隱藏在千年古畫裡的“平行時空”:國畫異時同圖表現手法3特點

一直以來,人類對於時間、空間的探索從未停止,而在1895年由哲學家與心理學家威廉·詹姆士發明的“平行宇宙”理論

,成為了無數物理科學愛好者的“空間之夢”。電影《星際穿越》也曾生動地“視覺表現”出了“平行時空”的場景,感受了一小時七年光陰的滄海桑田,窺見了未知星球和黑洞的壯偉與神秘。

隱藏在千年古畫裡的“平行時空”:國畫異時同圖表現手法3特點

電影《星際穿越》場景

而在中國眾多的千年名畫中,我們也看到了類似的“平行時空”場景。南唐畫家顧閎中所繪的《韓熙載夜宴圖》中,便出現了同一人物(韓熙載)反覆出現在宴席之中,打破了時間、空間限制的現象。這是中國古代的“平行宇宙”嗎?難道古人早已為我們描繪了“平時時空”的模樣?開啟“平行時空”之門的鑰匙,就隱藏在這些千古名畫之中?

隱藏在千年古畫裡的“平行時空”:國畫異時同圖表現手法3特點

《韓熙載夜宴圖》中的5個韓熙載

平行世界般的“異時同圖”

時間穿越回五代十國時期南唐的國度。這一幅由畫家顧閎中所繪的“監視畫”,記錄了南唐官員韓熙載家設夜宴載歌行樂的場面。卷軸描繪的是韓熙載“夜夜笙歌的放蕩生活過程”:琵琶演奏、觀舞、宴間休息、清吹、歡送賓客五段場景。整幅作品線條遒勁流暢,工整精細,是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

隱藏在千年古畫裡的“平行時空”:國畫異時同圖表現手法3特點

顧閎中《韓熙載夜宴圖》

在同一幅長卷裡,主人公“韓熙載”一共出現了五次,表現了不同時間段韓熙載的“主要動作”。畫家又通過巧妙的人物、傢俱佈局與間隔,將五個時間段發生的事情,組合在一幅長卷之中。

事實上,這是中國畫構思、佈局、體現空間的一種傳統藝術手法——異時同圖。畫家根據“立意”的需求,將不同時間、地點出現的人物、景物等,運用連續空間轉換的構圖形式,巧妙地描繪在統一畫幅之上。“異時同圖”的表現方式,能夠充分調動觀眾的“視覺動線”,打破時空限制,創造了一種“心理空間”,將不同情節、不同空間結構寄寓於同一平面之中。

中西方繪畫裡的“平行時空”現象

從《韓熙載夜宴圖》的案例中,我們可以看到,中國畫裡“異時同圖”的藝術形式,更多是以表現描繪內容的“故事連續性”為目的。這一點,我們在眾多的宗教壁畫中,可以窺得一二。

莫高窟254窟南壁上,便有一幅繪於北魏末期的《薩埵那太子捨身飼虎圖》,也採用了“異時同圖”的表現方式,將薩埵那太子觀虎、自刺、投崖、飼虎、悲號、王與妃痛哭、造塔埋骨等情節繪於一幅之中,不同時間、不同地點、不同情節巧妙地交織組合,形成了統一而有變化的情節性構圖。畫面造型生動,情節震撼人心,強調了犧牲自身所造成的心靈滿足,暗示了人們對救世主的期待。在色彩上,則以深棕色為基調,間以青、綠、灰、白等冷色,顯現出沉鬱悲壯的氣氛。

隱藏在千年古畫裡的“平行時空”:國畫異時同圖表現手法3特點

敦煌壁畫·北魏《薩埵那太子捨身飼虎圖》

情節性的故事畫是這個時期最重要的類型,畫家們尤其擅長用繪畫的形式來講故事。莫高窟257窟中繪於北魏時期的《九色鹿經圖》,便是根據《佛說九色鹿經》加以形象化、取漢畫長條橫幅的構圖形式,分九段展示了九個核心情節,九色鹿和溺人調達隨情節的展開,多次出現在不同情節的畫面之中。

