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中的袁守诚的真实身份是谁?为何能知玉帝谕旨?

简朴韵


这个世界上,算命先生甚多,算得准的不在少数,但算到袁守诚这个程度的,实在是没有几个,但恰恰也就是他算得实在太准了,这才引起了我的怀疑:

首先,他怎么知道下雨的时间和雨量的?按照道理,下雨若是天庭的计划之内,那么龙王应该有张"本月降雨计划表"来执行,要是这个情况,他可以洞悉天机,倒也说得过去。而此次降雨,明显是个急件,连龙王也不知道,然而袁守诚不但知道,而且详细到了"三尺三寸零四十八点"这样精确的数字,这的确叫人心生疑窦。

其次,他是怎么知道泾河龙王要死在魏征的手里的?以前并没有人因为行雨获罪,泾河龙王虽然是违规行为,但袁守诚怎么知道它就会被判处死刑?何况泾河龙王刚刚违规降雨就来找袁守诚,这时候玉帝应该还不知道它搞了小动作,更不要说对他作出什么死刑的判决了。而袁守诚不但已经知道它要斩首,而且连执行官是谁都知道得一清二楚,这就有点儿耸人听闻了!虽说是犯了天条,可天庭的办事效率也没这样迅速过吧!

纵观《西游记》一书,犯天条者颇多,可天庭无不是后知后觉乃至不知不觉,侦察系统可谓是相当落后!很多天庭的公职人员,比如像奎木狼擅离职守十三年,在人间强逼硬娶,生下孩子一双,天庭竟然全无察觉,而对待泾河龙王的一点儿小小的手脚,未免反应得太过迅速,近于未卜先知。更大的一个疑点,就在天庭对泾河龙王的审判过程上——大家都知道,无论是犯了多大的罪,至少要先把罪犯拿住,才能进行定罪。比如直接造反的猴子、强奸未遂的猪八戒,以及失手毁坏公物的沙和尚,都是先被捉拿归案,然后再判罪的。而至于那些尚未捉拿归案的各路下凡的公职人员以及神仙坐骑,一律是无法先定罪的。而对于泾河龙王,这一过程彻底被推翻了:不但在案犯未被捉拿的情况下定了罪,而且早早地决定了执行人员,并且这个过程被袁守诚知道得一清二楚,这实在是有点儿不可思议了。

这个问题唯一的解释,只能是这样:袁守诚的真实身份,其实是"天庭专员"。

袁守诚的真实身份是"天庭专员",他是天庭的一个神仙。

袁守诚之所以能知玉帝谕旨,是因为袁守诚是执行玉帝派出的任务的一个神仙。天庭和西方商量好了取经一事,也把取经人员安排好了,孙悟空、猪八戒严、沙和尚不杀只是留着他们取经的,西方的金蝉子也转世了,万事俱备了,只差一个引发事件的导火索。

这个导火索是要让李世民来点的。为了让李世民相信只有大乘佛经能救他的子民,就得让他亲眼看到天上人间地狱的差别。所以袁守诚被派下界了。他们利用泾河龙王的喜欢打赌的性格,演出了一出戏,所以才有了后来算命、打赌、斩龙等一系列剧情。

只有这样,他才能提前看到"天庭内参",知道详细的下雨时间和降雨量,以及知道有关泾河龙王的一切信息,包括它的定罪和执行者。如果不是这样,那么根据"天机不可泄露"的原则,这个袁守诚屡屡泄露天机,将天上如此高级的机密泄露出去,这本身就是该千刀万剐的——玉皇大帝心血来潮下的圣旨内容你都知道,那么玉皇大帝的私生活你知不知道?而且他还直接促使"泾河龙案"的发生,可以说犯罪情节绝对不比泾河龙王轻,甚至影响还要恶劣,若他不是天庭专员,他还能落个好下场吗!

等等,如果真实情况是这样的,那么难道真的会有这样一份"天庭内参"的存在吗?依我看来,"天庭内参"是的确存在的,因为泾河龙王的死,其实是天庭内定。在《西游记》第十回中,阎王们有过一句明话:"自那龙未生之前,南斗星死簿上已注定该遭杀于人曹之手,我等早已知之。"

一句话,老龙王的死是计划内的安排。

我们不妨来回顾一下,其实痕迹十分的明显:"差时辰少点数"的主意,是鲥军师提出的,龙王能够欣然答应而无一点儿怀疑,可见一来这样的事情从来没有出现过,也没有其他龙王因此获罪;二来这样的事情无关生死,违反天条王法实在算不上,顶多只能算是政府公务员在行使国家权力时没有百分之百,最严重也不过是个办事不力。试想一下,做了这样多年的降雨执事,若是知道这样做是个死罪,你就是借给泾河龙王一串秤砣做胆,谅它也不敢这样做;至于鲥军师更是不敢献这个计:一个参谋,怎敢拿主子的老命开玩笑?不怕被蒸了吗!而且在《西游记》中,龙王按旨降水的规范的流程只有两桩,一桩就是这"泾河龙案",还有一桩,则是在第八十七回凤仙郡求雨的时候发生的:"(东海龙王敖广)道:'大圣唤小龙来,那方使用?'行者道:'请起,累你远来,别无甚事。此间乃凤仙郡,连年干旱,问你如何不来下雨?'老龙道:'启上大圣得知,我虽能行雨,乃上天遣用之辈。上天不差,岂敢擅自来此行雨?……但大圣念真言呼唤,不敢不来。一则未奉上天御旨,二则未曾带得行雨神将,怎么动得雨部?大圣既有拔济之心,容小龙回海点兵,烦大圣到天宫奏准,请一道降雨的圣旨,请水官放出龙来,我却好照旨意数目下雨。'"

