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王醫生
pet-ct一年一次,其他什麼都不要做,優點就是準確速度快,缺點就是貴
劉總大強子
現在生活諮詢發達了,很多人一得癌症特別是名人得了癌症會馬上傳開,導致很多大眾有恐癌心理。加上自己偶爾難受又上網查詢一下發現很多症狀跟癌症的臨床表現都有點類似就更加害怕擔心了。
臨床上做胃腸鏡的時候就碰到這種情況,家族裡面有一個人發現胃癌,整個家族的人都跑來體檢胃腸鏡。我一個朋友,跟玩在一起的一群酒肉朋友,經常一起抽菸喝酒吃夜宵,甚是開心快樂,但其中一個便血來做腸鏡查出結腸癌,後來一群朋友都嚇死了,因為經常一起抽菸、喝酒、吃夜宵、熬夜,結果所有玩在一起的朋友那一個月排隊來做胃腸鏡,當然這並沒有什麼錯,至少查一下大家都放心,不用整天擔驚受怕。還好結果都沒什麼大問題。
回到題主提問的問題:
如果真的恐癌的話,那就要去相對大一點的醫院,至少二甲以上的醫院全面體檢一下。全面體檢不僅包括抽血,還包括臨床輔助科室的醫療器械檢查,比如全肚子的彩超:包括肝膽、胰腺、脾臟、雙腎、前列腺、甲狀腺等彩超。胃鏡、腸鏡檢查。如果有抽菸的話不要拍胸片,最好要做個胸部 CT,女性的話還要包括乳腺和子宮、卵巢。
為什麼要做胃腸鏡體檢?
目前臨床上消化道道腫瘤佔據所有腫瘤一半以上,早期的食管癌、胃腸道癌症只能通過胃腸鏡檢查出來,其它檢查比如彩超、 CT、磁共振等檢查都查不出早期的胃腸癌及食管癌,所以常規全面體檢也要包含胃腸鏡的檢查。
所以說如果要體檢的話最好就是全套抽血檢查+胃腸鏡+全腹部彩超+肺部 CT,如果女性的話還要加上子宮、卵巢、乳腺等檢查,這樣全套檢查下來估計要3000左右,如果檢查沒問題,幾乎可以排除90%以上的癌症了。
當然如果有難受的話最好讓臨床醫生先評估一下還可以重點檢查一些器官,比如你反覆上腹痛,查胃腸鏡沒問題,那可能需要查一下上腹部 CT 或者磁共振排除肝膽、胰腺的問題。因為作彩超看胰腺看的不是很清楚,大概就是這種情況吧。
消化內科葉醫生
害怕自己得癌症,去醫院做體檢那些項目比較好?
目前的癌症太多了,我們去體檢只能是綜對目前發病率比較高的癌症做初步的篩查。
做的檢查項目也還是常規的哪幾種:
1,三大常規。血常規,尿常規,大便常規。大家千萬別小看這平平常常的三大常規,其實它的檢查結果可以篩查出很多癌症。血常規可以看出有沒有白血病,還有很多惡性腫瘤引起的貧血。尿常規可以篩查出泌尿系腫瘤。大便常規可以篩查出有沒有消化道腫瘤。
2,攝片。可以篩查出肺癌,骨肉瘤,椎管內腫瘤,還有發現一些癌症的骨轉移等。
3,B超。可以發展腹腔很多實質臟器的癌症,比如胰腺癌,肝癌,膽囊癌,膽管癌,婦科的子宮癌,卵巢癌,脖子的甲狀腺癌等。
4,以及肝腎功能常規化驗,宮頸癌的針刺活細胞檢查,肝臟的AFP等腫瘤標誌物等篩查。
但作為一個年輕的體檢者,沒有任何身體不適的情況下,建議初步做這些常規的檢查就可以,發現有問題在做進一步檢查,完全沒必要一去醫院就CT,核磁共振,造影等非常規檢查。
疼痛診療劉醫生
