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場上,士兵如何給彈匣快速裝填子彈?

郭洪陽


士兵在戰場上一般會攜帶數個裝好的彈匣和若干散彈,視任務需求而定。如果裝好的彈匣打完了,士兵就必須手動為彈匣裝彈了。壓彈是一個很枯燥乏味的過程,有過相關經驗的人一定深有感觸,所以就需要一些省力的快速裝彈工具。

最常見最簡單的就是彈夾。

注意我說的是彈夾不是彈匣,彈夾是一個鐵片,能夠夾住槍彈的底緣。很多彈夾可以連接在彈匣的抱彈口處,可以直接把彈夾上的槍彈一次性壓入彈匣內。不少槍彈出廠都是預裝在彈夾上的,彈夾是一次性的消耗品,所以用彈夾裝彈還是比較方便的。

另一個辦法是使用專用的彈匣裝彈器,裝彈器的結構多種多樣。

就以美軍曾經裝備的M3衝鋒槍為例,他的裝彈器可以套在彈匣抱彈口處,並且帶有有一個壓桿,把一發子彈放在抱彈口處,然後按壓壓桿就可以把槍彈壓入彈匣。M3衝鋒槍的彈匣是雙排單進結構的,因此彈匣簧力非常大,裝彈器是非常有必要的。但是M3衝鋒槍設計就是一種用完就扔的武器,單獨設計一個裝彈器太浪費了,後來M3A1衝鋒槍的裝彈器就簡化成了槍托上的一個小鐵鉤,同樣可以輔助壓彈。

M3的衝鋒槍的裝彈器這種屬於一發一發壓的,還有一些是一排一排壓的,原理和彈夾很像,但是比彈夾設計更好,使用起來更加舒適,並且可以重複使用,在美國民間市場上很常見。還有很多稀奇古怪結構的,在這裡就不贅述了。

我是輕兵器愛好者,歡迎大家留言討論。 關注公眾號 輕兵器愛好者,發現更多輕武器乾貨、大圖和精彩視頻。


輕兵器愛好者


一般的來說一名美軍士兵至少會攜帶7個彈匣進入戰場。這也就是說這名美軍帶有210發子彈。在戰區開槍並不像我們玩遊戲一樣是傾瀉子彈。大部分時間一場戰鬥其實就只打出2-3個彈匣的子彈。因此在戰區基本上沒有什麼往彈匣內裝子彈的說法。


裝備相對比較落後的俄軍也是這樣的,不能將俄軍當作當年二戰波波殺洗牆的存在看待了。

數數彈匣就不難發現通常情況下俄軍其實也是帶著210發子彈上戰場的。基本上俄軍的戰鬥中也僅僅會打完2-3個彈匣。所以俄軍到也不會在戰場上子彈紛飛的情況下裝彈匣。

至於這種帶有彈夾的快裝彈藥。

並不是為了士兵在戰場上能夠快速裝彈的設計,而是——在戰區後勤人員裝彈的一種工具,這樣可以讓後勤人員承擔更大的工作量罷了。

而且例如這種在M4彈匣上裝彈的快裝器。

這玩意就是個民間發明,並不是真正的軍用品。


所以,真的就別想,什麼士兵在戰場上快速裝彈的事情了。沒那事兒!


軍武數據庫


像美軍這種,他們的彈藥補給大多都帶這種10發一夾。但這個不是讓你在戰場上用的,只是平時訓練、打靶、或者任務前壓彈的時候會用。正兒八經出任務了全是已經裝配好的彈匣。當然,有些人喜歡在袋子裡塞一些備用的散裝彈,在戰事不怎麼緊張的時候,將打了沒幾發的彈匣填滿。

我的意思是,一般前線是不會攜帶散裝或者帶橋夾的彈藥的。你身上的彈匣就是全部,而且現代輕武器交火的烈度不高,一般來說如果當子彈都打的差不多了,那基本上其他諸如榴彈、迫擊炮彈之類的也早告警了。這時候得撤離修整而非還剛在前線,畢竟現代不像二戰時候那種全面戰爭。


瘋狗的輕武


戰爭影視劇中,我們大多數情況下都看不到劇中的士兵換彈匣,但是在正常作戰的情況下,對於30發的突擊步槍,換彈匣是時常需要的操作。而彈匣中的子彈則是戰鬥開始前就裝填進去的,戰爭中真正交火戰鬥的時間並不長,因此士兵們都有充足的時間為自己的彈匣裝填子彈。所以,解決如何更快速有效的向彈匣中裝填子彈,以最快速度做好戰鬥準備的問題,就是在實際提升軍隊快速應對突發事件的能力。