除此之外,龙王降雨几乎都是无组织无纪律的,算来四海龙王够斩个两三回了,这在书中有着详细的记录,可不是空口白说的——在第二十八回中,猴子重返花果山,就私自降雨,够斩一回。

在第四十一回中,猴子为了降伏红孩儿,去向东海龙王借雨,敖广虽口称原则,但其实也没遵守,还拉上三个兄弟,又该斩一回。

在第四十五回车迟国斗法中,不光是龙王来了,雷部的几个官员也来了,这个是按旨行事,但偏偏被猴子阻止,虽最后还是下了雨,但毕竟也是误了时辰,论罪的话,连雷部的几位也该斩了。

更可耻的是,在第六十二回中,碧波潭老龙王一家老小都作案,不但龙王私下血雨不受天庭一刀,女儿把王母的灵芝都偷了回来,竟然也平安无事……

最后,连在第六十九回猴子给朱紫国国王看病开方子之时,需要点"无根水"做药引子,都叫龙王出马下了点儿雨,这是不也是该斩一刀呢?

若说龙王的一口唾沫不算是私自降雨的话,那么泾河龙王何必要在那既定的雨数上做手脚?它提前一天打个喷嚏,那么袁守诚不就输了?若是这样一口唾沫也算雨的话,敖广的罪岂不是比泾河老龙还要大?而奇怪的是,这些龙王无论下雨是为善还是恶,竟然一律都无罪,而且更有甚者,在《西游记》第四十三回中,西海龙王还私自压下了来自衡阳峪黑水河神所递上来的告状信。"渎职罪"被判了一个斩立决,而包庇黑暗恶势力的"包庇罪"竟然都无人过问,泾河龙王的案子要不是冤案假案错案的话,打死鄙人也不信!按照这个情形,我们有理由相信,天庭上早有人制订了一份完整的"天庭内参",在里面早已经设下圈套让泾河龙王去钻,而且他的死刑也早已经被内定下来,连执行官都写好了。所以,泾河龙王之死,不在于它犯了案,而在于它必须得死——就算它这次不上当,下次也会中圈套,权力的游戏中,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而君算计臣死,则臣怎么做都要死。


袁卫宇


《西游记》里袁守诚的真实身份是仙界天庭雨部剐龙台的主官(在天庭的地位,相当于人界唐朝的刑部侍郎,正四品大官),同时兼任仙界镇守人界长安城的人曹官,但他更隐秘的身份则是西方如来佛安插在天庭的卧底。

斩杀泾河龙王是仙界高层所布的连环局中的重要一环,而作为剐龙台行刑部门的一把手,又是“卧底”的袁守诚,自然消息灵通,可以提前知晓玉皇大帝的旨意。



详细的分析如下:

一 人、神、鬼的互通性

要想了解袁守诚的来历和身份,就要弄明白在《西游记》小说体系里人、神、鬼三者的联系程度如何,而要了解这三者的关系,正好有一个典型的例子来研究,就是魏征。

首先,原著第九回“袁守诚妙算无私曲 老龙王拙计犯天条”、第十回“二将军宫门镇鬼 唐太宗地府还魂”里讲了魏征屠龙一事。魏征是凡俗之人,在此时是唐朝丞相,但在仙界天庭又被任命为“人曹官”,负责天庭处理凡间某些世务的主事执行官员。天庭和人界是完全仙凡两别,正常情况下无法沟通,而梦境正是仙凡沟通的特殊场所。

所以,魏征是在梦中接到玉皇大帝的屠龙旨意,后来也是在梦中屠杀仙界的神仙泾河龙王的。

其次,唐太宗被泾河龙王索命,即将魂归地府前,魏征写了一封求助信,让唐太宗随身带着,等到去阴间后找酆都地府判官崔钰,以救唐太宗还阳复活。唐太宗对此有些迷惑,魏征就说崔钰生前是自己结拜的兄弟,关系很好,而且死后变鬼判官的崔钰还经常在魏征的梦中与他相会,肯定会看在这情份上帮助唐太宗再生的。这就告诉我们,梦境还是人与鬼沟通的途径。

从以上二方面分析,我们可以知道人、神、鬼虽然属于不同的、正常情况下隔绝的界面,但通过梦境可以自由地、双向地、频繁地进行沟通;人的地位并不是最低的,可以屠杀神仙;凡人可以在仙界任职。

因此,袁守诚虽然是和魏征一样的凡人,但他不怕神仙,也可以在仙界任职,也可以和仙界、鬼界有沟通渠道。



二 袁守诚的真实身份

我们知道了人、神、鬼的互通性,那么袁守诚在人界、仙界是何职务呢?

