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遊業受到疫情較大波及,下半年或“報復性”增長

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與觀念的更新,利用難得的春節假期攜一家老小外出旅遊過年蔚然成風。然而,隨著突如其來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的爆發,打亂了很多人出行的計劃,也打亂了旅遊業發展的步伐。

2月10日,據瞭解,隨著肺炎疫情的持續,旅遊業受到較大波及,不過,業內人士表示,在疫情期間,旅遊企業大有可為,可以採取措施,不斷優化企業結構、完善管理制度、推動商業模式變革,尤其是要大力發展線上渠道,這不僅僅是為度過當下困境而努力,更是為下半年將要到來的旅遊市場大爆發做準備。

旅遊業受波及,企業多舉措保障消費者權益

公開數據顯示,2019年除夕至初六這7天,國內共接待遊客4.15億人次,另有722萬人次出境旅遊,總人次達4.22億,實現全國旅遊收入5139億元,相當於2018年全年旅遊收入的8%。

有平臺預測,2020年春節7天,全國旅遊人次將達4.5億人次,預計收入超過5500億。

原本,交通、餐飲、酒店、景區、民宿、旅行社、OTA平臺都磨拳擦掌準備大幹一場,可誰知冠狀病毒疫情突然爆發。1月24日,文旅部發出緊急通知,要求全國旅行社及在線旅遊企業暫停經營團隊旅遊及“機票+酒店”旅遊產品,中國旅遊業的求生之路由此開始。

有行業分析師直言,總體判斷,旅遊行業屬於重災區。

通過借鑑“非典”期間的經驗,巔峰智業初步測算,預計在此次疫情的影響下,全國全年旅遊業總收入約7萬餘億元,疫情造成的損失額度約在1.6萬億至1.8萬億元之間,導致全年預期從同比增長10%變為同比下跌14%至18%。

旅遊業受到疫情較大波及,下半年或“報復性”增長

疫情突發,旅遊行業全產業鏈告急。

線下,“國內遊”客流同比增速驟減13個百分點至-0.9%,旅行社營業收入增速降低了28%;線上,去哪兒網自其第一版退改政策發佈後,平臺上非自願退款上漲了10倍以上;藝龍的酒店業務平均每位客服每天的工作量增長了2.6倍。為了應對突然暴增的工作量,藝龍旗下客服人員幾乎全員到崗,24小時處理用戶的退改需求。但由於退單量大,涉及金額高,退改流程複雜等問題,各企業均出現了不同程度的退改難問題,這導致部分消費者開始對企業不滿,這對企業日後的經營很可能產生負面影響。

另外,為了安撫消費者,許多企業紛紛推出消費者保障措施。例如,攜程啟動2億元重大災害保障金,對用戶改退訂單產生的費用先行墊付;同程集團也啟動了危機應急保障金2億元保障用戶權益。同時,攜程還表示,視事件發展情況,可能再次升級重大災害保障金金額。對此,有業內人士表示,雖然此舉安撫了消費者,但由於保障金目前只能由企業自身或相關供應商承擔,可能會使企業本就緊張的資金鍊雪上加霜。

通過觀測酒店、民宿的入住情況,能最直觀的體會到疫情對旅遊行業的影響。

目前,在旅遊重地雲南,他旗下上線的民宿共有3萬套左右。在除夕之前,他旗下的3萬套民宿已經預定出了80%,以每天每套均價600元計算,整個“春節黃金週”7天他的營收可以達到一個億左右。但隨著除夕當天疫情全面爆發,逐漸波及全國,這些訂單幾乎全部被取消。

24h民宿創始人不僅沒賺到錢,還要承擔旗下3萬套民宿的租金成本。

據介紹,以每套房子每月租金均價6000元計算,每月民宿的租金開銷就高達1.8億元。另外還有人工、裝修等成本。

該創始人預計,根據國家再隔離14天的政策,加之短則一週的用戶心理調整期,3月1日前該民宿都無法正常營業。

由於人們“足不出戶”,航空公司的業績也受到重創。

受冠狀病毒影響,外國飛往中國的航班大面積停航。

公開數據顯示,從1月25日起至2月6日,涉及中國內地的國際航班取消量已在1萬左右,而國內三大國有航企的國際航班取消率也接近40%--50%。同時,中國南方航空、東方航空、中國國際航空公司股票隨之下跌,其中,中國南方航空市值一週之內蒸發約13%。

