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遊記中的袁守誠的真實身份是誰?為何能知玉帝諭旨?

簡樸韻


這個世界上,算命先生甚多,算得準的不在少數,但算到袁守誠這個程度的,實在是沒有幾個,但恰恰也就是他算得實在太準了,這才引起了我的懷疑:

首先,他怎麼知道下雨的時間和雨量的?按照道理,下雨若是天庭的計劃之內,那麼龍王應該有張"本月降雨計劃表"來執行,要是這個情況,他可以洞悉天機,倒也說得過去。而此次降雨,明顯是個急件,連龍王也不知道,然而袁守誠不但知道,而且詳細到了"三尺三寸零四十八點"這樣精確的數字,這的確叫人心生疑竇。

其次,他是怎麼知道涇河龍王要死在魏徵的手裡的?以前並沒有人因為行雨獲罪,涇河龍王雖然是違規行為,但袁守誠怎麼知道它就會被判處死刑?何況涇河龍王剛剛違規降雨就來找袁守誠,這時候玉帝應該還不知道它搞了小動作,更不要說對他作出什麼死刑的判決了。而袁守誠不但已經知道它要斬首,而且連執行官是誰都知道得一清二楚,這就有點兒聳人聽聞了!雖說是犯了天條,可天庭的辦事效率也沒這樣迅速過吧!

縱觀《西遊記》一書,犯天條者頗多,可天庭無不是後知後覺乃至不知不覺,偵察系統可謂是相當落後!很多天庭的公職人員,比如像奎木狼擅離職守十三年,在人間強逼硬娶,生下孩子一雙,天庭竟然全無察覺,而對待涇河龍王的一點兒小小的手腳,未免反應得太過迅速,近於未卜先知。更大的一個疑點,就在天庭對涇河龍王的審判過程上——大家都知道,無論是犯了多大的罪,至少要先把罪犯拿住,才能進行定罪。比如直接造反的猴子、強姦未遂的豬八戒,以及失手毀壞公物的沙和尚,都是先被捉拿歸案,然後再判罪的。而至於那些尚未捉拿歸案的各路下凡的公職人員以及神仙坐騎,一律是無法先定罪的。而對於涇河龍王,這一過程徹底被推翻了:不但在案犯未被捉拿的情況下定了罪,而且早早地決定了執行人員,並且這個過程被袁守誠知道得一清二楚,這實在是有點兒不可思議了。

這個問題唯一的解釋,只能是這樣:袁守誠的真實身份,其實是"天庭專員"。

袁守誠的真實身份是"天庭專員",他是天庭的一個神仙。

袁守誠之所以能知玉帝諭旨,是因為袁守誠是執行玉帝派出的任務的一個神仙。天庭和西方商量好了取經一事,也把取經人員安排好了,孫悟空、豬八戒嚴、沙和尚不殺只是留著他們取經的,西方的金蟬子也轉世了,萬事俱備了,只差一個引發事件的導火索。

這個導火索是要讓李世民來點的。為了讓李世民相信只有大乘佛經能救他的子民,就得讓他親眼看到天上人間地獄的差別。所以袁守誠被派下界了。他們利用涇河龍王的喜歡打賭的性格,演出了一齣戲,所以才有了後來算命、打賭、斬龍等一系列劇情。

只有這樣,他才能提前看到"天庭內參",知道詳細的下雨時間和降雨量,以及知道有關涇河龍王的一切信息,包括它的定罪和執行者。如果不是這樣,那麼根據"天機不可洩露"的原則,這個袁守誠屢屢洩露天機,將天上如此高級的機密洩露出去,這本身就是該千刀萬剮的——玉皇大帝心血來潮下的聖旨內容你都知道,那麼玉皇大帝的私生活你知不知道?而且他還直接促使"涇河龍案"的發生,可以說犯罪情節絕對不比涇河龍王輕,甚至影響還要惡劣,若他不是天庭專員,他還能落個好下場嗎!

等等,如果真實情況是這樣的,那麼難道真的會有這樣一份"天庭內參"的存在嗎?依我看來,"天庭內參"是的確存在的,因為涇河龍王的死,其實是天庭內定。在《西遊記》第十回中,閻王們有過一句明話:"自那龍未生之前,南鬥星死簿上已註定該遭殺於人曹之手,我等早已知之。"

一句話,老龍王的死是計劃內的安排。

我們不妨來回顧一下,其實痕跡十分的明顯:"差時辰少點數"的主意,是鰣軍師提出的,龍王能夠欣然答應而無一點兒懷疑,可見一來這樣的事情從來沒有出現過,也沒有其他龍王因此獲罪;二來這樣的事情無關生死,違反天條王法實在算不上,頂多只能算是政府公務員在行使國家權力時沒有百分之百,最嚴重也不過是個辦事不力。試想一下,做了這樣多年的降雨執事,若是知道這樣做是個死罪,你就是借給涇河龍王一串秤砣做膽,諒它也不敢這樣做;至於鰣軍師更是不敢獻這個計:一個參謀,怎敢拿主子的老命開玩笑?不怕被蒸了嗎!而且在《西遊記》中,龍王按旨降水的規範的流程只有兩樁,一樁就是這"涇河龍案",還有一樁,則是在第八十七回鳳仙郡求雨的時候發生的:"(東海龍王敖廣)道:'大聖喚小龍來,那方使用?'行者道:'請起,累你遠來,別無甚事。此間乃鳳仙郡,連年乾旱,問你如何不來下雨?'老龍道:'啟上大聖得知,我雖能行雨,乃上天遣用之輩。上天不差,豈敢擅自來此行雨?……但大聖念真言呼喚,不敢不來。一則未奉上天御旨,二則未曾帶得行雨神將,怎麼動得雨部?大聖既有拔濟之心,容小龍回海點兵,煩大聖到天宮奏準,請一道降雨的聖旨,請水官放出龍來,我卻好照旨意數目下雨。'"