癌症是需要靠各種身體指標綜合來看的,只做一兩個項目是不能定性的。
第一,要查腫瘤標誌物:癌胚抗原(CEA)可以查出多種腫瘤的風險評估,在胃腸道腫瘤、肺癌、乳腺癌中可出現增高(這一項是一般體檢機構肯定會有的,大概也只能給你查這一項);甲胎蛋白(AFP)在肝癌和惡性畸胎瘤中可增高;鐵蛋白(FERR)在肝癌、肺癌、胰腺癌、白血病發病時有異常;還有糖類抗原(CA19-9)、鱗狀上皮細胞癌抗原(SCC)等等,女性腫瘤標誌物包括糖類抗原153(CA15-3)、人附睪蛋白(HE4),男性的前列腺特異性抗原(TPSA)、遊離前列腺特異性抗原(FPSA)等等,能查出身體絕大部分癌症。
第二,要做超聲和放射,彩超、CT、DR和乳腺鉬靶,能看出腹部、盆腔和胸部器官的病變,當然前提是那家機構的機器夠好,不是二手的。第三,病理學檢查:痰液、尿液沉渣、胸腔積液、腹腔積液的細胞學檢查,以及穿刺或切取,不過穿刺有癌細胞擴散的風險,除非已經確診必須切除,才要做。
別問我為啥這麼專業,因為我去過一家醫院做體檢,簡直詳細到爆炸。那裡的大夫光給我看X光片就講了20分鐘,體檢餐也是好吃。
眉山央央
做癌症篩查是有益的!畢竟現在腫瘤發病率逐年升高,空氣汙染、食品安全問題、化工產品使用增多,我們已經無法跟幾十年前的綠色天然相比了。
癌症篩查要抓大放小
惡性腫瘤從發病率排列,依次為肺癌、胃癌、結直腸癌、肝癌和乳腺癌等,前10位惡性腫瘤發病約佔全部惡性腫瘤發病的76.70%:
全身惡性腫瘤有成百上千種,有些發病率很低很低,可以不管它,重點做好上面10種的篩查即可。
針對發病率高的10種癌症,怎樣規劃查體方式?
一般體檢中心都有一些固定的項目組合,根據價格不同,包含的項目也不一樣。
以上10種癌症,對應的檢查方式為:
肺癌——胸部螺旋CT(有條件可用低劑量CT)
胃癌、食管癌——胃鏡,消化道鋇餐
結直腸癌——結(直)腸鏡
肝癌——上腹部彩超配合甲胎蛋白檢測
乳腺癌——乳腺彩超配合鉬靶攝影
甲狀腺癌——甲狀腺彩超
子宮內膜癌——婦科彩超
腦癌——腦CT或核磁共振
胰腺癌——胰腺彩超,配合Ca-199檢測
我國惡性腫瘤的現狀
有些讀者留言說,不願意整天看這些腫瘤知識,其實當醫生的也不樂意整天叨叨。但是很無奈,最新的統計數據顯示,我國惡性腫瘤死亡佔居民全部死因的23.91%,且近十幾年來惡性腫瘤的發病死亡均呈持續上升態勢,形勢嚴峻無法迴避。
2015年惡性腫瘤發病約392.9萬人,死亡約233.8萬人。平均每天超過1萬人被確診為癌症,每分鐘有7.5個人被確診為癌症。40歲以下人群中惡性腫瘤發病率較低,從40歲以後開始快速升高,發病分佈主要集中在60歲以上,到80歲年齡組達到高峰。
目前我國惡性腫瘤的5年相對生存率約為40.5%,與10年前相比,我國惡性腫瘤生存率總體提高約10個百分點,但是與發達國家還有很大差距。
男性惡性腫瘤發病率為305.47/10萬,女性惡性腫瘤發病率為265.21/10萬。
綜合以上數據,重視癌症篩查是有益的!
我是影像科豪大夫,謝謝閱讀,歡迎關注我!
影像科豪大夫
受邀回答問題,感謝信任!