一方面,据以上讨论,我们知道天庭会指派一些凡人作为执行天庭在人界任务的官员,统称为人曹官。魏征人曹官的职权是行刑官,所以梦中在剐龙台屠龙。

袁守诚,“守诚”谐音“守城”,即镇守长安城之意,说明袁守诚人曹官的职权是负责镇守大唐首都长安城。所以,他平常只在长安城西门大街上摆摊算卦,兢兢业业。

书中提到泾河龙王未按玉帝旨意下雨,触犯天条后。袁守诚不仅预先知道泾河龙王做错事,还知道这错事的严重性达到触犯天条的程度,还明白他是违背了玉皇大帝的敕旨,还清楚他罪该处死,更知晓行刑的地点是仙界天庭的剐龙台,行刑人是魏征。

知道此事能触犯玉帝天条,这肯定是算卦算不出来的,这就说明袁守诚肯定是在仙界任职或与仙人有密切联系。但能预先知道行刑地点和行刑人,就更加难上加难了,这种事情只有相关部门的领导才能最清楚。

在哪个刑场执刑,安排谁来行刑,也不是相关部门的普通人员所能决定的。正常的流程应该是相关部门一把手提出处理意见,上报玉皇大帝,由玉帝批准,再以玉帝名义下旨执行。

那么,能提前就判断下雨时辰、雨量、天条规定、行刑过程等等这些重要事情的细节,了解如此多天庭内幕的,只有天庭负责行云布雨的雨部下属的剐龙台的主官才能做到了。

另一方面,书中第九回渔夫张稍说“每日送袁守诚一尾金色鲤”,袁守诚就为他算一卦在哪个位置能收获大量鱼虾,而且算卦非常精准,屡试不爽。这里的重点是“金色鲤”,非常有说法。

前文“陈光蕊赴任逢灾...”回目里提到,唐三藏的父亲陈光蕊赴任江州途中,在万花店门口,从一渔夫手中买下一尾“金色鲤鱼”,并放生到洪江里。

后来,陈光蕊被刘洪所害,尸身落水,又被洪江龙王所救,后来才得以复生。而洪江龙王之所以要逆天改命,救助陈光蕊死而复生,正是因为陈光蕊之前所放生的“金色鲤鱼”正是龙王所化。所以洪江龙王是来报恩的。

这就是说,“金色鲤”在西游记中是代指龙王的。而袁守诚每日都要告诉渔夫在哪里打鱼能有大收获,而且同时还能打到“金色鲤鱼”,渔夫才可能每日都能送他一尾“金色鲤鱼”的。

也就意味着,袁守诚嗜好吃“龙”所化的“金色鲤鱼”,而且每天都要肆无忌惮地吃一条龙。能吃龙、敢吃龙、知道龙在哪、知道怎么抓龙,说明他生活中经常接触龙,对龙太熟悉了,吃龙也太方便了,对龙也毫无敬畏心。这样的人会是谁呢?

所以,据此综合推断,袁守诚应该是天庭剐龙台的主官,同时兼任镇守长安城的人曹官,才把吃龙当成常事,自然也就有权利、有能力提前知道玉帝的旨意了。毕竟,玉帝事关下雨的时辰、雨量、行刑细节等旨意,都是相关部门上报后,玉帝只是点个头,再下旨罢了。



三 袁守诚最隐秘的真实身份

上述谈的都是袁守诚明面上的身份,其实袁守诚最隐秘的身份才是最可怕的。

《西游记》中如来佛非常想把佛法传到南瞻部洲的大唐,但又不愿意直接将佛经送来。因为如来佛很明白人性,知道太容易得到的东西,人们不会珍惜,所以如来佛需要创造机缘,让大唐主动去历经千辛万苦求取真经,传到大唐,才能珍惜真经的来之不易而珍视有加。

而要让大唐主动求取真经,向一般俗人宣传耗时日久,效果还不明显,那就擒贼先擒王,先从最有权势的首脑入手,从上而下进行普及。

要从皇帝入手,那就要让大唐皇帝经历艰难险恶,再以佛法救之,使他明白佛法的好处,明白佛法是唯一能拯救他的途径,大唐皇帝才会有强烈的动力去求取真经,从而达到如来佛将佛法传入大唐的目的。

于是,如来佛安排观音菩萨来办此事。

要使唐太宗害怕,必先送他去十八层地狱看看被他杀害的人正在阴间等着索他命,要送唐太宗去地狱,必先有拘捕他去地狱的理由,要找理由必然要有和他有恩怨的冤亲债主,要制造和唐太宗的恩怨,就要先找到适合的牺牲品来作饵。

最后,就选中了泾河龙王。为什么会选中他呢?因为龙在《西游记》里的地位相当低微,用来当棋子最合适,影响不大,效果明显。比如,天庭宴会时,吃的菜就有“龙肝凤髓”,西方的金翅大鹏鸟就以龙为食,可见龙的地位不是一般的低,而是非常低。