最麻煩的裝填方法莫過於士兵直接用手將零散的子彈一發一發裝填進去,對於新兵來說沒有其他輔助工具的話,裝填速度會非常慢。即使是常年作戰的老兵,也無法在瞬間做到完成裝填,我軍最快的裝填記錄也在半分鐘一個30發彈匣以內。按單兵攜帶4到5個彈匣來算,即使是最短時間裝填完畢,也需要3分鐘以上,這樣的速度比起使用一些輔助道具就慢太多了。

各國兵工廠當然也不傻,當發現前線士兵有裝填彈藥慢的問題後著手解決。軍國主義的德意志帝國第一個進行彈藥標準化併發明瞭彈夾,德軍在戰鬥中發現其毛瑟1888步槍打完5發彈容需要一發一發重新裝填,這樣大大降低了火力持續性。於是兵工廠把生產出的子彈以5發一夾進行固定,並且發放前線部隊。這樣,士兵打完5發子彈只需要把彈夾插到步槍彈倉上,之後把子彈推進彈倉再拔掉彈夾,5發新子彈就裝填完畢了。這個動作只需要幾秒鐘,而一發一發的裝填則需要幾十秒,保證了單兵火力的持續性。現代裝備的大多數突擊步槍都使用彈匣供彈,在為彈匣裝填子彈的時候繼承了單發步槍的彈夾,兵工廠以30發為一夾生產出廠,士兵只需要在空彈匣上插好排列好子彈的彈匣,將子彈推進彈匣就可以完成裝填。這樣比一發一發填進彈匣速度快了幾十倍,即使是新兵,在瞭解操作過程後也不會比熟練的老兵慢多少。

還有一種在彈匣上做簡化的方法,即直接把彈夾整個插入彈夾就可以使用。子彈打完把彈夾抽出填入新彈夾即可,這樣的效率還要更高一些。總之,百年的戰爭中,士兵們裝填子彈的速度越來越快,時至今日,子彈裝填再也不是限制單兵火力的問題之一了。


區域拒止


現代戰爭中對彈藥量的需求可遠比以前的戰爭要多得多,戰鬥強度大,對彈藥需求量就大。所以一線士兵的彈藥補給就需要找到相應比較快速的方法才好。

和平時期,無論是手動為彈匣裝填子彈還是使用橋夾、裝彈器都是可以的。因為畢竟沒有戰場上的緊迫感,你可不用著急。

但是一旦在作戰中,如果再臨時給彈匣補充彈藥,無論是手動裝填,還是使用橋夾,或裝彈器都會浪費時間。所以一線作戰時,士兵更多攜帶的還是一個一個獨立的彈匣,這樣打光一個彈匣再換一個新彈匣就好了。戰鬥如果很激烈則很可能根本沒有時間去為彈匣補充子彈。

那麼這種問題就需要在作戰之前就準備好彈藥,提前把子彈裝填在彈匣內,如果是是防守作戰,那麼士兵們可利用作戰間歇或者沒有作戰的時間來被彈匣、彈鏈、彈鼓加裝子彈,備好以便在戰時使用。如果需要前進作戰,則需要攜帶更多的彈匣,彈藥箱為了節省空間可裝大量上每10發為一組的橋夾。

這種橋式彈夾可以快速為彈匣裝彈

橋式彈夾要比手動一發一發的裝填子彈快的多。


如果需要隨部隊一起攜帶彈藥,儘量把子彈都以這種方式裝好,一個盒子可以裝3個橋夾也就是30發子彈。這些工作要在出發前完成。這樣可以保證士兵在彈藥用盡的情況下快速給彈匣補充彈藥。

野戰作戰時,用這種橋夾給彈匣補充子彈,要比手動裝填更迅速。同時裝彈時,士兵的姿勢可以保持隱蔽狀態,不需要特殊固定的姿勢。比如在掩體後,就可輕鬆操作。


步槍手的補充彈藥還簡單一些,但對於使用彈鏈的機槍來說,補充彈藥就比較麻煩了。最好也是在戰前就被彈鏈裝好子彈,比如下圖中的手搖式裝彈機。這種裝備最好在基地使用。


一般裝好的機槍彈鏈都是採用這種彈藥箱來運輸和保存。可以放置在車上也可以放在戰壕處,方便隨時補充彈藥。


鼎盛成寧


在戰爭中,時間對於一個士兵來說就像生命一樣寶貴,有了充足的時間才能更好的應對瞬息萬變的戰場。古人所說的“兵貴神速”就是這個道理。戰場上,如果士兵能夠快速的給彈夾填充子彈,更換彈夾,就可以達到先發制人的效果,把制勝的主動權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上。

