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皇帝的三悲:童年失母之悲、剛愎自用之悲、末日瘋狂之悲。

一 童年之悲

崇禎帝,即朱由檢,明代末帝,年號崇禎。

崇禎皇帝的三悲:童年失母之悲、剛愎自用之悲、末日瘋狂之悲。

崇禎帝朱由檢,天啟二年(1622年)被封為信王。六年(1626年)搬出皇官、到信王府。七年(年),天啟帝死,崇禎帝立。崇禎帝做夢也沒有想到自己會做皇帝,因為皇兄天啟帝朱由校死時才23歲!朱由檢18歲當皇帝后,第一件事就是找他失去的母親。

崇禎帝生母劉氏,江蘇海州(今連雲港市海州區)人,後隸籍宛平(今北京市)。初入官、為淑女。十八年(1611年)十二月生朱由檢。不久,失寵,受到切責,驚嚇病死。夫君後悔,怕皇父萬曆帝知道,便秘密葬於西山。這年,朱由檢5歲(虛歲)。崇禎帝的母親,宮裡稱作劉娘娘。稍長大後,朱由問身邊近待:“西山有劉娘娘墳乎?”回答說:“有!”他秘密地攜帶紙錢前往母親墳基祭莫。崇帝氫失去母親是他人生的第一大悲。孤獨、驚恐的皇子生活,“三案”、複雜的宮廷糾葛,是形成崇帝孤多疑、剛愎多變性格的重要原因。或者說,幼年喪母,身處深宮,使崇禎帝幼年形成了一種不健康的性格。

格朱由檢做了皇帝,同左右言女等人,我母親是什麼樣?誰也說不上來。有一位老宮女說自己曾和娘娘隔屋居住,知道劉娘娘長的模樣。於是照這位老宮女所述,由宮廷畫師畫了劉娘娘的像。像畫成,在隆重儀仗導引下,由正陽門經大明門,穿承天門過端門,迎往皇宮。崇禎帝在午門前,跪迎已故母親的畫像。崇被帝見到母親畫像,往事回憶,思緒萬千,悲痛欲絕,淚如泉湧:“帝雨泣,六宮皆泣。”從這件事可以看出,幼年喪母對他的傷害至深。

二 剛愎之悲

崇被帝性格的一個特點是:剛愎自用,獨斷專行。崇禎帝認為:明朝覆亡原因,都由“諸臣誤朕”!他臨死還不認錯,也不自省。許多人同情崇禎帝,認為他還是一個動政之君,他的悲劇原因之一,在“生不逢時”。時勢雖不能違逆,但可以順應。崇禎帝登極後,殺了太監魏忠賢,卻啟用太監高起潛等對於宦官頑症問題,換湯不換藥,改革無決心,僅做個案處理,沒做制度改革。崇禎帝用人的一大特點是:對太監是三個字:信,信,信;對忠臣是三個字:殺,殺,殺!

一殺王治。明崇禎朝六部中的兵部,第一個下獄死的是兵部尚書王治。死了還不算,還要“尋論罪,復坐大辟”。“大辟”是古代五刑中最嚴重的一種,包括腰斬、刨腹、車裂等,崇禎最後將王治大辟處死。

崇禎皇帝的三悲:童年失母之悲、剛愎自用之悲、末日瘋狂之悲。


二殺袁崇煥。袁崇煥也是掛兵部尚書銜,在皇太極率領八旗軍攻打北京城時,崇禎帝中皇太極反間計,惱羞成怒,不聽大臣“敵在城下,非他時比”的諫言,先將袁崇煥下獄,後將其凌遲處死。

