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保墓的出土顛覆世人認知,鄭和不止七次下西洋,並船隻大到離譜

鄭和在歷史上生活的時期是1371年至1433年,但這個時間真的準確麼?很是不一定,因為鄭和出生時並不是一個名人,所以他的記載在一開始還是非常少的,鄭和年輕時從侍燕王朱棣,有智略,知兵習戰,非常受到朱棣的喜愛。當朱棣繼位成為皇帝后,並給他賜名,世稱“三保太監”,人們只知道鄭和是明朝時期著名的外交家和航海家,卻不知他也是明朝的太監。

洪保墓的出土顛覆世人認知,鄭和不止七次下西洋,並船隻大到離譜


鄭和最有名的是1405年至1424年曾經歷了六次作為正使太監下西洋,在受命進行第七次下西洋時,因為在途中發生事故,導致去世,所以他的去世時間也是不確定的,而在他去世後一直沒有找到屍體,所在在今南京牛首山南麓建立著鄭和的衣冠冢。

洪保墓的出土顛覆世人認知,鄭和不止七次下西洋,並船隻大到離譜


鄭和下西洋是15世紀初葉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壯舉,不僅對國家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也在其中展現出了外交能力和軍事謀略。真是因為鄭和使我國古代的航行達到了很多個“最”,最大的規模,最多的船隻,最長的時間已經最多的海員。雖然在歷史上記錄了鄭和七次下西洋,但只有他自己知道到底經歷了幾次下西洋。

洪保墓的出土顛覆世人認知,鄭和不止七次下西洋,並船隻大到離譜


古墓的出現總是能讓專家驚奇的發現,那些歷史上記載不全的時期,或是記載錯誤的時期,而關於鄭和下西洋的時期,一座古墓的出現也讓專家驚奇的發現,原來我國古代遠遠不止我們瞭解的那麼偉大。這座古墓是一位太監的墓,太監在古代的地位是非常的底,既然能在當時擁有一座墓,可想而知,他在當時擁有著很高的地位,這名太監就是明代時期大太監洪保。

洪保墓的出土顛覆世人認知,鄭和不止七次下西洋,並船隻大到離譜


洪保也許人們不是特別熟悉,但他還有另一個身份,就是曾跟隨鄭和的船隊下過西洋,而且在其中擔任著副使,從這可以看出地位卻是不低。這座古墓中雖然有著明顯的盜墓痕跡,但是洪保墓中的墓誌銘保存卻是完好的,其中有這樣一段記載給了考古學家重要的信息,“永樂紀元,授內承運庫副使,蒙賜前名。充副使,統領軍士,乘大福等號五千料巨舶”。兩句話中包含了兩個重要的信息,第一個就是下西洋的時間,在朱棣登基的第一年,洪保就已經被委任為“副使”進行了一次下西洋,所以鄭和下西洋時間並不是1405年,應該是永樂元年1403年,所以鄭和下西洋的次數也不再是特定了七次。

洪保墓的出土顛覆世人認知,鄭和不止七次下西洋,並船隻大到離譜


第二個信息就是洪保當時乘坐的船非常的大,他乘坐的船可以放下五千料巨舶,五千料是一個什麼樣的概念?古代的一料相當於現在0.5噸,換算過來就是洪保當時乘坐的船是一艘2500噸的巨船,這樣大的船在當時還只是一個副使級別的人乘坐,那如果是鄭和乘坐的船又應該是怎樣的?

洪保墓的出土顛覆世人認知,鄭和不止七次下西洋,並船隻大到離譜


朱棣在位時雖然做出了很多的壯舉,但他也是一位好大喜功、耀武揚威的性格,從而也讓造船術在世界上有了領先一步的成績,為了彰顯當時的強大,鄭和的寶船規模只會更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