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大自卑的孩子,大都来自下面3种家庭,早看早预防

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的家长


长大自卑的孩子,大都来自下面3种家庭,早看早预防


孩子的性格形成除了先天因素之外,更重要的是后天环境的影响,尤其是原生家庭的影响。

父母之间的相处方式,对待孩子的方式,家庭环境等等都性格形成的影响因素。

心理学家阿德勒认为:“自卑指以一个人认为自己或自己的环境不如别人的自卑观念为核心的潜意识欲望、情感所组成的一种复杂心理。”

长大自卑的孩子,大都来自下面3种家庭,早看早预防!

1

父母总是争吵的家庭

一位心理学家曾说:好的夫妻关系,是好的亲子关系的前提,也是好的家庭关系的根基。

父母给孩子最好的教育,就是夫妻恩爱。

温暖和谐的家庭能给孩子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父母恩爱,不仅能让孩子近距离感受爱,还能从中学会表达爱。

爸爸爱妈妈是所有孩子心目中最美好的愿望,夫妻关系和谐,家里其乐融融,孩子也会更阳光,更自信。

相反,父母关系不合甚至当着孩子的面吵架,会给孩子的心里埋下自卑的种子。

美国曾做过一项调查,长期生活在家暴中的孩子,会形成两种极端的性格:

一种是变成施暴者,在往后的为人处世中将自己受到的痛苦发泄在受害人身上。

另一种是产生自卑心理,因为童年的阴影,心里没有安全的支撑,内心充满灰暗,对过去的遭遇总是心有余悸。

在孩子的眼里,家庭是最温暖的港湾,父母是最坚实的依靠,只有父母相爱,孩子才能心中充满爱。


长大自卑的孩子,大都来自下面3种家庭,早看早预防


2

父母对孩子过于苛责的家庭

清代教育家颜元说过:“数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

经常被父母夸奖的孩子更容易有成就感,自信心也会油然而生。反之,总是生活在责备中的孩子,老是觉得自己不如别人。

网友小白分享过自己年幼时的经历:

小白说,打从他记事之日起就一直活在父母的责骂中,因为自己是超生的,给当时的父母也带来了不少麻烦,所以父母对他有着超过哥哥姐姐的苛责。

他学习成绩不好时,爸妈会打击他根本不是学习的料,说他笨的像猪;

他做错了事情,明明已经道过歉,爸爸还是罚他不能吃午饭;

他想要买老师要求买的书籍,爸爸说家里没钱买,妈妈会冲他吼,就你要求最多。

于是他从小就想逃离那个家,逃离爸妈的眼光,逃离爸妈的苛责,明明自己已经很懂事了,却还要被针对。

有句话说得好,人这一辈子有很多事情可以选择,唯独父母不能选择。

在小时候,父母的苛责对于一些孩子来说只能逆来顺受,于是他们会觉得自己长相身高不如别人,智商不如比人,所有的一切都不如别人,即使在后来的很多年证明了自己可以很优秀,但依然摆脱不了自卑的心理。

孩子的成长需要用爱浇灌,需要阳光般的指引,真正发自内心地爱孩子,肯定孩子,才能让孩子摆脱自卑的心理。


长大自卑的孩子,大都来自下面3种家庭,早看早预防


3

父母缺席孩子教育的家庭

对于孩子来说,父母给与自己最好的教育,除了父母恩爱之外,还有高质量的陪伴。

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这句话不仅适用于爱人,同样适用于亲子。

很多父母完全把孩子交给学校交给老师,认为这样就可以了。其实父母才是孩子成长路上的陪跑人。缺乏父母陪伴的孩子,喜怒哀乐没人分享,遇到困难,需要鼓励时,身边都没有一个可以诉说的人,这会让他们失去安全感。

从而处理事情会变得畏首畏尾,性格变得胆小,久而久之,就会自暴自弃或变得自卑。

父母们总觉得孩子还小,还有很多时间可以教育他陪伴他,哪知道孩子的成长黄金时间就那么几年,当孩子的性格基本成型,父母再去教育则很难改正孩子的某些陋习,填补孩子的多年的心里空缺。

李开复曾经这样呼吁:

“中国的家长,多陪陪孩子,无论多么忙,都要和孩子一起玩,平等地谈心。不要以为孩子送到学校了,一切都是老师的事情,然后回家了就督促做作业。孩子们需要的不仅仅是这些。”

错过了陪伴孩子成长的最佳时期,才是你最大的遗憾!

蒙台梭利说:

“我们对儿童所做的一切,都会开花结果,不仅影响他的一生,也决定他的一生。”

一个好的老师,或许能够影响孩子三五年,但家长的影响力却是一辈子。

学校教育无论有多成功,都只是家庭教育的重要补充。

要让孩子告别自卑,父母就要做到夫妻恩爱,对孩子少一分苛责,多一些鼓励,不要错过孩子的成长,给与孩子高质量的陪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