三殺陳新甲。陳新甲,四川長壽(今重慶市長壽區)人,萬曆舉人,知曉邊事,以才能著。史書稱他:“軍書旁午,裁答無滯。”崇禎十三年(1640年)正月,為兵部尚書。明朝自弘治以後,非進士能信尚書。但形勢危殆,諸大臣不願任兵部尚書,陳新甲才獲任此職。崇禎帝開始秘密同皇太極進行議和。陳新甲為兵部尚書,受命遣使關外,負責這項工作,崇禎帝先後手寫書信數十封,交陳新甲同皇太極聯繫,告他千萬不能洩密。一日,三遣的兵部職方郎中馬紹愉回京,以機密文件報告。陳新甲深夜看完報告後,沒有收起來,放第二天早晨,陳新甲的家僮誤以為是塘報稿(“塘報”相當於現代的く內部簡報)交付出去於是,朝廷上下,輿論譁然。崇禎帝下嚴旨,命陳新甲回奏。陳新甲不但不引罪、反而使君臣矛盾激化。崇禎帝覽奏大怒,將陳新甲下獄。陳新甲在獄中派家人上下行隨求無果。有的大學士營救,說:“國法,敵兵不薄城,不殺大司馬。"奏上,不聽。崇禎十五年八月,將陳新甲凌遲處死。

崇禎皇帝的三悲:童年失母之悲、剛愎自用之悲、末日瘋狂之悲。


崇禎朝十七年間,“易中樞十四人,皆不久獲罪”。王治、袁崇煥、陳新甲三人都修遭酷刑,千刀萬剮不得全屍。崇禎帝剛愎自用,不聽諫言,專制獨斷,酷刑大臣,必自食其果。唐太字說:用功不如用放如有唐太宗的大度與胸懷,對王治、袁崇煥、陳新甲等,不僅能用其功,而且能用其過,那麼,大明江山會是另一番局面,至少不會由自己演出“末日瘋狂”的悲劇。

三 末日之悲

天亡之前多瘋狂,瘋狂之後必滅亡。崇禎帝在滅亡之前,表現了末日的瘋狂。

到崇禎十七年(1644年),中國政治舞臺上主要有三股軍事、政治勢力第一股是以朱由檢為代表的大明,第二殿是以多爾袞為代表的大清,第三股是以李自成為代表的大順。清朝自努爾哈越立後金,歷努爾哈赤和皇太極兩代六十年的集聚,不僅建立八旗軍隊,而且建立清朝政權。特別是時期,關外軍隊先後六次破牆入塞,騷擾中原,明朝政權受到極為沉重的打擊。西北農民軍揭竿,幾乎同崇禎帝糾纏了十六年。大明、大清、大順三股軍事、政治勢力,到甲申年,也就是崇禎十七年1年),進行了一場決定中國歷史命運的大決戰。在大明、大清、大順三角勢力決戰的關鍵時刻,在之際的舞臺上,崇禎皇帝的表演一一不是智慧,而是愚昧;不是戰鬥,而是虛弱;不是鎮定,而是焦慮;不是理智,而是瘋狂。

崇禎皇帝的三悲:童年失母之悲、剛愎自用之悲、末日瘋狂之悲。

崇禎帝皇后周氏,初為信王妃。朱由檢即位後,信王妃就被冊立為皇后。在朝廷形勢危急時,周皇后對崇禎帝悄悄地說:“吾南中尚有一家居。”就是說,我們南邊還有一個家可以居住。崇禎帝沒聽明白,追同一句,皇后沒說。皇后的意思是:不行,就遷都南京吧!在帝王之家,夫妻之間有話也不敢直說,還要繞若彎子說。崇禎帝與周皇后平時有糾葛,一次在交泰殿說話,因話不投機,崇禎帝將周皇后推倒在地。周皇后生氣不吃飯。事後,崇禎帝后悔,派太監送皇后一件貂皮夾襖賠禮,皇后才算消了氣。周皇后見皇上日漸消瘦,親自做飯送上,帝后二人,面對飯菜,語及危難局勢,相向而泣,淚酒餐桌。

崇禎帝在歷史關鍵時期,完全喪失理智,表現極端瘋狂———

一殺皇后。崇禎十七年(164年)三月十八日天矇矇亮,李自成攻破北京城廣安門。崇禎帝見局勢危殆,對周皇后說:“大勢去矣!”周後跪下磕頭說:“妾事陛下十有八年,卒不聽一語,至有今日。”這時,周皇后邊撫慰皇太子和兩個兒子,邊慟哭。她派太監將兒子送出宮。這時,崇禎帝迫周皇后自裁。周後回到北屋,也就是坤寧宮,哭泣著,關上門。一會兒,宮女出來奏報:“皇后領旨!”大明崇禎帝的周皇后自殺了!

