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Q正傳》:阿Q無家、無妻無子,阿Q是如何一步步走向“冤死”

因為從來不朽之筆,須傳不朽之人,於是人以文傳,文以人傳——究竟誰靠誰傳,漸漸的不甚瞭然起來,而終於歸結到傳阿Q,彷彿思想裡有鬼似的。

——魯迅

在1921年冬天,魯迅先生執筆卻遲遲不能下筆,因為下筆必要經過深思熟慮,考慮周全方可。

魯迅先生曾在下筆寫《阿Q正傳》時,曾有三個難處。第一個難處便是下筆難,魯迅先生說想要為阿貴作傳的想法不止一兩年了;第二難便是不知道阿貴到底姓什麼,似乎有一回在趙太爺家的兒子中秀才時,阿貴曾說自己也姓趙,還是本家,後來到趙太爺家登門祝賀,給趙太爺說自己也姓趙,這一說,反倒讓趙太爺感到恥辱,便以巴掌伺候,順帶了句:“你也配姓趙”。此後便無人提及阿貴的姓氏;這第三難便是寫文章要有一個名目,孔子說:“名不正,言不順”。想到取名目,魯迅先生好是一番惆悵,想到作傳又不能像帝王諸侯那樣,所以只好借鑑舊小說“閒話休提,言歸正傳”中的“正傳”二字以作名目,取名《阿Q正傳》。

《阿Q正傳》:阿Q無家、無妻無子,阿Q是如何一步步走向“冤死”

《阿Q正傳》故事梗概:魯迅先生通過筆下的阿Q還原了當時許多人心裡存在的某些問題,這篇故事圍繞阿Q主要講述了阿Q的生活,以及阿Q對待不同的人表現出不同的行為舉止。阿Q很能幹,在未莊這個村裡經常給人打短工。從趙太爺家打短工開始,最後也從趙太爺家走向死亡。


01.

阿Q的精神勝利法,在未莊的日子是怎麼表現出來的,又是如何應對的:

精神勝利法又稱阿Q精神,是魯迅先生筆下《阿Q正傳》主人翁阿Q的主要表現,阿Q是如何表現出妄自尊大、自輕自賤、欺弱怕強、麻木健忘等。

阿Q在未莊給人的影響是“能幹”,似乎人們只有在幹活時才會想起阿Q,阿Q沒有固定職業,只是給人做短工,割麥便割麥,舂米便舂米,撐船便撐船,時不時餓著肚子,阿Q沒有家,沒有朋友,住在土穀祠裡。

這遭遇要比莫泊桑寫的《窮鬼》要好些,莫泊桑寫出了一個人從出生被人撫養,長大出了意外成了瘸子,也是沒有家人,沒有朋友,以乞討為生,最終餓死這麼一個故事。《窮鬼》裡的主人公對生的渴望很強烈,不愚昧,只是想要生存下去。而《阿Q正傳》中的阿Q以心裡的自我安撫度過這一生。

阿Q“能幹”,但身上也有一些缺點,最惱人的是阿Q頭皮、額處長了癩瘡疤,雖然長在他身上,阿Q常常認為不足為貴,也就沒當回事,但他很忌諱一切近乎“賴”的音,久而久之,“光”字也開始忌諱,“亮”字也是。

一次阿Q在河邊,路過的人為了取消他,便呼出聲音對著阿Q喊道:“亮起來了,亮起來了。”阿Q轉身便追跑過去,那倆人早已跑了。阿Q轉身回走時,躺在地上的一人故意將腿伸過去要絆倒阿Q,阿Q一看,便對那人叫罵起來,那人起身抓住阿Q,抓著他的頭,往牆壁磕了幾下,還讓阿Q說自己是畜生,但阿Q有自己的說法,說自己是毛毛蟲,那人一笑便放開了阿Q,人們轉身走後,阿Q又開始對他們喊叫:“兒子,大兒子……”等一些自我安慰的話。

《阿Q正傳》:阿Q無家、無妻無子,阿Q是如何一步步走向“冤死”

這是阿Q自己的勝利法,雖然打不過,但阿Q總是有辦法能勝出,他可以在別人面前唯唯諾諾,但別人走了,或者走遠了,又可以對他進行一番低聲的報復。

阿Q進過幾回城,在魯迅先生的筆下是這樣的:

譬如用三尺長三寸寬的木板做成的凳子,未莊叫“長凳”,他也叫“長凳”,城裡人卻叫“條凳”,他想:這是錯的,可笑!油煎大頭魚,未莊都加上半寸長的蔥葉,城裡卻加上切細的蔥絲,他想:這也是錯的,可笑!然而未莊人真是不見世面的可笑的鄉下人呵,他們沒有見過城裡的煎魚!

這是阿Q在認知上的心理安慰,認為城裡人叫凳子不對,煎魚也是錯的,不如阿Q;而村裡的人也沒見過城裡人怎麼煎魚,還是不如阿Q。

這樣的精神勝利法比比皆是,在阿Q的身上體現的淋漓盡致。

阿Q在碰到尼姑時可以調戲一番,知道尼姑並無還手之力,而面對趙太爺等人時又變的很害怕,但總能在背後說趙太爺他們一無是處。

《阿Q正傳》:阿Q無家、無妻無子,阿Q是如何一步步走向“冤死”

阿Q在未莊的日子,要麼是人們嘲笑他,要麼是有錢人欺負他,除了欺負,還有地保時不時向他要錢,凡是關於阿Q的事總有地保的出現,地保的出現似乎就是為搜刮阿Q身上最後一點油水。

02.

