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保墓的出土颠覆世人认知,郑和不止七次下西洋,并船只大到离谱

郑和在历史上生活的时期是1371年至1433年,但这个时间真的准确么?很是不一定,因为郑和出生时并不是一个名人,所以他的记载在一开始还是非常少的,郑和年轻时从侍燕王朱棣,有智略,知兵习战,非常受到朱棣的喜爱。当朱棣继位成为皇帝后,并给他赐名,世称“三保太监”,人们只知道郑和是明朝时期著名的外交家和航海家,却不知他也是明朝的太监。

洪保墓的出土颠覆世人认知,郑和不止七次下西洋,并船只大到离谱


郑和最有名的是1405年至1424年曾经历了六次作为正使太监下西洋,在受命进行第七次下西洋时,因为在途中发生事故,导致去世,所以他的去世时间也是不确定的,而在他去世后一直没有找到尸体,所在在今南京牛首山南麓建立着郑和的衣冠冢。

洪保墓的出土颠覆世人认知,郑和不止七次下西洋,并船只大到离谱


郑和下西洋是15世纪初叶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不仅对国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也在其中展现出了外交能力和军事谋略。真是因为郑和使我国古代的航行达到了很多个“最”,最大的规模,最多的船只,最长的时间已经最多的海员。虽然在历史上记录了郑和七次下西洋,但只有他自己知道到底经历了几次下西洋。

洪保墓的出土颠覆世人认知,郑和不止七次下西洋,并船只大到离谱


古墓的出现总是能让专家惊奇的发现,那些历史上记载不全的时期,或是记载错误的时期,而关于郑和下西洋的时期,一座古墓的出现也让专家惊奇的发现,原来我国古代远远不止我们了解的那么伟大。这座古墓是一位太监的墓,太监在古代的地位是非常的底,既然能在当时拥有一座墓,可想而知,他在当时拥有着很高的地位,这名太监就是明代时期大太监洪保。

洪保墓的出土颠覆世人认知,郑和不止七次下西洋,并船只大到离谱


洪保也许人们不是特别熟悉,但他还有另一个身份,就是曾跟随郑和的船队下过西洋,而且在其中担任着副使,从这可以看出地位却是不低。这座古墓中虽然有着明显的盗墓痕迹,但是洪保墓中的墓志铭保存却是完好的,其中有这样一段记载给了考古学家重要的信息,“永乐纪元,授内承运库副使,蒙赐前名。充副使,统领军士,乘大福等号五千料巨舶”。两句话中包含了两个重要的信息,第一个就是下西洋的时间,在朱棣登基的第一年,洪保就已经被委任为“副使”进行了一次下西洋,所以郑和下西洋时间并不是1405年,应该是永乐元年1403年,所以郑和下西洋的次数也不再是特定了七次。

洪保墓的出土颠覆世人认知,郑和不止七次下西洋,并船只大到离谱


第二个信息就是洪保当时乘坐的船非常的大,他乘坐的船可以放下五千料巨舶,五千料是一个什么样的概念?古代的一料相当于现在0.5吨,换算过来就是洪保当时乘坐的船是一艘2500吨的巨船,这样大的船在当时还只是一个副使级别的人乘坐,那如果是郑和乘坐的船又应该是怎样的?

洪保墓的出土颠覆世人认知,郑和不止七次下西洋,并船只大到离谱


朱棣在位时虽然做出了很多的壮举,但他也是一位好大喜功、耀武扬威的性格,从而也让造船术在世界上有了领先一步的成绩,为了彰显当时的强大,郑和的宝船规模只会更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