除此之外,龍王降雨幾乎都是無組織無紀律的,算來四海龍王夠斬個兩三回了,這在書中有著詳細的記錄,可不是空口白說的——在第二十八回中,猴子重返花果山,就私自降雨,夠斬一回。

在第四十一回中,猴子為了降伏紅孩兒,去向東海龍王借雨,敖廣雖口稱原則,但其實也沒遵守,還拉上三個兄弟,又該斬一回。

在第四十五回車遲國鬥法中,不光是龍王來了,雷部的幾個官員也來了,這個是按旨行事,但偏偏被猴子阻止,雖最後還是下了雨,但畢竟也是誤了時辰,論罪的話,連雷部的幾位也該斬了。

更可恥的是,在第六十二回中,碧波潭老龍王一家老小都作案,不但龍王私下血雨不受天庭一刀,女兒把王母的靈芝都偷了回來,竟然也平安無事……

最後,連在第六十九回猴子給朱紫國國王看病開方子之時,需要點"無根水"做藥引子,都叫龍王出馬下了點兒雨,這是不也是該斬一刀呢?

若說龍王的一口唾沫不算是私自降雨的話,那麼涇河龍王何必要在那既定的雨數上做手腳?它提前一天打個噴嚏,那麼袁守誠不就輸了?若是這樣一口唾沫也算雨的話,敖廣的罪豈不是比涇河老龍還要大?而奇怪的是,這些龍王無論下雨是為善還是惡,竟然一律都無罪,而且更有甚者,在《西遊記》第四十三回中,西海龍王還私自壓下了來自衡陽峪黑水河神所遞上來的告狀信。"瀆職罪"被判了一個斬立決,而包庇黑暗惡勢力的"包庇罪"竟然都無人過問,涇河龍王的案子要不是冤案假案錯案的話,打死鄙人也不信!按照這個情形,我們有理由相信,天庭上早有人制訂了一份完整的"天庭內參",在裡面早已經設下圈套讓涇河龍王去鑽,而且他的死刑也早已經被內定下來,連執行官都寫好了。所以,涇河龍王之死,不在於它犯了案,而在於它必須得死——就算它這次不上當,下次也會中圈套,權力的遊戲中,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而君算計臣死,則臣怎麼做都要死。


袁衛宇


《西遊記》裡袁守誠的真實身份是仙界天庭雨部剮龍臺的主官(在天庭的地位,相當於人界唐朝的刑部侍郎,正四品大官),同時兼任仙界鎮守人界長安城的人曹官,但他更隱秘的身份則是西方如來佛安插在天庭的臥底。

斬殺涇河龍王是仙界高層所佈的連環局中的重要一環,而作為剮龍臺行刑部門的一把手,又是“臥底”的袁守誠,自然消息靈通,可以提前知曉玉皇大帝的旨意。



詳細的分析如下:

一 人、神、鬼的互通性

要想了解袁守誠的來歷和身份,就要弄明白在《西遊記》小說體系里人、神、鬼三者的聯繫程度如何,而要了解這三者的關係,正好有一個典型的例子來研究,就是魏徵。

首先,原著第九回“袁守誠妙算無私曲 老龍王拙計犯天條”、第十回“二將軍宮門鎮鬼 唐太宗地府還魂”裡講了魏徵屠龍一事。魏徵是凡俗之人,在此時是唐朝丞相,但在仙界天庭又被任命為“人曹官”,負責天庭處理凡間某些世務的主事執行官員。天庭和人界是完全仙凡兩別,正常情況下無法溝通,而夢境正是仙凡溝通的特殊場所。

所以,魏徵是在夢中接到玉皇大帝的屠龍旨意,後來也是在夢中屠殺仙界的神仙涇河龍王的。

其次,唐太宗被涇河龍王索命,即將魂歸地府前,魏徵寫了一封求助信,讓唐太宗隨身帶著,等到去陰間後找酆都地府判官崔鈺,以救唐太宗還陽復活。唐太宗對此有些迷惑,魏徵就說崔鈺生前是自己結拜的兄弟,關係很好,而且死後變鬼判官的崔鈺還經常在魏徵的夢中與他相會,肯定會看在這情份上幫助唐太宗再生的。這就告訴我們,夢境還是人與鬼溝通的途徑。

從以上二方面分析,我們可以知道人、神、鬼雖然屬於不同的、正常情況下隔絕的界面,但通過夢境可以自由地、雙向地、頻繁地進行溝通;人的地位並不是最低的,可以屠殺神仙;凡人可以在仙界任職。

因此,袁守誠雖然是和魏徵一樣的凡人,但他不怕神仙,也可以在仙界任職,也可以和仙界、鬼界有溝通渠道。



二 袁守誠的真實身份

我們知道了人、神、鬼的互通性,那麼袁守誠在人界、仙界是何職務呢?