而且龙族之中地位最高的是四海龙王,即东海龙王、南海龙王、西海龙王、北海龙王;其次是四渎龙神,即长江龙神、黄河龙神、淮河龙神、济水龙神。

而像泾河龙王属于在龙界里排不上号的小河龙王。

所以,泾河龙王作为导火索最合适。



袁守诚本是天庭官员,却天天在长安城西门摆摊算卦捕鱼吃龙,一天吃掉一条龙,还教人捕获大量鱼虾。这种举动分明就是故意在挑衅泾河龙王,引他入局。

泾河龙王果然忍不住怒火,鲁莽行事,入了连环套。袁守诚便以言语相激,致使龙王触犯天条。接着明知泾河龙王是欺君之罪难以挽回,还给他出歪招:让泾河龙王不去求判他死刑的玉皇大帝,反而去求无关的唐太宗,让唐太宗去哄骗行刑人魏征,以阻止杀他。反而,因此造成魏征梦中屠龙,唐太宗被泾河龙王阴间告状,被抓到了阴间。

唐太宗见识过阴间地狱之可怕后,方知佛法的好处,这才复活后四处举行佛事,宣扬佛理。后续又派唐三藏去西天历尽艰辛,求来真经。

所以,袁守诚在这其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挑起事端、引导事态发展方向的作用,但所作所为与天庭的利益不一致,所以极有可能是如来安插在天庭的“卧底”。

通过上述分析,推测袁守诚真正的官方身份是天庭剐龙台的主官兼任镇守长安城的人曹官,但暗中已投靠西方如来佛,并作为安插在天庭的“卧底”,极力推动如来佛布局的“吸引大唐取经,进而传播佛事东进”的大计。

而作为拥有诸多复杂身份的袁守诚又是剐龙台主官,所以可以提前知晓玉皇大帝的旨意。


[点击关注,阅读更多深层次文化解读]


西词上仙


西游记开头有一个能人,能掐会算给人指点,指点一个小哥去打鱼,每次都能丰收而回,但是需给一尾金鲤鱼给他,这个人就是袁守诚。

金鲤鱼在西游记中特指是龙族皇族,袁守诚的指点让龙族越来越少,龙王自然就关注到了,随即来质问袁守诚,之后便有了打赌下雨的刻度一事。在这里必须要提到的是,龙王即使是一条河的龙王也是本领比较高的,自古神仙就是能掐会算,他竟然要亲自前来还要进行打赌才能免去龙族遭到捕食,一个小小的算命人能做到吗?显然是不可能的。这里肯定有大能掩盖天机,让龙王算不到此时,让龙王看不透此人,所以这事情搞得比较大。

后来龙王弄虚作假被玉帝下令斩杀,袁守诚又指点他去找唐太宗求情,但是还是被魏征无情斩杀。气的龙王把唐太宗拖到地府,吓得唐太宗找人去西天取经,这一系列的操作下来就很明了。

首先袁守诚能知道玉帝的命令,那必须是能见到玉帝的人,所以他一定在天庭任职。

其次袁守诚敢每天来一尾金鲤鱼,变成红烧龙肉之类的菜下肚,遇到龙王一点都不怂,正面刚。那必须是对龙族一点都不陌生甚至是龙族对他有点害怕,剐龙台主官这个职位就很符合。

这个职位一般是不能够直接聆听玉帝旨意的,想想一个行刑的小官能直接听到皇帝聊天吗,明显不可能啊,那只有一种可能,是玉帝亲自吩咐他这么干的。但这明显不符合东方神仙的利益关系,西方的佛经传过来,大家都信仰西方了,东方神仙不就饿死了,而且皇帝那是有各种天机保护的,不是随便一个小仙小神的就能把他带到地府的,一条死了的龙能把他弄到地府,打死我都不都不信这其中没有如来插手的影子。所以袁守诚他必然还是西方佛教放在东方的一颗棋子,也有可能是叛变了。

这样就说的通了,龙族本来很强大最后投降于天庭,如此战斗力强大的种族必须是佛教的眼中钉肉中刺。这简直是一举两得,一干掉龙王挑拨龙族和天庭的关系;二借机让唐僧也就是金蝉子光明正大的取经。

所以说,袁守诚他既是天庭剐龙台的天官,又是佛教的内应,至于为何能知道玉帝旨意,要不是玉帝和佛教谈好了做的一场戏,要不就是佛祖授意。


陈少游


袁守诚,袁天罡的叔叔,唐朝著名的术士,他算的第一卦是什么呢?是告诉一个钓鱼的渔夫,去哪里可以钓到鱼!然后这个渔夫每天给他一条金鱼。所谓授人以渔,不如授人以鱼!既然有这等本事,为何要为了一条金鱼,束缚一个渔夫呢?其实就是要让这个渔夫散播谣言,所谓的金鱼也只是给龙王一个前来挑衅的借口。

紧接着又算了一卦,《西游记》第九回中写道:“明日辰时布云,已时发雷,午时下雨,未时雨足……”还算准了点数,龙王以为是瞎吹,果然接到圣旨,时辰点数一一对上,于是龙王错了时辰,扣了点数。后来犯了天条,要斩首。龙王前来求袁守诚给自己指出一条生路来,袁守诚说出了魏征,但是唐朝的丞相魏征偏偏梦里操刀,然后龙王丢了性命,提着头找到了李世民,要李世民偿命,观音出现,救了李世民!