害怕得癌症的話,首先自身要做到飲食規律、均衡飲食、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定期做鍛鍊,還有就是定期做檢查了,癌症的篩查要根據所在部位來決定做什麼檢查項目。
1)乳腺癌的篩查
一般醫生會先進行觸診,然後再進行乳腺B超、乳腺鉬靶、拍片等檢查,檢查是否有異常情況。
2)腸癌的篩查
早期比較直觀可行的方式的結腸鏡檢查,一般五年檢查一次,還有磁控膠囊胃鏡檢查。
3)肺癌的篩查
胸部進行低劑量螺旋ct薄層掃描,這種輻射相對較小,還需要結合血液化驗神經元烯醇化酶相關腫瘤標誌物等檢查。
4)胃癌的篩查
早期胃癌檢查一般是採用胃蛋白酶原、幽門螺旋桿菌測定血液檢查等,必要時候還可以結合胃鏡檢查。
5)甲狀腺癌的篩查
甲狀腺一般是採用b超檢查。
以上舉例幾個常見的部位,一般癌症的篩查都是分部位檢測的,如果真的擔心癌症,定期做檢查時可以要求做個全面性的檢查。
腫瘤醫生張國玲教授
在這世間,沒有什麼疾病比癌症更能打擊人的了,大家害怕自己得癌症便在情理之中。癌症發現的越早、治療的越早,預後也就越好,因此通過定期體檢來篩查癌症更是靠譜的做法。
近年來,很多醫療機構紛紛推出眾多體檢套餐,有的動輒數萬元。因此,如何選擇最有效、最經濟的體檢項目來篩查癌症,這是大家最關心的。下面給大家介紹一些在醫院中常見的檢查項目,大家可以根據自身情況酌情選擇。
一、建議必做的常規檢查項目
1.B超或彩超
檢查的部位應包括肝、膽、胰、脾、腎、甲狀腺,男性還應包括前列腺,女性還應包括乳房、陰道、子宮及附近。因為這些部位若有腫瘤,B超或彩超可以及時檢出,敏感性較高,經濟而實惠。
2.低劑量螺旋CT
規體檢中一般都有胸片檢查,它可以發現一些肺、心臟、縱膈和胸膜的病變,但胸片幾乎無法發現直徑1釐米以下的早期肺癌病灶。
與之相比,低劑量螺旋CT能夠發現1釐米以下的小結節,在發現早期肺癌方面優勢明顯,並且輻射劑量也沒有常規CT那麼大。因此,建議將低劑量螺旋CT作為必檢項目。
通過常規檢查項目,基本上可以篩查肝臟、膽囊、胰腺、脾臟、腎臟、前列腺、乳房、肺部等部位是否存在病變,已幾乎滿足了我們篩查的絕大部分需求。
二、可以選做的體檢項目
之所以列為選做,是因為每個人的經濟情況、年齡、身體狀況、生活環境等都有差異,每個人的需求也會因此而不同。
1.腫瘤標記物篩查
如果經濟條件不差的話,腫瘤標記物可以選擇做一下。常用的腫瘤標記物如下圖所示,可以從中選擇性的做:
2.胃鏡與腸鏡檢查
胃鏡與腸鏡檢查是確診早期消化道腫瘤的最有效方法,對於長期胃腸不適、中老年人、癌症家族史等高危人群,強烈建議每1~2年檢查1次。現在幾乎都是採取無痛檢查,門診即可完成,方便而有效。
通過胃腸鏡檢查,醫生肉眼可直接觀察腸道有沒有異常,如果發現病變可直接取組織做活檢,通過病理檢查及早確診是否為惡性病變,能有效的發現早期無症狀的消化道腫瘤。
3.乳腺鉬靶檢查
乳腺鉬靶就是乳房X線檢查,是發現早期無症狀乳腺癌的最佳手段之一,建議40~45歲以上的女性每1~2年進行一次鉬靶結合B超檢查,減少漏診的可能性。年輕女性不建議做此項檢查。
4.基因篩查
自基因診療技術商業化以來,很多機構都開展了此項檢查。個人認為,如果經濟條件較好、有癌家族史的情況下,可以選擇做此項體檢。
除了以上體檢項目之外,預防癌症不可忽視的一點是重視身體異常情況,發現身體不適時,應該及時去醫院檢查和治療,避免一拖再拖。其實很多的發生都是由小問題拖延導致的,任何預防和治療方法都比不過你自己的重視。
以上內容僅代表個人觀點,點個贊或者關注都是極大的鼓勵!