一方面,據以上討論,我們知道天庭會指派一些凡人作為執行天庭在人界任務的官員,統稱為人曹官。魏徵人曹官的職權是行刑官,所以夢中在剮龍臺屠龍。

袁守誠,“守誠”諧音“守城”,即鎮守長安城之意,說明袁守誠人曹官的職權是負責鎮守大唐首都長安城。所以,他平常只在長安城西門大街上擺攤算卦,兢兢業業。

書中提到涇河龍王未按玉帝旨意下雨,觸犯天條後。袁守誠不僅預先知道涇河龍王做錯事,還知道這錯事的嚴重性達到觸犯天條的程度,還明白他是違背了玉皇大帝的敕旨,還清楚他罪該處死,更知曉行刑的地點是仙界天庭的剮龍臺,行刑人是魏徵。

知道此事能觸犯玉帝天條,這肯定是算卦算不出來的,這就說明袁守誠肯定是在仙界任職或與仙人有密切聯繫。但能預先知道行刑地點和行刑人,就更加難上加難了,這種事情只有相關部門的領導才能最清楚。

在哪個刑場執刑,安排誰來行刑,也不是相關部門的普通人員所能決定的。正常的流程應該是相關部門一把手提出處理意見,上報玉皇大帝,由玉帝批准,再以玉帝名義下旨執行。

那麼,能提前就判斷下雨時辰、雨量、天條規定、行刑過程等等這些重要事情的細節,瞭解如此多天庭內幕的,只有天庭負責行雲布雨的雨部下屬的剮龍臺的主官才能做到了。

另一方面,書中第九回漁夫張稍說“每日送袁守誠一尾金色鯉”,袁守誠就為他算一卦在哪個位置能收穫大量魚蝦,而且算卦非常精準,屢試不爽。這裡的重點是“金色鯉”,非常有說法。

前文“陳光蕊赴任逢災...”回目裡提到,唐三藏的父親陳光蕊赴任江州途中,在萬花店門口,從一漁夫手中買下一尾“金色鯉魚”,並放生到洪江裡。

後來,陳光蕊被劉洪所害,屍身落水,又被洪江龍王所救,後來才得以復生。而洪江龍王之所以要逆天改命,救助陳光蕊死而復生,正是因為陳光蕊之前所放生的“金色鯉魚”正是龍王所化。所以洪江龍王是來報恩的。

這就是說,“金色鯉”在西遊記中是代指龍王的。而袁守誠每日都要告訴漁夫在哪裡打魚能有大收穫,而且同時還能打到“金色鯉魚”,漁夫才可能每日都能送他一尾“金色鯉魚”的。

也就意味著,袁守誠嗜好吃“龍”所化的“金色鯉魚”,而且每天都要肆無忌憚地吃一條龍。能吃龍、敢吃龍、知道龍在哪、知道怎麼抓龍,說明他生活中經常接觸龍,對龍太熟悉了,吃龍也太方便了,對龍也毫無敬畏心。這樣的人會是誰呢?

所以,據此綜合推斷,袁守誠應該是天庭剮龍臺的主官,同時兼任鎮守長安城的人曹官,才把吃龍當成常事,自然也就有權利、有能力提前知道玉帝的旨意了。畢竟,玉帝事關下雨的時辰、雨量、行刑細節等旨意,都是相關部門上報後,玉帝只是點個頭,再下旨罷了。



三 袁守誠最隱秘的真實身份

上述談的都是袁守誠明面上的身份,其實袁守誠最隱秘的身份才是最可怕的。

《西遊記》中如來佛非常想把佛法傳到南瞻部洲的大唐,但又不願意直接將佛經送來。因為如來佛很明白人性,知道太容易得到的東西,人們不會珍惜,所以如來佛需要創造機緣,讓大唐主動去歷經千辛萬苦求取真經,傳到大唐,才能珍惜真經的來之不易而珍視有加。

而要讓大唐主動求取真經,向一般俗人宣傳耗時日久,效果還不明顯,那就擒賊先擒王,先從最有權勢的首腦入手,從上而下進行普及。

要從皇帝入手,那就要讓大唐皇帝經歷艱難險惡,再以佛法救之,使他明白佛法的好處,明白佛法是唯一能拯救他的途徑,大唐皇帝才會有強烈的動力去求取真經,從而達到如來佛將佛法傳入大唐的目的。

於是,如來佛安排觀音菩薩來辦此事。

要使唐太宗害怕,必先送他去十八層地獄看看被他殺害的人正在陰間等著索他命,要送唐太宗去地獄,必先有拘捕他去地獄的理由,要找理由必然要有和他有恩怨的冤親債主,要製造和唐太宗的恩怨,就要先找到適合的犧牲品來作餌。

最後,就選中了涇河龍王。為什麼會選中他呢?因為龍在《西遊記》裡的地位相當低微,用來當棋子最合適,影響不大,效果明顯。比如,天庭宴會時,吃的菜就有“龍肝鳳髓”,西方的金翅大鵬鳥就以龍為食,可見龍的地位不是一般的低,而是非常低。

