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大禹”手中拿的是什么吗?它又是用来做什么的呢?


你知道“大禹”手中拿的是什么吗?它又是用来做什么的呢?

大禹,作为我国古代伟大的治水英雄,其英雄事迹可说是家喻户晓,为纪念这位伟大的治水英雄,古往今来全国各地都有关于大禹的画像或雕像,而大禹最为人熟知的形象莫过于手持耒耜(音:雷四)的形象了。

有这样的

你知道“大禹”手中拿的是什么吗?它又是用来做什么的呢?


你知道“大禹”手中拿的是什么吗?它又是用来做什么的呢?

也有这样的

你知道“大禹”手中拿的是什么吗?它又是用来做什么的呢?


你知道“大禹”手中拿的是什么吗?它又是用来做什么的呢?

还有这样的

你知道“大禹”手中拿的是什么吗?它又是用来做什么的呢?


你知道“大禹”手中拿的是什么吗?它又是用来做什么的呢?

当然,我们不是单单来欣赏大禹雕像的,而是来认识大禹手持的工具——耒耜。耒耜是中国古代的一种翻土农具,形如木叉,上有曲柄,下面是犁头,用以松土,可看作犁的前身。耒是汉字部首之一,从“耒”的字,与原始农具或耕作有关。

耒耜的发明开创了中国农耕文化。耒耜是两种相似的工具。耒就是一根尖木头棍子搭配一段短木横梁而成;耜就是经过改进的耒,一个尖头变成两个尖头,再将尖头改成扁头(耜冠),类似今天的锹、铲。这就是大禹手中拿的东西。

你知道“大禹”手中拿的是什么吗?它又是用来做什么的呢?


你知道“大禹”手中拿的是什么吗?它又是用来做什么的呢?

青铜耒

耒耜为先秦时期的主要农耕工具,起源甚早。《周易·系辞》说“(神农氏)斫木为耜,揉木为耒,耒耜之利,以教天下。”

你知道“大禹”手中拿的是什么吗?它又是用来做什么的呢?

据《考工记》,耒通高为六尺六寸,合今1.4米左右。耜为木制的铲状耕田工具,西周时为人们普遍使用,《国语·周语》所引《周制》,其中有"民无悬耜"之语。春秋战国时仍继续沿用,《孟子·滕文公》:"农夫岂为出疆舍其耒耜哉",《吕氏春秋·孟春纪》说每年之春,天子要亲载"耒耜"而来到籍田。《周礼》中还谈到制作木耜的情况,《地官·山虞》:"凡服耜,斩季材,以时入之",即选择较小的树木以作为耜材之用。《吕氏春秋·任地》:"是以六尺之耜,所以成亩也:其博八寸,所以成甽也。"可见耜之通高和耒相近。"其博八寸"是指其刃口的宽度,而《考工记·匠人》则说"耜广五寸",则耜刃的宽度似随地而异。

战国时耜也称为臿,故《说文》云:"耜,臿也。"当时将臿和耒连在一起,如《韩非子·五蠹》说:"禹之王天下也,身执耒臿以为民先。"

你知道“大禹”手中拿的是什么吗?它又是用来做什么的呢?

汉代学者以为耒耜为一物。如许慎以为耒为上部,耜为下部,但都属于木制。而郑玄也认为上为耒,下为耜,所不同的是,以为耜为金属刃口的专称。根据《管子·海王》等记载来看,战国时耒、耜为两种农具,而且也为出土的实物所证实。耒耜一直用到秦汉,直到汉代出现直辕犁后,耒耜才逐渐消失。

你知道“大禹”手中拿的是什么吗?它又是用来做什么的呢?

《农书》中的耒耜

大禹治水的措施,即通过开山挖土等方法疏通河道去泄洪。耒耜在治水中的用途自然是挖土,也因此大禹的形象多为手执耒耜。

你知道“大禹”手中拿的是什么吗?它又是用来做什么的呢?

【图文来源于浙江大禹文化基金会,特此鸣谢!「华夏国学堂」编辑并首发于今日头条】

♡感谢阅读! 分享有价值的信息,传递社会正能量。敬请关注 :这里能给予您的,不只是“国学”,还有您关心的历史、文学诗歌、娱乐和各地最新资讯。欢迎评论转发点赞谢谢!

☆【华夏国学堂】的目标:您关心的是我关注的,我给予的是您需要的。

☆我们的追求:【华夏国学堂】出品,必是精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