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未来“冰葬”或将取代火葬,人体在零下190℃瞬间震碎成粉无污染,对此你怎么看呢?

用户104407312849


一个人死后如何处理尸体应该遵从死者和死者家属,这是一个人权利,不应该被政府干预,除非特殊情况下政府可干预,比如死尸有病毒源,像有瘟疫,埃博拉病毒,麻风病等,防止传染需要焚烧,遇到战乱尸体多了没法处理,集中焚烧,防止瘟疫发生,和平年代政府可引导丧葬方式,比如土葬要深埋,规划埋葬土地,不立坟头,节俭治丧,捐献遗体,打击迷信活动,树立正确的科学丧葬等。


有酒有梦有人生


人,谁难免于一死呢?看到网上有人提问,忍不住写篇文章谈下自己的体会。

首先了解一下冰葬的机制

简单来说冰葬分为五个步骤。

1. 冰冻遗体

先将遗体置入零下-18℃的冰柜中,再浸泡在-196℃的液氮中快速冷冻,由于超低温处理,身体迅速脱水结晶化且变得异常脆弱。

2 粉碎

结晶后的遗体放入震动仪器中摇晃震动,使之碎裂成粒状。

3、去除水分

在真空干燥机中去除冰晶粒里的水分。

4、过滤

移入一个金属分离器内,过滤掉里面的杂质

5、 放入棺材

最后放入有机棺材内就完成了。

这种骨质颗粒非常容易在自然的条件下分解,不对环境造成负担,因而是一种非常清洁环保的遗体处理方式。一段时间后棺材也会降解,做到真正意义上的落叶归根,魂归大地。

冰葬的成本比传统方式价格更高,因此无论是从观念上还是经济上考虑,冰葬的推行肯定有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

看了以上的说明,我第一想到的居然是《红楼梦》中林黛玉的一句诗:质本洁来还质去。

这冰葬不正是如此吗?

我们或因老去,或因疾病而死亡,身体再也不能如初生时那般洁净而无垢。

这样的去处理将要腐朽、糜烂的尸体,在震荡中化为一堆冰粒再融于水,成为空气的一部分,化为空化为净,正是我理想的归元于宇宙的形态。

我们来的时候就是从细胞中分裂出来的,本来就是一团空,只因有了血肉,有了思想,才变成一个人,但这个所谓的人,充满了矛盾与负担。

因为思想我们变得对世界充满好奇,也充满了不满、愤懑等各种情绪,七情六欲越来越占据这具躯体,让曾有的洁净都消失不见了,不安焦虑在我们和身侧徘徊,慢慢竟然变成了身体的一部分。

死后若能化掉它,我觉得倒是一件浪漫的事情,只是不知到时候我有家人愿否付那昂贵的费用。

当火葬普及的初期,也有很多人不接受,随着时间推移,人们没有条件土葬的也不得不接受了。

之所以不接受冰葬,无非就是化为一摊水后无法纪念,无法拜祭。

人死了归零,一切都不能再感知,若真有灵魂这种物质,那么一点思维也能捕捉到。

子孙或朋友,情侣或爱人,心中有所念必会传导,比起那些过年来烧一堆冥币,平时却把亲人丢到爪哇国去的“贤子孝孙”,心到意到才更重要,形式的东西只是给别人看的,或是为了心理满足而已。

综上所述,我倒认为,冰葬可取。


人鱼薇沫


先亮明我的观点,我最支持的是土葬。先不要下结论说我迷信守旧的话,请耐心听我说说,好吗?

土葬,就是人死了找个偏僻地方挖个坑,把棺材放进去,然后填上土成一个坟丘。成为后人纪念的地方。可是,一般的坟超不过百年,竟然无人祭奠了,于是风来雨去不知不觉就夷为平地了。悄然与世无争的融入大自然。从开始的人性到最后无痕的消失,一切都那么自然而然,像雪化了一样那么自然。

再说火葬,火葬以后有骨灰,骨灰还得找地方安葬,于是有了墓地。墓地坟墓占的地方不比土葬的小。还都是水泥结构,像城市一样得有人管理,浪费了很多资源。别的不说,就说火葬过程:那可是尸体身上浇满油,推进火炉。霎时间烟囱浓烟滚滚,呼叫着铺天盖地洒向四野,所到之处是烧焦的肉味,令人窒息恶心和恐怖!尸体在火炉里烧不透,烧尸工就拿着叉子把尸体翻来覆去的叉烧……戳的千疮百洞,白骨茬茬的挂着肉,惨不忍睹!火葬,对死者是尊敬吗?我问一个北京回来的人,说那大医院死人多吗?她想想说不知道,就知道火葬场火化都是排队挤得不得了。火葬,是谁发明的?极不科学和人性!

我喜欢读书,通过读书了解外边世界和各个地方风土人情。印象最深的一篇文章说好像是云南少数民族的,他们在孩子出生时就为ta种下一棵树苗,随着时光流逝,当这孩子变成老人死去时,后人就把那棵树砍倒加工成棺材模样,把死者放进去,埋进土里,土的上边栽了一颗小树,不用说大家都知道死者虽然死了,依然养活了一棵树。这多纯朴又自然的观念啊,简直是神圣!

活在城市久了,就只有硬邦邦冷冰冰水泥结构脑壳概念吗?只懂得1+1=2的管理者,不知道还有很多人心的感情在里面,这管理者不过是像开电梯的工人,僵化颓废!

大自然生人,自然有很和谐的去路!干嘛火葬呢?太工程了!太没人性!