崇禎皇帝的三悲:童年失母之悲、剛愎自用之悲、末日瘋狂之悲。

二殺貴妃。崇禎帝逼周皇后自殺後,又逼寵愛的袁貴妃自殺。袁貴妃被逼無奈,上吊自殺,但繩子斷了。她初雖斷氣,一會兒甦醒過來。崇禎帝見袁貴妃沒死,揮劍砍到她的肩上,袁貴妃修遭寵愛自己的皇帝夫君砍傷。崇禎帝又揮劍砍他的數位妃嬪,有的被砍死,有的被砍傷。

三殺公主。崇禎帝怎樣對待公主呢?他有六個女兒,此前已經死去四位,此時還有兩位公主。這兩位公主,一位是長平公主,十六歲,已經與周顯訂婚,本來要結婚,因北京告警,就暫緩婚期。這天,崇禎帝砍死袁貴妃、砍傷妃嬪後,提著寶劍,來到長平公主居住的壽寧宮。長平公主聽說城已陷落,皇后上吊自殺,自已正驚恐萬狀、六神無主的時候,皇父來到宮裡,急忙牽拉皇父的衣服,哭哭啼啼,哀求庇護。崇禎皇帝沒有安慰一句女兒,反倒無情地說:“"汝何故生我家!"對一個十六虛歲,不懂世事的女孩來說是何等的無情!你崇禎皇帝是長平公主的生身父親,沒有父親之因,焉有女兒之果?崇禎皇帝不等女兒答,便舉劍砍向長平公主的肩膀。一劍揮去,砍斷左臂。可憐長平公主,連驚帶嚇,出血過多,昏睡五天。後清順治帝進京,長平公主請求出家為尼,清帝不許,命周顯仍要公主,並給土地、府、車馬、金錢第公主因父母已亡,自己斷臂,驚恐未定,憂懼生病,一年後病死。另ー位是昭仁公主,住在昭仁殿。崇禎帝來到殿中,又揮劍砍向這位可憐的小昭仁公主!

崇被帝有七個兒子,早殤四人,另三人:明亡時長子十六歲,三子、四子都不知所終。太子的下落,說城破後被李自成軍捉住,李自成撤退時逃出,不知所終。

崇禎皇帝的三悲:童年失母之悲、剛愎自用之悲、末日瘋狂之悲。

覆巢之之下,豈有完卵。明亡,自大學士範景文以下死者數十人。而宮人的命運更為悲修。魏氏,見大軍入宮,大聲呼喊:“我輩必遭賊汙,有志者早為計。”遂躍人御河而死,從死者一二百人。官女費氏年十六,自投井。被撈出,見其姿容美麗,互相奪搶。費氏欺騙說:“我是長公主!”李自成命太監來驗看,證明不是。於是,李自成將她賞給將校羅某人。費氏又欺騙羅某人說:“我是天潢貴胄,將軍應隆重婚娶成禮。”羅某人很高興,置酒歡飲,喝得酩酊大醉。費氏懷揣利刃,直刺羅某人。羅某人斷喉而死。費氏也自刎死。

最後自殺。崇禎十七年(164年)三月十九日,天昧爽,內城陷。崇禎帝在萬歲山(今景山),自而死,太監王承恩從死。崇禎帝御書衣襟日:“朕涼德藐躬,上幹天咎,然皆諸臣誤朕。朕死無面目見宗,自去冠暴,以髮霜而。”

崇禎帝演出了歷史悲劇:童年之悲,剛愎之悲,末日之悲ー一一丟了大明江山,成為亡國之君。這既崇禎的悲劇,也是明朝的悲劇。祟禎帝臨死冥頂不悟:明滅亡之因,“皆諸臣誤朕”。果真是這樣嗎?

十歲的文淵大學士成基命,為了大明江山,或痛哭伏富外,或長跪會極門,自辰至西,長達十小時,崇禎帝仍不聽諫,一意孤行。崇禎帝最後正如西方諺語所說:上帝要誰滅亡,就先讓他瘋狂。


崇禎皇帝的三悲:童年失母之悲、剛愎自用之悲、末日瘋狂之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