普外三角針
這是一個有意思的問題,因為不可否認的事實是癌症(其實叫做惡性腫瘤更專業)的發病率越來越高,因癌致死的人也越來越多。所以,所有人都怕得癌症。那麼,如題目中所說,我們應該體檢的時候,做哪些有針對性的檢查,來早期發現癌症呢?
首先,我覺得這個回答應該因人而異。例如:年齡大於40歲,或者吸菸的朋友,應該首先選擇肺部CT來篩查肺癌。而如果有胃癌家族史的朋友,應該考慮做胃鏡來篩查胃癌的可能。而居住在食管癌高發區的朋友,比如說河北涉縣,則需要檢查一下食管的問題。
其次,我覺得我們還應該考慮疾病的發病率。例如,在我們國家,肺癌,甲狀腺癌,前列腺癌、肝癌、胃癌、大腸癌等都屬於非常常見的惡性腫瘤,因此,肺部CT,甲狀腺超聲和前列腺超聲等,是您需要考慮的。
當然,我們更加不能忽略體格檢查和實驗室檢查,因為這兩項做起來更加的容易和便捷。尤其臨床醫生的體格檢查,更加能夠幫助您發現一些問題,然後進行有針對性的檢查。
最後,我希望您在臨床醫生的指導下進行有針對性的選擇,這樣您的獲益會更好。
張之瀛大夫
如果想要一勞永逸的解決這個問題,那麼,全身的PET/CT或者PET/MR是個不錯的選擇。全身PET/CT或PET/MR的結果如果提示沒有明顯異常的核素濃聚灶,那麼,基本上可以排除體內有明顯的癌症病灶。
PET/CT或PET/MR本身屬於一種核醫學檢查項目,其將核素標記的葡萄糖分子注射入人體循環以後,通過高靈敏度的正電子檢測設備捕捉核素釋放出的射線。癌變的組織往往生長異常旺盛,因而對葡萄糖的攝取率異常增高,當設備捕捉到異常濃聚的信號時,會懷疑該處可能存在病變。
當然,選擇這個方案是有一定前提的,那就是經濟條件允許(全身PET/CT檢查費用在8450元左右,全身PET/MR則更貴),且不擔心因此而帶來的巨大輻射劑量。要知道,在全球各國目前的PET/CT和PET/MR指南都很少有推薦其直接用於健康體檢的,就是因為其成本巨大,且本身具有輻射。
事實上,常規的健康體檢篩查並不需要用到PET/CT或PET/MR這種級別的精密設備,這在臨床上還是多少有些“過度檢查”的嫌疑。如果有明確的不適,應該有針對性地進行系統篩查,但如果沒有明確不適,僅僅是心理上的“恐癌”,那麼,依然有更加經濟的體檢方案:
血清腫瘤標誌物全套,是通過抽血捕捉血液中癌症組織釋放的“信號”,是癌症篩查的最常見手段;
低劑量肺部CT篩查,肺癌是男性第一高發、女性第二高發的癌症,低劑量肺部CT篩查是用於肺癌篩查的最有效手段;
甲狀腺和乳腺超聲或乳腺鉬靶,甲狀腺癌和乳腺癌均是女性高發的癌症,通過這些檢查可以大致排除明顯的病變;
胃鏡和結直腸鏡,胃癌、食管癌和結直腸癌均是消化系統最常見的惡性腫瘤,胃鏡和結直腸鏡可以有效篩查;
肝膽胰脾腎彩超或腹部核磁共振是有效檢測腹部實質臟器病變的檢查手段;
前列腺彩超或前列腺核磁共振檢查是有效排除前列腺癌的檢查方法。
上述提到的這些檢查,結合家族史和身體基本狀況,有針對性地進行搭配和選擇,足以起到篩查大部分常見癌症的效果。
家有好醫
雖然“預防癌症”只能做到降低風險,但是我們還有另一招:發現早期癌症。
大家都知道,癌症分期很重要,早期跟晚期的結果會有很大差別。所以,如果在癌症剛出來的時候就通過檢查發現並且治療,那也算變相的預防了。
這個就叫做“癌症篩查”。
下面這些內容比較偏資料向,有些瑣碎,大家收藏好,到每年體檢的時候拿出來看看就行。