在單發栓動步槍時代,步槍通常使用橋夾為彈艙供彈,也叫彈橋。例如圖片裡的莫辛納甘或者中國的53式步騎槍,子彈用的是全威力的7.62×54R彈或國產53彈,注意橋夾後面的凸起,就是為了能放凸緣彈設計的,這個橋夾5發一夾。而我國的56式半自動步槍則使用10發彈夾,士兵攜行具一次可以攜帶10個彈橋,也就是100發子彈。

到了衝鋒槍、半自動和自動步槍為代表的自動槍械時代,通常使用彈匣來供彈。有20~30發子彈裝在彈匣內,直接插在步槍的進彈口,就可以發射,非常方便。

填裝彈匣的普遍方法是人工把子彈一顆一顆的壓進彈匣,士兵們會在休戰期或作戰間隙來給打空的彈匣統一填裝子彈。子彈都是士兵一顆一顆壓進去的,這種方法工作量非常巨大,一場大型戰鬥,產生的空彈匣就有數千個,靠人力填裝是非常耗時間的。

裝填好彈匣後,士兵一般會隨身攜帶4個以上的彈匣,以保證彈藥的充足。在現代戰爭中,為了解決手動裝彈費時費力的問題,人們研製出了壓彈器。壓彈器存在一個缺點,它的體積巨大,不能隨身攜帶,只能放在軍事基地使用。

另外,還有一種快速填裝子彈的方法就是使用橋夾子彈包裝。在軍事對抗中,士兵們只需要用力按下供彈口,就能夠快速的將橋夾裡的散彈裝入彈夾,橋夾對於士兵來說,方便攜帶,裝彈速度快。

士兵們在基地打開帶有橋夾的大包裝子彈箱,直接為彈匣補充子彈,然後戰場上使用彈匣,這方法大大解決了戰場上裝填子彈緩慢的問題,在現代戰爭中被廣泛使用。


科羅廖夫


在實戰中士兵基本不需要自己往彈匣壓子彈,士兵在作戰時根據作戰任務、戰場環境等在不影響作戰的情況下會盡可能多的攜帶彈藥,當然都是提前壓好的,後勤最少會準備一個基數的彈藥備用,也是壓好的,當然戰場形勢瞬息萬變,也不排除自己壓彈的可能。下面看一下壓彈工具怎麼使用。(動圖)

最簡單的用手壓,當然速度較慢,壓幾個彈匣就手指頭疼。




彈夾,用的最多的,攜帶方便,速度還行

壓彈器,速度快,就是體積稍大攜帶不方便


軍械官


主要就是手動裝填了。

彈匣是現代兵器上不可或缺的供彈具,已經成了現代輕武器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沒有了彈匣的話,即使有子彈也很難產生應有的火力,甚至根本無法使用。所以如何快速裝填彈匣也是很重要的。

首先就是人力手動一發一發裝填了。很多時候士兵除了自身攜帶的裝好的彈匣之外,還會攜帶一些散裝子彈。交戰之後,總是會有一些空彈匣,而在交戰間隙士兵就會手動將這些散裝子彈一發一發裝入彈匣,以備不時之需。比如我軍當時的56式衝鋒槍手除了攜行具的3個彈匣和槍上的一個彈匣之外,就會攜帶一些散裝子彈,戰鬥間隙立即給空彈匣補充上。

不過除了散裝子彈,也有使用橋夾裝好的散裝子彈,只需要對著彈匣的供彈口,用力按下就能將橋夾上的散裝子彈迅速裝入彈匣了。比如我軍的95式步槍採用的5.8毫米彈藥,就有按照10發一個的橋夾包裝的,對於士兵而言不僅便於攜帶,而且裝入彈匣的速度更高。

最後就是壓彈器了,不過這種東西體積過大,士兵一般作戰時是不會攜帶這種東西的。其一般是在後方的基地使用,用於快速準備好作戰需要的彈匣。


戰爭之王


首先我們要明確幾個基礎概念:什麼是彈匣?什麼是彈夾

彈匣,顧名思義,裝有子彈的小匣子,又名梭子、擼子。這種彈匣一般結構較為複雜,一個多層鐵皮衝壓焊接(或鈑金和鉚接)的方形盒子,內部有彈簧和彈託,底部有彈匣底託。這樣一個匣子能夠在戰場上為槍械持續流暢的供彈,被稱為彈匣。

