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逃過”核酸檢測,是變異了嗎?

專家:從目前的情況看,新冠病毒傳播方式的不斷更新,跟它的變異沒有關係,而是我們對這種全新病毒的認識不斷加深的結果。

在關注這次新冠肺炎疫情的民眾心中,新冠病毒實在是“非常狡猾”,不但它的傳播方式不斷更新,從最初的飛沫傳播演變到接觸傳播、糞-口傳播乃至氣溶膠傳播,而且最近還出現三次核酸檢測均為陰性、最終卻確診為新冠肺炎的患者。這是否說明新冠病毒正在快速變異以適應人體環境呢?

病毒“逃过”核酸检测,是变异了吗?

2月8日,武漢同濟醫院中法新城院區,援鄂醫療隊奮力抗擊嚴重疫情。攝影:崔萌

武漢大學醫學部病毒研究所教授楊佔秋表示,從目前的情況看,新冠病毒傳播方式的不斷更新,跟它的變異沒有關係,而是我們對這種全新病毒的認識不斷加深的結果。通常而言,病毒不可能這麼快就產生變異,不管是武漢、北京還是上海,目前收集到的病毒樣本都是相同的,還沒有出現變異的情況。

那麼為什麼會出現核酸檢測呈陰性的確診患者呢?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呼吸內科主任高佔成9日在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佈會上表示,任何病毒的核酸檢測檢出率都不可能是百分之百,對新型冠狀病毒的核酸檢測也不例外,它檢出假陰性也是在所難免,同時檢測檢出率的結果也和患者本身病情輕重程度、疾病發展的不同階段、取樣採樣的方式方法和實驗室自身的檢測條件等等多種因素相關。

楊佔秋表示,現在核酸檢測試劑還不完善,沒有把所有情況都包括進去。另外,核酸檢測需在病人體內排毒的情況下才能查出病毒。新冠病毒的潛伏期是2-14天,在這段時間內,如果病人體內還沒有排毒或已經排過毒了,在這些情況下是查不出來的。此外,當前核酸檢測的標本採集也存在侷限。例如常用的鼻咽拭子檢測的準確性低。因為新冠肺炎的病變主要發生在肺部,即下呼吸道,有時會出現上呼吸道咽喉部找不到病原的情況。

為應對上述情況,楊佔秋認為,檢測方法需要進一步完善,目前的檢測方法也是臨時性的救急手段,在可靠性、敏感性上都需要進一步完善。針對這種情況,應該根據病人在臨床上的症狀、體徵等情況以及CT影像等其他檢測結果來綜合判斷。高佔成強調,如果初次檢測結果陰性的屬於疑似病例患者,按照衛生健康委現行診療方案的要求,需在定點醫院進行隔離治療,嚴格觀察。

病毒“逃过”核酸检测,是变异了吗?

相關報道:新冠病毒靠氣溶膠遠距傳播?

遊輪上發生疫情,如何防控上海市8日舉行的疫情防控新聞發佈會上,有關氣溶膠成為新冠病毒傳播新途徑的說法備受關注。由於公眾對氣溶膠這個專業名詞相對陌生,諸如“空氣藏毒能飄到幾公里”“開窗通風也能引毒入室”等傳言開始相繼出現,引發不少民眾的擔憂。對此,《環球時報》記者9日採訪多位專家,解讀“新冠病毒依靠氣溶膠傳播”的可能和危害。

什麼是氣溶膠傳播?

中國疾控中心研究員馮錄召9日在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發佈會上介紹稱,目前新冠病毒是否會通過氣溶膠傳播還有待進一步明確,一般空氣中不會有病毒,仍然建議公眾每天開窗通風。

馮錄召解釋稱,所謂氣溶膠傳播,是飛沫在空氣懸浮的過程中失去水分,其中剩下的蛋白質和病原體形成飛沫核,飄到更遠的地方。但這種情況只在特定環境裡可能發生,如醫生臨床上進行氣管插管時。

“目前還沒有證據顯示新冠病毒可以通過氣溶膠實現傳播”。

武漢大學醫學部病毒研究所教授楊佔秋9日告訴《環球時報》記者,相比之前大眾知曉的“新冠病毒通過呼吸道飛沫傳播和接觸傳播”,氣溶膠傳播只是比較專業性的表述,並不是一個全新的傳播途徑。簡單來說,空氣中那些直徑小於100微米、能在氣體中穩定分散懸浮的液態或固體小顆粒就叫氣溶膠。所謂氣溶膠傳播,是指病毒粘到這些顆粒上,通過呼吸進入到人體肺部進而發生感染。它在本質上就是一種呼吸道傳播方式,本身並不罕見。

影響有多大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的試驗證明,打噴嚏或咳嗽時,會形成飛沫以及少量氣溶膠,後者能跨越7米-9米甚至更遠的距離,因此很多傳言提到,“新冠病毒通過氣溶膠傳播會飄散到很遠的地方”。

北京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副院長王培玉9日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如果新冠病毒當真能通過氣溶膠傳播,最值得警惕的是其傳播範圍要比我們以前認識的要遠。

但是從目前的病例來看,大部分還是密切接觸者的近距離傳播,範圍在1米到1.5米。

馮錄召也表示,目前新冠病毒最主要傳播途徑是近距離飛沫傳播和接觸傳播。對於近距離飛沫傳播,說話、咳嗽、打噴嚏產生的飛沫一般只能傳播1米-2米,而且不會在空氣中長期飄浮。

此外,即便新冠病毒可以通過氣溶膠傳播,但它在空氣中的存活時間有限。楊佔秋表示,暴露在空氣中的病毒在沒有載體的情況下,一般在24小時到48小時內就會失去活性,無法對人們進行感染。而當前環境的溫度、溼度等也會影響病毒的存活時間。例如溫度越高,病毒在空氣中的存活時間越短。

因此總的來說,氣溶膠遠距離傳播,感染風險除了和個人抵抗力相關,也和帶病毒的氣溶膠濃度、病毒在氣溶膠的活性和暴露時長相關。王培玉還介紹說,通常人們打噴嚏產生的飛沫和氣溶膠的高度跟人的身高差不多,從這個角度講,高樓層的病毒濃度可能要稍微低一些。但帶病毒的氣溶膠在開放環境中會被快速稀釋,濃度顯著降低,病毒活性受到影響,被吸入的概率與劑量都大幅度減少,因此通風非常重要。

如何提高防備

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的多名專家均表示,現有防控措施已經考慮到氣溶膠傳播的可能,普通人預防氣溶膠傳播新冠病毒與預防飛沫傳播的手段是一樣的,正確佩戴口罩就可以。

對於有網友擔心“空氣裡面含有新冠病毒,不提倡開窗通風”的說法,馮錄召表示,在正常的日常通風環境下,空氣中一般不會有新冠病毒,我們仍然建議每天至少兩次開窗通風,這是降低感染風險的有效措施。

楊佔秋還提醒說,少去易感人群、病人、疑似患者扎堆的地方,少去醫院,因為這些地方的病毒量比較大。

警惕!衛生防疫專家:新冠肺炎病毒可通過氣溶膠傳播!

氣溶膠傳播新冠病毒?專家:

還未能確定

新冠病毒通過氣溶膠傳播?疾控中心專家:尚無證據!

來源:環球時報-環球網/李司坤 趙覺珵 武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