隱藏在千年古畫裡的“平行時空”:國畫異時同圖表現手法3特點

敦煌壁畫·北魏《九色鹿經圖》

這種表現手法一直影響著中國畫家們。在北宋畫家喬仲常所繪的《後赤壁賦圖》中,我們也看到了同樣的“異時同圖”表現形式。畫卷內容依《赤壁賦》敘述的順序展開並一一對應,但全圖又首尾相連,並無間隔,畫中主人公“蘇東坡”反覆出現,極具故事性。

隱藏在千年古畫裡的“平行時空”:國畫異時同圖表現手法3特點

北宋·喬仲常《後赤壁賦圖》

西方繪畫一向講究“科學性”、“忠於所見”。但我們在法國藝術家馬塞爾·杜尚創作於1912年的油畫《走下樓梯的裸女》中,看到了熟悉的“異時同空”表現形式。畫面中,杜尚並沒有精細地還原出一個從樓梯上走下來的裸女,而是抽象地表現了一個人從樓梯上走下來時整個過程的留影:“女人”走的每一瞬時間裡都在空間中留下了“存在”的印記,這些瞬間的斷片,組成了在客觀世界裡“女人的存在”。

隱藏在千年古畫裡的“平行時空”:國畫異時同圖表現手法3特點

法國 馬塞爾·杜尚《走下樓梯的裸女》

你可以說,中國畫裡的“異時同圖”是“講故事屬性”的,而西方繪畫中的“異時同空”是具有“主客觀思辨性”的。中國畫是“唯心”、“主觀”的,在傳統的“天人合一”、講求“道、心”理念的思想影響下,中國畫以表達作者“思想境界”、“作品意境”為終極審美,讓中國繪畫與西方繪畫走了完全不同的兩條“物理空間之路”。

異時同圖的3個核心特點

回到中國畫“異時同圖”裡,《薩埵那太子捨身飼虎圖》是矩形畫幅上的時空交錯;《九色鹿經圖》是橫向條幅上由左右兩端展開情節再向中心聚攏結束故事的空間調度;《韓熙載夜宴圖》與《後赤壁賦圖》則是在長卷上風帆式的順序性空間中處理情節,顯示了“異時同圖”空間結構的多樣性。

中國畫裡“異時同圖”的表現形式是在漫長曆史、文化發展過程中形成的具有中國文化特色的佈局、構思藝術語言和表現手法,帶有極強的中華民族審美情趣、審美理想和民資基因,呈現出三個核心特點。

1.用“時間的意念”強化“繪畫空間的意識”

將時空的觀念統一起來,在畫面處理上把不同時間地點以及不同情節融合在一幅畫面之上,作為空間層次變化、時間前後位置的藝術化手段,以此來形成視覺審美的特點。在中國的另一幅傳世名畫《洛神賦圖》中,也採用了同樣的手法。

隱藏在千年古畫裡的“平行時空”:國畫異時同圖表現手法3特點

東晉·顧愷之《洛神賦圖》

2.“現實的認知”與“幻想的浪漫”有機結合

中國畫是極為講究“二次創造”的,對物象的描繪,不以“形似”為目的,而以“神似”為終極審美。從形象思維的角度來講,作者在現實感受的基礎上,著力於發揮想象和聯想,並通過誇張、虛構以致空間變幻等藝術手法來創造形象、佈局畫面結構。北宋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圖》,便通過對山水的變形創造,描繪了富有生機的江南山水。

隱藏在千年古畫裡的“平行時空”:國畫異時同圖表現手法3特點

北宋·王希孟《千里江山圖》

3.“空間的虛擬性”:突破繪畫“瞬間”的限制

“異時同圖”的藝術表現,常以多層次的結構方式用敘事、象徵、意象化以及形象交錯式的多樣手法,將空間經營的虛擬性和造型表現的具體行結合起來,形成整體的審美感受,不受繪畫空間藝術僅善於描繪“瞬間”的限制,將藝術空間意識時間化,形成視覺形象的統一性。在元代畫家黃公望所繪的《富春山居圖》中,既有夏日風光,也有秋風蕭瑟之景,採用垂直的皴法,好像繁華落盡的感覺,可謂一圖覽盡春秋。

隱藏在千年古畫裡的“平行時空”:國畫異時同圖表現手法3特點

元·黃公望《富春山居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