由於技術限制,目前並不是所有的癌症早期都能通過篩查發現。證據最充分的癌症篩查主要有三種,分別是對乳腺癌、宮頸癌和結直腸癌。
乳腺癌
乳腺癌篩查主要的手段有:體格檢查(觸診)、乳腺鉬靶X線、超聲、核磁共振(MRI)。
對於20~39歲的非高危女性,只要定期進行體格檢查即可,而40歲以上的女性推薦每年進行1次乳腺x線/B超檢查,視情況加做MRI。對於高危女性,推薦20歲以後每年一次MRI檢查。
是否高危需要諮詢專科醫生,比如安吉麗娜·朱莉攜帶的BRCA基因突變就是高危因素之一。
宮頸癌
99%的宮頸癌都是由HPV(人乳頭瘤病毒)感染引起的,但是不能反推,HPV感染的女性中也有相當大一部分並不會發展成宮頸癌。
宮頸癌篩查中主要會用到兩種檢查:宮頸刮片、HPV檢查(也是用宮頸組織)。
建議21~29歲的女性單獨進行宮頸刮片篩查,每3年1次。原則上是開始性生活後才需要篩查。30~65歲女性可進行HPV和宮頸刮片聯合篩查,每5年1次,或單獨宮頸刮片篩查,每3年一次。65歲以上的女性若既往篩查結果連續呈陰性,則可以終止篩查。
結直腸癌
結腸癌發病隱蔽,有時會通過黑便發現。對結直腸癌的檢測方法比較多:除了最主要的大便隱血和結腸鏡檢查,還有鋇餐、CT造影、大便DNA檢查。
建議普通人群50歲開始篩查,每年進行1次大便隱血檢查,每10年做1次結腸鏡檢查。或者每5年1次鋇餐/CT造影/。
大便DNA是新興的一種無創檢查方式,目前的研究顯示它的靈敏度比普通的大便潛血檢查要高出不少,有望成為新的常規篩查方式。
對於高危人群,結腸鏡的頻率要提高,具體需要諮詢專科醫生。
以上三種癌症篩查的效果是最明確的,推薦一般人都進行。至於下面提到的這些,還沒有足夠有力的證據證明篩查的得益超過風險,故只推薦高危人群進行。
肺癌
目前篩查肺癌的主要方法是低劑量螺旋CT(LDCT)。普通的X光片不能發現微小的早期肺癌,而LDCT可以,並且相比常規CT,LDCT的輻射量只有十分之一左右,大大降低了風險。現有的研究證據都表明,開展高危人群的LDCT篩查之後,早期肺癌的發現率和生存率都大大提升。
高危人群的定義:包括有吸菸史(至少30包年,包年=每天吸菸的包數×連續吸菸的年數)、當前吸菸者以及戒菸不超過15年的人群。推薦從55歲開始每年接受一次LDCT。
肝癌
在中國,原發性肝癌是第三常見、死亡率第二高的癌症,因此對高危人群的篩查也非常重要。
肝癌高危人群包括乙肝、丙肝病毒感染者、嗜酒者等等。對於這些人,推薦男性35歲、女性45歲時開始每6個月進行一次檢查。方法包括抽血查甲胎蛋白(AFP)和腹部超聲(US)。至於CT、MRI以及PET-CT這些,建議在AFP或US篩查有異常時再用於明確診斷。
胃癌
胃癌也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如果存在幽門螺桿菌感染、胃潰瘍、家族史等情況,建議從40歲開始,每年進行一次胃鏡檢查。
其他
前列腺癌和子宮內膜癌,前者因為進展比較慢,篩查(抽血查PSA)的效果也不是很明確,建議自願選擇;後者因為異常的陰道出血是多數女性早期發現的主要症狀,所以一般女性要密切關注,並不需要其他特殊篩查手段。對於有遺傳性非息肉性結腸癌家族史的女性,推薦35歲起每年一次子宮內膜活檢。
以上就是目前一些常見癌症的篩查相關知識介紹。還是那句話,收藏好,記得到每年體檢的時候拿出來瞅瞅。