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證明自己是個武漢人?

王新阿寶


疫情當前!我們都是武漢人!我們都是湖北人!我們都是中國人!我們都是炎黃子孫!山川異域、日月同天;豈曰無衣、與子同裳;加油武漢,加油中國!




樂麒書記


證明自己是個武漢人,有兩種含義,一個證明自己是土生土長的武漢人,二方面證明自己是在武漢生活的新武漢人。

第一,證明自己是原生土著很簡單,掏出自己的身份證,4201開頭的都是武漢人。身份證的數字是跟你出生時所在的戶籍地來證明的。這個是改變不了的。

或者能夠說一口標準純正的武漢話,也可以證明是武漢。武漢話純正渾厚,透露了濃濃的武漢地域特色。

搞莫斯,信了你的邪,鬧眼子,作為一個純正的武漢人,講一口標準武漢話就是標配,而外地人就算能學也只能學成彎管子武漢話。

第2,想證明自己是在武漢生活的新生代武漢人也很簡單。

從吃喝玩樂很多方面可以來證明。

首先說吃。每天早上,熱乾麵,油條,豆漿,面窩,燒賣,湯包,歡喜坨,糯米雞,酥餃,這些東西吃的倍兒親,一點不帶呼含糊的,那肯定是武漢人沒錯了。

再說喝。武漢喝的東西很多,但是武漢本土的飲料也就那麼幾個,二廠汽水,武鋼鹹夥計。不在武漢呆一定時間,是不知道這些東西是武漢本土飲料。

玩的方面,武漢玩的多了去了。最日常的也最容易學會的就是武漢麻將。紅中發財賴子槓,海底撈月真是爽,不能開口不能胡,槓上開花頂翻天。武漢麻將玩法多,相比河南麻將,四川麻將,廣州麻將等平湖麻將,武漢麻將必須有258一對做將,同時必須要開口才能胡。

再者說開了,武漢是一個包容性很強的城市。只要是留在武漢市,熱愛這個城市,願意把這個城市當家,為這個城市的美好貢獻力量的人都是武漢人。





花樣武漢


我不是武漢人,但是,久居武漢,很感興趣這個話題,也進來湊個熱鬧。

(一)

要證明自己是不是從小成長於武漢的“老武漢人”,有個最簡單的辦法:把一口地地道道的武漢話展示給大家。一個人從少兒時代使用的語言(包括方言),是其生命的血脈,用起來是流利、純正、自自然然的,很容易聽出來。武漢話雖然屬於西南官話大家族,但是,其特有的火辣辣的韻味、很多細微特徵,體現了極其鮮明的武漢特色,這種“漢味”,自幼在武漢三鎮生活並接受武漢話薰陶的人更容易潛移默化。

就拿武漢話“麼樣”這個常用詞為例,稍稍瞭解武漢話的人都知道,“麼樣”意思是“怎麼”,但是,對於外地人而言,這個詞聽起來容易,說起來則不那麼容易。外地朋友學說這個詞,容易把“樣”字咬得很重,一聽就露餡了,不是那個味。武漢三鎮本地人則可以輕鬆自如地說這個詞。

如果是長大後才到武漢生活的(例如像我這樣的“半武漢人”),或者,外地人因為工作學習的需要而臨時學的武漢話,一般情況下,他們可能非常善於聽武漢話,但是,自己說的武漢話往往不怎麼純正,與本鄉本土的武漢人的發音有差距。即使像胡歌這樣的優秀演員,雖然模仿能力超出常人,但是,他臨時學的武漢話實在是不怎麼像。

(二)

對於一部分九零後、大部分零零後、一零後的新一輩武漢人來說,如果以說武漢話是否很標準來判斷他們是不是武漢人,“地地道道的武漢話”這一個標準恐怕就不怎麼靈驗了,因為,他們哪怕是生於、長於武漢,但是,其中的許多人很少說武漢話,至於熟練掌握武漢話的就更少了。

這些不怎麼說武漢話的“新一輩武漢人”,怎麼體現他們的武漢特徵呢?恐怕更多是通過他們在飲食口味、遊玩目標等方面蘊含的武漢特色(愛吃熱乾麵、愛去東湖……)來體現了。


曉帆輕舟


武漢漢口天津路土生土長,看電影只克中原電影院,武漢電影院,解放電影院,蘭凌路中南劇場,車站路友誼街中南影院,再就是克勝利菜場旁邊光明電影院…420102開頭、上滴北京路小學、南京路市二醫院對面21中畢業,過早只克老通城、五芳齋、一洞天茶樓、天熱克濱江公園下江遊運,屋裡人買菜只克蘭凌路菜場,遇洋節興趣來了只克上海路天主堂、黃石路榮光堂看熱鬧,偶爾克俄羅斯東正教教堂看哈子,一口標準嘀武漢話同時也會說彎管子話,哈哈哈…鐵路外滴都是鄉里人(以前的老話)平時只在租界巡遊⋯⋯方言是一個地方滴特色,文化、習俗、傳統、應該繼續傳承和發揚,現在有部分後生不會講武漢話我認為責任在他們爹孃身上、冇教、只要跟小伢們說哪有不會嘀,小伢上幼兒園和小學自然而然就會說彎管子話…長大後一口正宗武漢話和彎管子話都會說何樂不為、如不會說只會被別個認為是鄉里人…現武漢是全國中心城市新一線城市地位越來越高,外馬想學漢腔再麼樣也不地道,說得也不是蠻好不是那個事……呵呵呵呵、閒誇牛屁不打草稿嘀嘀😃