而且龍族之中地位最高的是四海龍王,即東海龍王、南海龍王、西海龍王、北海龍王;其次是四瀆龍神,即長江龍神、黃河龍神、淮河龍神、濟水龍神。

而像涇河龍王屬於在龍界裡排不上號的小河龍王。

所以,涇河龍王作為導火索最合適。



袁守誠本是天庭官員,卻天天在長安城西門擺攤算卦捕魚吃龍,一天吃掉一條龍,還教人捕獲大量魚蝦。這種舉動分明就是故意在挑釁涇河龍王,引他入局。

涇河龍王果然忍不住怒火,魯莽行事,入了連環套。袁守誠便以言語相激,致使龍王觸犯天條。接著明知涇河龍王是欺君之罪難以挽回,還給他出歪招:讓涇河龍王不去求判他死刑的玉皇大帝,反而去求無關的唐太宗,讓唐太宗去哄騙行刑人魏徵,以阻止殺他。反而,因此造成魏徵夢中屠龍,唐太宗被涇河龍王陰間告狀,被抓到了陰間。

唐太宗見識過陰間地獄之可怕後,方知佛法的好處,這才復活後四處舉行佛事,宣揚佛理。後續又派唐三藏去西天曆盡艱辛,求來真經。

所以,袁守誠在這其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挑起事端、引導事態發展方向的作用,但所作所為與天庭的利益不一致,所以極有可能是如來安插在天庭的“臥底”。

通過上述分析,推測袁守誠真正的官方身份是天庭剮龍臺的主官兼任鎮守長安城的人曹官,但暗中已投靠西方如來佛,並作為安插在天庭的“臥底”,極力推動如來佛佈局的“吸引大唐取經,進而傳播佛事東進”的大計。

而作為擁有諸多複雜身份的袁守誠又是剮龍臺主官,所以可以提前知曉玉皇大帝的旨意。


[點擊關注,閱讀更多深層次文化解讀]


西詞上仙


西遊記開頭有一個能人,能掐會算給人指點,指點一個小哥去打魚,每次都能豐收而回,但是需給一尾金鯉魚給他,這個人就是袁守誠。

金鯉魚在西遊記中特指是龍族皇族,袁守誠的指點讓龍族越來越少,龍王自然就關注到了,隨即來質問袁守誠,之後便有了打賭下雨的刻度一事。在這裡必須要提到的是,龍王即使是一條河的龍王也是本領比較高的,自古神仙就是能掐會算,他竟然要親自前來還要進行打賭才能免去龍族遭到捕食,一個小小的算命人能做到嗎?顯然是不可能的。這裡肯定有大能掩蓋天機,讓龍王算不到此時,讓龍王看不透此人,所以這事情搞得比較大。

後來龍王弄虛作假被玉帝下令斬殺,袁守誠又指點他去找唐太宗求情,但是還是被魏徵無情斬殺。氣的龍王把唐太宗拖到地府,嚇得唐太宗找人去西天取經,這一系列的操作下來就很明瞭。

首先袁守誠能知道玉帝的命令,那必須是能見到玉帝的人,所以他一定在天庭任職。

其次袁守誠敢每天來一尾金鯉魚,變成紅燒龍肉之類的菜下肚,遇到龍王一點都不慫,正面剛。那必須是對龍族一點都不陌生甚至是龍族對他有點害怕,剮龍臺主官這個職位就很符合。

這個職位一般是不能夠直接聆聽玉帝旨意的,想想一個行刑的小官能直接聽到皇帝聊天嗎,明顯不可能啊,那只有一種可能,是玉帝親自吩咐他這麼幹的。但這明顯不符合東方神仙的利益關係,西方的佛經傳過來,大家都信仰西方了,東方神仙不就餓死了,而且皇帝那是有各種天機保護的,不是隨便一個小仙小神的就能把他帶到地府的,一條死了的龍能把他弄到地府,打死我都不都不信這其中沒有如來插手的影子。所以袁守誠他必然還是西方佛教放在東方的一顆棋子,也有可能是叛變了。

這樣就說的通了,龍族本來很強大最後投降於天庭,如此戰鬥力強大的種族必須是佛教的眼中釘肉中刺。這簡直是一舉兩得,一干掉龍王挑撥龍族和天庭的關係;二藉機讓唐僧也就是金蟬子光明正大的取經。

所以說,袁守誠他既是天庭剮龍臺的天官,又是佛教的內應,至於為何能知道玉帝旨意,要不是玉帝和佛教談好了做的一場戲,要不就是佛祖授意。


陳少遊


袁守誠,袁天罡的叔叔,唐朝著名的術士,他算的第一卦是什麼呢?是告訴一個釣魚的漁夫,去哪裡可以釣到魚!然後這個漁夫每天給他一條金魚。所謂授人以漁,不如授人以魚!既然有這等本事,為何要為了一條金魚,束縛一個漁夫呢?其實就是要讓這個漁夫散播謠言,所謂的金魚也只是給龍王一個前來挑釁的藉口。

緊接著又算了一卦,《西遊記》第九回中寫道:“明日辰時布雲,已時發雷,午時下雨,未時雨足……”還算準了點數,龍王以為是瞎吹,果然接到聖旨,時辰點數一一對上,於是龍王錯了時辰,扣了點數。後來犯了天條,要斬首。龍王前來求袁守誠給自己指出一條生路來,袁守誠說出了魏徵,但是唐朝的丞相魏徵偏偏夢裡操刀,然後龍王丟了性命,提著頭找到了李世民,要李世民償命,觀音出現,救了李世民!