那么问题来了,袁守诚既然知道是龙王,也就知道来意,也就知道打赌的后果是龙王会丢了命,而袁守诚要的是什么?金鱼!他为什么要要了龙王的命呢?只要装个没事人,闭口不算又或者直接承认了,以后不教那个渔夫了,那这件事也就不会闹出龙王命来!龙王自己不知道克扣了点数。错了时辰是什么后果么?总不至于几条鱼毁了自己的性命,就算是讲义气,那以龙王的能力,找个妖怪吃了袁守诚,或者扮成人直接买凶杀了袁守诚,这办法有很多,为何偏偏要以身犯险?最大的疑点就是,魏征只是个人,怎么可能在梦里斩得了龙王,天庭雇不起刽子手了呢,要个凡人梦中斩龙?

我们来仔细看一下,这件事最大的受益者是谁?是观音!观音的背后是谁,就是佛!那么这个事情就很明了,所谓的袁守诚其实就是观音变的。龙王也没有被斩首,魏征的梦是观音一手制作出来的。龙王接到圣旨,事先和观音变的袁守诚通气,袁守诚故意算错,龙王按照圣旨降雨。龙王接着演戏,求袁守诚给自己一条生路,袁守诚抖出魏征。

龙王去求大唐的皇帝,求李世民嘱托魏征不要梦中斩龙王,魏征答应。观音暗地里造梦,制作出魏征斩了龙王的假象,龙王提头去找李世民,因为李世民答应了自己,但是却没有办妥,于是观音出面制止。龙王回去睡大觉,观音登上神坛。佛教需要找一个取经的,古代分四大洲:东胜神洲、西牛贺洲、南赡部洲、北俱芦洲。其中东胜神洲距离天最近,是道教的大本营,西牛贺洲最乱,国家最多,信仰不同,佛教的大本营,北俱芦也很乱,如果从这里开始,那取经的工程量就会更大。所以要从南赡部洲开始,而李世民是这块土地上最强的君主,也在其他地方具有影响力,那么这里就是最佳的选择,所以他们要安排吓唬李世民,让佛教在这里先传播开来!



圈中辣手


要想知道袁守诚是谁,先看袁天罡是谁?

历史上对袁守诚记载很少,大致只有一条:袁守诚,唐代著名的术士,袁天罡的叔公。就这样完了,其它的都只能看民间传说了。
袁天罡,唐初益州成都(今四川成都)人,唐朝初年著名相士。 隋朝任盐官令,唐朝任火山令。精通面相、六壬及五行等。
著有《六壬课》《五行相书》《推背图》(和李淳风共著)《袁天罡称骨歌》等。通志著录,其有《易镜玄要》一卷。

袁天罡算命看前程,在当时是神一级的高手,基本上百算百准,不少隋唐官员在他手上算过的寿命和官员品级都准确无误。

最传奇的是:武则天还在襁褓之中时,袁天罡见到其母杨氏,马上说她“法生贵子”,杨氏召二子元庆、元爽,请天纲看相,天纲说:“官三品,保家主也。”又见武后之姊韩国夫人,天纲说:“此女贵而不利夫。”此女后嫁给贺兰越石,果然早寡。武则天乃杨氏所生第二女,尚在襁褓中,由保姆抱出,其服饰似男儿,天纲仔细观察她的耳目,惊呼道:“龙瞳凤颈,极贵验也!若为女,当作天子。”

袁天罡的算命本领是跟袁天诚学的,袁天罡能算到武则天能当皇帝,那你说袁守诚牛逼不牛逼?

有人说一切的一切都是为了帮助唐僧西天取经成行而布局的棋子,所以袁守诚一定是佛教中人的化身,具体参看其它问题。

当然说这是为唐僧西天取经成行而布的局中的一环,是对的。但如果说袁守诚是佛教中人,就太荒谬了。

我们不妨来看袁守诚初来长安都做了什么?

张稍道:“你是不晓得。这长安城里,西门街上,有一个卖卦的先生。我每日送他一尾金色鲤,他就与我袖传一课,依方位,百下百着。今日我又去买卦,他教我在泾河湾头东边下网,西岸抛钓,定获满载鱼虾而归。明日上城来,卖钱沽酒,再与老兄相叙。”

袁守诚教渔夫下网捉鱼的要点,帮助渔夫得了不少鱼虾,这显然不是佛家所为。

佛家主张不杀生,甚至信徒们经常放生。

现在你说佛家中的高人,在下土叫人如何多打鱼虾,如何多杀生,这是说不过去的。

况且袁守诚算出下雨的量和时间,这也不是佛家所管的事,这是道家天宫所管理的事。

如果袁守诚是佛教的人,应该传授袁天罡更多佛家的东西,为什么传道家算命星相术?

如果说袁守诚不是佛教的人,那又是什么人呢?