😄


非常道浪子


腦殘問題,是不是武漢人不需要為誰證明,在民國時期,解放初期,90年代都有大量外地人搬遷武漢,16年武漢實施百萬大學生落戶政策,也有大量外地人成為新武漢人,也就是說在不同時期都有大量外地人為了工作,學習,研究遷入武漢,因為武漢有大量國營企業,研究所,設計院,武漢設計國產航母,潛艇設計製造,衛星設計,火箭,承擔60%港珠澳大橋的任務,需要全國各地頂尖人才,我遇到很多武漢人,講敘爺爺奶奶或者爸爸媽媽一輩,什麼時候搬遷到武漢,為國家建設做貢獻,他們現在永遠成為武漢人了,他們為武漢和國家的建設做出了貢獻,


用戶95570078629


武漢人實在或是奸詐,只是相對而言的,吃碗熱乾麵2-2.5元,會實實在在給你一大碗的,但若你在火車站附近住宿或是購物大多會遇到奸詐的,不過在哪個城市都會遇到。

武漢人打架罵街,一般不會,但如果做得很過分除外!武漢人怎樣?

一種說法是武漢人實在第二種說法是武漢人素質差,喜歡打架罵街,奸詐不知哪種說法正確?展開

我來答

memory6th

LV.5 2010-10-16

每個地方都是什麼樣的人都有.武漢人很多外地來的也很多.

如果就說本地人,其實都是很直爽很熱心的,只是嗓門大,外加武漢話聽起來兇兇的,但是其實都挺好的- -

說武漢人素質差也不是完全沒有理由,但是你要知道武漢很多外地來的打工仔,人太雜了.喜歡打架絕對沒有,罵街倒是有.

奸詐絕對沒有,以前是有點喜歡欺負外地人,但是哪裡都有這個現象的好不

現在好多了.


冷俊12


兒時住在黃鶴樓腳下,長江之畔。一到夏天,最喜歡喝荔枝味的汽水,睡在發燙的竹床上數天上的星星。 小學時的班主任太兇,經常把同學的作業本撕掉扔出窗外,引來校外賣炸面窩老闆得叫罵聲。 初中被分到旁邊的學校,小學裡的幾個男生變成了小混混,經常在學校門口擂肥,碰到他們總是裝作沒看到。學業開始有壓力,除了看書就是晚自習,放學後會和同學一起買路邊的烤麵包吃。 高中考到省重點,離分數線差幾分,家裡交了七千塊錢贊助費,讀了文科。同學來自各個學校,沒有關係特別親密的朋友。到了高三,各個都很努力,一起學小語種的同學大多考到湖大,尖子們上了武大華科。 大學後,寢室沒有武漢人,開始說著帶著濃郁漢腔的普通話。為了通過普通話考試,天天練習平翹舌音,武漢話說得越來越少。 研究生畢業後就去學校上班了,成家有了孩子,已經變得越來越不像武漢人,自己的孩子也不說武漢話了。


蘇打綠62227216


身份證,地道武漢話,都是“日大瞎”不能代表什麼,對武漢有歸屬感的都是武漢人。蠻多土生土長的喝長江水吃長江魚回頭就把臭的爛的往江裡倒(這裡說的和環保無關)。工資收入總跟北,上,廣,深圳比,消費水平卻總和黑,吉,遼比。工資低待遇差消費水平高,出門堵回家堵地鐵人又多。天氣熱起來馬路上煎雞蛋,冷起來扛著被窩都鼻涕流。反正談起來冒得一樣好的!這樣對自己的家鄉沒有一點認同感的人,就不配是武漢人。


陌生後是熟悉


你抵頭,嗆皮球,一jo提島鳥黃霍樓,黃霍樓,冒得den,一jo提島鳥粑粑ken。一般武漢r l不分,樂乾麵,騎樓活酒。然後大部分兩拼音音節都是沒有後鼻音的像燈den坑ken。然後帶u的兩音節翹舌音是沒有這個讀法的,例如出chu去,qu ke。讀書shu,dou xu。豬zhu肉,ju lou。u屋字音的翹舌音zh支ch吃sh師對應j雞q西x。u這個單韻母蠻奇怪,比如說相處念cou,去唸ke,但是屋還是念wu。方言博大精深,也只能說九牛一毛。


不想舍不求得


武漢方言用地道漢口話用文字形式寫出,還真難!比如,搞麼事唦。音為搞麼絲唦!又如,這個伢幾拐有,要用拼音,還不見得拼得出來!

生活在漢正街謙祥益附近,小時侯

就感覺上一輩大人說黃陂話,黃岡話,漢川話等好多。

過了鐵路外我們小伢都叫別的小伢是說黃陂話的伢! 太多了,明天再說。說的拼音寫不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