那麼問題來了,袁守誠既然知道是龍王,也就知道來意,也就知道打賭的後果是龍王會丟了命,而袁守誠要的是什麼?金魚!他為什麼要要了龍王的命呢?只要裝個沒事人,閉口不算又或者直接承認了,以後不教那個漁夫了,那這件事也就不會鬧出龍王命來!龍王自己不知道剋扣了點數。錯了時辰是什麼後果麼?總不至於幾條魚毀了自己的性命,就算是講義氣,那以龍王的能力,找個妖怪吃了袁守誠,或者扮成人直接買兇殺了袁守誠,這辦法有很多,為何偏偏要以身犯險?最大的疑點就是,魏徵只是個人,怎麼可能在夢裡斬得了龍王,天庭僱不起劊子手了呢,要個凡人夢中斬龍?

我們來仔細看一下,這件事最大的受益者是誰?是觀音!觀音的背後是誰,就是佛!那麼這個事情就很明瞭,所謂的袁守誠其實就是觀音變的。龍王也沒有被斬首,魏徵的夢是觀音一手製作出來的。龍王接到聖旨,事先和觀音變的袁守誠通氣,袁守誠故意算錯,龍王按照聖旨降雨。龍王接著演戲,求袁守誠給自己一條生路,袁守誠抖出魏徵。

龍王去求大唐的皇帝,求李世民囑託魏徵不要夢中斬龍王,魏徵答應。觀音暗地裡造夢,製作出魏徵斬了龍王的假象,龍王提頭去找李世民,因為李世民答應了自己,但是卻沒有辦妥,於是觀音出面制止。龍王回去睡大覺,觀音登上神壇。佛教需要找一個取經的,古代分四大洲:東勝神洲、西牛賀洲、南贍部洲、北俱蘆洲。其中東勝神洲距離天最近,是道教的大本營,西牛賀洲最亂,國家最多,信仰不同,佛教的大本營,北俱蘆也很亂,如果從這裡開始,那取經的工程量就會更大。所以要從南贍部洲開始,而李世民是這塊土地上最強的君主,也在其他地方具有影響力,那麼這裡就是最佳的選擇,所以他們要安排嚇唬李世民,讓佛教在這裡先傳播開來!



圈中辣手


要想知道袁守誠是誰,先看袁天罡是誰?

歷史上對袁守誠記載很少,大致只有一條:袁守誠,唐代著名的術士,袁天罡的叔公。就這樣完了,其它的都只能看民間傳說了。
袁天罡,唐初益州成都(今四川成都)人,唐朝初年著名相士。 隋朝任鹽官令,唐朝任火山令。精通面相、六壬及五行等。
著有《六壬課》《五行相書》《推背圖》(和李淳風共著)《袁天罡稱骨歌》等。通志著錄,其有《易鏡玄要》一卷。

袁天罡算命看前程,在當時是神一級的高手,基本上百算百準,不少隋唐官員在他手上算過的壽命和官員品級都準確無誤。

最傳奇的是:武則天還在襁褓之中時,袁天罡見到其母楊氏,馬上說她“法生貴子”,楊氏召二子元慶、元爽,請天綱看相,天綱說:“官三品,保家主也。”又見武后之姊韓國夫人,天綱說:“此女貴而不利夫。”此女後嫁給賀蘭越石,果然早寡。武則天乃楊氏所生第二女,尚在襁褓中,由保姆抱出,其服飾似男兒,天綱仔細觀察她的耳目,驚呼道:“龍瞳鳳頸,極貴驗也!若為女,當作天子。”

袁天罡的算命本領是跟袁天誠學的,袁天罡能算到武則天能當皇帝,那你說袁守誠牛逼不牛逼?

有人說一切的一切都是為了幫助唐僧西天取經成行而佈局的棋子,所以袁守誠一定是佛教中人的化身,具體參看其它問題。

當然說這是為唐僧西天取經成行而布的局中的一環,是對的。但如果說袁守誠是佛教中人,就太荒謬了。

我們不妨來看袁守誠初來長安都做了什麼?

張稍道:“你是不曉得。這長安城裡,西門街上,有一個賣卦的先生。我每日送他一尾金色鯉,他就與我袖傳一課,依方位,百下百著。今日我又去買卦,他教我在涇河灣頭東邊下網,西岸拋釣,定獲滿載魚蝦而歸。明日上城來,賣錢沽酒,再與老兄相敘。”

袁守誠教漁夫下網捉魚的要點,幫助漁夫得了不少魚蝦,這顯然不是佛家所為。

佛家主張不殺生,甚至信徒們經常放生。

現在你說佛家中的高人,在下土叫人如何多打魚蝦,如何多殺生,這是說不過去的。

況且袁守誠算出下雨的量和時間,這也不是佛家所管的事,這是道家天宮所管理的事。

如果袁守誠是佛教的人,應該傳授袁天罡更多佛家的東西,為什麼傳道家算命星相術?