整体的故事情节是没有问题的:如来为了能把佛教传播到东土大唐来,故意设计杀了龙王,龙王索命,所以让李世民下了阴间一趟,让李世民明白,只有佛家思想才能救他帮他洗脱罪行。这才有了唐僧西天取经的由头。

但关键的地方,并不能就此认为袁守诚是佛家高人化身。

只能推论出袁守诚是佛家在道家天宫收场的卧底和间谍,而没有其它。

袁守诚在天宫应该是中等级别的官员,在庞大的天宫官员队伍中,是不显眼的,应该也是没有多大深厚背景的。

这样的官员知道的很多,鉴于位置,能做的又太少,是最合适不过的收买对象。

如来借用经常到天宫讲学的机会,收买袁守诚为自己所用,导演出龙王违反规定的事。多下少下点雨水,晚下早下一会都不是什么大事,谁做事没有偏差。但关键是袁守诚向天宫举报了龙王,还说龙王这是故意的行为,是与天宫对抗的举动。如果放任自流,让其它神仙效仿,会破坏神仙的纯洁性,会导致天宫队伍进一步腐败,最后严重影响道家天宫事业的长远发展。

所以龙王不得不死,就算李世民求情也不行,这才有了李世民入了阴间,发现自己罪行深重,需要佛家来解救的事。

佛家套路深,天宫如农村。一场无间道大戏在佛家如来和道家玉帝之间上演。


新知传习阁


《西游记》中的袁守诚就是那个扮作算卦先生和“泾河龙王”打赌的老头。



袁守诚为何与“泾河龙王”打赌呢?

原来袁守诚是唐朝著名堪舆大师袁天罡的叔叔,袁天罡和李淳风乃唐太宗李世民的御用国师,二人合著了相师界的教科书——《推背图》,直到现在依然被奉为经典。

相传袁天罡所有的本领都是叔叔所授,由此可以想见袁守诚也是一位相术界的牛人。

袁守诚果然名不虚传,长安城里的百姓都说老袁算得很准、很灵。比如城里有个叫张稍的渔民很崇拜他,每天都孝敬他一尾金色鲤鱼吃。

原来老袁经常指点张稍泾河里的鱼群会出现在什么地方,张稍就会在这个地方撒网,每次都打很多鱼回来。

到后来泾河龙王得知了这件事,心中十分恼恨袁守诚,由于他的指点张稍捕杀了他的许多属下。为了这事,泾河龙王化作“白衣秀士”前往长安城找老袁的麻烦。



二人打赌来猜长安城何时下雨,如果袁守诚猜错了立马滚出长安,其实泾河龙王是想逼走老袁,老袁嘿嘿一笑,欣然接受了挑战。

袁守诚说“长安城明天午时一刻开始下雨,共下十万八千点,水深两寸三分。”

白衣秀士心中大喜,心想“长安城我负责行云布雨,我想下就下,我说了算,老袁你死定了!”

就在第二天上午,泾河龙王接到玉帝圣旨,“命令他午时一刻长安城开始下雨。”接下来令泾河龙王震惊的是,下雨时间、雨的数量、甚至点数和袁守诚说的丝毫不差,是巧合还是袁守诚算得精准?


我个人认为袁守诚再怎么能掐会算也不可能精确到下几点雨,这个数量很难和玉帝的点数相吻合。

泾河龙王就是个笨蛋,袁守诚就是用没人能证明其点数来蒙龙王的。这好比有人和你打赌天上有多少星星,头顶上有多少根头发一样,谁能数的清?

我觉得“泾河龙王”是个实诚人,泾河龙王即便按照时间,数量、点数来下雨,他只要让袁守诚证明其点数是否相符就赢了,袁守诚没法证明。(雨点落地形成水洼怎么来数?)

说来说去袁守诚把泾河龙王骗了,有时候智商是个好东西。




通过仔细阅读《西游记》,我认为这个袁守诚应该是玉帝乔装打扮到人间制造事端,然后杀泾河龙王。(无法解释下雨点数就是明证,下了多少点雨只有玉帝心中有数)目的就是引出后面的唐三藏西天取经的故事。


秉烛读春秋



西游记中的袁守诚,书中有交待,乃是当朝钦天监台正袁天罡的叔父,名扬大国,术冠长安。但从其区区一个凡人能认出泾河龙王的身份,并预知玉帝的旨意,后来又预知泾河龙王会被处斩,监斩官为人曹官魏征,并指引泾河龙王向唐太宗求救,最终吓死唐太宗魂游地府,而引出西游取经之事来看,这根本不合情理。



因为这种本事不是一个凡人,甚至是一般神仙所能具有的,唯一的解释是这一切原本就是安排好的,这根本就是天地间最大的一个阴谋,泾河龙王不过是为引出西游取经而被牺牲的一枚棋子而己,而袁守诚却是这个任务的一个关键执行者。

那袁守诚的真实身份到底是谁呢?我认为袁守诚就是袁守诚,袁天罡的叔父,活了一大把年纪了,这是冒充不了的。但他应该还有一个身份,就是和魏征一样也是天庭的人曹官,也即天庭在人间的使者,和魏征一唱一合,坑死了泾河龙王,导致唐太宗魂游地府,促成了西游取经大业。