彈夾又名橋夾,一個固定子彈的小鐵片。這種橋夾唯一的作用就是將多枚子彈固定在一個小鐵片上,因此可以保證在移動狀態下不會散的到處都是。這種彈夾結構非常簡單,基本就是一個鐵片衝壓或鈑金成凹字型。

在戰場上,尤其現在戰場上,士兵使用的一般都是自動步槍。這些自動步槍供彈均採用的是彈匣供彈,而且消耗非常大,因此士兵在使用彈匣的時候一般會在攜行具內放置多個彈匣。以中國陸海空三軍通用的06式攜行具為例,除去槍上的一個彈匣,胸前一共有四個彈匣包可以各放一個彈匣。除此之外,在士兵的背囊中還攜帶有4包纖維布+紙盒散裝的5.8mm彈藥。這些彈藥主要給野戰部隊進行戰鬥間隙快速補給使用。

然而這種盒裝子彈經常容易導致士兵蹲在地上壓彈壓半天,然後還經常丟一兩發。所以後來一般使用大工程塑料箱子裡面裝滿橋夾固定的5.8mm子彈給士兵進行補給。而且在這個箱子裡還有橋夾與彈匣的接口轉換器。

至於電影《戰狼1》裡面就很詳細的描述出了裝彈的情景。只不過這個箱子有點浪費空間了,正常的情況應該是這樣的。

所以在戰場上一般士兵都會使用彈匣進行戰鬥。如果戰鬥中沒有子彈了,一般優先幫助戰友完成非射擊任務(校準或者擲彈等等)。如果戰況非常緊急,應該會優先從陣亡、負傷的隊友身上尋找彈匣。反正就是沒有在戰場最前線給彈匣壓彈的。

只要稍微有間隙,士兵就會飛快的從揹包中、步戰車上、後勤補給的補給箱中找到彈藥箱,然後視情況而定裝填彈藥。除了練手或者沒有條件要一顆一顆裝填,否則基本都是有轉接和橋夾幫助裝彈的。

至於機槍手嘛。。。。。自求多福吧。。。。。75發彈鼓的裝填模式就是另一個故事了。


軍事觀察員東旭


每一個上戰場或處在交戰區的士兵都會被告誡準備好裝填完畢的彈匣若干,具體數量根據執行任務來確定。所以,在士兵的戰術攜行具上就有不少這樣的彈匣插口,方便在戰場上快速換彈。所以,在戰場上,特別是與敵人交火時才匆忙動手裝彈幾乎很少見。特別是城市巷戰中,如果你走在街道上遭到了敵人火力覆蓋,自己摸了摸胸口的攜行具卻發現彈匣是空的,最好向上帝禱告,然後快速跑到可以阻擋子彈的掩體後面裝彈去吧。然而,如果你是出於堅固的工事內,有一種看上去結構很簡單的東西可以拯救你的生命。

上圖就是美國大兵使用簡易的快速裝彈器給手中的M4彈匣裝彈。這種裝彈器結構非常簡單,一個能恰好卡在彈匣口的導軌頭端,一根適配這種口徑子彈的長型導軌就可以完成快速裝彈的動作。在使用的時候,先把頭端卡在彈匣供彈的那頭,然後把子彈從導軌側面裝到導軌上,最後從頭端開始把一排子彈壓入彈匣就可以了,操作有點像老式栓動步槍上的橋夾裝彈。雖然子彈還是要逐顆裝在導軌上,但是比起一發一發那樣壓子彈要更省時間,這樣的小東西也很快在美軍內部流行,每個大兵都原因掏錢購買一個這樣的裝彈器,不僅省時間,還省力。

也有上面這張圖片這樣的裝彈器,結構更復雜一些,但是原理基本相同。在使用這個玩意時,只需要把彈頭朝向彈匣和裝彈器彎曲的內側擺放在這個容器裡面就可以了,在這種裝彈器的頭端則是一個完全照搬步槍供彈口的結構,彈匣可以輕鬆插在上面。完成這些步驟之後,只需要把右側的一個撥片滑動到頭端,下面的子彈就隨之被壓入彈匣,對於雙排供彈的彈匣也是得心應手,提高了裝彈的速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