如果說袁守誠不是佛教的人,那又是什麼人呢?

整體的故事情節是沒有問題的:如來為了能把佛教傳播到東土大唐來,故意設計殺了龍王,龍王索命,所以讓李世民下了陰間一趟,讓李世民明白,只有佛家思想才能救他幫他洗脫罪行。這才有了唐僧西天取經的由頭。

但關鍵的地方,並不能就此認為袁守誠是佛家高人化身。

只能推論出袁守誠是佛家在道家天宮收場的臥底和間諜,而沒有其它。

袁守誠在天宮應該是中等級別的官員,在龐大的天宮官員隊伍中,是不顯眼的,應該也是沒有多大深厚背景的。

這樣的官員知道的很多,鑑於位置,能做的又太少,是最合適不過的收買對象。

如來借用經常到天宮講學的機會,收買袁守誠為自己所用,導演出龍王違反規定的事。多下少下點雨水,晚下早下一會都不是什麼大事,誰做事沒有偏差。但關鍵是袁守誠向天宮舉報了龍王,還說龍王這是故意的行為,是與天宮對抗的舉動。如果放任自流,讓其它神仙效仿,會破壞神仙的純潔性,會導致天宮隊伍進一步腐敗,最後嚴重影響道家天宮事業的長遠發展。

所以龍王不得不死,就算李世民求情也不行,這才有了李世民入了陰間,發現自己罪行深重,需要佛家來解救的事。

佛家套路深,天宮如農村。一場無間道大戲在佛家如來和道家玉帝之間上演。


新知傳習閣


《西遊記》中的袁守誠就是那個扮作算卦先生和“涇河龍王”打賭的老頭。



袁守誠為何與“涇河龍王”打賭呢?

原來袁守誠是唐朝著名堪輿大師袁天罡的叔叔,袁天罡和李淳風乃唐太宗李世民的御用國師,二人合著了相師界的教科書——《推背圖》,直到現在依然被奉為經典。

相傳袁天罡所有的本領都是叔叔所授,由此可以想見袁守誠也是一位相術界的牛人。

袁守誠果然名不虛傳,長安城裡的百姓都說老袁算得很準、很靈。比如城裡有個叫張稍的漁民很崇拜他,每天都孝敬他一尾金色鯉魚吃。

原來老袁經常指點張稍涇河裡的魚群會出現在什麼地方,張稍就會在這個地方撒網,每次都打很多魚回來。

到後來涇河龍王得知了這件事,心中十分惱恨袁守誠,由於他的指點張稍捕殺了他的許多屬下。為了這事,涇河龍王化作“白衣秀士”前往長安城找老袁的麻煩。



二人打賭來猜長安城何時下雨,如果袁守誠猜錯了立馬滾出長安,其實涇河龍王是想逼走老袁,老袁嘿嘿一笑,欣然接受了挑戰。

袁守誠說“長安城明天午時一刻開始下雨,共下十萬八千點,水深兩寸三分。”

白衣秀士心中大喜,心想“長安城我負責行雲布雨,我想下就下,我說了算,老袁你死定了!”

就在第二天上午,涇河龍王接到玉帝聖旨,“命令他午時一刻長安城開始下雨。”接下來令涇河龍王震驚的是,下雨時間、雨的數量、甚至點數和袁守誠說的絲毫不差,是巧合還是袁守誠算得精準?


我個人認為袁守誠再怎麼能掐會算也不可能精確到下幾點雨,這個數量很難和玉帝的點數相吻合。

涇河龍王就是個笨蛋,袁守誠就是用沒人能證明其點數來蒙龍王的。這好比有人和你打賭天上有多少星星,頭頂上有多少根頭髮一樣,誰能數的清?

我覺得“涇河龍王”是個實誠人,涇河龍王即便按照時間,數量、點數來下雨,他只要讓袁守誠證明其點數是否相符就贏了,袁守誠沒法證明。(雨點落地形成水窪怎麼來數?)

說來說去袁守誠把涇河龍王騙了,有時候智商是個好東西。




通過仔細閱讀《西遊記》,我認為這個袁守誠應該是玉帝喬裝打扮到人間製造事端,然後殺涇河龍王。(無法解釋下雨點數就是明證,下了多少點雨只有玉帝心中有數)目的就是引出後面的唐三藏西天取經的故事。


秉燭讀春秋



西遊記中的袁守誠,書中有交待,乃是當朝欽天監臺正袁天罡的叔父,名揚大國,術冠長安。但從其區區一個凡人能認出涇河龍王的身份,並預知玉帝的旨意,後來又預知涇河龍王會被處斬,監斬官為人曹官魏徵,並指引涇河龍王向唐太宗求救,最終嚇死唐太宗魂遊地府,而引出西遊取經之事來看,這根本不合情理。



因為這種本事不是一個凡人,甚至是一般神仙所能具有的,唯一的解釋是這一切原本就是安排好的,這根本就是天地間最大的一個陰謀,涇河龍王不過是為引出西遊取經而被犧牲的一枚棋子而己,而袁守誠卻是這個任務的一個關鍵執行者。

那袁守誠的真實身份到底是誰呢?我認為袁守誠就是袁守誠,袁天罡的叔父,活了一大把年紀了,這是冒充不了的。但他應該還有一個身份,就是和魏徵一樣也是天庭的人曹官,也即天庭在人間的使者,和魏徵一唱一合,坑死了涇河龍王,導致唐太宗魂遊地府,促成了西遊取經大業。