从西游记书上我们可以看出在西游取经一事上,玉帝天庭还是很配合西方佛门的,应该是西方佛门和天庭有某种利益交换,天庭配合佛门共同导演了一出出戏促成了西游取经这桩大事,包括孙悟空大闹天宫被压五行山成孙行者、天蓬元帅和卷帘大将被贬下凡成猪八戒和沙和尚及派袁守诚坑死泾河龙王直接促成西游取经大业。

在书中我们还可以知道,袁守诚坑泾河龙王之时,正好是佛门西游取经之事总负责观音菩萨奉佛旨到长安寻访取经人驻守长安城土地庙之时。我们可以这么认为,正是观音菩萨的到来,发出执行计划的指令,袁守诚才会开始执行坑泾河龙王之事。



故袁守诚的真正身份是和魏征一样的天庭人曹官。至于为何袁守诚能知道玉帝的谕旨,并不是其真有那么不可思议的本领,不过是他说了一个下雨的时辰和点数,上奏玉帝,玉帝配合下了这道谕旨来坑泾河龙王而己。

喜欢的记得点关注哦!

谢谢大家!


活着JS修行


西游记中的袁守诚实际上就是观音菩萨幻化而成,而袁守诚知道玉帝的旨意也是因为和玉帝串通好的。



袁守诚事件疑点

一;袁守诚是钦天鉴台正袁天罡的叔父,且能力超群,术冠长安,为什么要到长安街头摆摊算命?

二;袁守诚给了渔夫指示,渔夫也因此满载而归,为什么袁守诚不图金钱,专门要一尾金色鲤鱼?



三;西游记中一般情况,下雨都是由龙王自己做主,如车迟国斗法,朱紫国救王等等。为什么玉帝突然有兴致管下雨?而这时为什么袁守诚就能算到玉帝想要管这次下雨?即便是如来和老君也不可能算得到三界之主的内心吧。

四;袁守城既然神通广大,必然算到了泾河龙王会被魏征梦中斩杀,那为什么还要将祸水引向唐王李世民?



事件来龙去脉

首先说玉帝身为三界之主,心思不可能被任何人看透,所以排除袁守诚算到了玉帝想要管理下雨点数。

那么袁守诚必定是和玉帝串通好了,或者是有了玉帝命令。

从袁守诚到街头摆摊算命可以看出,袁守诚必然是接受了使命,不然这么大能力的人不可能会在街头为了蝇头小利奔波。而这个使命就是后来把泾河龙王处斩,将祸水引向唐王李世民。




袁守诚首先要激怒泾河龙王,然后才能和他打赌。于是指示渔夫去泾河中捕鱼,当然这个行为无法激怒泾河龙王,所以便要了一尾金色鲤鱼。这个金色鲤鱼实际上是龙的化身,在《西游记》提及唐僧的父亲陈光蕊时,他救下了一条金色鲤鱼,而这条鲤鱼就是洪江龙王,后来洪江龙王感恩,才有了陈光蕊的落水生还。

而泾河龙王当然不忍看着子孙被打捞殆尽,气不过的他选择了和袁守诚去理论。这时袁守诚一眼就看穿了泾河龙王化身的白衣秀士,所以在有了玉帝的指示后开始和泾河龙王打赌。



打赌的经过不用阐述,龙王私自改了点数,最终被判处了处斩的刑罚(话说这也有点太重了吧)。

因为是天官魏征负责处斩泾河龙王,所以袁守诚让泾河龙王去找李世民求情。这时的袁守诚明知李世民根本无法救下泾河龙王,偏偏把祸水引向李世民。由此看来居心叵测。

最终泾河龙王被斩杀后,拿着血淋淋的龙头质问李世民,为什么同意救我,却又食言,因此李世民受到了极大的惊吓。这时正主出现了,观音菩萨化解了李世民的危机。并且向李世民展示了无边法力,由此引得李世民心想佛法,好让唐僧取经,佛法东进。



实际上泾河龙王就是天庭扶持西天计划的一个牺牲品。而整个西天计划最重要的事情就是争得李世民的同意,所以玉帝和观音导演了这一次事件。

而玉帝决定扶持西天佛教,个人认为是为了制衡佛教和道教,让双方势力达到平衡。


我是越关


我来回答。

话说渔樵二人互吹牛逼之后闪了,却把泾河龙王怒了,原来算卦的袁守城每天琢磨着钓鲤鱼。于是泾河龙王在幕僚们建议下变成白衣秀士来给袁守诚好看。袁守诚是当朝钦天监台正袁天罡的叔父,估计袁天罡的天文学启蒙老师就是袁守诚。龙王曰,请卜天上阴晴事如何。先生即袖传一课,断曰,云迷山顶,雾罩林梢。若占雨泽,准在明朝。明日辰时布云,已时发雷,午时下雨,未时雨足,共得水三尺三寸零四十八点。龙王笑曰,如是明日有雨,依你断的时辰数目,我送课金五十两奉谢。若无雨,或不按时辰数目,我定要打坏你的门面,扯碎你的招牌,即时赶出长安,不许在此惑众。两人打了赌各回各家各找各妈去了。

