瓦白牆,掩映在山腳下的綠樹之中,伴著陣陣蟬鳴,泉水淙淙環流而過,顯得十分安逸、舒適,頗有江南民居風格。村民庭院和馬路邊,只要有空地,便都用不同造型的水泥護欄或瓦片壘成的古樸的景觀牆圍了起來,裡邊均種上了花草。

  馬灣社的馬新平是個手藝人,家裡刻有精緻花紋的桌子就是他自己做的。馬新平也是個愛乾淨、愛整潔的人,從外到裡一切都擺放有序、乾淨整齊。村支書馬高學說,馬新平在社裡的公益性崗位工作,負責道路養護、排水溝清理、垃圾清掃等事務。現在,在馬新平等人的悉心管護下,社容社貌大為改觀。“馬新平還利用拆下來的青瓦片,壘起了三處景觀,大大提升了社裡的品位。”

  與陳院鎮略有不同,雞峰鎮更多的是利用拆除後可利用的木頭、竹子,引導村民製作各式各樣的柵欄,小景觀裡不但種花,也種竹子。驅車行走在雞峰鎮,沿途的柵欄有些長達上百米,景色美不勝收,別有風味。


破局開路!“拆危治亂”讓美麗隴南盡展顏

  ▲航拍的成縣縣城到雞峰鎮道路在翠綠的森林中來回環繞。近年來,成縣在脫貧攻堅工作中狠抓四好農村公路建設養護,目前,全縣農村公路總里程達2100多公里,實現全縣村社通水泥路全覆蓋的目標。張平良/攝

  

  “四小”之外,成縣更大規模的鄉村環境整治也在同時進行中。二郎鄉對全鄉10個村22公里沿線公路進行了綠化美化,播撒花種160公斤,栽植綠化樹2000株,打造出了一條景觀帶,為旅遊經濟發展增添了新活力。

  與“拆危治亂”同步,脫貧摘帽之後的成縣大地,產業發展同樣快馬加鞭,到處充滿了蓬勃的活力,鄉村振興的大幕已經開啟。

  雞峰鎮長溝村地處國家級森林公園雞峰山公園東側,成康公路從村口穿過,唐代詩人杜甫途經成縣時的居住地杜公祠坐落在東山腳下。“拆危治亂”之後,這裡的人居環境大為改善,公路邊用竹子編成的柵欄和種植的花草一眼望不到邊。現在,依託優越的地理位置和良好的生態環境,這裡建起了一座座新宅院,正籌備著發展全域旅遊。目前,已有兩家農家樂開張,生意不錯。

  同時,雞峰鎮投資數十萬元的八海龍洞礦泉水一期工程接近完工,年內產品就可上市銷售。八海龍洞礦泉水水源全為山泉水,不僅無汙染,而且富含人體所需的礦物質,預期銷路沒有問題。

  “拆危治亂”通過調動群眾參與,也激發了村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在陳院鎮白馬寺村,吳瑞豔今年試栽植的南瓜長勢良好,豐收在望。吳瑞豔的南瓜個頭很大,紅彤彤的掛滿了兩畝多地,遠遠就能吸引住路人的眼球。參觀者絡繹不絕,吳瑞豔甚至都學會了指導遊客如何拍照。

  徐永鵬介紹,吳瑞豔試種成功後,南瓜種植將在全鎮大範圍推廣。屆時,村民們又將多出一條致富門路。

  (來源:甘肅經濟日報 記者/石軍鵬 通訊員/陳海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