從西遊記書上我們可以看出在西遊取經一事上,玉帝天庭還是很配合西方佛門的,應該是西方佛門和天庭有某種利益交換,天庭配合佛門共同導演了一出出戲促成了西遊取經這樁大事,包括孫悟空大鬧天宮被壓五行山成孫行者、天蓬元帥和捲簾大將被貶下凡成豬八戒和沙和尚及派袁守誠坑死涇河龍王直接促成西遊取經大業。

在書中我們還可以知道,袁守誠坑涇河龍王之時,正好是佛門西遊取經之事總負責觀音菩薩奉佛旨到長安尋訪取經人駐守長安城土地廟之時。我們可以這麼認為,正是觀音菩薩的到來,發出執行計劃的指令,袁守誠才會開始執行坑涇河龍王之事。



故袁守誠的真正身份是和魏徵一樣的天庭人曹官。至於為何袁守誠能知道玉帝的諭旨,並不是其真有那麼不可思議的本領,不過是他說了一個下雨的時辰和點數,上奏玉帝,玉帝配合下了這道諭旨來坑涇河龍王而己。

喜歡的記得點關注哦!

謝謝大家!


活著JS修行


西遊記中的袁守誠實際上就是觀音菩薩幻化而成,而袁守誠知道玉帝的旨意也是因為和玉帝串通好的。



袁守誠事件疑點

一;袁守誠是欽天鑑臺正袁天罡的叔父,且能力超群,術冠長安,為什麼要到長安街頭擺攤算命?

二;袁守誠給了漁夫指示,漁夫也因此滿載而歸,為什麼袁守誠不圖金錢,專門要一尾金色鯉魚?



三;西遊記中一般情況,下雨都是由龍王自己做主,如車遲國鬥法,朱紫國救王等等。為什麼玉帝突然有興致管下雨?而這時為什麼袁守誠就能算到玉帝想要管這次下雨?即便是如來和老君也不可能算得到三界之主的內心吧。

四;袁守城既然神通廣大,必然算到了涇河龍王會被魏徵夢中斬殺,那為什麼還要將禍水引向唐王李世民?



事件來龍去脈

首先說玉帝身為三界之主,心思不可能被任何人看透,所以排除袁守誠算到了玉帝想要管理下雨點數。

那麼袁守誠必定是和玉帝串通好了,或者是有了玉帝命令。

從袁守誠到街頭擺攤算命可以看出,袁守誠必然是接受了使命,不然這麼大能力的人不可能會在街頭為了蠅頭小利奔波。而這個使命就是後來把涇河龍王處斬,將禍水引向唐王李世民。




袁守誠首先要激怒涇河龍王,然後才能和他打賭。於是指示漁夫去涇河中捕魚,當然這個行為無法激怒涇河龍王,所以便要了一尾金色鯉魚。這個金色鯉魚實際上是龍的化身,在《西遊記》提及唐僧的父親陳光蕊時,他救下了一條金色鯉魚,而這條鯉魚就是洪江龍王,後來洪江龍王感恩,才有了陳光蕊的落水生還。

而涇河龍王當然不忍看著子孫被打撈殆盡,氣不過的他選擇了和袁守誠去理論。這時袁守誠一眼就看穿了涇河龍王化身的白衣秀士,所以在有了玉帝的指示後開始和涇河龍王打賭。



打賭的經過不用闡述,龍王私自改了點數,最終被判處了處斬的刑罰(話說這也有點太重了吧)。

因為是天官魏徵負責處斬涇河龍王,所以袁守誠讓涇河龍王去找李世民求情。這時的袁守誠明知李世民根本無法救下涇河龍王,偏偏把禍水引向李世民。由此看來居心叵測。

最終涇河龍王被斬殺後,拿著血淋淋的龍頭質問李世民,為什麼同意救我,卻又食言,因此李世民受到了極大的驚嚇。這時正主出現了,觀音菩薩化解了李世民的危機。並且向李世民展示了無邊法力,由此引得李世民心想佛法,好讓唐僧取經,佛法東進。



實際上涇河龍王就是天庭扶持西天計劃的一個犧牲品。而整個西天計劃最重要的事情就是爭得李世民的同意,所以玉帝和觀音導演了這一次事件。

而玉帝決定扶持西天佛教,個人認為是為了制衡佛教和道教,讓雙方勢力達到平衡。


我是越關


我來回答。

話說漁樵二人互吹牛逼之後閃了,卻把涇河龍王怒了,原來算卦的袁守城每天琢磨著釣鯉魚。於是涇河龍王在幕僚們建議下變成白衣秀士來給袁守誠好看。袁守誠是當朝欽天監臺正袁天罡的叔父,估計袁天罡的天文學啟蒙老師就是袁守誠。龍王曰,請卜天上陰晴事如何。先生即袖傳一課,斷曰,雲迷山頂,霧罩林梢。若佔雨澤,準在明朝。明日辰時布雲,已時發雷,午時下雨,未時雨足,共得水三尺三寸零四十八點。龍王笑曰,如是明日有雨,依你斷的時辰數目,我送課金五十兩奉謝。若無雨,或不按時辰數目,我定要打壞你的門面,扯碎你的招牌,即時趕出長安,不許在此惑眾。兩人打了賭各回各家各找各媽去了。