游戏人超超


小时候听老人说人死后身体的神经还没完全坏死,对旁边的事物还是有感觉的,所以要停尸7天,神经完全死透。。。也不知道对不对,毕竟没办法验证,想想火烧还有冰冻。。。唉!感觉还是土葬好。。。


说什么大实话2019



火葬焚烧需要大约两个半小时,将持续排放约150分钟的烟雾。牙齿填充物和人造金属肢体等物品中的汞会被释放到空气中成为空气污染物,而且还要消耗不少燃料并排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但冰葬并非没有其它竞争对手。另有一种碱性水解的遗体处理技术更加成熟,也是相对环保和容易操作的方式。该方法首先将死者的遗体放入胶囊状腔室中数小时,然后在高达150°C的温度下接受由水和化学品组成的溶液的处理。 一旦处理完成,就从处理室内抽出液体,只留下死者的骨头。 然后将骨骼残留物转移到另一台机器上,干燥并研碎,产生具有与面粉类似稠度的粉末。

人类是一种有思维有思想的生命,这种生命在演化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丧葬文化,所以我不得不承认在大多数人的心目当中,土葬仍是最能被接受的丧葬方式,因为我们的传统文化告诉我们,人死之后就要入土为安,所以至今在我国的一些地区,仍有土葬的风俗习惯。从短时间的角度来看,土葬确实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因为遗体在自然分解的过程中会诞生大量的细菌,这些细菌确实会对土地和水源造成一定的污染。但从长期的角度来看,遗体在地下许多许多年之后,会因为各种自然因素而消失,最后土地会重新化为自然状态。

未来人类飞出地球进行星际航行,那个时候如果死亡了,直接就被发射出飞船,那才是真正的回归宇宙,说不定遗落到某颗天体上还能开启这颗天体的生命时代。


沈阳雷诺设计


从地球有生物以来,几乎全部动植物的尸体都是自然回归大自然了,到今天我们才有了石油,煤炭,天然气。火葬恐怕也只有几十或者几百年的历史,为什么要提倡火葬?愚以为是厚葬之风气会消耗大量的木材,以及坟墓占据了宝贵的耕地,这也许是因为人口数量暴增的因素,当人口密度不大时,占地和消耗木材都不是问题,尸体污染水源更是多余的顾虑。

当下,火葬并不是最环保的,火葬时需要消耗油料,会产生空气污染,厚葬之风依旧存在,墓穴墓碑依旧,仅是在占地面积上比较紧凑了,而且可以在土层较薄的山坡上建陵园,不会占用耕地。

愚以为殡葬可以因地制宜,不一定强制火化一种模式,现实中也确实存在因民族不同而采取的不同模式。

很多政策的制定与执行一定与特定的社会环境有关的,随着时代的变迁,政策的改变也应该与时俱进。举个例子,1949年以前北平的先人们就埋在城外,德胜门,安定门外有大片的坟地,文革时挖防空洞时挖出过大量的棺材、骸骨,大概上世纪60年代开始不允许土葬了,开始强制火葬,但在外地,在农村土葬依然存在,但是占用耕地是很少了(没依据)。当下城市化程度越来越高,农村的殡葬是否火化已经不重要了,而是厚葬占地的矛盾。而城市居民的殡葬是否也能多一些模式呢?比如主文的冷冻模式,非火化树葬模式,适宜的中小城市是否也可以恢复土葬模式,而一刀切的火化模式。这样做是否有助于不同人群的流向,抢人大战中殡葬模式也许会是吸引老年群体流向的诱惑。未来庞大的老龄化人群也会成为一种驱动经济的动力。


罗汉果


我还是支持土葬。我们村里的人死了都是土葬的。

为什么我会支持土葬呢?

土葬是从古至今留下来的传统,在我国已经有好几千年的历史,土葬观念可以说是深入人心了。中国人讲究落叶归根,入土为安,希望自己能够在地下长眠。我们村里大部分老人临死前都会嘱咐子女希望自己死后能够埋在土里,入土为安。作为子女的总不能连老人最后的心愿都不照办吧。



至于“冰葬”和“火葬”,不管别人怎么想,反正我是接受不了,冰葬和火葬之后就尸骨无存、灰飞烟灭了,在传统观念里是极其悲惨的下场,哪有入土为安、回归自然的好。

而且“冰葬”和“火葬”的费用比土葬高多了,火葬要去火葬场,冰葬要极低温,杂七杂八的花费太多了,再加上要办酒席什么的,咱们老百姓哪顶得住啊。


总之,还是土葬好,生前在土地上生活,死后在地下长眠。


sw大王叫我来巡山


  • 其实最简单的是土葬,而且,只是把死者用纸包上,然后在树间挖个坑,一米深左右,把人埋进去,完事。

  • 一来两棵树中间的地方没什么用,二来纸包容易腐烂,人也就跟着回归于泥土了。三来树木还能长得旺盛。

  • 以前搞笑的是,树葬,挖坑,把骨灰放进去,然后种树,结果树死了,在挖坑把骨灰弄得到处都是,有点挫骨扬灰的意思,不靠谱。其实树葬,最好葬在两棵树之间的空地上。


女娲补天造人


中国的丧葬一般分为五种,既金木水火土,皇帝及其贵胄是金葬,其次是木棺土葬为多,少数民族有火葬的,一般以打鱼为生的人为水葬,现在基本统一为火葬,对于人口重多的国家还是土葬为好。但须破除迷信,移风易俗。使丧葬成为省时,省钱,省力的好事。人之死生为虚诞,王羲之在二千多年前就说过,生于坤腹,入于坤土,人生之必然。


李德山15


零下190度震成碎末,但是不可能一直把碎末保持在零下190度吧,于是在常温下,那碎末变成了一堆血肉模糊的肉末,还引苍蝇,蛆虫乱钻。想想就有点倒胃口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