阿Q的人生轉折,從沒落到風生水起,又走向沒落:

阿Q的人生轉折還要從趙太爺家打短工開始。一天阿Q躺在床上,看見土穀祠人們 所祭拜的神像都有個女神像在陪伴,於是他想著自己也應該有個女人,此時趙太爺家的吳媽喊叫阿Q到趙太爺家舂米,阿Q看見是吳媽,又是一個女人,心生美好向往之意。

就在趙太爺家舂米,吳媽喊他吃飯開始,吳媽又跟他說了許多趙太爺家的事,說趙太爺要小老婆,此時阿Q對女人的想法更是加重,最後在不經意間向吳媽脫口而出:“我和你睏覺”同時跪了下來。吳媽見狀喊著跑出去,像是受到了羞辱一般。

吳媽也為僕人,阿Q也是,同為奴役,但吳媽卻是看不上這阿Q。吳媽的喊叫引來了趙太爺家不正當的處分,阿Q也因此壞了名聲。

《阿Q正傳》:阿Q無家、無妻無子,阿Q是如何一步步走向“冤死”

壞了名聲的他,無人願意僱他做短工,在漂泊幾天,飢餓難忍之下他跑到自己可以欺負的尼姑庵去偷吃蘿蔔。最終沒辦法,只好離開未莊到城裡。

過些時日阿Q歸來,似乎發了些小財,帶回了些舊衣裳做了點小買賣,到酒館喝酒,酒館一等人看見阿Q穿著不同往日,便聚集在阿Q身邊,硬生生是要從阿Q身上討杯酒喝,阿Q也不在意從前的一切,稀裡糊塗請每個人喝酒。

阿Q將這些舊衣裳的來路告訴了同自己住一起的一個老頭,趙太爺家見阿Q發了些小財,便遣地保去打探個清楚,地保來了,可阿Q還沒來,等阿Q來時,阿Q已酩酊大醉,地保問衣裳的出處,阿Q將自己在城裡的所見所聞,一五一十告訴了地保,地保得知衣服是偷來的,又將阿Q身上的錢搜刮而去。

阿Q好不容易有了些錢財,轉眼又沒了,而阿Q的名聲也更加敗壞了。

後來趙太爺家出事了,趙太爺家的幾箱東西不見了,上面人追查下來,趙太爺不好交代,於是找了個替死鬼,這個替死鬼就是生前有偷盜記錄的阿Q,阿Q莫名其妙被抓起來,關到牢裡。

《阿Q正傳》:阿Q無家、無妻無子,阿Q是如何一步步走向“冤死”

關到牢裡阿Q仍是用自己的勝利法安慰自己人生在世,誰還沒有進進出出的機會,這也是正常。而在審問時,阿Q不識字,又稀裡糊塗畫了押,因不會寫字,縣長大人只是讓他畫個圓圈,但阿Q不會畫圓圈,最後照著縣太爺的模樣隨便畫了畫。

許多人都想著想為自己的人生畫上圓圈,以表示一段完美的人生,可誰知這圓圈畫起來如此艱難,以至於最後我們連圓圈長什麼樣子都忘記了,人生就是這樣,當你努力要去畫個句號結束時,往往不得而終,當你不想畫句號時,又會讓你粗糙的畫上一筆,與人生從此永別。

阿Q畫了不是圓的圓,想到自己即將要被處死,甚至到最後阿Q連自己什麼罪名都沒有明白,就成為了他人的犧牲品,阿Q想到死很害怕,但一想到人一生誰還不能死一次,就又釋懷了。

阿Q沒有子女,沒有家人,沒有老婆。但現在一直到未來阿Q會兒孫滿堂。

《阿Q正傳》:阿Q無家、無妻無子,阿Q是如何一步步走向“冤死”

結語:阿Q精神至今還影響著許多人:

阿Q兒孫滿堂是魯迅先生的隱喻手筆。雖阿Q沒有留下子嗣,但阿Q留下了寶貴的精神,這種精神潛伏在某些人心理,這些人總能通過安慰來說服自己。

我們身邊也許見不到,但我們身邊的遠處或許就有,雖沒有自輕自賤,但也會有一些輕微的表現,讓人感覺是自輕自賤,雖沒有妄自尊大,但作為人,壓抑久了,到了爆發的時刻,總會有些讓人意想不到的事出現,雖沒有表現出明顯的欺弱怕強,但很多時候不就是這樣嗎?軟的我們可以通過自己的某些強項給予暗處的心理危害,強的我們也會想著辦法,拐著彎子也拐過去。說起麻木健忘,現在倒是多了許多,現在很多人對生活麻木了,對很多事情都開始健忘了,麻木的是對生活的無奈,健忘的是每天對著電子屏幕少了許多思考。

我們讀的是《阿Q正傳》,若思到深處,細細品味,實則讀的是我們自己,阿Q有阿Q自己的精神勝利法,我們有我們的精神勝利法,阿Q的精神勝利法赤裸展現在我們眼前,我們的精神勝利法或許保留在了我們每個人的內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