世界旅遊城市聯合會首席專家魏小安透露:“2019年,中國旅遊業總收入6.5萬億元,平均每天收入178億元。停滯一天,就是這樣的損失。再加上房租、人工等支出,旅遊業面臨的形勢極其嚴峻。”

在如此嚴峻的形勢下,旅遊企業如何自保成了大家最為關心的話題之一。

對此,曾擔任攜程旅行主題遊業務運營負責人,同程旅遊華南事業部高端海島產品總監的許義提出了幾點建議:“三個月內,行業復甦前,企業應該深度思考下自己的經營策略,並做好旅遊高峰期的籌備和改革工作。同時,通過延期、預售、開發新線路、按月售賣、增加旅行產品銷售、混業經營等手段增加現金流,不在一棵樹上吊死。如果你的衍生收入和主業收入持平的話,那你以後哪怕再遇到現在這樣的疫情,也就不足為懼了,因為你多了一條命。”

同時,從運營角度,許義也提出了些建議:在這個“漫長”的等待時間裡,企業可以做幾件事。

首先,人們足不出戶,使用手機等電子設備的時間大大延長,企業可以基於時間紅利增加信任和用戶線上化。他強調,建立信任一定要在疫情結束前開始準備,因為疫情結束後,需求會集中釋放。企業可以現在盤點用戶、經營用戶,在需求來臨的時候集中變現。

其次,內容更新一定不能停,可以保證高質量下減少更新頻次。因為如果企業現在停下來了,消失了,會向用戶傳達“我不做旅遊了”的信號,之前用戶對企業在旅遊領域的專業印象會受到影響,有需求的時候就不會再找你。不能讓疫情切斷你和用戶的關係和用戶對你的認知,反而更要傳播美好,激發嚮往,收集需求,經營流量。

毫無疑問,經過這次疫情的生死大考,旅行社一定會精簡人員。目前,經營成本的增加,包括租金、財稅、人員……很多的旅遊供應商轉向西安、武漢、長沙這樣偏二線的城市經營創業,在行業毛利和經營成本的綜合制約之下,經營效率成為企業競爭的關鍵。現如今,很多中小旅行社還是在兩三千萬的規模,無法跨越1個億的坎。

對於疫情結束後整個旅遊行業需要經過多久才能回到正軌,行業觀察員仝志勇回答道:“遊客恢復出遊信心是關鍵。疫情結束後,遊客還會對人流聚集場合有迴避、懷疑、恐懼等心理,遊客信心完全恢復也許會在疫情完全控制或消滅後的3-6個月時間左右。遊客正常出遊後,整個旅遊行業才能回到正軌。且樂觀估計,遊客量在受長期出遊壓抑的影響後必將迅速反彈,暑期或許就是第一個高峰。”

另外,專家預測,疫情結束後,周邊遊和戶外遊會有新的機會。因為旅行的消費需求一直存在,並沒有因為疫情而消失,只不過是推遲了滿足需求的時間。但是,經過疫情衝擊後,許多人面臨失業等風險,許多企業家的財務狀況也十分拮据。這時,大家的旅遊需求出現了降級,即從原來的出境遊改為國內遊,從國內遊改為周邊遊,而且周邊遊的客單價和頻次容易覆蓋更多人群。

加之,此次疫情之後,人們會在一定程度上更加註重健康,周邊和戶外的場景融入健康自然主題,更加契合人的心理需求。基於生活方式與旅行的結合,比如主題遊、親子、露營、glamping也正在流行起來……這一切必將給旅遊業帶來更大的發展空間,而現在旅遊企業需要做的事,趁疫情期間,勤修內功,為行業回暖做準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