那么问题来了,袁守城是怎么算出来第二天啥时候下雨要下多少雨的。要知道下雨可是绝密情报,泾河龙王作为主要降雨执行人都不知道,袁守诚是怎么知道的。泾河龙王一帮下属曾奉承道,大王是八河都总管,司雨大龙神,有雨无雨,惟大王知之,他怎敢这等胡言。就是说泾河龙王办公桌上应该有本年度工作计划,每年啥时候下雨下多少雨都有年初计划,这些计划都是经过天庭甚至是玉帝亲自签批的。所以泾河龙王胸有成竹的说,袁守诚是个大忽悠。但是这场雨却是玉帝临时安排的,并非常规降雨,不在计划内。还有这种临时安排应该非常少,如果玉帝动不动就要下道圣旨降个雨,泾河龙王心里难道没点逼数吗。还敢跟袁守诚打赌?所以袁守诚算的并不是泾河龙王的常规降雨,而是玉帝的非常规降雨。

这样的话问题更加复杂了。如果袁守诚算的是泾河龙王的工作安排,那么他贿赂上龙王身边的几个小鱼小虾,也能给他交个底,毕竟就在哪儿写着嘛。可是他要算的却是玉皇大帝的临时决定,这就难得很了。这里小编说一下理论上算卦者是如何知前觉后的。郑重声明,纯理论,跟封建迷信不沾边啊。一个算卦者其实算一个东西,也就是要知道一些信息,他必须把知道这些信息的人或者神仙等等结交住,靠平常的一些感情物资投资或者法力让这些人给他传递信息。比如孙悟空和菩提祖师学艺,菩提祖师先让他学习术字门功夫,术字门就是请仙扶鸾,问卜揲箸,趋吉避凶。可惜悟空没学,否则的话也能跟袁守诚抢一碗饭吃。

所以袁守诚结交的肯定是天上的大神,而且是玉帝贴身亲信。因为泾河龙王刚回龙宫,玉帝的圣旨就下来了,可谓前后脚赶到。刚才说了,玉帝下旨降雨是临时决定的,天威难测,金口没开之前谁都不知道人家要说啥。而玉帝口谕之后还需要一个拟旨审批的过程,确实无误之后才会交给黄巾力士下界传旨。也就是在这个空档,泾河龙王来找袁守诚算卦,袁守诚立马咨询了玉帝亲信,该亲信告诉他明天下雨,下多少,玉帝刚刚下旨。有人说这不是太巧了么,世上哪有这么巧的事。其实世上好多事就是这么巧,无巧不成书么。而书中玉帝唯一有名有姓的贴身亲信就是卷帘大将沙和尚,所以玉帝临时降雨的信息就是他告诉袁守诚的。沙僧为啥和袁守诚这么熟?因为沙僧没上天时曾经笑傲江湖,自小生来神气壮,乾坤万里曾游荡。英雄天下显威名,豪杰人家做模样。万国九州任我行,五湖四海从吾撞。皆因学道荡天涯,只为寻师游地旷。沿地云游数十遭,到处闲行百余趟。因此才得遇真人,引开大道金光亮。估计沙僧和袁守诚还是同一个师父。



唐风宋月


袁守诚首先要激怒泾河龙王,然后才能和他打赌。于是指示渔夫去泾河中捕鱼,当然这个行为无法激怒泾河龙王,所以便要了一尾金色鲤鱼。这个金色鲤鱼实际上是龙的化身,在《西游记》提及唐僧的父亲陈光蕊时,他救下了一条金色鲤鱼,而这条鲤鱼就是洪江龙王,后来洪江龙王感恩,才有了陈光蕊的落水生还。

  至于说为何袁守诚算得那么准,可知玉帝旨意,那就是他的本事了,他自己本领强悍,所以才会被观音大士看中。在这之前,他自然也可以推演天机,但是他深知妄露天机是要遭天谴的,所以他是不敢的。后来有了观音撑腰,他就不怕了,所以有了这么一路。事成之后,他就追随观音寻求佛果去了。

  所以说,为什么袁守城能知道玉皇大帝的旨意,其实是说明,袁守城的测算已经达到了顶级境界,就是无所不知无所不晓,用现实情况来说,就是这算命的,只要看到一个人走来,根本不用近距离接触,也不用问这个人一句话,就知道这个是想要请求什么问题,并且他只是一看这个人,就知道前因后果,知道了这个人要求助的答案!

  唐朝的传奇故事,让我们看到浪漫主义情怀,无论是帝王将相还是贩夫走卒,每一个人都有完整的人格魅力,他们在乐观主义精神中把偶像包装成上神,然后把自己当作见证人,如同诗仙太白,诗圣白居易一样云想衣裳花想容, 春风拂槛露华浓。袁守诚身为专业的星相大师,具备天文地理的专业知识,预测天象不在话下,老百姓自然崇拜,加上东晋时期的神仙录出版,袁守诚被封为上神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