那麼問題來了,袁守城是怎麼算出來第二天啥時候下雨要下多少雨的。要知道下雨可是絕密情報,涇河龍王作為主要降雨執行人都不知道,袁守誠是怎麼知道的。涇河龍王一幫下屬曾奉承道,大王是八河都總管,司雨大龍神,有雨無雨,惟大王知之,他怎敢這等胡言。就是說涇河龍王辦公桌上應該有本年度工作計劃,每年啥時候下雨下多少雨都有年初計劃,這些計劃都是經過天庭甚至是玉帝親自籤批的。所以涇河龍王胸有成竹的說,袁守誠是個大忽悠。但是這場雨卻是玉帝臨時安排的,並非常規降雨,不在計劃內。還有這種臨時安排應該非常少,如果玉帝動不動就要下道聖旨降個雨,涇河龍王心裡難道沒點逼數嗎。還敢跟袁守誠打賭?所以袁守誠算的並不是涇河龍王的常規降雨,而是玉帝的非常規降雨。

這樣的話問題更加複雜了。如果袁守誠算的是涇河龍王的工作安排,那麼他賄賂上龍王身邊的幾個小魚小蝦,也能給他交個底,畢竟就在哪兒寫著嘛。可是他要算的卻是玉皇大帝的臨時決定,這就難得很了。這裡小編說一下理論上算卦者是如何知前覺後的。鄭重聲明,純理論,跟封建迷信不沾邊啊。一個算卦者其實算一個東西,也就是要知道一些信息,他必須把知道這些信息的人或者神仙等等結交住,靠平常的一些感情物資投資或者法力讓這些人給他傳遞信息。比如孫悟空和菩提祖師學藝,菩提祖師先讓他學習術字門功夫,術字門就是請仙扶鸞,問卜揲箸,趨吉避凶。可惜悟空沒學,否則的話也能跟袁守誠搶一碗飯吃。

所以袁守誠結交的肯定是天上的大神,而且是玉帝貼身親信。因為涇河龍王剛回龍宮,玉帝的聖旨就下來了,可謂前後腳趕到。剛才說了,玉帝下旨降雨是臨時決定的,天威難測,金口沒開之前誰都不知道人家要說啥。而玉帝口諭之後還需要一個擬旨審批的過程,確實無誤之後才會交給黃巾力士下界傳旨。也就是在這個空檔,涇河龍王來找袁守誠算卦,袁守誠立馬諮詢了玉帝親信,該親信告訴他明天下雨,下多少,玉帝剛剛下旨。有人說這不是太巧了麼,世上哪有這麼巧的事。其實世上好多事就是這麼巧,無巧不成書麼。而書中玉帝唯一有名有姓的貼身親信就是捲簾大將沙和尚,所以玉帝臨時降雨的信息就是他告訴袁守誠的。沙僧為啥和袁守誠這麼熟?因為沙僧沒上天時曾經笑傲江湖,自小生來神氣壯,乾坤萬里曾遊蕩。英雄天下顯威名,豪傑人家做模樣。萬國九州任我行,五湖四海從吾撞。皆因學道蕩天涯,只為尋師遊地曠。沿地雲遊數十遭,到處閒行百餘趟。因此才得遇真人,引開大道金光亮。估計沙僧和袁守誠還是同一個師父。



唐風宋月


袁守誠首先要激怒涇河龍王,然後才能和他打賭。於是指示漁夫去涇河中捕魚,當然這個行為無法激怒涇河龍王,所以便要了一尾金色鯉魚。這個金色鯉魚實際上是龍的化身,在《西遊記》提及唐僧的父親陳光蕊時,他救下了一條金色鯉魚,而這條鯉魚就是洪江龍王,後來洪江龍王感恩,才有了陳光蕊的落水生還。

  至於說為何袁守誠算得那麼準,可知玉帝旨意,那就是他的本事了,他自己本領強悍,所以才會被觀音大士看中。在這之前,他自然也可以推演天機,但是他深知妄露天機是要遭天譴的,所以他是不敢的。後來有了觀音撐腰,他就不怕了,所以有了這麼一路。事成之後,他就追隨觀音尋求佛果去了。

  所以說,為什麼袁守城能知道玉皇大帝的旨意,其實是說明,袁守城的測算已經達到了頂級境界,就是無所不知無所不曉,用現實情況來說,就是這算命的,只要看到一個人走來,根本不用近距離接觸,也不用問這個人一句話,就知道這個是想要請求什麼問題,並且他只是一看這個人,就知道前因後果,知道了這個人要求助的答案!

  唐朝的傳奇故事,讓我們看到浪漫主義情懷,無論是帝王將相還是販夫走卒,每一個人都有完整的人格魅力,他們在樂觀主義精神中把偶像包裝成上神,然後把自己當作見證人,如同詩仙太白,詩聖白居易一樣雲想衣裳花想容, 春風拂檻露華濃。袁守誠身為專業的星相大師,具備天文地理的專業知識,預測天象不在話下,老百姓自然崇拜,加上東晉時期的神仙錄出版,袁守誠被封為上神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